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2014-12-12 16:35谢汶东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1期
关键词:巴蜀

谢汶东

[摘 要]在秦征服巴蜀以后,秦帝国将秦民移入巴蜀、兴修封建城市、确立封建制度、兴修水利,巩固在巴蜀的统治。尽管从主观上来看,秦对巴蜀的战争以及其社会经济改革破坏了巴蜀地区百姓已经形成的生活现状,但是从客观上来看,其一系列政策便使得闭塞的巴蜀文化迅速地融入到中原文化,一直到西汉中,其原来的民族特征才真正消失。秦国在巴蜀成功的经济政策使得巴蜀地区的经济在原来基础之上有了新的发展,有效地支援了秦灭六国的战争,也对汉朝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在发展中自身也不断健康发展。

[关键词]巴蜀;战国后期;秦国征服;社会经济改革

巴蜀经济文明历史悠久,巴蜀地区的发展自商周开始,放眼于整个华夏,其农耕文明都较为先进,秦国为了一统天下而首先入蜀,对蜀地大力发展,为秦灭六国和西汉文明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一、巴蜀的地理概况

巴蜀地区在古代,从农耕条件来看其较为优越。古代的巴蜀是当时华夏的农耕良域,而在我国古代,农业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后汉书》有评说:“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实所生,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器械之饶,不可胜用。又有鱼盐铜银之利。”这就全面地评述了古代巴蜀地区优越的农耕自然地理环境。从其中的土壤条件看,巴蜀地区的土壤有多种类型,存在黄壤、紫色土、棕壤等,这就使得这一地区适合多种农作物的培育生长,且产量较大。其中存在的紫色土以及由河流冲积形成的潮土占面积最为广大,而紫土则主要是黄土壤形成的主要来源,而潮土则是种植水稻最佳的土壤。这就奠定了其农耕最为基本的条件,那就是所谓“膏腴”之地。在灌溉方面,巴蜀地区的水源丰富,河流贯穿整个境内的河流主要有岷江、嘉陵江等大的河流。《华阳志》中记载,“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其“泉源深盛,为四渎之首,而分为九江。”巴蜀地区特殊地形也有利于降雨的形成,在四川盆地的中部,全年的降水量达到一千多毫米,并且向四周有着逐渐增大的趋势,水分蒸发量远远低于降水量,这就使得巴蜀地区水量充沛。为农耕发展提供了物质,地理,天时等各方面优越条件。

二、秦汉对巴蜀的征服及其社会经济改革

直到公元前285年,秦帝国最终平灭了巴蜀人的反秦活动,将蜀国改为蜀郡,最终实行郡县制,秦帝国政府派官员实施了管辖统治,最终将巴蜀地区的割据状态结束。秦政府将《秦田律》在巴蜀地区大力的推行,下设盐、铁、市官等机构来稳定其对巴蜀地区的封建统治,建立起了正常的封建秩序,最终进一步地促进四川地区的发展。

秦对巴蜀的统治方案中,其一方面主要就是继承原有政治和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则就是挑战来自根深蒂固的旧势力的落后观念,在政策上主要就是体现为军事上的镇压和制度上的更建,实行井田制和郡县制,而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则主要就是将秦人移民到巴蜀地区,统一文字、修建跟咸阳同建制的城邑),对巴蜀地区苦心经营。对于那些散落地聚集于崇山峻岭之中的大大小小的部落,无论其有无必要,当时的秦国也无法对其直接统治。秦国对其主要还是采用怀柔政策,施以恩惠,并且进行友待,进而换取兵源合作以及战略要道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战略合作,这跟秦帝国夺取巴蜀地区的真正目的有关系,《史记》中记载,伐蜀“取其地,足以广国;得其财,足以富民。”,秦国所看中是巴蜀地的丰沃国土以及其庞大的财富,以及兵员和战略通道,其最终的剑锋主要是直指诸侯强国楚国,最终实现中原一统。

在对巴蜀地区的统治中,秦的改造除了对原有政治经济的继承,还主要是通过几个方面来进行,其一就是迁入秦民,《华阳国志》中记载,戎伯尚族,乃移秦民万家实之,在其后的西汉时期的移民有同样意义,目的主要就是从事生产,对原有的资源进行开发,同时也进行一种同化式的教化,利用中原较为符合封建的生产方式以及风俗习惯去影响并加速“蜀地”的改革。秦国对蜀的首次秦民移入是发生在公元前314年,有记载表明,移民规模达到了五万多人。其中大多数是到达成都,也有部分移民入蜀而沿途扎根进行安居。

除了移民就是兴建封建城市和封建制度,在秦国灭巴蜀后,在川东地区,主要以平都、枳、江州、阆中等为都城,并形成了早期的城市体系建制,主要是以都城为中心,在川中以及川西,主要是以成都为中心而形成辐射四川整个盆地及周边地区的城市体系,这两个城市体系带动整个巴蜀地区经济文化繁荣发展。

在秦灭巴蜀以后,以及后来的汉政权建立,封建政府都在巴蜀地区兴修了大量水利工程,进一步促进巴蜀地区的农耕经济发展,在我国古代,巴蜀地区雨量充沛,其地面径流十分地丰富,但往往会出现排泄不畅的困局,进而造成大范围的水灾,严重地影响到了百姓正常的生活以及当地经济发展,因此秦国在统一了巴蜀后,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其中较为有代表的就是蜀郡守李冰都江堰工程,李冰带领蜀中百姓兴建都江堰,修整了南安沫水一直到岷江会流处的水道,疏通了岷江宜宾沙滩等。

三、结束语

巴蜀地区存在的两个古老民族,在秦国进行封建化改革、文字统一以及迁移等改革政策的直接影响之下,居住在巴蜀地区原来的巴蜀人和中原地区的文化迅速进行融入,到西汉的中期,巴蜀民族特征通过百年融合不再具有原始特征,也正是秦汉在巴蜀地区的经济政策使得巴蜀经济于原基础之上登上了新台阶,对后期秦灭六国和汉代中兴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使得巴蜀在自身经济发展之中创造了各方面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马银行.远古至秦汉间汝颍水流域社会经济发展[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02

[2]罗君.秦汉时期巴郡的政治和经济[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02

[3]刘瑛.试论商品经济对秦汉乡村社会的影响[M].江西师范大学.2003.05

[4]王朝阳.战国秦汉时期梁宋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条件研究[M].河南大学.2005.05

[5]吴光辉.论秦汉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J].九江学院学报.2006.08

猜你喜欢
巴蜀
禅茶源流新考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秦末天下大乱,为何巴蜀尚算岁月静好?
巴蜀中学国际教育中心正式成立
巴蜀文化翰墨第七届诗书画印艺术展作品
重庆市第五十七中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原汁原味的名校教育
巴蜀铜尖底盒小议
巴蜀武术发展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