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探析

2014-12-13 22:27胡嘉
会计之友 2014年35期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会计核算

胡嘉

【摘 要】 借鉴质量管理理论,根据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长虹“或“长虹”)近年来在会计核算领域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并对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在四川长虹的目标定位、构建原则、应用平台、标准及非标业务处理、质量评价及改进等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总结提炼了包括人员、生产要素、流程等在内的工厂式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并证明了其可复制性及推广意义。

【关键词】 集团化企业; 会计核算; 质量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3;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5-0004-05

一、建立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建立、发展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以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为标志,我国已经建立起了既坚持中国特色又与国际准则趋同的先进的会计准则体系,直接助力于中国企业充分参与国际竞争、发展中国经济。

但对于企业而言,仅有完善的外部会计法规体系环境并不意味着高质量会计核算结果的自然输出。法规运用的弹性空间、企业的个体差异和业务复杂度、会计人员对法规的理解程度等都会直接影响会计事项处理的适当性。在企业集团环境下,需要考虑诸如信息化水平、会计管理一致度等更多的影响因素。目前,理论界对单个会计事项的研究颇多,对在企业层面落地的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在实务中,多数企业要么生搬硬套外部法规,要么根本缺乏会计核算的体系性保障,总之,对如何有序有效地保障会计核算质量不得其法。从上市公司历年披露的公开信息中不难发现,运用法规弹性粉饰财务报表的不在少数。甚至像事务所这样的专业机构,其所属的不同审计师对相同业务的职业判断亦不尽相同。这种情况,小而言之,是会计准则执行的一贯性不能得以保障,造成会计结果不准确或不可比;大而言之,则可能是有意为之的会计舞弊的风险源头。笔者通过对四川长虹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及运用过程的实证分析,阐释了如何通过构建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解决上述问题,有效提升会计核算质量,从而建立起会计从国家法规至微观操作之间的有效牵引机制。

二、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定义

(一)质量管理基础理论研究

质量管理体系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它是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它是对质量管理程序及规律的科学概括与总结;它来源于质量管理实践又高于实践,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20世纪,质量管理代表性理论包括科学管理理论(泰勒,1903)、统计控制理论(休哈特,1924)、质量改进理论(戴明,1950)、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朱兰、费根堡,1960)。1987年,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标准问世。到了20世纪末,大质量概念形成,质量管理成为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战略。

(二)会计核算体系研究

会计核算体系是由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与会计检查等组成的整体。如前所述,理论界对单一体系的研究颇多。

赵广忠、丁雅琳(2011)认为会计核算体系亦称会计方法体系,是指由各种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会计方法所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会计预测方法、会计决策方法和会计控制方法。李莉、王天东(2010)认为会计核算体系通常由核算目标、核算对象、核算方法、核算手段四要素组成。李斯光(2013)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角度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概念,是指一个由约束条件、总体质量特征、限制性标准、关键质量特征、次级质量构成的有机整体。

借鉴会计核算和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理论,并结合四川长虹实践经验,推演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概念如下: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是指按照会计工厂模式对会计信息处理(包括人员、生产要素、流程)进行规范并据此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流程以有序有效地保障会计核算质量的有机集合。

三、四川长虹构建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

(一)研究对象概述

四川长虹是一家集家用电器、商用电子、IT、通讯、网络、芯片、能源等产业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2000年,以SAP R/3 45B ERP系统在长虹上线为标志,实现了从单机、单用户的初步电算化到基于互联网、多用户并发的全面信息化切换。在此基础上,长虹于2008年筹建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分布于全球各地的分、子机构会计业务进行集中工厂式管理,会计核算自此进入了脱离机构物理地点限制的集中共享管理模式。而长虹也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建立起了一套适用于大型企业集团的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

(二)长虹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模型

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概念框架模型是实现会计核算质量管理目标的逻辑路线图,是评价和持续改进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依据。长虹部分借鉴解释结构模型法②的思考方式,将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分解为若干板块,凭借实践经验和会计核算质量管理模式的长期探索,构建了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模型,详见图1。

该模型参考了ISO质量管理标准,但又不拘泥于ISO质量管理标准的固定范式。它以统一的信息化工具为平台基础,集中财务共享为管理前提,将全集团的会计核算按会计工厂模式定义为会计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标准业务和非标准业务事项两大类别,分别匹配人员、生产要素和流程,再辅以持续的质量评价及改进机制。

1.目标定位

长虹将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定位于长虹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旨在推动集团会计业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保持集团同类业务处理的一致性,以及跨地区和时区会计业务的处理效率,持续提升企业集团会计核算质量,并最终实现会计信息能更好地服务于外部披露和内部决策应用。

2.构建原则

(1)信息化原则

构建大型集团化企业的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应以信息化为必要前提,其不仅是会计工作的工具和手段,更是企业会计工作的基础环境。

(2)业务驱动原则

会计的首要职能是反映,意味着会计源于业务,换言之,会计结果源自业务驱动,通过业务触发财务自动核算是提升核算效率的关键举措。

(3)产品化原则

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将会计核算结果视作产品管理,涵盖了从设计、生产到检验的全流水线过程,充分实现系统模块化。

(4)客户服务原则

会计核算成果应在符合法规、准则的基础上增强对内、外部客户多方面需求的适应性,提升会计核算成果的应用价值。同时强调用户体验感,无专业门槛障碍。

3.平台基础

建立一套产品化、标准化、流程化的会计工厂核算模式,需要统一的平台作为基础,平台基础包括两个部分,即统一的信息系统支撑和统一的作业管理平台。

(1)统一信息系统

1)多系统集成:长虹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是由核心系统平台(SAP ERP系统)和多个业务驱动系统有机结合的信息系统体系。

2)业务全覆盖:系统全面覆盖公司产、供、销、研业务,延伸至外部供应链,实现从业务源端对财务结果的直接驱动,强调无落地无手工干预。

3)全集团统一:将集团内分、子机构纳入统一的会计核算及业务信息系统平台,使用同一系统,同时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全集团内会计核算标准化。

(2)统一管理平台

1)会计共享:通过总部平台协同作用,将旗下分、子机构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实施共享移管,全集团会计核算在同一作业平台集中操作。

2)统一设计:在集团内部统一会计产品设计、要素及流程,保持会计政策和估计的统一性,规避集团成员核算标准或尺度不一致造成的内部数据不可比和显失公平。

3)实时信息掌握:集团总部及分、子机构按照权限分层,实时掌握会计处理过程及财务状况信息。

4.标准业务质量管理

标准业务是指业务量大、重复性和信息化利用程度较高的日常会计核算。长虹根据工厂化模式,以人员、生产要素、流程为三个着眼点,按照人员分层、要素及流程标准化的管理思路,通过业务驱动及系统定制的方式实现会计核算的自动化。

(1)人员

长虹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旨在建立一套产品化、标准化、流程化的会计工厂核算模式。在传统核算模式下,会计核算业务的结果主要依靠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及主观判断,而在会计工厂模式下,会计核算结果是设计、内控和生产三层三位一体协作的集体成果。相应岗位的主要职责分工如下:

1)设计人员:定位为会计核算结果的关键责任人,高端岗位人员。负责会计生产要素的分拆识别、粒度和标准拟定,会计相关业务事项处理流程的优化设计,内控节点的适当安置,业务事项到会计凭证的转换逻辑设计及信息化手段的落地实现。

2)内控人员:定位为会计核算结果的现场负责人,中层岗位人员。负责生产过程控制,现场岗位分工及布局合理设计、流程运行监控,例外事项的临场处理,会计结果的抽检及对产品设计合理性反馈。

3)生产人员:定位为会计产品流水线上的计件制工人,基础岗位人员。负责原始单证要素检查,简单符合度审验、系统代码类操作及例外问题及时提交内控人员等简单同质化劳动,几乎无需会计专业判断,只需严格按操作规程对应处理。

(2)生产要素

会计产品生产资料即原始凭证及各类数据信息。生产要素管理核心关键词是“标准化”。

1)原始凭证

长虹将原始凭证按凭证类型进行分类划分,对每类凭证的构成要素进行提取并建立规范标准。该规范标准参考财政部XBRL应用分类标准的两种划分法(通用分类标准和扩展分类标准)分为两个层次:通用规范标准(如法定要求)及企业规范标准。

①单一要素:每一个凭证要素有明确清晰的会计核算管理要求,成为一个基本要素单位。如:增值税专用发票中的抵扣期限要素,法定要求为180天,基于正常业务及会计处理所需时日,长虹内部将此标准定为175天。

②组合运用:通过对提取的不同凭证要素组合的整合,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场景。如:由发票、房屋租赁合同、身份证明、房屋权属证明等构成房屋租赁业务场景。

2)数据标准

要素的运用,需要建立对应的标准,长虹将数据标准分层界定为三层:基础(原始凭证及系统主数据)及指标标准(衍生数据)、数据接口标准和业务报表标准。

①源头嵌入:在系统开发时,产生数据的源头即开始按统一标准体系规范定义、使用、传输,确保异构系统数据的一致性。

②外延性:长虹建立的企业标准级数据标准,不仅涵盖传统财务数据,还延伸至非财务数据全范畴。如:系统物料、供应商及客户主数据标准。

(3)流程

对于业务而言,需要用流程来实施管理,一种是按业务循环管理,一种是定期事项管理。

1)业务循环

长虹按业务循环定义各类会计业务流程,使其具有确定的逻辑规则,确保不重不漏,并将上述要素的审核节点、流转顺序、交互逻辑串联起来,如采购与付款核算(见图2)。

关键节点控制:

①订单创建:供应商、物资名称、型号、数量、单价、付款方式及条件等要件与合同一致性审核。

②系统收货:实际与系统收货物资名称、型号及数量的一致性审核。

③发票检验:发票本身合规性检查(匹配审核规则);发票金额与收货结算金额匹配性审核;发票金额与订单金额匹配性审核。

④清账付款:清账科目、收款人、支付方式及金额等关键要素匹配性审核。

上述流程将原本集中在各个凭证上的审核点,分散到业务的每个控制点,并将各控制点作为下一个节点的前置条件,通过上述条件的自然品迭,延伸至最终的会计环节,目前会计环节仅需对发票相符度进行审核,即可达到整体采购循环有效的严密管控,不仅有效地避免了冗余,还有效保证了会计核算质量。

2)定期事项

定期事项特指需要周期性处理的断点的、非业务驱动的会计事项。如各类会计估计(费用预提、折旧摊销、资产减值计提等)、工资分配、汇率评估及往来重分类等,系每月或每季定期均需处理事项,其核算往来不与企业日常经营业务同步,人为处理时遗漏的概率较大,极大影响着企业财务报表的完整性和及时性。长虹将上述事项纳入清单式管理,并在信息系统中实现自动化,使漏记重记风险降至零,同时由于规则也嵌入化了,能有效确保会计估计使用的一致性,尤其有利于规避以会计估计作财报调剂手段。

5.非标准业务质量管理

无可否认,尽管标准化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但也是一个无限趋近理想的完善过程,在任何一个时点,总有尚未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的会计业务,不可避免有手工方式的存在,如新发生暂未系统落地的、不经济的业务,我们将其归类为非标准业务。相对于标准业务系统自动化,手工业务差错率较高。针对非标准业务,通过匹配高端人员,对特殊生产要素及流程加以控制,类似定制式生产。

(1)人员

设立手工组,定位为具备设计师能力素质、专职从事手工业务的人员,负责手工业务的会计处理、复核及标准化意见反馈。

(2)生产要素

参照标准业务质量管理理念,对手工业务进行现场单独抽选及现场定义。

(3)流程

1)处理过程:依靠专职人员的会计专业判断,同时建立专职、复核、主管复核三重保障机制。

2)反馈过程:手工业务经过专职处理,主管审核,标准提炼,并反馈至设计人员作标准化评估,逐步予以消除。

6.质量评价及改进

(1)现场管理

上述生产要素、流程是否设计得当、运转流畅,需要一个运用检验过程,即现场管理,采用日志方式,其可量化、实时化、可视化的管理原则,通过长虹业务协作平台予以实现。

1)可量化:凭证量、差错率、业务处理时间及例外事项的处理,系统自动统计展示结果,一目了然。

2)实时化:实时记录每个处理动作,同时每个动作都实时驱动会计结果。

3)可视化:处理流转记录、进度、附件、凭证要素、动作及效果可视,便于对处理效率、效果的完整检验及监督。

(2)反馈机制

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还需建立持续有序的反馈及改进机制。

1)通道

建立健全日常现场管理分层反馈机制(生产人员→内控人员→设计人员)。

2)方式

质量会议:定期组织质量分析会议,针对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完善生产要素及业务流程,并刷新操作手册及系统配置。

考核:根据现场管理所有的量化指标,建立考评机制,奖惩结合,有序有效地保障会计核算质量。

(三)长虹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效果

长虹会计核算质量管理系统,已建立、完善包括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生产与存货、投资与筹资、研究与开发、人力与工薪等在内的18大循环体系,超过67大类215个业务流程及质量控制程序,涵盖家电、军工、房地产、IT、物流运输等行业。2009年财务共享中心正式开始运行至今,各项规模指标大幅上升,但单位资源消耗均在下降,效率及效果在不断提升。如表1。

1.成本效率

由于自动化程度大幅上升,标准化程度提高,手工处理业务锐减,单位人员耗用大幅下降,按照可比成本测算,年均节约成本就超过2 000万元。

2.更进一步专业化分工及人尽其用的多发展通道

长虹通过岗位分层,实现人员分层,根据不同人员素质结构及兴趣方向提供不同发展方向选择,如:操作能手、内部管控及政策研究等,逐步建立人尽其用的多向人才发展通道。

3.初步实现了对外推广,验证了体系的可推广性

长虹在总结会计信息化及财务集团化共享领域实务经验的基础上,搭建了长虹的集团化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不仅使集团内部受益匪浅,而且由于体系搭建的规范性、系统性,使其产品化,已成功向多个企业输出,帮助其解决会计核算质量管理问题,也初步验证了其可推广性。

四、结语

本文通过实务证明了会计核算管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对提升集团化企业会计管理的现实意义,在理论体系上填补了宏观到微观缺乏牵引和落地的空白地带。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过程贯彻去个性化原则,使其成果具有普适性,对集团化企业具有很强的推广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 国家质检局,国标委.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 9000:2005)[G].2008.

[2] 赵广忠,丁雅琳.分类观下会计核算体系逻辑起点研究[J].财会月刊,2011(11):3-4.

[3] 李莉,王天东.基于企业战略目标的价值链会计核算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10(5):3-5.

[4] 李斯光.浅析会计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财会研究,2013(16):190.

[5] 刘海中,刘嘉陵,李毅.蜕变——长虹信息化纪实[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质量管理体系会计核算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
“营改增”对于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初探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浅谈输变电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
基于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开放实验室管理与探索
船舶行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建设
军工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研究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