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因美好而启程

2014-12-12 02:22王蕾
江苏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江宁南京市青年教师

王蕾,女,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助理,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南京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获一等奖、南京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江苏省第十五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获特等奖。2014年7月,出版教育专著《教育,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

遇见美好,梦想自此扎根

儿时的我们总是会怀揣无数个梦想憧憬着未知的未来,且在我们那小小的心里坚定不移地相信:岁月远了,日子久了,我们大了,梦想便来了。于是,梦想若照进现实,便成为人人羡慕的事了。然而,我曾一度认为,我的梦想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行渐远。我从未想过做老师,却阴差阳错地成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从未想过扎根三尺讲台,却一扎就是九年。更让我诧异的是,我居然在这般行走之路上愈发庆幸与坚定:真好,我是老师!

清楚地记得2005年8月的那个清晨,第一次见到生平第一届学生时,我竟然慌张得不知所措,却又激动得眉飞色舞。尽管我还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做好他们的老师,是否能胜任“教师”这一角色,但当我第一次见到那一张张生动的脸庞时,我的心里由衷地升腾起一份自豪与满足。当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将他们的孩子托付于我的瞬间,我懂得,我的肩头从此负有多少生命的重托。那一刻,我在心里告诉自己:与其认为是误打误撞遇见了教育,倒不如说冥冥之中有一根线在牵引着我走进这个明媚的世界。

作为一个外乡人来到江宁,工作的前两年于我来说是喜忧参半的。我喜欢上班,讨厌下班;喜欢白天蓬勃向上的校园,讨厌夜晚清冷寂静的操场。那时候,江宁鲜有外地老师扎根,而我和另外两名老师却在这片异乡土壤过着“半漂”生活。白天,和同事们在一起,和孩子们在一起,我们是充实的,振奋的,精神抖擞的,因此也是快乐的。可是,夕阳西下,塞雁南飞,人去楼空时,寂寥不期而至——我们守着偌大的校园,住着简陋的宿舍,愁着何处觅食,觅得何物,熬着漫长的黑夜,盼着黎明的到来,诸多的不适应与不安定,使得一股念头在我心中生根萌芽:离开江宁!于是,在那段“苦难的岁月”的刺激与砥砺之下,我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新闻系的研究生。这离我小时候做新闻主播的梦想愈发接近,我以为自己会因此欣喜若狂,也以为梦想姗姗来迟却终究照进现实。可是,当我真正面临抉择时,却因此而迟疑、纠结,甚至惶恐不安。我突然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做老师,我离不开讲台,离不开孩子们,离不开因为教育遇见的美好的一切——

因为经常为晚餐吃什么而烦忧,同事会用饭盒装好饭菜带到学校,解决我的后顾之忧。每每打开饭盒,饭菜虽已凉,我的心却热乎乎的。

因为思念家乡,我的家长朋友会在周末到宿舍来陪我,我的宿舍因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而焕发勃勃生机,因为家长朋友的温情相伴而情意绵绵。

因为我们的教学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学校为我们构建了个人专业成长方案,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外出学习的机会。正因为这样,听的课多了,见识的世界广了,自身的教学素养提升了,慢慢地领略了语文课堂的魅力,也日渐懂得了教育的别有洞天。

因为我们是入职新手,学校的青蓝工程项目让我有幸拥有了生平第一位师傅——现任江宁区小学语文教研员的周爱华老师。刚工作的那段时间,备课、上课、研课、教学反思、作业批改、后进生辅导、班集体建设,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有周老师指导的身影。她对我严慈并济,让我无比相信美好的事物总是存在的。她对班级后进生的关注与感化,让我懂得教育的责任与意义。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让我坚信:一个有教育梦想的人,是不应该心存懈怠与畏惧的。

……

因此,在我面临读研圆梦还是继续做老师这一重大抉择时,正是因为这一股无形却坚定的力量推动着我义无反顾地继续前行,所以找不到理由让我放弃正在经营的这份美好。于是,我选择放弃读研,并因此找到一个更有意义的梦想——教育梦。现如今,依然有人会问我,是否遗憾当年没去读新闻系的研究生,要不然现在也许就是某某台的女主播了。我想,虽然说得有道理,可我不遗憾,也不后悔。如果没有当初的那份坚持,我又怎能懂得教育是如此美好的事情呢?我不是最好的,但是,能和孩子们一起长大,能在他们的心田里播撒一些小小的种子,能尽己所能陪伴着他们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是我认为最美好的事情。因为教育,我感受到了教育人的美好与包容,领悟到了语文教学的曼妙与美好,拥有了孩子们和家长们的欣赏与热爱。我庆幸,我也相信,只要矢志不渝,只要坚定不移,只要心怀憧憬,只要相信美好,我同样可以在教育之路上构筑自己的梦想。于是,虽然曾经的梦想飘逝了;但是,我的教育梦想自此扎根。

收获美好,必将笃定前行

教育是互相感动的事业。当我们真正将教书育人这件事情放在心里,真正将孩子们放在心里,我们收获的就是整个世界。今年是我工作的第10个年头,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还是个孩子,却在不经意间陪伴了一大批孩子的成长。我时常会觉得,孩子们走了,但是,似乎又从未离开。因为,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那些真实的、鲜活的、动人的故事,是不会随着时间的飘逝而远去的。

2007年,我和汪璐璐老师代表江宁区参加南京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那次比赛,是我的痛点,也是我专业发展的转折点。工作近两年,我一直有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敢于尝试,敢于挑战,不怕失败,无畏挫折。然而,那场比赛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也时刻警醒着我努力的必要。比赛历时近三天,在写字环节,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书写水平的薄弱。在大学期间从未抓过毛笔的我,面对毛笔字比赛,茫然不知所措。看着其他选手挥洒自如,我窘迫极了!于是,我硬着头皮抖出了一团墨汁,结果可想而知,这一项比赛我几乎拿了零分。也正因为这样,那次基本功大赛我只获得了南京市二等奖。时隔七年,比赛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倒不是因为比赛结果让我痛彻心扉,而是因为历经比赛过程,我愈发懂得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对自身的专业渴求必定是无止境的。回到讲台,孩子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和灿烂的笑容迎接我的归来,他们用我经常安慰鼓励他们的话语来宽慰我、激励我。而我,明晰自身不足,便以此为起点,开始练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我的手指练出了老茧,孩子们心疼不已,他们总是会在课间将两块小黑板擦洗得锃亮锃亮,悄悄地给粉笔穿上外衣,似乎触摸着粉笔,我就能感受到他们的力量。

2013年,当我再一次代表江宁区参加南京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时,我的心里有了底气。我也终究明白,底气来源于自信,自信来源于实力,而实力来源于自身的积淀与素养。虽然最终只获得了一等奖第二名的成绩,但是,我知道,通过努力,我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也正是在这样行走的过程中,孩子们以我为范,懂得了努力的意义。即便最终我没有取得第一名的成绩,但是在他们心中,我却是永远的NO.1,这些宝贵的收获如此美好地牢牢系在我的心头,想想便觉得教育是如此富有生命意义。

2013年的儿童节,对孩子们来说,那是个特殊的日子。温暖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教室里的我正在给孩子们准备特殊的儿童节礼物——为全班53位孩子过集体10岁生日。这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个十年的纪念日,我,不能空缺。当孩子们微闭双眼、双手合十地轻许心愿的那一刻,幸福写满了他们的脸,可是,泪水却分明挂在了脸颊——孩子们哭了。因为,在我们心里都知道,下一个10年,我们必将天各一方。但是,我希望孩子们在翻越大山的时候,会因为今天的美好而无所畏惧;在他们历经狂风暴雨的时候,会因为今天的存在而相信:只要心存美好,撑开伞就是晴天。孩子们在班级博客上不约而同写道:“今天的蛋糕是我们吃过的最甜蜜的蛋糕,今天的生日是我们一生都难以忘却的生日,而王老师是我们心中永远无法替代、无法复制、无法超越的最好的老师。”看到这样的文字,我的内心不禁升腾起一份满足与欣慰。孩子们说我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其实,世界那么大,我这么小,哪里有什么最好。只是,我想对孩子们好,因为,我爱他们。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艺术。”的确如此,当我们用真诚为孩子们营造明亮的世界时,孩子们会看到,会听到,会感受到,他们回馈给我们的是深厚的爱意与温暖。因此,我一直渴求努力做好自己,以成长的姿态成为孩子们最好的榜样。工作9年来,我从懵懂走向清晰,在一份份鞭策之中逐渐懂得努力是一种自觉需求。我庆幸自己在江宁实验小学这个大家庭里幸福地成长着。我庆幸自己遇到了温暖的江宁实小人,遇到了李洪祥校长,他饱读诗书,气宇非凡;他待人和善,温文尔雅,最让我敬佩的是他对我们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倾心关注与用心谋划。李校长时常告诉我们:一人行速,众人行远。他积极倡导教师要过有团队的教育生活。因此,这几年来,江宁实小“热带雨(语)林”团队是我的坚实后盾与动力源泉。我感激一次次机会的垂青,感激我们实小人的团结与奋进。是这样坚实的支撑,让我在工作的第6个年头被评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是这样不求回报的相伴,让我在南京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是这样潜移默化的鞭策,让我在南京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是语文团队毫无保留的智慧让我能有幸代表南京市参加江苏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获得特等奖。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深懂得:我和孩子们的世界是心灵相应、相互支撑、互为因果的。看到孩子们在我们营造的一个又一个“让学”的课堂氛围中专注地学习、自由地讨论、激烈地争辩、投入地阅读,这样美好的世界又怎能用言语来表达呢?我是幸运的,被孩子们需要,被同事们关爱。在这样的爱与被爱中,在这样的智慧引领中,我找寻到了职业的归属感与价值感,懂得了做好自己的重要。

成为美好,一切才刚刚开始

2014年7月,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了我的第一本教育专著——《教育,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很多人看着这本书的封面,便会情不自禁地因为校园的温暖与美好而嘴角上扬。封面上几个人物都是蘑菇头似的卡通造型,孩子们在一起尽情嬉戏,而默然相伴、浅浅相笑的个头最高的那个人就是我,我被孩子们称为“蘑菇老师”。在我身边的这几个小朋友自然就是小蘑菇了。还记得那一天,我将长发剪去,变成了如今的短发造型,结果,班上好几个孩子不分男女的不约而同地将自己变成了“小蘑菇”。于是,这份惊喜与温暖被我写成了一个故事,记在了这本书里。这样的一本书就是记录着我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故事。这样的记录同课堂中与孩子们的对话、闲暇时的静心阅读一样,原本只是我认同与喜爱的一种教师的自觉行走方式。可是,当键盘的敲击成为一种习惯时,便会有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读着我们共同经历的一个个小故事,心里总是会荡漾出最幸福的涟漪。

我为性格孤僻的孩子写下《一个也不能少》,是想让孩子们明白,他们每一个都很重要;我为离异家庭的孩子写下《想妈妈了》,是想让他们知道,爱一直都在;我为学习有严重障碍的孩子写下《小草》,是想让他们懂得,小草也是有尊严的;我为缺乏自信的孩子写下《请不要拒绝我》,是想让他们相信:冬天的时候,别忘记还有春天;叶子黄的时候,请记得还有绿……就是在这样的相伴中,孩子们学会了理解与包容,懂得了责任与担当。于我来说,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这些让我们感动的瞬间,记录课堂生活,记录我在教育中的迷思、顿悟和种种鲜活的感受,这几乎成为了我每天的必修课。因为我在教育的底层和一线,我在课堂之中,我在孩子们的身边,所以,一个一个文字敲击的都是最真实、最质朴的声音,这样的声音在班级博客上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孩子们在文字中读着我,读着自己,读着成长的故事;家长们在文字中读着孩子,读着教育,反省自己;同事们在文字中安静地思索着教育的真谛。而我呢?在文字中读着孩子们的小心思,读着孩子们的小梦想,读着童年的美好与烦忧,也日渐读懂了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我愿意以记录的方式表达一个年轻教师对教育信念的坚守与追寻,也可以说,这样的记录让我越来越真切地领悟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就是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

然而,世间万物都不是完美的,在和孩子们相伴的日子里,我也会因彷徨而不知所措,因迷茫而失去方向。但是,我始终相信,教育因为不完美而真实。有时候,困惑恰恰是最好的教育契机,这样的契机会促使我们更加客观地去引领孩子们的成长,也会让我们逐渐学会智慧与艺术地去面对教育。当我将《保证书》这篇教育随笔发在“江宁区未来校长发展学校博客”的时候,江宁教育局朱慧局长亲自发来短信:“《保证书》情真意切,为真实的教育感动。坚持写下去,必有所获!”看到短信的那一刻,幸福感与成就感向我袭来。原来,感动自己的故事也是可以感动他人的。孩子们会犯错,但是,这就是真实的他们。我是老师,所以我理应懂得教育的责任;我爱他们,所以我可以原谅他们犯的错误,也愿意相信成长中的无限可能。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一篇教育随笔却引起了朱局长的关注。我想,之所以得到认可,并不是因为我的文笔优美,更不是因为我的思想深刻,而是因为我内心流淌的那份真诚和我心中渴望的那份自觉的教育理想。

朱局长的这份关注增加了我前行的动力,我一下子觉得,原来不经意间的普普通通的记录与思索是有意义的。而我的这些博文也得到了李校长的认可与欣赏。有一天,李校长说:“写了这么多有意义的文章,累计起来可能有几十万字了吧?看看能不能整理出版。”李校长的这番话点燃了我心中的那个小宇宙,我一直认为出书原本对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那一刻,有一份期待与渴望猛然间在我心中升腾。于是,出书的愿景便在心中生根萌芽了。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从联系出版社到确定责任编辑,从请专家写序到书名的反复推敲,李校长全程参与策划指导,这让我有了坚实的后盾与勇气。最让我感动的是朱慧局长为我的这本书写的序中所传递的那些暖人心扉、鼓舞人心的文字,这样的文字让我们青年教师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长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让我们懂得了成长的必要,更让我们感受到做一个有信仰、有情怀的教育人的意义和价值。因此,虽然出书并不是我刻意追求的结果,但是,就是这样的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就是这样的被关爱、被认可,让我有了对教育的思索与探究,让我有了前行的动力与厚实的底气,这样的过程充满了喜悦、期待、乐趣与幸福。这样的一份坚持,造就了我和孩子们的一个精彩的教育世界。孩子们读完这本书之后,紧紧地与我相拥,他们说遇见王老师,便遇见了美好。我想,这样的记录也是我九年教育生活的最好的纪念,我必定会将这份美好珍存,且作为新的起点。因为,教育,总是会遇见更好的世界的。

作家七堇年说:“永远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山高水长,路远马亡……”我是老师,我过的是最朴素的生活,然而,我却拥有着最遥远的梦想——我要永远学着做一个好老师!即便我不知道永远到底有多远,但是,我深知,我遇上了美好的教育,遇上了这个世界上最温暖、最明朗、最可爱的孩子们。因此,我愿意以这样的姿态不断地成长、追寻、守望!如果可以,我愿意那是永无止境。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江宁南京市青年教师
刘江宁作品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融入职业知识的实践探索
刘辉
刘江宁作品
挖藕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宁分院 王光勇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