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民族地区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新思路

2014-12-12 06:13尼玛次仁吴春宝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群众

◇ 文/尼玛次仁 吴春宝

(作者系西藏大学思政部副主任)

十八大报告指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因此,群众工作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又是党自身建设的主要内容。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在少数民族地区,党的群众工作如何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继承优良传统,直面日益严重的各种挑战,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创造出一套适应民族地区的更加科学化、民主化的群众工作机制、方法与策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实事求是:民族地区群众工作的基本原则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及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精髓。坚定不移的坚持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民族地区群众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提高民族地区群众工作科学水平的根本。

实事求是,就要直面历史的发展实际。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视野中的群众指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历史终究由谁创造的?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是如何?这些基本问题就是关系到我们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就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特别是要深刻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首先,应深刻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都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同时人民群众又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毛泽东指出,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其次,应深刻认识人民群众的“权力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公权力的主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权力是由人民群众赋予的,因此要把人民群众当主人,要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最后,应深刻认识人民群众的“利益主体”地位。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创造主体,而且是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主体。具体而言,在民族地区开展群众工作就是要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正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以少数民族群众的脸为晴雨表,以少数民族群众的心为试金石,把少数民族群众的需求为工作的风向标,始终坚持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为了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的成果有其共享,千方百计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少数民族群众的根本利益。

实事求是,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不搞“片面化”。从基本国情来看,我国民族种类较多,分布地区辽阔,不但整体发展情况与国外差异,而且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之间也存有差异。从我国发展的实际来看,我们党民族政策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在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之下,在制定民族政策的过程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因族而异 。因此,坚持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生命力所在。首先,坚持实事求是从原则上保障了民族地区的群众工作能够符合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民族地区的群众工作,就是要切实的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切实了解少数民族群众的需要,然后通过整合不同群众的利益诉求,寻求到最大利益的平衡点,作为制定群众工作的依据,这样才能保证群众工作符合其利于需求,符合民族地区发展实际。其次,坚持实事求是从内容上保证了民族地区的群众工作能够被少数民族群众所了解。如果少数民族群众不理解、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那么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就会从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这会直接导致民族地区的群众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另外一方面,如果少数民族群众熟悉、了解群众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那么就会对变相、走样的群众工作进行矫正,那些违反党要求的工作就会得到有效的监督。最后,坚持实事求是从形式上保障少数民族群众行动的自觉性。从民族地区的群众工作开展实际来看,之所以一些政策能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已经内化成长期性、实践性的少数民族群众自觉性实践活动。

Gleason格里森公司建立于1865年,是齿轮连动技术的全球性领袖。其产品和服务包括生产性机床、精加工和测试齿轮,以及提供工具替换件、实地应用开发服务、齿轮设计和检查软件、培训计划、工程支持、机床改建和升级服务等项目的全球支持系统。该公司同时也是齿轮设计理论领域以及原型和生产型齿轮应用、测试及分析领域的领袖,客户遍布汽车、航空航天和能源设备产业。

二、多维互动:民族地区群众工作的灵活机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族际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伴随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分化、利益结构、人口流动以及文化等诸要素都深深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的族际关系,使之呈现出新的特点。由此产生的民族地区的突发事件、民族矛盾已经对原有的群众工作机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完善改进少数民族地区原有的群众工作机制,探索新的途径与方法已经成为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各民族成员来共同完成。这三者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工作主要参与者。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工作的特点、性质以及内容等各个方面,因此,从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少数民族成员之间的多维互动角度,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工作机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而言,在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工作开展过程中,每个参与主体的行动机制各具特点。

最后,从多维互动的内容来看,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工作至少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群众工作中,各行动主体之间开展互动首先以政治内容为前提的。群众工作中所涉及到的民族政策等都是在政治参与,意愿表达的基础上,经过互动而产生的。这样的互动都是国家的一种制度安排。这样文化、经济上的互动才有意义。第二,群众工作中的经济互动可以协调利益分配。通过向少数民族地区提供政策倾斜、技术支持、经济支援、人才培养等,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切实缩小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经济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成为检验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标准。第三,文化上的互动有利于解决现存的共识问题。各行动主体利用各种媒介通过宣传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化、组织相关的文化活动,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互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文化互动中,彼此学习、相互吸收,在尊重各自文化差异基础上实现和谐相处。

其次,从多维互动的特点来看,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少数民族成员之间的互动是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工作机制的主要内容。由于不同行动主体,在群众工作中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一样,因此不同维度的行为主体的特点具有显著性差异。第一,在第一层次互动结构中,互动主体之间不是单向式的,而是一种双向式的互动,即一方面包含了政府对社会组织及少数民族成员的传达、执行相关政策,另一方面还包括了社会组织、少数民族成员与政府之间的交流。行动主体在群众工作开展过程中,彼此交流,通过传达、执行、参与等互动行为共同作用形成科学的共识,进而真正在实践中,达到密切联系群众的效果。第二,在第二层次中,基层政府与上级政府的互动,不是单向行为,应该是前者对后者在具体的群众工作实践中提供有益建议。通过两者的互动,为制定具体的群众工作政策提供客观的事实依据。同时,基层政权组织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互动实践中,往往体现的时候正式权力的非正式运作,例如,交流感情、入户工作、优先照顾等。通过这种互动行为,切实提高了群众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增强了少数民族成员对国家认同。第三,在第三层次中,社会组织之间互动主要体现在文化、经济方面,其主要特点是相互学习、合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社会组织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互动,可以协调各种利益矛盾,以及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达到教育少数民族成员的效果。

习近平同志在《加强调查研究很有必要》一文中指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这充分说明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既是我们党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功的保证,又直接影响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期我们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工作有序、顺利开展。

首先,从多维互动的结构来看,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工作机制是通过不同参与者之间互动,并通过调试而建构起来的,而且是多层次互动的结果。具体而言,第一层次是政府内部、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政府与少数民族成员之间的互动,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工作开展的主要结构。这就意味着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工作只有成为国家的一种政治制度的安排,其他的层级的互动才有效,才能发挥作用。当前,我国的民族政策、方针、制度、法律等政治制度的制定都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撑,同时建立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工作机制也是我国政治发展的主要内容。第二层次是基层政府与上级政府、基层政府与少数民族成员以及少数民族成员之间的互动。民族地区群众工作的开展具体是由基层政府来贯彻落实的,它一方面是有关群众工作的政策、文件等方面的执行者,这体现了基层政府与上级政府的互动;另一方面,直接组织开展群众工作的落实,由此产生基层政府与少数民族成员之间的互动,进而引起少数民族成员之间的互动。第三层次是少数民族成员与社会组织之间、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社会组织在作为连接国家和少数民族成员之间的重要纽带,对群众工作召开能够起到推动作用。从现实来看,文化、社会领域内不用不同组织之间的合作,以及这些组织与少数民族成员之间的利益互动,为群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调查研究:民族地区群众工作的根本方法

在此次研究中,经过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共有24例被治愈,对照组共有22例被治愈,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强,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

许飞卖力地搓洗着我的衣服,他累得满头是汗,扭头问我,陈胖子,你过的是什么日子,你妈的铲子没把你练成个人型么?

首先要重视调查。调查研究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离开了调查研究,我们的所有理论都会变成教条。毛泽东同志就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进行调查,怎样调查的根本问题,并强调了调查研究在我们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时期,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说:“先作调查研究,然后才有发言权。开会也好,做出决议也好,搞文件也好,都要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总结经验,制定方针政策,这就是实事求是” 。立足中国国情,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国情是我国社会主义取得举世成就的前提和基础,而前提是要重视认识和把握国情的重要即:调查研究。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群众工作,重视调查具有重大而又现实的意义。一是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诸多变化,我们党面临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为了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就需要对国外、国内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做前面客观、正确的掌握,显然这些方面的取得必须经过深入的调研研究才能取得。二是党自身建设的需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党自身建设的主要内容。调查研究是党的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和本领。在新时期,调查研究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显得格外必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群众工作,就要对一切问题有较为准确、全面的了解、判断、把握。而这些都是从调查研究里直接获得的。因此,调查研究的过程,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 。

其次要是善于调查。“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做好调查研究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端正态度,投入感情。毛泽东同志倡导调查研究要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调查研究,就要带有“小学生”求知的态度,虚心向各族群众学习。同时调查研究还要投入感情。调查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以情待人。如果调查者放不下架子,高高在上,自己眼睛没有向下的决心,群众不会向调查者反映真实的情况。这样的调查研究是达不到预期目的的。二是,采取科学有效的调研方法。结合调查对象的特点,调查者要采取多种调查研究形式,例如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典型调查等。同时还要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借助统计学等学科进行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保证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效率。三是,做好调研成果的转化工作。调查研究只是手段,而运用才是目的。成功的调查研究必然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要能够使调查研究成果能够服务科学决策,注意以高价值的调查研究成果为制定科学的少数民族群众工作机制,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及时纠正和避免工作中的失误与偏差。

【1】课题组:当前党的群众工作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J】.2011(02).

【2】李君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群众工作传统,中共党史研究【J】.2012(01).

【3】张书林: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论析,攀登【J】.2013(03).

【4】高新民: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考验与规律性经验,中国党政干部论坛【J】.2011(03).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群众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多让群众咧嘴笑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