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
(六盘水师范学院)
漫画改编影视作品刍议
杨柳
(六盘水师范学院)
很多经典的漫画被改编成电影及电视剧,漫画的读者群成了影视剧潜在的观众。漫画的画面是电影镜头的基础。漫画反讽社会成为影视剧作的鲜明特色。漫画改编影视作品也存在很多缺点:漫画趣味性的削弱及漫画讽刺性的缺失。漫画与影视剧互相“借光”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在改编过程中,重视商业价值的同时更应注重作品的文化品格,在漫画和影视间建立良性循环,才能真正从中不断受益。
漫画 影视 趣味性 反讽
2013年5月,在国内上映的超级英雄片《钢铁侠3》首日即创下了1.3亿元的票房。和许多好莱坞的此类题材影片一样,这部影片的原作是美国的《悬疑故事》漫画。好莱坞影片倾心于这些虚构的漫画英雄是因为漫画总是让人感觉十分亲切,它不仅和人们美好的童年往事息息相关,也实现了许多人对于奇幻世界的追求。漫画早已不再是孩子们的专利,同时它也不再是漫画家的专利。许多成年人仍然与漫画相伴,许多电影电视也与漫画结缘。《三毛流浪记》是我国最早的漫画改编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后重播了多次,每次都能带给人们欢笑与泪水。这些看似小儿科的漫画经过重新包装后被搬上荧幕或屏幕,一下笼络了无数观众的心。
一
漫画改编的人文基础。一部影视作品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是由票房决定的。如果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在没有上映前就能保证一定的收益,那它必将成为商家趋之若鹜的对象。而漫画改编的影视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就具备了这样的先天条件,特别是一些著名的漫画,在它们没有上映之前就拥有一定的观众基础,这些观众就是票房的基本保证,漫画本身的知名度即是影片的卖点。在美国,漫画改编早已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超人》、《蝙蝠侠》、《乌鸦》、《X战警》等超现实的电影横扫票房的同时也创造了影音奇观,其中几部还在陆续推出续集。在日本,每年推出的影视剧中有三分之一改编自漫画。“拿来主义”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土壤,因此,随着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的热播,国内的电影电视从业者也发现了这个取之不尽的宝库。先不谈其艺术价值如何,就改编作品创造的商业奇迹本身也已经是一种成功了。
漫画改编的文本基础。漫画由一幅幅插图构成,这与电影的概念设计图有异曲同工之妙,换言之,每个场景要如何表现,漫画家的生花妙笔已经描绘得活灵活现,只要导演愿意忠于原作进行拍摄便已成功了大半。把平面的东西变成立体的图像,把无声的画面变成有声的情节,其实这是一种既讨巧又比原创更轻松的创作方式。一个是静态图像,一个是动态图像。从图转变成图像,这原本就比将文字改编成影视剧容易得多。“试想文字犹如它的概念所确定的那样,是广义的,而电影画面却具有一种明确的、有限的含义。”[1]从文字到图像与从图到图像相比,后者可以使影视作品更能体现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有些漫画只有四幅简单的画面组成,如朱德庸的作品主题只有一个,但其中每个故事并没有必然联系,可以独立成篇。几米的彩色漫画绚烂多彩,简单易懂,给影视剧作的改编留足了空间。“电影是用画面纪录物象和重现运动的,它能使我们看到栩栩如生的景象……”[2]51漫画只是骨架,是改编者让它变得有血有肉,丰满而生动。借用别人的话:漫画作品改编可以说就是一种 “看图说话”。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由此可见漫画本身的图像性给影视改编提供了一条便捷之路。
(3)漫画反讽社会,荒诞离奇。《向左走向右走》描绘出都市人的不如意和疏离,迷宫般的城市里,两个靠得最近的人却无法重逢。画中的世界是虚幻而不真实的,但它确实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城市的美丽纷繁、光耀多彩并没让人感到一丝温暖,反倒平添了几分忧伤。“电影剧作家在精心结构他的情节时同样也必须充分意识到电影表现手段的可能性与局限性。”[2]42改编成电影的《向左走向右走》不仅保留了原作中都市里表面繁华内里却缺少温情的意境:高高的大厦,厚厚的水泥墙,空灵的电话铃声,而且也没有丢掉原作中的色彩,整个电影像是一部都市童话,特别是影片的结尾不但没有让观众感到突兀,反而充满了幻想与甜蜜,原因就在于故事是由漫画改编而来,不需要考虑太多真实的内容,关键是用超乎常理的奇幻情节来吸引观众。
将漫画改编成影视剧,还有故事新颖的收效。看惯了大喜大悲的伦理剧后,漫画改编的各种影视剧,特别是偶像剧,如一缕清风吹来。如《流星花园》、《战神》、《风云》、《粉红女郎》等,有励志的校园剧,有以车会友的赛车族,有充满悬念的魔幻剧,更有缠绵悱恻的爱情剧。虽然有些学者并不认可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但从作品的受欢迎程度看,无疑它们又是成功的。在荒诞搞怪的同时,也不乏其以事说理的深刻内涵。同样是讲爱情故事,文学要考虑真实性,而漫画更注重新、奇、特,因此,简单而令人愉快的超现实漫画成了电影的优质资源,特别是童话般的爱情故事改编成电视剧后更能锦上添花。如《东京爱情故事》、《麻辣教师》、《蔷薇之恋》、《流星花园》等都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二
漫画趣味性的削弱。漫画之所以受到如此的喜
爱,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趣味性。好看的漫画分为多种,有些胜在画功,有些胜在情节,还有些胜在画面的喜感处理,这些都可以归作漫画的趣味性。无论是几笔简单的勾描还是精美细腻的彩图,抑或是连续的小说样式,都是通过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来诠释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与情感困惑。无论漫画的题材如何变化,它本身的趣味性是永远不能丢的,特别是那些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搞怪漫画,更是能够快速吸引年轻人的眼球。漫画家选择有意义的画面放大定格,抓住每一个难忘的瞬间,使漫画变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这些笔绘文本中的人物可以是夸张的,故事发生也可以是没有因果关系的,但改编后的影视剧就需要很强的故事性和连续性,如此一来就削弱了漫画的随意性给读者带来的愉悦感。有些改编后的影视剧作虽然整体上保留了原作的诙谐风格,但由于其采用的真人演绎方式,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可操作性。漫画中搞笑和温馨的场面,出现在真人影视作品中却变得索然无味。电影版《地下铁》不但没有把几米漫画中城市的冷漠孤零、女主人公内心的迷失表现出来,而且在天使这一角色的设置上也让人感到有些异样。几米漫画中的小女孩在美丽的城市中四处游走,在五彩斑斓的列车中不停寻找,漫画中女孩的大眼睛比高楼还大,充满了希望和期盼。如果要求电影完全按照原作来处理是不切实际的,但至少应该保留原作的唯美情愫和整体意境。令几米的漫画迷们感到失望的是它被改成了一场发生在都市里的仿童话爱情故事。爱情故事总是美妙的,但这样既没有脱离世俗又带有童话色彩的结局却给人不伦不类之感。许多漫画中引人发笑的表情,真人演绎出的只是一种情节却丢失了漫画的灵魂。
(2)漫画讽刺性的缺失。漫画的社会意义在于它的针砭时弊,以其时代性和针对性取胜。漫画作者以旁观者的犀利目光入木三分地批判人性,作品尖刻辛辣,直入人心。我们上面提到的《粉红女郎》应算得上是较成功的改编作品,主要的趣味性也一直贯穿于电视剧的始终,不过,漫画中那种通过夸张的表情、动作带给读者心灵上的共鸣和对爱情婚姻的讽刺与无奈却无法很好地在屏幕上得到体现。《双响炮》不但把搞笑变成了耍宝,同时也和原作的精神大相径庭,很多增添的部分都没能体现原作幽默和反讽的意图,虽然制作者出于对原作的忠实,在每一集的开始都搬演了原作中的故事,但无论演员怎样模仿,表演如何夸张,有时反倒适得其反,给人不伦不类之感,镜头前的真实在此时恰恰抹杀了漫画的真正精神主旨。因此,面对许多媒体人跃跃欲试的热情,一位漫画迷呼吁,漫画人物在我们漫画迷心中是独一无二的,虽然他们是虚构的,却真实地活在我们心中。虚拟世界中的真实人物永远无法被真实世界中的虚拟人物所替代。
三
正如导演贾樟柯所言:“我认为(漫画改编)是很成功的策划电影的方法。”漫画改编成影视剧作无论存在怎样的局限性,它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正在冉冉升起的产业。除了文学作品是影视剧作的源泉,漫画也必将成为与文学作品齐肩,甚至超过文学作品而成为影视作品的主要来源。除了上述几点优势和不足外,漫画与影视并行还存在不少其他情况:漫画可以改编成影视剧作,为不看漫画的人提供了方便;同时,影视剧作也可以改编成漫画,如改编成漫画的青春偶像剧《真情告别》以及荒诞搞笑的《福星高照猪八戒》等。由此看来,漫画与影视剧互相“借光”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许多人就行走在漫画和影视之间的道路上。不过,不是所有的漫画都可以影视化,漫画自身的特点是影视作品无法替代的;也不是所有的影视剧都可以推出漫画版,我们应避免急功近利的商业炒作,在重视商业价值的同时更应注重作品的文化品格,只有在漫画和影视间建立良性循环,才能真正从中不断受益。
[1](法)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何振淦,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3.
[2](英)欧纳斯特·林格伦.论电影艺术[M].何力,李庄藩,刘芸,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