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研究

2014-12-13 15:28赵立群张景明
中华建设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学城市

赵立群+张景明

【摘要】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极具发展前景智能建筑,体现绿色环保意识的生态建筑,必将主宰我国的建筑市场,为生活日益丰富的人们提供舒适满意、健康自然的安居产品,主要探讨了生态建筑及智能建筑的发展理论。

【关键词】生态建筑;城市;建筑学

Building learn the ecosystem building design in the design of development research

Zhao Li-qun,Zhang Jing-ming

(Shanghai limited company of the industry equipments of Ding tiger in Shenyang's branchLiaoning110000)

【Abstract】Along with people physical life level of continuously exaltation, along with building technique of progress unremittingly, pole development foreground intelligence building, body now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of ecosystem building, necessarily will dominate our country of building market, for life day by day abundant of people provide comfort satisfaction, health nature of nestle a product, main study ecosystem building and intelligence building of development theories.

【Key words】Ecosystem building;City;The building learn

人类无节制地征服和掠夺自然的行为给整个自然界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与破坏;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耕地锐减,土地沙化,环境污染,已给人类自身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严酷的现实促使人类进行思考、反省。建设绿色家园的呼声日渐高涨对“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也在世界各国迅速开展起来。从那时起,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开始萌芽,继而出现了生态建筑及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实践。而在近几年来“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等名词概念不仅成为一种时尚,而且已成为建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也使人类理智和文明得以升华。

1. 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

生态建筑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但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生态建筑的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1.2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的差别较大。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特别是东北地区。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人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函待解决的课题。

1.3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

2. 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从本质上讲,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由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城市建筑

发展观。在实践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思路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

2.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次会议宣言指出:“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仅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且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未来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的创造中,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2.2善于因地制宜,尊重环境属性。

根据生态学的进化论,生态建筑设计包含着资源的经济利用问题,其中首要的是土地的利用问题。今后城市的发展,势必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展开,为了节省有限的土地,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建立起巨构城市,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生态建筑设计强调与环境具有最佳关系,对环境破坏最小,一并充分发挥环境效益。与环境互选共生、共同增长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的选择做到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的环境特点以及当地的地理与气候特征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endprint

2.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调。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人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生态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人是自然环境的一分子,人的活动必须建立在生态化的基础上,必须与环境建立起一种新的结合和协调关系。从建筑设计到建筑建造、使用、报废的全过程中,生态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

2.4增加“绿色”面积,保护生态平衡。

生态建筑外部与自然相呼应,内部空间的设计也应绿色化,即通过精心的

室内设计,

将室外的绿色引人室内环境。绿色植物可以制造氧气,吸收各种有害气体、虑尘、调节湿

度、温度、减少噪音等。生态建筑的兴起为绿化环境开辟了广阔天地。通过建筑设计,可以

使室内空间室外化,运用绿化、水面等划分空间,这些设计手法在建筑创作上最为常见。如建筑物内的共享大厅、内庭院,在其上部加

一个可调节的开启式屋顶,根据时间季节的变化,由计算机或人工控制,达到室内温湿度的调节,又可使室内外空间连成一体。另一种设计手法也被建筑师经常应用:屋面绿化。不仅美化了环境,获得了良好的景观,而且对屋面刚性防水有维护作用。生态建筑在保护生态平衡、提高人居的自然度方面大有作为。根据以上发展思路,生态建筑设计对策可以在以下几个具体环节上进行操作。

(1)首先,在宏观环境方面,城市规划设计要根据生态原则了解城市发展的自然过程,用它来指导土地的利用和开发建设,同时协调好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空间利用方式、强度、结构和功能配置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区域规划,则要与城市整体环境所设立的系统相衔接,研究探讨城市改造、更新过程中的复合生态问题等。

(2)其次,在微观环境方面,如单体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建筑与自然因素的关系。由于微观环境方面极具广泛性和灵活性,所以,其具体途径和式、法非常丰富,蕴含着广阔的创造性生机。

(3)另外,要完善生态建筑设计法律和规范。法律规范是建筑设计的基本依,直接影响我国生态建筑研究的战略方向。在生态建设方面,目前我国已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对我国节约建筑能耗,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通过立法对建材选择、每平米能耗标准,对生态技术研究、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等进行规范,不仅使建筑设计中采用的生态策略具有法律依,而且限制不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鼓励有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从而推动生态建筑的

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3. 结束语

生态化的思想是人类的取向和必然选择,城市和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它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另一面它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生态建筑理论的发展将导致建筑科学技术内容的极大丰富与建筑艺术创造的相应发展,推动整个建筑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样,关于生态建筑设计模式的几点思考[J]四川建筑,2005.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10-02-56

[作者简介] 赵立群(1980.07.05-),女,籍贯:辽宁省锦州市,职称:助工,工作单位:上海鼎虎工业设备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

张景明(1978.12.25-),男,籍贯:内蒙古赤峰市,职称:助工,工作单位:上海鼎虎工业设备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建筑建筑学城市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刍议生态建筑设计: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基于绿色理念的城市综合体技术应用研究
生态建筑理念和“包豪斯”理念漫谈
屋顶绿化相关概念的辨析及生态建筑的构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