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丕显
运用祖国经典文化破析地磁场形成的原因
◎成丕显
1979年的春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上画了一个圈,我们国家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国社会涌动着一种对古典文化的追求热。《易经》为百经之首,是经典文化中最灿烂的东方明珠。但在“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驱动下,有人竟把它作为盈利的手段,去招摇撞骗……
我是一名多年从事物理教学工作的教师,对《易经》也略知一二。我结合祖国的阴阳学术和磁现象的电本质对地磁场产生原因的一些认识,力求集思广议,使我们对祖先发明指南针,有更深的科学论断和本土观念。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然而我国指南针的发明比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欧洲指南针的发明要早近八百年,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确认我国对于地磁的利用是非常早的。遗憾的是《梦溪笔谈》对指南针的论述没有从“磁现象的电本质”着眼,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梦溪笔谈》对指南针磁偏角没有从理论上揭示“磁现象的电本质”,直到奥斯特1820年“电流的磁效应”和1821年法拉第“电磁感应”相继问世后,人们才有了对磁现象的电本质的根本认识。
现代科学和上世纪爱因斯坦的推论,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相性。由于太阳是正能量的体现者,即阳光就是由“阳粒”构成的,也就是说太阳光是由阳粒构成的一种“阳流粒子”而辐射到宇宙当中,它的流向是从太阳流向宇宙空间的各个方向。当然也包括地球。它的流动无需介质,在真空中更是每秒三十万公里高速无阻的流动,竟然和电磁波的速度相同。离太阳越远,这种阳流的强度越小,越远的地方,“阳流粒子”的密度就越小,距太阳越近,“阳流粒子”的密度越大,在太阳系只有地球同时存在铁、钴、镍等物质,即使离它最近的水星也没有,目前人类无法去水星探索,因此也就不知道水星具体情况。
现在,我们把太阳光照下的地球看作是通电螺旋管,就是说阳光环绕地球就好像通电螺旋管中插入了铁芯。因此阳光的这种阳流产生的地磁场比其它星球要大(“通电螺旋管中插入铁芯后磁性会大大增强”),同时因为地球自转使阳光相对似与地球自转相反的方向环绕地球,(以地球为参照物)。用安培定则测定可知,地磁北极就在地理南极附近。相反,地磁南极就在地理北极附近,而且地磁两极和地理两极之间没有重合,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即磁偏角。
我们知道地球和太阳是对立统一存在的,地球属阴太阳属阳,易经关于阴阳学术这样论述:“阴非阳,阳非阴,阴阳是互相对立而又统一存在的。首先,表现在符号的差别上,阳是用符号“+”表示,阴是用符号“-”表示。其次,表现在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上的对立:一切积极、向上、前进、善、美、真、明亮、成功……称为阳;一切消极、向下、倒退、恶、丑、假、黑暗、失败……称为阴”。当然,我们也知道:阳者,健也!它养育了属阴的整体。而且阳也离不开阴,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我们在修房的时候,方位要坐北向南,目的是要接受阳光,可以断言,宇宙间没有阴的存在,阳也不会存在。又因太阳是正能量的体现者,所以地球是一个负能量体现者,即地球堆积了大量的负电荷。这样,因地球携带着负电荷(一般是指在地球表层)而自转的方向又与电流方向相反,同样可用安培定则测定,可以知道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磁场和太阳产生的地磁场是一致的,它们之间彼此加强了地磁场的强度。这样看来,也许有人还要问,难道没有了太阳光照,地磁场就不存在了吗?不是的!有经验的风水师就知道阴天不适用罗盘看风水,是因为在没阳光的情况下,罗盘上指针的磁力与地磁场相互作用较弱,导致测量误差过大。我们在实验室搞奥斯特实验的时候,阴天小磁针的转动是不灵活的,而在晴天的时候小磁针的转动是相当灵活!又因为地球上铁、钴、镍等物质的存在以及地球上的矿物质经过亿万年岁月已经被磁化为永久磁体。再者地球表面所堆积的负电荷和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磁效应,也导致了即使没有阳光,磁场依然存在的又一个因素。
中国的阴阳学说告诉我们太阳是阳的体现者;因此,在太阳系中除太阳以外的其它星球都是阴的体现者。当然地球也不例外,因此地磁场就是这样形成的。
综上所述,地磁场产生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的自转是产生地磁场的原因之一;地球携带负电荷而自转是产生地磁场的原因之二;地球内部铁、钴、镍等物质被磁化为永久磁体是产生地磁场的原因之三。
正是由于这种阴阳共存且平衡的互补作用,才使得永恒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要善待地球、善待整个世界!要真正让人类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得以永恒!
(作者单位:山西省段村镇第一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