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书法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2014-12-12 02:41李秋丽
参花(上) 2014年5期
关键词:柳公权书家眼光

◎李秋丽

论学习书法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李秋丽

书法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它不仅要求学书者长期有效的艰苦练习,而且还需要一定的学养水平,一件成功的书法作品,除了老辣沉雄的字内功夫给人以美的感受外,书写者通过作品反映出的学识素养也是感染读者重要的因素。因此,中国历代书家都主张“字内功夫字外求”,道出了学习书法理论知识的重要性,颇发人深思。

从书法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来看,学习书法理论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学习理论,能够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书法。书法艺术在它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受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各不相同的艺术形态,乃至每一种审美时尚,每一种风格,每一种技法都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时代内涵。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用狭隘的、“道德”的眼光,凭个人的好恶去任意否定某种风格或简单地肯定某种风格;才能从历史的发展中去正确认识某些书家某些流派的得失功过,从而在追摹临习他们书迹的时候能自觉地扬长避短。

历史上有些书家,一面被奉为圭臬,一面又遭到“俗书恶札”的严酷非难,如柳公权和赵孟頫。这都是因为没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具体的书家和书法现象。历史发展有其内在的必然规律,是不以人们的好恶为转移的。书法发展到唐代,呼唤完备的法度,于是有一代“尚法”的书风;唐之法度历欧、虞、褚、颜而有未尽,于是有柳公权。从这个意义上说,“柳体”并不是柳公权个人的产物,而是社会时代使然。赵孟頫等等也是一样。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看问题的高度提高了许多,对于很多事物,很多现象在整个书法艺术史中所居的位置也看得更清楚了。

还有一个明显的例子。书法历来有一种观点:今人不如古人,近古又不如远古,1700年前的王羲之,已经达到了书法艺术的峰巅,后世的书家谁也无法超过他。这种看法发展到极端,有人甚至认为书体也是越古老越好;真行不如隶分,隶分不如篆籀,如此等等。这种看法就缺乏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启功先生曾说过:“文字递演,其书写之法,自然不同,虽有时代之异,然非前必优后必劣也。”当然,王羲之书法之所以被后世奉为圭臬,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然而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书法艺术是不断进步而不是不断退步的,书法史是进步史而不是退步史。

第二,学习书法理论可以增加艺术创造的自觉。书法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它是中国特有的、以文字造型为载体,以情感抒发为内容的一种艺术形式。世界上国家民族可谓多矣,而很多国家,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然而他们的文字却没有发展成中国式的书法艺术,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和中国(汉民族)的思维习惯、民族心理、审美习尚等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们在看待书法艺术本质的一些问题时,就时时离不开这个前提。

中国的书法艺术,既有着几千年绵绵不绝的统绪,同时又永远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动不居的;它既有鲜明的、确定的点画形质,和严格的操作技法,可它又绝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而永远以表达感情为最终的创作旨归。这些看来相互矛盾却又相辅相成的方面构成了书法艺术的本质。我们在进行书法创作时,就时时要受到这种固有本质的规范,比如探索的、创新的作品,最终不能脱离传统的制约,换言之,任何创新都必须是传统基础上的创新而不能脱离传统的随心所欲。书法创作活动中感情的表达离不开对技法的掌握和调遣运用,不言而喻,排除感情因素,把书法变成纯粹玩弄技巧的形式,也就无异于取消书法艺术。

总而言之,书法艺术创作活动正是在准确把握这种矛盾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毫无疑问,学习一定的书法理论,借鉴前贤的探索经验,对于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这种辨证关系,从而提高艺术创造的自觉,无疑是很有意义的。然而,学习书法理论知识强化字外功夫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只有不断学习,谦虚谨慎,不懈追求,才能获取丰厚的回报,有可能臻于字内功夫俱精的境界,得到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北安市群众艺术馆)

(责任编辑 高云平)

猜你喜欢
柳公权书家眼光
文人匪事
杂说书家之性灵
心态决定眼光
大美不言 大朴不雕——记青年书家郭汉亮
看医改 医患各有眼光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想着孩子的眼光
柳公权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