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艺美术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讨

2014-12-12 12:20:33◎张
参花(下) 2014年11期
关键词:移情因材施教想象力

◎张 凡

对工艺美术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讨

◎张 凡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工艺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激发创新意识、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工艺美术 创新教育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包含的范围广,知识多,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目的,并具有审美性。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思维方式、设计意识的创新在工艺美术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艺术思维,让工艺美术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1.让学生的想象力高飞

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想象力是可以充分地补充事实中的不足环节的,使科学家得以在创造中或多或少地正确而又成功地引导理性的探索各种理论。我们的意志和理性就是创造第二自然的重要文化。众所周知的优美散文《荷塘月色》,就是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只要是在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之后,再指导学生联系写作背景,对文章进行深入地体会,细细地品味,就能够体会作者在创作中的艺术感受。

2.丰富学生的情感活动

在艺术创作中,情感活动可以说对于艺术思维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唐朝诗人白居易指出,艺术的根就是人们的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还有就是忧国忧民的杜甫,追求真理的屈原,以及新文化时代的将笔杆子作为枪一样让敌人惧怕的鲁迅,都是有着丰富的爱国情感,用忧民思想来进行艺术创作的,工艺美术也是一样,在教学中也必须重视这种情感丰富的学生。

3.增强学生的移情训练

学生的移情训练最重要的就是运用艺术感觉来丰富艺术思维,而艺术感觉的最高境界就是移情。在工艺美术教学中的移情主要就是指人们在仔细的观察外界事物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切身的感受,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能够将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想象成有生命的,就感觉这些事物是有感觉的,有思想的,有情感的,有意志的,让事物与人能够产生共鸣,争取达到一种物我交融的境地。

二、工艺美术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

1.创设新颖和谐的教学情景

创新是工艺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要给学生平等参与教学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多一些师生对话、问答、互动等交流活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单调为丰富;要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有发现、思考、想象的余地,变独角戏为群英会,变枯燥为愉悦;要给学生质疑的权力,允许怀疑,允许挑战,允许探索和错误。

2.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1)改变课堂的问答方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首先要改变这种教师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实现教师单向提问向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探求新知的方向转变。教师要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还要积极开展各项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地、富有个性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笔者在讲授字体设计课程时采用“小老师教学法”收效较好。具体做法是:选择合适的章节,指导学生自学,教师主要在学法上进行指导,尽可能帮助学生归纳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然后挑选或由学生自愿上台授课,由于许多学生被这种新颖的方法所吸引,渴望上台感受当老师的滋味,所以自学时格外认真,甚至还有许多人认真书写了教案,把章节的重点、难点一一列出,主动找老师、找同学商量解决。

(3)走出教室,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可挖掘他们的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3.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在工艺美术教学中,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如果所布置的作业是同一命题,几十份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的画面,这其中有些特点,很有可能是显露学生创新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教师要及时发现每一份作品的特点、优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其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三、结语

工艺美术是一门综合艺术,集装饰、绘画、雕塑为一体,作品兼具材料美、色彩美、造型美的特征。工艺美术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工艺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用科学手段,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 乔庆平.对工艺美术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些思考[J].2009(20)

[2] 张荷心.工艺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2008(08)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责任编辑 冯雪峰)

猜你喜欢
移情因材施教想象力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看见你的想象力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打开新的想象力
传媒评论(2019年5期)2019-08-30 03:50:04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中华诗词(2018年3期)2018-08-01 06:40:40
面部表情、文化差异与移情作用
关于“移情作用”在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思考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