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播新闻的语言特点

2014-12-12 06:43程佳
参花(下) 2014年3期
关键词:口语化缩略语听众

◎程佳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中,广播以其独特的优势,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我国新闻传播的重要承载者。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广播媒体的优势已稍显逊色。即便如此,人们在了解日常信息时,仍会选择传统的广播新闻。在现代传媒中,广播仍然拥有它的重要位置。

相对于其他媒体,广播拥有更为广泛的受众人群,既有城镇居民、农民,也有学生、知识分子。他们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广播新闻工作者掌握和运用好广播新闻语言,以便使受众都能听得懂。笔者是一名在新闻一线工作了7年的广播记者,根据自己这么多年的工作感受,认为广播新闻语言应具有通俗性、新闻语言口语化等特点,但是,在追求通俗化、口语化的同时,广播语言也应加以规范。

一、广播语言为什么要口语化

广播,是把节目内容转换成电信号,利用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传送讯号,使用有声语言,即听觉语言传送信息,进行宣传。广大听众通过听觉器官感知语言的声音,接受广播传送的信息内容。声音是构成广播唯一的物质材料和运动形式,而声音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这就要求播音员的播音必须口语化,说起来顺嘴了,听起来才能顺耳。

二、广播语言怎样做到口语化

口语化,可以理解为我们日常说的话,我们经常说的娓娓道来更接近这种风格。它因语式灵活多样,语言亲切自然,而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口语化的新闻语言表达方式,使受众与静态的新闻之间有了一种潜在的交流感。但是,要做到新闻口语化并不是容易的事,它需要在新闻稿件写作时,减少书面语、冷僻名词的运用,采用简单的句式。播音时,一些口语语气助词,甚至一些口头禅,还要自然地带出来,在说话时要自然地停顿,语气平易,态度平和。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注意的地方。

1.避免用同音不同义的词

同音异义词会读不清,听不准,容易误解。如“期终考试”就容易理解成“期中考试”,如果改写成“期末考试”,就会避免出现误听误解。

2.避免用半文半白的词语

有一篇报道传统结艺的广播新闻里,作者这样表述:“玉石总是中国结艺的最好搭档,往往根据顾客的要求,将不同的基本结艺加以组合,间或配以玉石等饰物,便成为富含文化底蕴,表示美好祝福,形式精美华丽的工艺品。”运用这样的语言表述,可以见得作者具有一定文学底蕴,文辞也还优美,但是这样半文半白的语言在广播里播出来,听上去却不那么入耳,甚至让人乍一听,很难理解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间或配以玉石等饰物”这句话如果改成“中间再搭配上玉石等饰物”,听众在理解上就要容易得多。

3.避免用冗长的句子

长句子听众不耐烦,也不容易理解,短句子,听众容易明白。还是以刚才这篇广播新闻为例。在这篇报道里,有这样一句话:“在有着十多年结艺编织经验的雍俊的龙之腾结艺店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结艺制品,中国结,吉祥如意扣、转运珠等等。”这句话缩句后其实就是“雍俊的店里挂满了结艺制品”,但是经过作者的扩句,这句话听上去就非常拗口。我的建议,这句话可以写成几个短句。“雍俊有十几年的结艺编织经验。”“在她的龙之腾结艺店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结艺制品,像中国结、吉祥如意扣、转运珠等等。”

4.把单音节词改成双音节词

单音节词从书面上看很清楚,但听起来就不太清楚了。而且双音节调比单音节调播起来更加上口,听起来更加顺耳。比如自——自从、前——以前、曾——曾经。

三、广播语言如何运用好口语化

口语化并非简单的口语,口语化也要注意规范化。广播语言的运用,看起来是个简单的技术问题,其实它是个如何对待听众的严肃问题。因此,使用规范化的口语在广播新闻中显得尤为重要,不然就会造成语言使用的混乱,听众了解上的盲区,使人不知所云。

例如,在广播语言中就应该慎用缩略语。缩略语是为了表达的简洁明快,将较长的词语缩略成一个短小的词语。如“安庆师范学院”,安庆人口语中常缩略成“安师院”,但是在广播里,碰上不熟悉安庆的外地人,由于听觉的局限,就会对这个缩略语的理解产生障碍,所以简称缩略语要有选择、有节制地使用。

要用普通话词语,慎用方言土语。安庆人方言中把膝盖说成“开地坡”,下巴说成“下巴磕”,这样的方言如果出现在广播新闻中,本地人听了好笑,外乡人就很难理解。

结语

总之,广播语言要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进入信息时代之后,广大新闻工作者不断探索新的新闻语言和表达方式,尤其是记者队伍的不断扩大,使我们的广播语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广播语言的口语化仍是业内人士一致认同并遵循的共同法则。

[1]邵培仁《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

[2]王德春《预提略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87年

猜你喜欢
口语化缩略语听众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常用缩略语汇总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口语化歌词语言的长处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关于缩略语的要求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本刊常用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
莫言《红高梁》的语言艺术特色
邢非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