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定超,薛 刚,古小玲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海南海口 57110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过程,是科技成果实现自身价值,服务社会的过程。近年来,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获得一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农业科技成果只有30%~40%,与发达国家的70%~80%相差甚远[1]。同时,作为农业科技研发创新的主力军,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占据半壁江山,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比率远远低于农业科技企业。如何提高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已成为政府、农业科研院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农业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内部障碍,提出提高农业科研院所成果转化的解决途径。
由于政策导向、科技体制、评估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大部分农业科研院的经费绝大部分来自于政府各种资金的资助,其多为基础研究,农业应用型研究和推广的比例较低,因此农业科研院所和研发人员在研发项目的选题上更注重面向政府和理论方面的研究,而忽略了市场的实际需要。致使科研人员潜意识的看重基础和理论研究,关注课题的申报档次和成功率、论文和专利发表的数量,成果评定的档次,忽略了农业科技成果研发后的转化效益,长久下来造成了研发模式都较为单一。单一研发模式导致了科技成果商品化程度低,缺乏实用性、降低了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潜力,成果只能束之高阁。
传统农业科研机构研发模式和评价体系,使得我国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团队结构单一,科研人员呈现高学历、高职称、专业结构单一、基层人员基础薄弱等特征。在农业前沿技术研究方面,这样的团队更容易开发前瞻性的技术成果。但是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角度来说,由于其涉及技术、市场、生产、管理等多方面,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进行支撑,单一的团队结构遇到上述问题时,无法及时、有效的解决,容易造成成果、生产、市场之间断层,降低成果转化率。此外,部分科研人员缺乏生产调研和实际的生产经验等基层经验,所研发出来的成果虽有学术上的前瞻性,但离实际应用还有差距,成果转化的生命周期加长,进一步降低成果转化率。
研发管理是指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工作者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技人才、科研条件、科技信息等资源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管理活动,为科研提供服务。其涉及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人才使用、经费使用、知识产权、学科间的协调等一系列的问题,其管理者必须具有具备一定的农业知识和管理知识[2-3]。目前,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的很多都流于形式和过于陈旧,并没有对科研活动进行宏观的调控、协调、管理和服务。主要体现:从思想和体制上,重研发,轻管理,缺乏对研发管理人员的重视和培养,导致研发管理水平不高;从研发的全过程管理上,对研发全过程把关不严密,流于纸质资料的报送,缺乏多种监管手段,导致利用公共资源成的成果,往往掌握在个人手中,甚至出现成果被个人倒卖情况,致使集体利益受损;从人才的管理上来说,人才聘用、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并未完善,导致研发人员积极主动性不高,团队创新能力减弱,人才流失严重;从研发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来说,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流被隔断,导致研发思维模式固化,创新性和实用性得不到融合;从研发环境上来说,缺少综合的研发平台,导致研发综合性减弱;从成果评价上,缺乏多角度、多元化的成果评价体系,局限于学术价值,忽视科技成果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并未从经济角度对其进行高级管理,导致重成果轻转化现象普遍存在。上述问题,最终分散和浪费了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和科研资源,难以产生具有突破性、实用性、跨专业的综合性成果、大大降低了科研成果转化率。
大部分农业科研院所属于国有企业,过往一般以科研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占配了大量社会资源的农业科研院所期望值逐步提升,单纯以科研为主的农业科研院所已难以满足社会农业发展的需求。一方面,社会上农业科技企业每年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新型技术的研发,以谋求自身的发展。高昂的研发资金是一笔不少的负担。国家、地方政府虽然近年来逐步从政策上加大对农业科技企业的投入,但对于高昂的研发成本来说,国家、地方政府的补贴只是杯水车薪。另一方面,农业科研院所由于其特殊性,无论从国家经费的获取上还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其综合优势更为明显,如何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的资源,降低社会农业研发投入的成本,使社会投入与社会产出相匹配,更好的服务社会和相关企业,是农业科研院所目前需正视和解决的问题。故此,农业科研院所应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进行重新的定位,利用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人才、平台等资源优势,承担更多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和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的任务,使得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以提升社会的农业科技水平。
高新农业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关键看市场。农业科研大部分以市场为向导是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农业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的原因之一。因此,转变传统的观念,建立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成果推广三维一体的研发模式,形成多种技术转化和成果推广的载体,是农业科研院所提高农业成果转化率有效途径。一方面,农业科研院所需保持对高新农业科学技术的前瞻性研究,为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和后备力量。另一方面,农业科研院所通过与企业合作,以市场为向导,研发符合市场所需的科技成果,增大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市场转化潜力,缩短研发转化的周期,从而转化成社会生产力。通过建立“以需促研,以研促产,以产促商,以商促研”的农业研发和成果转化模式,既可使农业技术更好服务“三农”,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生产力,又可拓宽研发经费的来源,降低农业科研院所对财政资金的依赖,为农业技术转化提供资金来源提供有效途径,从而为农业科研提供更好的环境和进一步激发研发人员的积极性。近年来,部分农业科研院所开展了相关方面研发模式的探索。笔者所在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下属的橡胶所、香饮所等研发机构在研发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根据各自的特点,通过对“产、学、研平台”、“科研院所+农户”、“科研院所+公司+农户”、“一所两制”、“建立示范性基地”等模式探索,使得科技成果研发更急贴近市场的需要,大大的提高了热带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率。
“橄榄型”的社会结构铸就了许多国家今日的辉煌,类似的建立集“学术带头人+科技人员+工程人员+经营人员+销售人员+基层人员+研发管理人员”的橄榄型综合性团队,更适合于新时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成果推广的需要。其中“学术带头人”为研发的向导者和统筹者,引领着研发的方向;“科技人员+工程人员”为研发的主体,而“经营人员+销售人员+基层人员”为成果转化和成果推广的执行者、使用者和评价者,“研发管理人员”则是为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守护者。其中“科技人员+工程人员+经营人员+销售人员+基层人员”作为橄榄型的中部维持着支撑着科技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是技术成果转化的主要力量。此外,综合团除体现为人才结构的多样性外,还应保持团队的开放性和流动性以及团队共享心智模型培育等,集众人之所长有效缩短成果转化的周期。
研发管理作为现代管理学的一个学科分支,其在农业科研院所的作用越发受到关注,已成为农业科研院所日常管理工作核心组成部分。如何利用现代管理理念,深化农业科研院所研发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质量和成果转化率,是目前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上需面对的问题。深化研发管理的体制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从思想上,农业科研院所应转变观念,打破原有框框条条的束缚,加强科研管理在成果转化中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强化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成果面向市场提供服务支持。
2)从体制上,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参照企业的研发体制根据内部、外部条件的变化,从组织、法人、决策、财务管理、成果转化等方面健全一个与自身定位相符合、面向市场的科研管理体制。
3)从研发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上,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反馈和评价机制,从质量、时间、成本、经济及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对项目实行全面的管理和评价。在项目立项前,对项目的科技先进性、成果转化性、研发人员的个人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评定,以便更好地进行统筹规划、整合优势、协调调度,集中力量建设重点项目和自有优势品牌。在项目立项的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的质量、时间和成本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符合预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在项目评价阶段,应对项目的实施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成果利用和转化等多角度进行全面评价。在研发项目全过程的管理中,可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信息手段,建立研发项目的信息档案库,这样既可项目立项的前期论证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撑,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更好选题;又可跟踪项目进度情况,减少学术作假的几率;更可为评价提供参照。
4)从人才的管理上来说,农业科员院所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建立一个“开放、竞争、流动”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考虑工种差异,建立多级的人员管理和多元化的绩效考核机制;开展培训体系建设,提升各类人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从而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提供智力支撑。
5)从研发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来说,搭研集项目过程管理、研发成果管理、成果推广等多系统的信息平台,有助于搭建大数据环境,实现实验数据共享和加快数据的传播速度,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好的推广环境。
面对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和市场对农业技术的强烈需求,农业科研院所应当解放思想,从自身定位、研发模式、团队建立、研发管理模式等内部方面进行革新,扫除扼制农业科研院所技术成果转化的障碍。
农业科研院所应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优势,确定自身发展的方向;通过打造高素质综合研发团队,为成果转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通过科学管理手段的不断提升,为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营造更好的技术研发氛围和技术转化推广平台。这样才能使得农业技术的研发和科技成果更贴近市场的需求,更好的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从而保证农业科研院所的发展符合现代科研院所的发展方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在现代化农业社会的效能得以提升。
[1]杨辰海,李岩,尹庆珍等.河北省农业科技转化转化现状及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8):154-156.
[2]王文娟,张开春,陈梅香.关于农业科研单位嘉庆科研管理的分析和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1,30(5):32-34.
[3]朱述钧,刘红锦,李国峰.农业科研项目全程管理的思路与方法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5):979-980.
[4]王黎萤,陈劲.研发团队创造力影响因素的探索和验证.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和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