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亚林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只重知识技能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现象还普遍存在。部分教师过多强调学生的基础问题,不能充分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课堂教学显得干涩、枯燥、表面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发挥,最后,就会出现老师累、学生累,教学效果不明显的现象。
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训练,而且也是情感的体验。笔者结合几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一、展示数学魅力,发掘数学的实用性
1.联系其它学科,展示数学魅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不应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应融入各学科组成的大知识之中,所以要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要让学生善于应用数学,会学数学和喜欢数学。”这意味着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要相互开放、相互作用、彼此关联。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触须”向外延伸,从其它学科中汲取数学营养,进行“学科文化濡化”,又用之于其它学科的学习与实践,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2.发掘数学实用性,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标》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习数学和体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得生动学得深刻,进而使他们在“学”的过程中,逐步感悟与领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学问就在我们身边。这样,既让他们明白,我们的生活是美丽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它。
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合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规律内涵和应用价值,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形成持久的学习热情、良好的数学情感。
二、体会数学的美
数学虽理性却蕴藏着多样统一美,和谐奇异美,简洁明快美,数与形特征的表象美……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在《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中,我用一颗钉子将两根木条钉成一个类似于相交线的教具(在交点两旁均匀钉上若干细钉,用一根胶圈挂住交点两旁各一颗细钉,形成平行四边形),通过转动木条向学生揭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内在变化规律以及结构联系,然后对它们的边、角、对角线数量关系和形状作动态研究,揭示数与形的统一美,动态美等,使学生感受到世界万物之间是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成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三、教学中树立数学家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激励人们奋发向上。那么,数学课的榜样从何而来?来自我们的先哲——数学家,他们的奋斗拼搏史,他们为真理而献身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他们悲壮、顽强、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以及动人心魄的业绩和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多媒体展示了中国的赵爽玄图证明法和刘徽证明法。它体现了我国的数学在世界发展史上有多么重要的地位,深深地触动着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热情,激发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知识构建的快乐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充满着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索性的活动,数学知识的建构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才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知识建构过程。
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在知识构建时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先从一副三角板和正三角形的三个角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具有共同的结论:90°+60°+30°=90°+2×45°=3×60°=180°后,提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有这种关系吗?
第二步,让学生任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他们就会发现三个角之和都等于或接近180,从数量关系上获得定理的结论。
第三步,让学生任意剪出一个三角形,任剪其中的两个角与剩下的那个角拼成一个平角,得出猜想后并证明。
学生先直观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开始学生感到困惑;而后学生又在激烈的交流讨论中,反复拼图,证明,相互启发,惊喜地顿悟出,他们体验到“做数学”的快乐、建构数学知识的喜悦,形成了积极的数学情感。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渗透情感教育,将会对我们的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所担负的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着眼于现代教育的需要,着眼于青少年的未来,着眼于我国的稳定发展,它的现实作用不可低估。只要我们加强学习与提高,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情感教育,相信在未来的教学育人生涯中,我们会少一些遗憾之事,多一些美好回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