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亮
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央政府明确规定为适应社会与市场的不断变化,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图书出版社等出版业需要依据现代企业制度,分期分批的进行转制,其中上述出版业不涵盖党报党刊、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盲文出版社以及部分学术期刊(含学报)。显然,中国出版业转制已经成为现实,且在转制过程中,传统出版业需对内部管理机制、领导层次、运行机制等进行企业化改造,以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经营,并自负盈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传媒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部门,越来越大众化、世俗化以及娱乐化的背景下,编辑出版业如何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如何准确的发挥其舆论导向功能,如何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发展等问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状。
舆论步入人们的视野是在18世纪,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文化与文化形态而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而舆论在我国从出现到具有社会影响力,则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演化推进的。而针对舆论的定义、演化、作用等多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面对精英文化的示威、娱乐文化的张扬等对社会舆论导向的影响。中央政府以及学术界都纷纷针对舆论导向反复的矫正和引导。中央领导从政策法规等角度对舆论进行指正,而学术界伴随着中央政府的步伐对舆论的主体、职责、操作性、可控性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研究。为此,本文从以回顾性分析的角度入手,对体制改革下编辑出版的舆论导向进行梳理,探讨舆论导向在体制改革背景下如何更好的进行建设和发挥作用。
舆论导向的产生是在一定背景下,特定时期对社会民众意见的汇聚,是对公众情绪的一种反映,是一种信息的汇聚和散发。舆论导向是一种工具,是国家、政党、阶级、社会团体以及普通民众的信息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取向,以及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社会舆论一方面起到导引的作用,同时也在被影响,被设计和被筛选。而在社会中,舆论导向往往是国家、不同政党、不同阶级以及不同社会团体传播其价值、文化、理念等信息的工具,传播有利于国家团结、社会发展的正面信息,并对负面信息进行控制。总而言之,舆论导向是一种社会价值最大化、且具有最大化的效益的导向,是国家控制社会的有力工具,是社会发展过程的产物,依据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的经验,我们不难发现舆论导向的基本依据是效益原则。
所谓的效益原则是指能够代表阶级、政党利益的用于决定国家整体的价值取向,发挥规范、约束社会个体的价值取向、利益观念等评判标准。而效益原则涵盖经济效益最大化以及社会效益最高两种,但无论是以社会效益最高为原则,还是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的效益原则,其产生的依据均是社会发展的内涵。传播学大师德弗勒认为传播媒介,可以把自己作为“一个表达团体规范的手段,通过这个手段使社会得到控制,分配种种角色,实现各种努力的协调,表明对未来的期望,使整个社会进程持续下去……”。由此可见,媒体舆论能够成为整个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以及民众个体价值取向的中介。媒体舆论能够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代表国家社会的整体利益,凝聚社会共识,统一社会思想,化解社会矛盾,提高民众觉悟,构建政党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渠道;一方面真实反映社会普通民众个体的愿望、理念以及呼声等。由此,正确价值取向的媒体舆论能够起到良好的社会导向作用,将分散、琐碎且自发的民众信息反馈到政策决策层,同时又可以很好的将政府、政党等关于国家管理、社会治理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提升到舆论高度,增强社会民众的认知水平,最终正确的媒体舆论导向将有助于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有助于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不断融入到全球经济体制中。而这也导致中国意识形态不断受到冲击,且在喧嚣、聒噪、迷惘以及混杂的环境中突围和发展。尽管体制改革条件下,编辑出版媒体逐渐步入企业化的发展道路,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竞争,但其意识形态的传播、社会控制功能等方面也相对削弱,其主要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崇洋媚外,西化程度严重。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不同文化、不同价值理念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和冲撞,而当我国意识形态实现“左”的禁区束缚突破后,我国文化与价值理念也在世界舞台上,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价值进行着深刻的交流和碰撞。而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经济水平的增强以及军事等领域的不断强化,西式文化也逐渐的流入我国,部分西方国家更是打着思想价值理念的大旗,妄图对别国进行价值灌输,思想洗脑,从而在价值观竞争领域中取得胜利的筹码,实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随着国家经济进一步融入到全球体系中,媒体媒介对外来技术、资金等进行强势报道,在学术文化领域也更多的引入西方思想和理念。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崇洋媚外,更加的热衷于西式文化、思想、理念等等。”拿来主义“在我国学术界更是成为一种风气,不愿意深刻探究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等,而是机械化的套取外来学术理念、研究方法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催生了伪西式、去中国化的思想、经济理念等。“引用”与“宣传”成为西方文化、价值理念等在我国传播的主要途径,为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等带来巨大的压力。崇洋媚外现象渗透到学术界、经济领域、娱乐界等等。而浅薄肤浅的外来思想和价值理念严重影响着国民的感官享受欲望,但去在潜移默化的扼杀着国民的自由天性以及创造意识。而编辑出版媒介在保持其舆论环境与言论空间的自由度和开放化的过程中,却也在传播着与国家价值取向、社会发展内涵等等相反的信息,没有恰当的发挥国家控制社会“工具”与公众“代言人”角色。
其次,低级媚俗思潮侵袭,物质享乐主义充斥在社会各个领域。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全球化经济浪潮侵袭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商品经济成为一种重要经济形态而存在,传统编辑出版业,如电视媒体、出版媒体等等,却受到通俗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商品经济环境下的媒介冲击。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介在企业制改革背景下,为经济效益而低腰,引入更多的广告,为提高收视率而迎合大众的娱乐需求。普通民众获得信息的途径不断的扩充,如娱乐书籍、节目、互联网等,不同形式的媒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开花结果,枝繁叶茂,但却处处流露着媚俗的娱乐气息。而普通民众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娱乐化的媒介,主流媒体却承受着新媒体在经济效益、社会效应方面的不断冲击。尽管面临着娱乐文化对社会各层次、各角落的侵袭,主流媒介也在不断为适应社会市场化,为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进行深刻的变革,但却削弱了其作为传播“正能量”,发挥国家控制社会的作用以及作为反映普通民众“信息”的载体的地位和角色。
娱乐可以认为是舆论的一种,是人的一种本能和对物质需求的情感斥求。娱乐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向社会传播着低俗魅惑的文化,不断的追求满足普通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要。从其发展程度而言,娱乐文化嫣然成为介于主流文化与百姓价值理念之间的舆论导向,并在社会上大肆传播。编辑出版机构是国家的主要媒介之一,肩负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抵制和引导娱乐消费文化的主力军,是宣传社会正确娱乐文化价值观的重要工具。
最后,空洞说教,价值观缺失。社会价值导向受到严重的误导,正确价值观的传播被认为是空洞的说教,而受制于传统思维定式以及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媒介从业者也成为“错误价值观”传播的推手。在暴风雨式舆论宣传下,社会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被过度解读和错误报道,新媒介意味的为迎合社会大众而空洞的说教,甚至部分传统资深媒介也加入到娱乐宣传大战之中。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媒介缺乏对客观真理、价值的深刻剖析,缺乏对正确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对社会的真实需求以及民众的真实心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报道,导致普通民众对于主流媒介的抵触,并产生了逆反与怀疑心理。
为了迎合社会需求,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媒体在舆论导向过程中常常从一个极端趋于另一个极端。越来越多的媒体为抢占市场,获取市场份额和地位而不断的降低报道水准,不断的为迎合市场而对编辑、制作等工作进行变化,导致舆论文章、节目等质量严重下滑,舆论内容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宣传手段和传播方式越来越哗众取宠、弄虚作假,甚至出现自吹自夸的现象。不分事实、不明真相、不辨真伪的报道充斥着社会。而对舆论宣传的层次化、对象化、真实化、准确性等视而不见,甚至美其名曰社会的良知,贴上高端、时尚、大气的标签。
在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中国的舆论由计划经济时代的权威引导,转化为现代市场环境下的不同媒介的参与。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高度发展,社会群体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个体利益到团体利益的分配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舆论导向也有传统的集中变为现在的分散式,但却伴随着社会的高度快速发展,社会民众变得心浮气躁,舆论导向为满足社会群体的情绪化而愈发的迷惘。面对社会舆论的深刻变革,国家、政党以及社会团队等越发的关注舆论导向的主体定位,就舆论导向的引导者而言,学术界与社会早已公认的是以编辑出版媒体为代表的主流媒体。
从社会控制的角度而言,编辑出版媒介也成为一种市场环境下的文化资本,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产业而存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产业,编辑出版媒介兼具了文化属性与经济特性,双重的属性决定了编辑出版媒介在追逐资本的同时,并提高社会影响力。编辑出版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政治服务工具,同时兼具了传播正确价值观,监督社会各阶层,追踪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而出版媒介的产业化、资本化等也在其存在意义面前,愈发的弱化,从而致使舆论导向的混杂、意识导向性弱化。
站在舆论学理论的角度,舆论导向对社会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影响程度更加的深刻,为社会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同时作为一种责任主体,编辑出版也成为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文化资本。但从编辑出版的内涵出发,社会舆论导向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承担社会功能的责任应该是多元化的。因此,编辑出版在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其社会责任可以是社会舆论信息的监督者,可以是政策制定与社会民众信息反馈的推动者,以及社会正常机制运行的协调者等。在文化教育、娱乐、政治、经济等各领域均应坚持正确的社会价值,为培养良性健康的社会道德规范发挥作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编辑出版深入市场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其社会责任也更加的繁重和多元,社会角色的扮演也更加的明晰化,从社会舆论监督的“舌喉”以及政策、法律、法规等的“宣传者”,到社会民众意见信息的“传递者”和“收集者”,编辑出版需要在社会舆论监督、舆论传播、民众代言、社会道德培育、教育文化产业的推动等等之间进行平衡,努力发挥社会上层建筑的作用,为国家更好的治理社会,为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为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等提供帮助。
[1]康宏.出版理论与编辑理想[J].编辑之友,2014(1).
[2]杨中举.全媒体传播形态下编辑的跨界意识[J].编辑之友,2013(12):46-49.
[3]武文茹.编辑的文化视野与文化使命[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30(3):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