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梅
《斜阳》中人物形象分析
◎于 梅
日本无赖派作家太宰治的战后代表作《斜阳》描写了没落贵族和子一家的遭遇和思想历程。通过对和子及其母亲、直治、上原二郎的细致描写,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日本战后没落贵族及没落阶级在面对混乱的社会状态时,从绝望的心境中迸发出的对于生存的渴望以及绝望后对于死亡的追求。
《斜阳》 生存 渴望 死亡 追求
日本战后初期,经济、政治、社会处在一片混乱之中,各种思想泛滥,人们丧失原有的价值体系,而新的价值体系没有建立,对如何适应新的社会情况感到极度困惑、不安、悲观、空虚、颓废和绝望。尤其是《斜阳》描写了战后没落贵族及没落阶级对社会生活的无奈与反叛,对生存的渴望与对死亡的追求。
本文通过对《斜阳》中和子及其母亲、直治、上原二郎的人物形象分析,试图反映战后混乱社会状态下人们对于新生活的渴望的心境以及无法适应社会后绝望之下对于死亡的追求。
和子是没落贵族的革命者。和子的出场无疑为这个颓废而绝望的世界带来了希望和光明。但是在这个价值观念分崩离析,人人处于惶恐不安的世界中,和子又无法摆脱命运对她的压制。一方面她对现在的生活充满失望与无奈。小说中写道:“我一面哭,一面想就这么同母亲一起死去。”“我觉得我们一走出片町的宅邸,我们的人生就已经结束了。”“现在的生活我受不了”“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认识到,这世界上好像有一堵令人感到绝望的墙,那就是:有许多事情是人力所无法挽回的。”
另一方面她渴望重生,渴望新生活,她以一种无所畏惧的爱情观来冲破旧道德,与命运进行抗争。小说中写道:“因此即使违背“女大学”的处世原则,我也想摆脱现在这种生活。”“破坏思想。破坏会使人感到悲哀和伤心,但却是一种美丽的东西……不能不进行破坏。不能不进行革命。”“我想确信:人是为了恋爱和革命而生的。”“但我们准备永远和旧道德斗争到底,决心像太阳那样活下去。”和子与现实社会相背离,与传统道德相抗争。毅然决然爱上有妇之夫,生下孩子,就是她向这个颓废的世界宣言的最好说明。
小说中,母亲被定位为日本最后一位贵族,是没落贵族的典型代表,是日本美的象征。同时母亲的死亡预示着没落贵族阶级的消亡,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母亲想要适应新的生活,听从和田舅舅的安排,远离奢华的城市生活,住到乡下去,虽然完全不懂生活的艰辛,依旧以卖衣物来维持贵族生活,但是可以看出她想要适应这种完全陌生的生活的心境和努力。“和子,我们去卖衣服吧……然后尽量地去花一些钱,过舒适点的生活吧”。
另一方面,母亲毫无反抗地接受自己死亡的命运。在这个贵族阶级没落的时代,完全陷入了一种忧郁与悲伤之中,对现实生活充满失望,以至于绝望,最终在忧郁中走向了死亡。母亲说道:“那还不如死的好!妈妈也真想在你爸爸去世的这屋子里死去呀。”“不如早点死了好。妈妈这样的人,在这种社会里是怎么也没有办法活下去的。”
直治是没落贵族的颓废知识分子。面对混乱复杂的社会,他想要让自己变得粗俗去融入平民之中,努力地生存,且以为自己找到了道路。“我真想变成一个下流庸俗的人。我想变得坚强,不,我想变得粗暴。我以为这是成为民众之友的唯一道路。”
努力之后是失败,直治陷入两难的境地。对于生活与现实由最初的无奈以至于走向绝望,对人生的一切都失去了信心,不仅仅是颓废,而是想要以死亡来获取解脱。小说写道:“我不能回到已抛弃的世界,而民众却只恩赐我一个对我彬彬有礼但充满着恶意的旁听席。”“思想?是假的。主义?是假的。理想?是假的。秩序?是假的。诚实?真理?纯洁?全都是假的。”这些都体现出他想要努力适应新生活后的失望与绝望。最后,留下一句“我是贵族”作为对这个世界无力的抗争离开人世。
上原是二战后无赖派的典型代表。他的颓废与堕落是战后混乱社会普通大众的形象。他作为“明码实价的坏蛋”将战后混乱社会人们悲观、空虚、颓废、无奈、绝望的心境描写得淋漓尽致。“写什么都觉得无聊,心里悲哀得很。生命的黄昏。艺术的黄昏。人类的黄昏。这也真叫人感到讨厌呐”“可是太晚啦。已经是黄昏了。”另一方面,他否定现存的一切,以一种颓废堕落的姿态反抗社会,毋庸说这也是一种努力,但是努力之后是对自己和社会的失望,在困境面前的无奈与绝望。“活着使我感到无限悲哀。不是什么苦闷寂寞之类还有余地的东西,而是悲哀……努力。这只会成为这头饥饿野兽的牺牲品。”
太宰治的《斜阳》通过对和子一家及上原二郎的细致描写,从侧面反映人们面对混乱的社会现状,为适应新生活所作出的各种努力,表达想要生存的渴望。
但与此同时,也反映了战后人们的不安、空虚、堕落与颓废以至于对生活绝望后对死亡的追求。
[1]张嘉林译,(日)太宰治著:《斜阳》[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8月。
[2]叶舒宪:斜阳下的痛苦--评太宰治的《斜阳》[J].日本研究1988年。
[3]霍瑞欣:解读《斜阳》的“明暗”世界[J].文学教育2013年3月。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 姜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