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丰++赵臻
摘要:通过对湖北省公立中医医院的调研,结合政府部门发布的中医药统计数据,分析湖北省2005-2011年中医资源、医疗服务及其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达省份、中部省份的对比情况,为湖北省科学谋划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从加快建立与完善中医药统计体系及其统计制度、管理组织、统计指标体系、数据共享机制、统计数据分析与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医药;统计;政策建议;中医药资源;医疗服务;综合评估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3.002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Think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and Healthcare Services in Hubei Province
Yang Haifeng1,2, Zhao Zhen1,2*
(1. Data Cen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Hubei Province, Wuhan Hubei 430065, China; 2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be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430065,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survey on the public hospita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relevant TCM statistics published by the govern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TCM resources and healthcare services from 2005 to 2011 in Hubei Province, and compared them with the national average, well developed provinces and central Chinese provinces. All of these have provided a data support for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Hubei Province. 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also offered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CM statistical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statistical regulation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statistical indicator system, data sharing mechanism, analysis of statistical data, and research methods.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atistics; policy recommend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healthcare service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为了解湖北省近年来中医资源与服务发展变化情况及其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医药发展中的位置,为湖北省科学谋划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笔者通过对全省公立中医医院的调研,结合原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提要》[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统计摘编》[2]、湖北省《2009年中医基本现状调查》[3-4]、《湖北卫生统计》[5]和湖北省中医药数据中心《湖北省公立中医医院综合卫生统计报表》等数据资料,对2005-2011年期间湖北省中医医疗资源、
基金项目:2013年度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3150)
第一作者:杨海丰,讲师,研究方向:中医药信息化,中医药统计调查与政策。E-mail: Haifengyang_5@ 163.com
*通讯作者:赵臻,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数据处理与分析。E-mail: zhaozhen60@163.com
医疗服务、中医药教育、科研情况等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达省份(仅包含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广东)、中部省份(河南、安徽、湖南、江西)进行比较,探讨湖北省中医资源与服务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研究所用的湖北省中医医院年报统计数据,来源于2005-2011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卫生统计提要》[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统计摘编》[2]、《湖北卫生统计》[5]和湖北省中医药数据中心《湖北省公立中医医院综合卫生统计报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有关中医资源与服务的统计数据,来源于湖北省《2009年中医基本现状调查》[3-4]和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的《湖北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6]。中医药教育和中医药科研的统计数据,来源于2005-2011年《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版)[7]和湖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所有数据均在Excel中录入和汇总,然后导入Visual Foxpro9.0进行清理和统计分析。
1中医资源与服务的现况
湖北省中医资源配置水平和服务提供情况在全国总体上处于中游水平,与经济发达省份差距较大。从资源上看,万人口中医医院床位以及中医医院院均总资产、院均万元以上设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于经济发达省份,在中部省份中居前列。万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全国排第21位,低于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河南、湖南等。万人口中医医院中药师全国排第9位,低于北京、天津、浙江、湖南等。国家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三级实验室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层次人才和重点专科数在中部省份中略低于河南、湖南。从服务上看,院均年诊疗人次低于经济发达省份,高于其他中部省份;院均出院人数低于上海、江苏、湖南。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全国排第16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及经济发达省份,高于其他中部省份。医师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日全国排第10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及经济发达省份,在中部省份中低于湖南。
2中医资源与服务的增长状况
我省中医资源与服务增长较快,但在全省卫生资源和服务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11年全省中医医院累计实有床位、房屋建筑面积、业务用房面积、总资产、固定资产、万元以上设备数,分别比2005年增长101.36%、31.46%、55.92%、194.45%、167.98%、79.50%。累计总收入、财政和上级补助收入分别是2005年的3.26倍、5.65倍。累计总诊疗人次、出院人数分别比2005年增长65.62%、188.54%。但累计在岗职工占全省医院在岗职工总数的比例比2005年下降2.90个百分点、为14.74%。累计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全省医院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比例比2005年下降0.09个百分点,为7.36%。累计总资产占全省医院总资产的比例比2005年下降1.11个百分点,为7.67%。累计年总诊疗人次占全省医疗机构年总诊疗人次的比例比2005年下降3.55个百分点,为4.98%。累计出院人数占全省医院出院人数的比例比2005年下降1.23个百分点,为9.66%。
3中医资源与服务的分布状况
区域不平衡,优质资源向中心城市过度集中。从总体看,2011年全省17个地(市、州)84所公立中医医院,49所分布在黄冈、武汉、襄阳、宜昌、孝感、恩施。13所三级中医医院有4所在武汉,黄冈、孝感、恩施无分布。60.38%的床位分布在武汉、襄阳、荆州、黄冈、宜昌。从局部看,武汉市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7.10%,中医医院占全省中医医院数的10.71%,但其在岗职工、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实有床位、门诊人次、出院人数分别占全省中医医院的20.40%、20.95%、24.44%、22.31%、33.27%、22.77%,拥有1/3以上国家级和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以及大多数中医重点学科、三级实验室、中医大(名)师。从区域对比看,武汉、仙桃、随州院均财政和上级补助收入分别为2 699.23万元、1 731.80万元、145.85万元,占各地院均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22%、23.79%、3.28%。随州院均诊疗人次、院均出院人数、院均总收入分别仅相当于武汉的1/5、1/2、1/6。
4基层中医药资源与服务的状况
基层中医药人才严重匮乏,中医药服务能力较弱。中医医院人才队伍“西化”加剧。2011年全省中医医院院均执业医师比2005年增加15人,但院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增加不足3人;院均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比2005年下降4.44个百分点,为45.41%;院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比2005年下降7.90个百分点,为45.82%。约1/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的乡镇卫生院没有建立标准化的中医科,约2/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2/3的村卫生室不能运用中药饮片或中医非药物疗法提供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服务。约2/3的社区卫生服务站、1/3的村卫生室配备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约1/7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的乡镇卫生院、2/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2/3的村卫生室没有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中医药服务量仅占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总量的7.68%。
5对策建议
5.1加强全省中医药管理组织体系建设
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责任并督促落实。加强省级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建立省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政府部门在中医药工作中的联动和协调。地(市、州)、县(区、市)要配备专门的中医药管理人员,加大基层中医药工作指导和支持力度,确保国家和省中医药投入和扶持政策在基层落实。
5.2争取地方政府落实中医药发展投入倾斜政策
加强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重大设备配备,适应床位、人员快速增长对中医医院业务用房、中医诊疗设备的需求,改善基层公立中医医院办医条件。鼓励中医医院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高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和服务项目收费价格。建立全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培训基地,大幅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中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院内中药制剂报销比例,增强中医医院发展能力。加大中医医疗服务补偿力度,提高财政和上级补助收入在公立中医医院总收入中的比例,促进其特色发挥。
5.3推动中医资源总量稳步增长、结构逐步优化
调控中医医院人力资源结构,扭转中医人员比例下降趋势。结合我省各地区疾病谱特点,引导和培育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加快县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国医馆建设。推动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加大综合医院重点中医专科(病)建设力度。争取税收、信贷政策,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个体、民营中医机构,大力发展中医特色优势突出的门诊部、诊所等民营医疗机构。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标准化建设,配置中医诊疗设备。
5.4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开展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加强省级重点专科(病)、研究室建设与管理,实施省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引进两院院士、国家“973”、“863”计划首席科学家、楚天学者,争取承担更多一级学会领导职务。加强国医大师、中医大(名)师宣传,发挥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研究室功能。以两所中医院校为基地,采取定向培养和订单式培养为农村和基层输送人才。建设中医远程教育中心,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临床骨干培训。鼓励老中医与老药工带徒传技。
5.5促进中医资源区域间均衡发展
将13个地市级重点中医医院建为区域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中心。扶持鄂西南、鄂西北等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基层中医医院基础设施、设备配备和人员培训。鼓励城市公立中医医院副主任以上级别中医医师,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或带徒。依托省内高校、三级中医医院,定期举办高层次、国际性中医药学术会议,推动高校、企业、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专科(病)单位围绕地区性重大疾病、传染病开展中医诊疗技术和中药新药研发攻关。组织名老中医药专家在全省开展义诊和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综上,我们尝试应用现有中医药统计数据,基本反映了全省中医资源与服务在2005-2011年的变化状况及其现阶段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医药发展中的位置,主要建议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采纳,为科学谋划湖北省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
6体会与思考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对中医药综合卫生统计数据的分析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①中医药行业已积累丰富数据资源,只要用得好,就能提取出有用信息和知识,服务中医药管理决策。②必须是既懂统计学和信息技术、又深谙中医药管理决策需求的复合型团队,才能紧扣中医药行业管理决策和政策需求,产出优秀成果。③以健康信息消费为主要形式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正急剧增长[8],中医药统计数据分析应用拥有难得历史机遇和广阔发展前景。
但我们在实践中也深刻体会到,中医药统计数据应用研究还面临许多难题,比如:体现中医药特色的统计数据较少;中医药数据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零碎、整合难度大;难以结合政策需求开展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研究等。要改变这种面貌,国家应加快建立中医药统计体系。
6.1建立适应国家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中医药统计制度
统计制度是建立中医药统计体系并使之合法有序稳定运行的根本保障。但若中医药统计制度不能立足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实际,是难以得到有效实施的。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正面临实现中医药与卫生计生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难得机遇[9-10]。利用这一机遇,理顺中医药管理部门与卫生计生部门在信息化条件下的统计工作协作关系,打破长期以来中医药统计工作运行相对封闭的局面,使统计对象落实到每个医疗卫生机构,统计内容扩展到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基本医保、药品保障等领域,统计方法更加高效、便捷、经济,统计数据更加真实、可靠、一致,更易于满足中医药自身管理决策需求。
6.2健全中医药统计管理组织体系
中医药统计数据覆盖面广,数据来源机构类型复杂,与人口、卫生等统计数据关联性强,社会各类机构或个人开发利用中医药统计数据资源的需求强烈。中医药统计管理不仅要确保中医药统计数据资源框架完整、内容协调一致,且须保证数据资源收集、存储、维护、使用安全有序,尤其是隐私和传统知识保护问题。应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统一领导下,理清计划生育、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保、基本药物等管理部门,与中医药管理部门在中医药统计数据资源收集、存储、维护、使用方面的权责关系,在中医药统计制度中予以明确。强化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管理职能,对涉及中医药统计数据资源收集、存储、维护、使用的活动实行归口管理。
6.3研制科学、体现特色的中医药统计指标体系
《中医医疗管理统计报表制度》等[3,11-16]提出的诸如“中医药治疗率”、“中药饮片处方数”、“门诊中医非药物治疗总人次”等特色指标,存在内涵外延不清、可获得性差等问题。中医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等对中医药统计数据资源均有需求,未来的中医药统计指标体系不应局限于中医类别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与服务。应根据中医药业务领域划分统计指标体系框架,结合医改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核心目标,分解业务、提炼关键指标、形成关键指标体系,基于已经发布的医疗卫生信息数据集标准,遴选具有良好可获得性、可操作性的调查指标。建立中医药统计指标元数据库,供中医药统计数据资源整合和决策分析使用。
6.4建立中医药统计数据共享机制和服务模式
应加快覆盖中医药各业务领域的统计数据资源框架及其数据标准研究,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适度开放、授权使用的中医药统计数据共建共享机制。成立国家、省两级数据中心,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卫生信息专网为基础提取中医药综合管理数据,整合经济、人口、文化等其他统计资料,有效积累中医药统计数据。基于卫生计生、中医药信息标准,建立与中医医疗机构业务应用兼容的统计数据采集系统,解决中医特色指标与卫生统计指标数据难以分离、人工填报效率低、质量差等问题,实现高效、动态、敏捷获取中医药统计数据。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在管理部门授权下参与中医药数据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研发智能化决策辅助工具,为政府部门、企业或医疗机构提供可定制、个性化、主动推送的信息服务,创新中医药统计信息服务模式。
6.5开展中医药统计方法研究,提高数据科学分析与运用水平
现阶段仍以中医资源与服务的描述型研究为主流,有关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发展趋势等的分析型、预测型研究较少,发掘中医药统计数据的能力仍比较薄弱。应利用临床研究基地、治未病研究、政策研究等重大项目,培育中医药、管理、统计、信息、计算机等多学科结合的中医药数据处理科研团队。推动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等的发展,加强中医药统计与信息学术机构建设,建立中医药政、产、研、学交流的平台和机制,促进统计数据分析研究与行业重大管理决策需求紧密结合,与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业、中药产业发展同步跟进。开展以运筹学、多元统计学、综合评价、数据挖掘及其工具应用为主的中医药统计数据示范性研究,编写中医药统计学培训教材。注重发掘和推广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用中医药统计数据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提升管理者应用统计数据、科学谋划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EB/OL].[2011-05-27].http://www. moh.gov.cn/zwgkzt/ptjty/201105/51862.s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1987-2012)[EB/OL].[2013-01-01]. http://www.satcm.gov.cn/1999-2011/main.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的通知[EB/OL]. [2010-05-21].http://www.satcm.gov.cn/zhuanti/zyjbxzdc/gzwj/20100521/164520.s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年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报告概述[R].北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1.
[5]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湖北卫生统计(2005-2011年)[M].湖北:湖北省卫生厅,2011.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关于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2-09-28]. http://www.satcm.gov.cn/web2010/zhengwugongkai/yizhengguanli/nongcunyiyao/2012-10-15/16511.html.
[7]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编辑委员会.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2005-2011年)[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11.
[8]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3-09-28].http://www.gov.cn/zwgk/2013- 10/14/content_2506399.htm.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09-05-08]. http://www.satcm.gov.cn/web2010/zhengwugongkai/ gongzuodongtai/2010-10-07/768.html.
[10]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
意见[EB/OL].[2013-12-09].http://www.nhfpc.gov.cn/ guihuaxxs/s10741/201312/09bce5f480e84747aa130428ca7fc8ad.shtml.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关于执行《全国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调查制度》等5项制度的通知[EB/OL].[2013-01-04].http://www.moh.gov.cn/ mohwsbwstjxxzx/s7967/201301/d09bc944bb57409f8522f94874694e5c.shtml.
[12]陈珞珈,闫树江,桑滨生,等.中国中医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调查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93-228.
[13]赵臻,杨海丰,李金芳,等.我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指标体系设计与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6):526- 529.
[14]宁夏卫生网.自治区卫生厅关于转发《全国中医医疗管理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EB/OL].[2013-12-19].http:// www.nxws.gov.cn/Article/ggtg/wstgg/201312/20131219174110_12383.html.
[15]李博.全国中医药科技资源现状调查分析[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112-134.
[16]黄璐琦,陆建伟,郭兰萍,等.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方案设计与实施[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5):625- 628.
(收稿日期:2014-03-28,编辑: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