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床矿石矿物特征及成因分析

2014-12-12 01:55邓明国
地质找矿论丛 2014年3期
关键词: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

刘 伟,邓明国

(1.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 650093;2.成都水文地质工程中心,成都 610081)

0 引言

镇康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的勘查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年来的勘查,矿床储量已达大型规模[1]。以往对芦子园矿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及地球化学研究等方面,研究均涉及到矿床成因[2-9],但认识并不一致;而对矿石矿物特征和成矿阶段的研究不深入,也会制约对矿床的全面认识。本文通过对主矿体矿石的光、薄片详细分析,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矿物的组合特征及矿床的成矿阶段,对矿床成因研究提供有益的信息。

1 成矿地质背景

1.1 区域地质背景

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镇康县凤尾镇南东部,地处澜沧江板块结合带和怒江断裂带之间,大地构造位置为三江造山带南段的保山—镇康地块南段。区域地层寒武系—三叠系发育较齐全,主要由碎屑岩、碳酸盐岩组成;区域构造主要为保山—镇康复式背斜及NE向、NW向2组断裂组成[1];在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期,保山—镇康地块均出现过花岗质岩浆活动[8]。

1.2 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出露地层为寒武系和奥陶系,从老到新依次为上寒武统核桃坪组(∈3h)、沙河厂组(∈3s)、保山组(∈3b),中奥陶统蒲缥组(O2p)及上奥陶统火烧桥组(O3h)。沙河厂组二段、三段为矿区的主要赋矿地层:二段为大理岩、板岩夹石英片岩和大理岩化灰岩,三段为灰白色薄-中层状大理岩、板岩和绿泥石英片岩。

矿区褶皱主要为保山—镇康复式背斜。背斜轴走向NE,长超过40km,轴面NW向陡倾,两翼地层倾角45°~63°,核部位于芦子园南东侧,出露地层主要为上寒武统沙河厂组、保山组。矿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 NE 向(F1,F2,F3,F4,F5)及 NW 向(F6,F7,F8,F9,F12,F13)2组。其中,NE 向断裂为张扭性断裂,受其影响,在旁侧产生了一系列纵张裂隙及层间破碎带,共同组成了矿区的主要容矿构造;NW向为张扭转压性断裂,为成矿期后的破矿构造。

矿区岩浆岩不发育,仅见辉绿岩脉出露,但从区域重力、航磁特征及地表零星夕卡岩露头推断,区内有隐伏花岗岩岩体存在[10]。

2 矿床地质特征

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床位于保山—镇康复式背斜的核部,现已发现4个矿带(图1),其中Ⅰ号、Ⅱ号、Ⅲ号为铅锌矿带,Ⅴ号为铁矿带[1]。Ⅱ号矿带是矿区内最主要的矿带,目前圈定铅锌铁多金属矿体共7条,其中Ⅱ-V1号、Ⅱ-V3号、Ⅱ-V5号为主矿体,样品均采自Ⅱ-V3号矿体。Ⅱ-V3号矿体产于沙河厂组二段大理岩与板岩、片岩的层间破碎带内。含矿岩石以大理岩、片岩、夕卡岩为主,其次为板岩和辉绿岩等,矿体顶、底板以大理岩、夕卡岩为主,矿体与围岩间为渐变关系。矿体总体走向NE,倾向NW。现控制矿体沿走向长约3 350m,最大斜深370m。矿体沿倾向的分带明显,上部为铅锌矿,矿体平均厚7.98m,向深部有变厚趋势,矿石平均品位w(Pb)=0.55%,w(Zn)=2.95%;下部为磁铁矿,矿体平均厚14.97m,平均品位 w(TFe)=27.65%。

图1 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简图[1]Fig.1 Geological sketch of Luziyuan Pb-Zn-Fe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矿体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大致平行产出,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4],随着地层产状的变化而变化(图2)。矿石矿物种类较多,金属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褐铁矿等,偶见菱锌矿、异极矿、白铅矿、铜蓝、孔雀石等;非金属矿物有透辉石、阳起石、蔷薇辉石、石榴石、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绿泥石等。矿石结构以半自形、他形、自形粒状结构为主,少量包含结构、放射状结构、胶状结构、粒状变晶结构及纤维状变晶结构发育;矿石构造多为脉状、浸染状、块状、条带状构造;因多阶段热液活动影响,网脉状构造较为发育。矿体两侧围岩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蚀变,蚀变类型主要有夕卡岩化、绿泥石化、硅化、大理岩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钾化等,其中夕卡岩化、硅化同铅锌矿化关系密切。

3 主要金属硫化物特征

矿石中的金属矿物有10余种,主要的金属硫化物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和黄铁矿。

3.1 闪锌矿

闪锌矿是矿床的主要金属矿物,多呈褐色、棕褐色、黄褐色、灰色,少量黄色、褐黑色、黄灰色、灰黑色。粒径变化大,一般0.005~5.00mm;结构多为半自形-他形粒状;构造以细脉状、浸染状为主,以及似层状构造(图2)。

图2 似层状闪锌矿随地层产状而变化Fig.2 Layeroid sphalerite who's occurrence changes with that of the stratum

闪锌矿与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等矿物的共生关系表明,闪锌矿形成分为2个阶段:早阶段闪锌矿与黄铜矿共生,在灰色闪锌矿中常见黄铜矿呈固溶体分离的乳滴状结构(图3a),大量的固溶体出溶表明早期形成的闪锌矿温度较高[11];晚阶段闪锌矿表面干净,受交代作用不明显,与方铅矿密切共生,可见闪锌矿穿插交代黄铁矿、毒砂、石英及方解石等矿物(图3b),表明闪锌矿形成晚于上述矿物。

3.2 方铅矿

方铅矿是主要矿石矿物之一,主要呈灰色,金属光泽,粒径一般为0.005~1.20mm,变化范围大。多为他形粒状结构,晶体中常见黑色三角孔(图3c)。主要呈浸染状和细脉状,方铅矿穿插交代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石英、方解石等,表明方铅矿形成晚于这些矿物。

3.3 黄铜矿

黄铜矿为主要的铜的硫化矿物,含量较少,在矿体中分布不均匀,颜色为铜黄色,金属光泽。有2种产出方式:①呈乳滴状分布于闪锌矿内(图3a),与闪锌矿关系密切,为二者固溶分离的产物;黄铜矿在闪锌矿中分布不均匀,粒径较小(0.005~0.15mm),呈他形粒状;②呈浸染状和星点状,粒径变化范围大(0.005~3.00mm),呈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据此表明,黄铜矿的形成分为早、晚2个阶段。早阶段黄铜矿形成温度较高,与闪锌矿呈固溶体产出,出溶强烈;晚阶段黄铜矿形成温度较低,沿闪锌矿脉壁交代分布,形成时间晚于闪锌矿。

3.4 黄铁矿

黄铁矿为常见金属矿物,颜色以浅黄色为主,多呈浸染状、细脉状产出,粒径一般为0.01~4.00mm。黄铁矿为形成较早的矿物,常被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穿插交代,形成溶蚀-残余结构(图3d)。按形态特征可分为:①条纹状细粒黄铁矿,颗粒细小,粒径<0.01mm,呈条纹状分布,常被闪锌矿、黄铜矿穿插交代;②不规则粗粒黄铁矿,颗粒粗大,粒径0.50~4.00mm,形态不规则,与条纹状细粒黄铁矿呈过渡关系,内部往往含有条纹状细粒黄铁矿残余体,推断该种黄铁矿为条纹状细粒黄铁矿的重结晶产物,由于裂隙发育,常被闪锌矿、黄铜矿穿插交代。

4 成矿阶段划分

根据芦子园矿区矿物共生组合及相互穿插关系,划分出矿物的生成顺序(图4),并确定矿床经历了岩浆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成矿期,其中岩浆热液期可划分为夕卡岩阶段和石英-硫化物阶段。

图3 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床矿物显微照片Fig.3 Mineral microphotographs of Luziyuan Pb-Zn-Fe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图4 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床矿物生成顺序Fig.4 Mineral paragenesis of Luziyuan Pb-Zn-Fe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4.1 岩浆热液期

岩浆热液期是芦子园矿区铅锌铁多金属矿的主成矿期,分为2个成矿阶段:夕卡岩阶段和石英-硫化物阶段。

4.3.1 夕卡岩阶段

夕卡岩阶段主要形成磁铁矿、透辉石、阳起石、蔷薇辉石、石榴石等矿物。磁铁矿呈浅灰褐色他形-半自形粒状,沿早期矿物的裂隙充填形成网脉状构造(图5);透辉石呈淡绿色短柱状、放射状集合体产出;阳起石多呈淡绿色纤维状、放射状构造;蔷薇辉石呈淡红色柱状、粒状分布;石榴石为淡褐色、褐红色,呈等轴粒状分布,普遍见环带结构。透辉石、阳起石等夕卡岩矿物多由热液交代方解石而形成。

图5 磁铁矿沿裂隙分布形成网脉状构造Fig.5 Magnetite stockwork along cracks

图6 皮壳状菱锌矿Fig.6 Crusty szaskaite

4.1.2 石英-硫化物阶段

石英-硫化物阶段形成的主要矿物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毒砂、磁铁矿、方解石、石英、绿泥石。黄铁矿与毒砂形成时间较早,被稍晚形成的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等矿物交代穿插,方铅矿形成时间晚于闪锌矿。黑色磁铁矿呈自形-半自形粒状,充填于闪锌矿孔隙、裂隙中。方解石呈他形充填胶结透辉石而具嵌晶结构,部分方解石沿石榴石粒间孔隙产出,还有部分次生方解石颗粒达0.5~1.0mm呈脉状分布于裂隙中。石英为热液交代早期白云石形成,主要呈他形细-中晶粒状结构产出,还可见石英充填胶结透辉石而具嵌晶结构。绿泥石呈淡绿色交代早期碎粒状白云石、方解石,作为基质部分的绿泥石具显微鳞片变晶结构。

4.2 表生期

该期主要表现为浅地表矿石受氧化淋滤作用生成次生氧化矿物,矿物组合主要为褐铁矿、菱锌矿、异极矿、白铅矿、铜蓝、孔雀石等,其中可见大量皮壳状菱锌矿(图6)。

5 矿床成因讨论

5.1 成矿过程

进入中生代,区域强烈的构造活动造成本区地层的形变与错位,形成了保山—镇康复式背斜、NE向为主体的断裂组合,以及断裂旁侧大量的裂隙带。强烈的构造应力作用,使白云石、方解石、石英等矿物被压碎、变形。如方解石被压碎呈碎粒状、糜棱状、碎块状,碎粒状方解石碎斑散布于碎粒状方解石基质中(图7a),碎斑状方解石解理纹发生柔性弯曲(图7b)。岩石、矿物的破碎、变形构成了区内地层中不同尺度的裂隙带,从而为含矿热液的迁移、成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图7 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床方解石显微照片Fig.7 Calcite microphotographs of Luziyuan Pb-Zn-Fe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在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的影响下[8],地层中的Pb,Zn,Cu,Fe等成矿元素在温度(420~160°C)和压力的驱使下[3]活化并进入岩浆热流体,沿构造破碎带及裂隙进行运移、充填-交代;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矿石矿物如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等逐步晶出,并形成矿石中显著的矿化叠加及穿插交代现象,并最终形成混合矿石。成矿以后,经剥蚀暴露地表,在长期的氧化淋滤作用下,浅地表形成矿床的氧化带。

5.2 关于成因的讨论

(1)矿床成因。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床的矿石矿物特征、矿物形成顺序清楚地表明,矿石矿物先出现高温阶段的夕卡岩-磁铁矿矿物组合,然后出现中温阶段的石英-硫化物矿物组合(图4),这与典型的接触交代型矿床的矿物组合是一致的。虽然金属矿物间有相互穿插的现象,但这正是同期晶出的矿物学证据;据观察,矿石中尚未见到明显的两期硫化物叠加成矿的证据。因此,矿床属于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交代-充填型铅锌铁多金属矿床。

(2)沉积-变质期是成矿的奠基期。芦子园矿床的赋矿地层为上寒武统,地层中Pb,Zn等成矿元素的质量分数普遍高于背景值2.5~3.5倍[4],说明地层中的成矿元素丰度较高。其次,矿体呈似层状,大致平行产出,且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4],并随地层产状的变化而变化(图2),这些现象都显示出金属矿化对层位(或岩性)的选择性。晚寒武世区域为正常的浅海陆棚相沉积,因靠近冈瓦纳古陆边缘,物源丰富,沉积较快,有利于铅锌等初始矿源层的形成[3]。沉积-变质期为后期的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基础、提供了特定的岩性层,提供了成矿的有利空间,这些都是对成矿的贡献。因此,应当把沉积-变质期视为成矿的奠基期。

(3)叠加成矿作用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叠加成矿是指不同地质时期的成矿作用在空间上相互叠加,其成矿作用经历了多个阶段[12-15]。芦子园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研究及前人研究资料表明,该矿床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矿床属于叠加改造作用形成,尽管深部的控矿岩体还未查清,但从各种现象证明,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床是与燕山期隐伏岩体有关的岩浆热液矿床,而沉积-变质期不应视为成矿期,因为其时的所有贡献均不能称为成矿。这也提醒人们,在研究叠加成矿和复成因矿床时,既要把成矿作用的演化过程搞清楚,同时要注意把握“成矿”的准确概念。

6 结论

(1)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床的主要金属硫化物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及黄铁矿,矿石组构及矿物特征反映出本矿床具有岩浆热液成矿的特征。

(2)根据芦子园矿床地质特征、矿物共生组合及相互穿插关系,确定矿床为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

(3)尽管矿床为中生代成矿,但沉积-变质期元素的初步富集、特定岩性层的形成等都是对成矿的贡献,所以应当将沉积-变质期视为成矿的奠基期。

[1]杨淑胜,将成兴,王外全,等.云南省镇康县芦子园铅锌矿区深部铅锌铁多金属矿详查报告[R].昆明:云南省地质调查院.2012:14-62.

[2]邓必方.保山—镇康地区汞,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J].云南地质,1995,14(4):355-364.

[3]夏庆霖,陈永清,卢映祥,等.云南芦子园铅锌矿床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特征[J].地球科学,2005,30(2):177-186.

[4]董文伟,陈少玲.镇康芦子园铅锌矿床特征及成因[J].云南地质,2007,26(4):404-410.

[5]董文伟.保山镇康地块成矿条件及典型矿床成矿模式[J].云南地质,2007,26(1):56-61.

[6]杨小峰,罗刚.云南镇康地区芦子园铅锌矿床控矿因素浅析[J].地质通报,2011,30(7):1137-1146.

[7]叶霖,杨玉龙,鲍谈.云南保山地块核桃坪与芦子园铅锌成矿作用初探[J].矿物学报(增刊),2011:659.

[8]朱飞霖,陶琰,胡瑞忠,等.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矿的成矿年龄[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1,30(1):73-77.

[9]蒋成兴,卢映祥,尹光候,等.云南省镇康县芦子园铅锌铁矿床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J].岩石学报(增刊),2011:204-205.

[10]赵志芳,卢映祥,谢蕴宏,等.镇康芦子园地区遥感和GIS成矿预测示范研究[J].云南地质,2002,21(3):300-307.

[11]陈正海,王大伟.根据闪锌矿黄铜矿固溶体分离结构探讨成矿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速度[J].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7,6(1):42-46.

[12]翟裕生.成矿控制和成矿规律[M]∥袁见齐,朱上庆,翟裕生.矿床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79:428-430.

[13]翟裕生,姚书振,林新多.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矿床的成矿特征和成矿系列[C]∥国际交流地质学论文集:4.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321-330.

[14]翟裕生,邓军,彭润民.中国区域成矿若干问题探讨[J].矿床地质,1999,18(4):323-332.

[15]翟裕生,王建平,邓军,等.成矿系统时空演化及其找矿意义[J].现代地质,2008,22(2):143-150.

[16]翟裕生,王建平,彭润民,等.叠加成矿系统与多成因矿床研究[J].地学前缘,2009,16(6):282-289.

猜你喜欢
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
西藏甲玛斑岩成矿系统闪锌矿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铁含量对含铁闪锌矿浮选影响的研究
典型杂质矿物及离子对黄铜矿浸出影响的研究现状
某复杂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Cu-X(X=C,Si,Ge,Sn,Pb)掺杂对闪锌矿ZnS 可见光吸收的影响研究
六偏磷酸钠及硅酸钠对海水浮选黄铜矿的影响机理
亚硫酸钠在乙硫氮-方铅矿浮选体系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氧化剂在刺槐豆胶浮选分离方铅矿和闪锌矿中的作用及机理
黄铜矿在硫酸溶液中的浸出及电化学氧化机制
不同价态杂质离子对黄铜矿浮选的影响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