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媛
藏传唐卡艺术初探
◎高 媛
近年来,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和西藏旅游的发展,藏传佛教越来越被中部和东部地区汉族人民所接受。而藏传佛教的一大艺术种类——唐卡也开始进入广大艺术爱好者的研究和收藏范畴。本文主要对唐卡这种被历史所沉淀下来的少数民族艺术做一种新的介绍和诠释,希望这种传承数千年的艺术得到更好的保护和被公众所接受了解。
唐卡 绘画艺术 藏传佛教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也是藏名族的宗教文化在千百年来的发展中积累的重要文化遗产。“唐卡”是藏语。“唐”的含意与空间有关,表示广袤无边,“卡”指的是空白被填补。
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即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在藏区任何一座佛教寺院大殿内,四周都悬挂有精美的唐卡。它类似于汉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也有极少量的缂丝、刺绣和珍珠唐卡,从现存的唐卡来看,绝大部分都是明清时期的作品。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但多数是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的。另外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有的还在五彩续纷的花纹上,将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唐卡绘画艺术是西藏文化的奇葩,千余年来影响深远。唐卡艺术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勉唐派作为唐卡艺术的其中一个流派用色背景以青绿山水为主,画面晕染充分且活泼细腻,大量运用勾金、贴金的手法,使画面金光烁烁富丽堂皇,主尊背后的卷草图案变成了波浪形的放射金线用线,画师水平高低和衡量作品价值的一个重要审美标准。线条是中国画的精脉,是表达物象结构的骨架,是主观意识、情感的表现手段,是中国传统绘画最简练、概括的基本语言,也是艺术精神力量的体现。线条也是唐卡绘画艺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之一人们把线描功夫看成画师水平高低和衡量作品价值的一个重要审美标准,或刚劲有力、或舒缓流利、或朴素古拙。以不同方式运用的波状线,所有会动的东西 他们的形体上若没有波状线,没有形曲线所增添的变化韵味忽然灵动气息是单调的。后面的山水线条匀称工整来龙去脉,笔笔严于精细,毫无糙作断裂之处。色彩上,绚丽色彩同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有机结合创造出唐卡独特而神秘的装饰风格。把画布涂成金银、红、蓝、黑等底色,然后在浓重的底色上,勾线敷彩。工艺繁杂非一般画家所能及,要知道唐卡绘画中任何造像的尺度都是很严谨的。
钦则派的主尊表情丰富耐看,用当今的色彩分析学来解释精美唐卡艺术的色彩用色。白色表现平静、和蔼、善良;红色和深蓝色表现强悍好斗、凶猛狰狞;金色代表一种神圣的气氛。红色、绿色、青色和蓝色并列使用让画面丰富纵深感强,合理地利用补色,绿色把红色衬托得通体透红,蓝色迷人的光彩常常伴随着橙色的辉煌!线条运用更是跳跃灵动,让主尊肢体语言好似在舞动出活灵活现的真实感。构图中即使在很小的画幅中画有天堂、人间和地界,绝不会因为所绘制的东西很小就马虎了事。从装饰构图来说,空白直接关系到一幅作品的装饰效果和艺术水平,可以起到“透气”的作用,使画面不至于过实、过暗、过闷。一个真正的唐卡绘画师在绘制一幅唐卡时不可以随意自我创作,须遵循既定之程序。
首先,唐卡艺术的流传至今,能够完整地保存至今对于保护藏区,发展藏区,弘扬藏族文化,宣传藏族人民的信仰精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我所知,目前能够绘画唐卡艺术的画家已经很少了,我国对于保护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也在逐渐加强,希望这样的精美画作能够在我们手上传承下去。
其次,面对如此一批史料丰富价值巨大的文物,保护工作成了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境外绘画收藏仅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就有1200余幅。瓷器以收藏亚洲艺术品著称的法国集美博物馆收藏最佳,馆里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而今敦煌遗书在中国国内却仅存2万件,只占三成,七成流失国外,其中国内偷盗现象屡禁不止其中让人感到愤慨!另一当面也应该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遥想当年当伟人一纸令下,北京旧城开始拆除,梁思成没有办法阻拦,只能痛哭,到今天我看到北京重建的旧城,却已不见当年的真实!
再次,文化交融的重要性,正所谓走出国门看世界,没有交流学习没有互相取长补短就没有进步。我们再也不能走闭关锁国以我独大的发展路线。需抱有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谦卑态度来审视当今各方特色艺术。正如唐卡艺术中的线条是吸取了汉地工笔画风格的影响后有所创新,后人又对唐卡艺术的严谨构图和丰富色调临摹学习。
最后,唐卡至今犹存的最大秘密恰恰在于“因循守旧”。这个词汇在此却象征着唐卡的光荣传统,每一位画师正是因为坚守这一传统而成为文化记忆的复制者。唐卡制作过程既是与神明的虔诚对话!无论是做艺术还是做学问,我觉得都要遵循严谨二字,绘制的每一程序都应遵循宗教仪轨,而《造象度量经》更是对每幅唐卡的内容、着色、尺寸都作了明确规定,画师不得有任何僭越。早期的绘画唐卡的大师们都是喇嘛,以虔诚的信仰将生命力完全贯注于其中,选择黄道吉日作画,要在安静的场所和方位,沐浴焚香,口诵诗文始可作画。在其修行过程中必须彻底实现无我境界。西藏的许多艺人为了画唐卡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将自己对佛祖的敬仰奉献出毕生心血。在他们的作品里抒发着内心的情感,融合了乐观主义精神,向观者呈现出积极美好光明的境地。
总之,唐卡中所展现的是历史沉淀的形式美,是一种根植于人美社会实践的“有意味的形式”。不但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艺术的历史发展,凝聚着中国人民巨大的精神力量,同时它也是人类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 从艺术构思、艺术形式到艺术表现来看,都融合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是中华名族文化当之无愧的绚丽瑰宝。
[1]叶星生.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唐卡[M],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
[2]王淑清. 唐卡[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
[3]苗欣宇,梁璐璐. 传世唐卡[M],中国画报出版社,2010.
[4]仁钦·多吉. 唐卡:庄严·观想·修行[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5]王瑞. 唐卡的收藏与鉴赏[M],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6]罗语萍 . 唐卡密钥[M],中国画报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责任编辑 冯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