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2014-12-12 02:08韩毓海
决策 2014年5期
关键词:消极货币政策资本主义

韩毓海 著

继畅销书《五百年来谁著史》后,韩毓海从现代资本与金融革命的视角出发,以马克思学说的解剖刀和显微镜探寻中国千年兴衰的动因,并就当今世界经济危机、中国金融改革进行了发人深省的思考。

在马克思看来,自宋代以来,中国面向富国强兵之改革所主攻的一个目标,就是财政与金融,具体说,就是历代王朝所施行的“消极的财政政策”和“短缺性的货币政策”。

所谓消极的财政政策,是说国家对民生与产业,奉行“少予少取”、乃至“不予不取”的原则。所谓“短缺性的货币政策”,就是以贵金属为币,而明代中期钱粮改银之后,白银主要依靠海外进口,更使得“短缺性的货币政策”一变而为“依附性的货币政策”,这样一来,中国国家的发展便总是会缺钱。

同样是以马克思的观点看去,西方之所以能够在16世纪之后迅速地超越中国,实现富强,原因固然很多,但从根本上说,则在于它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财政金融革命,从而把商品经济转变为信用经济、资本经济。而货币由“交换的中介”转变为以国债为基础的银行券,则是这一革命性转变的突出标志。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彼此预付”的信用制度基础上的,而资本主义的流通方式并不是“货币流通”,而是信用即票据的流通——而这一切,都是由马克思的学说(特别是《资本论》)所揭示和指明了的。社会交往方式的革命,为经济交换方式的革命准备了基础,在此之上,方才竖立起相应的政治组织形式。

无论如何,我们总要承认:马克思最懂资本主义,马克思也最懂得富强之道,而这一点,确是我们中国的历代先贤所不能比拟的,这也正如马克思对于金融和资本的研究,是有经济学以来的各路经济学大师所不能比拟的一样。

韩毓海确实是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作家,这基于他广阔的历史视野和深邃的洞见。在《五百年来谁著史》之后,面对包围在我们周遭的“温情的谬论”,他用自己独立的思索进行着不息的突围,让我们再次看清了那些“滴血的真理”。他给了我们重新认识马克思的机会,为我们吹尽了掩盖在马克思身上的历史尘埃,看到马克思那金子般发光的真理。

猜你喜欢
消极货币政策资本主义
从消极隐私保护到积极隐私保护:元宇宙中的隐私风险及其治理进路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