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晟
湖北大学楚才学院,湖北武汉 430062
我国互联网发展最具标志性事件要数微博的迅速兴起。2009 年8 月份,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我国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截止2013 年12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18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微博用户为5.32 亿。[1]
微博参政是指微博博主和受众之间通过微博的传播,参与政治交流和沟通,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的决定以及政府相关活动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2]微博的出现,为我国网民进行政治参与、表达政治意愿提供了新的平台。
为此,中国各级政府机关运用新媒体不断完善政府网站信息的发布、搭建网络政治参与的平台,还吸引了许多政府和领导干部开通政务微博,以多元化、多渠道的方式增加社会治理的透明度和互动性。截止2013 年10 月底,新浪平台上的政务微博有100151 个,其中包括机构微博66830 家,公职人员微博33321 位。[3]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官员们开通微博,将它作为各自部门信息公开的渠道、为民服务的平台,以及洞察民意的方式和官民互动的空间,“微博问政”越来越称为发展趋势。[4]
随着web2.0 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微博不断称为我国网民参政议政的新渠道。实际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媒体,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2013 年10 月15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一下简称“意见”),其中多次提到了政务微博,并规定了定期开好新闻发布会,主动做好重要政策法规解读,妥善回应公众质疑,及时澄清不实传言,发布重大突发事件权威信息等。
由此可见,如今的互联网的媒体属性和舆论影响力已毋庸置疑。
政务微博之所以受到官民的喜欢,来源于其三大特性[5]。首先,微博是属于“点对面”的即时传播,就如同现场直播那样随时进行。博友们通过微博喊话的方式,导致了全社会的围观、上层的介入,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也使得事件的发展方向、结局会与原来大相径庭。第二,微博是一种建立在多重社会关系网络上的传播,即是一种叠套式的传播方式。它的传播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条有价值的微博内容往往会在一次又一次的转发与评论中形成“次级传播”,会具有像“核裂变”似的规模效应。让信息内容快速扩散称为了可能,它让以往单一的博友们能够快速“聚合”,从而以“蚂蚁抱团”的方式产生巨大的“蝴蝶效应”。第三,微博是拥有关系资源“背书”的内容传播。它所传播的内容不单单只是一个简单的内容,而是一个建立在一种“自己人”基础上的复制化“背书”传播,博友之间的信任关系使得其效率、影响力以及传播的能量大大提升。
此外,随着中国舆论重心向微博转移,微博也成为了众多网民收发信息的首选载体。网上流传一段话:有100 个读者的使内刊,有1000 个读者的是公告,发行量10000 份的是杂志,发行量十万份的是地方报纸,发行量一百万份的是全国性报纸,有一千万的观众是电视台,有一亿观众的就是CCTV。我国目前报纸发行量过百万的只有19 份,而新浪微博粉丝数过百万的公众就超过300 人[6]。正如人民日报社长张研农在2012 年4 月26 日于复旦大学表示:“微博女王”姚晨让人民日报有了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姚晨粉丝数为2327 万人,这便意味着她每一次发言的受众,比《人民日报》总发行量还多近9倍。拥有1736 万粉丝的电影导演冯小刚也戏称其微博是“冯通社”,并发微感言“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媒体”。
根据政务微博的应用情况,笔者梳理了其使用的有利效果,并通过案例的形式简明阐述其优点。
1)开通政务微博有利于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回应社会关切。2013 年4 月20 日8 时02 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 级地震,震源深度13 公里,震中距成都约100 公里。@雅安芦山抗震救灾微博在震后四小时即开通,发布救援信息高效快速,有效的促进了救援部队与待救群众之间的沟通,其反映速度之快,内容更新及时的特点获得网友的祝福与支持。在面对网络谣言“救灾军车”滚山崖的虚假报道,@雅安芦山抗震救灾在四小时内及时辟谣,内容有理有据,将事实传递给了网友该微博不仅对公开灾情,组织救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开通政务微博有利于进一步体现察民意集民智,工作接地气。南京市几位监察局官方微博@钟山清风与@人民网在2013 年3 月14 日联合发起了“钟山清风”杯全国廉政微博大赛,设立了多种奖项,其中多项以微博为依托,通过图片、文字等方式展现了优秀作品。其在微博平台上即时发布活动信息,通过跨时长、作品方式多元化的特点,吸引大众广泛参与,在3月14 日的“转发大赛海报送礼”的微博中,获得近7 万的转发,8 万多的评价,从3 月16 日开始,还积极邀请网民评论转发参赛作品,在互动中充分吸引网友关注,鼓舞创作参与,有效的将“倡导廉洁从政的廉洁文化”理念传播给全国,大大增强了网友们反腐倡廉的意识。
3)开通政务微博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拉近政民关系。北京法院网官方微博@京法网事在2013 年6 月26 日上线,粉丝超过82 万。其中让该微博“主动设置议题”的功能最明显的便是发布了“李某某等五人强奸案终审宣判”的原创微博。从7 月8 日立案审查开始,持续报道了庭前会议等动态;在8月28 日,依法不公开开庭审理的原则下,29 日新闻通报会上报告了庭审的情况;9 月26 日,一审宣判中,微直播新闻通报会现场,并且网络访谈直接回应网友疑问;在10 月11 日,发布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接受上诉的消息;11 月19 日宣布二审开庭;11 月27 日微博接受采访时回应二审判决的焦点问题。@京法网事在该案件中一共发布了相关动态微博87 条,结合新闻通报会和网络访谈等多种形式回应了网友质疑,阐明了为何部接受公开审理、李某某是否未成年、被告人家庭背景、是否接受“舆论审判”等网友关注的焦点问题,满足了网友对司法公正的强烈需求。
尽管我国政务微博开通数量很多,但有的微博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信息发布时效性不强的问题;有的政务微博只是将政府网站简单套上微博的新外套,其发布的信息内容与官方网站基本一样,对网民发出的建议反馈比政府网站还慢;更有的政务微博出现了“空壳化”现象。比如2013 年5 月23 日,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发布的地级新闻办微博实力榜单第三期中,披露了有多个省份未开通地级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22%此类微博粉丝众多却“长眠不醒”,而@怒江外宣办就在“长眠”中,后经《云南晚报》记者核实才发现,@怒江外宣办自2012 年便改为@大怒江在线,官方微博改名却未向大众公布,导致信息的不畅达。除了“空壳化”现象的出现,政务微博也出现了回答避重就轻,从而使政务微博表现不太理想,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
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社会化媒体实验室在其官方微博@政务微博观察中就称:“当前政务微博群体中80%患上了’痴呆症’,既’盲’又’聋’,自言自语。”因此当前我国政务微博出现了六大问题[8],包括意见的失序、信息秘密的泄露、言语攻击、“同质化”明显、“碎片化”传播、网络信访的困难。
由于微博加入的门槛不高,140 字以内的写作方式也让信息出现“碎片化”,虽然让大众拥有了“我的地盘我发声”的舞台,但也导致了微博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问题。另外,从勒温“把关人”的角度来看,微博作为自媒体,缺乏“把关人”对信息的筛选,自然也使网民发布的信息真假难辨,甚至谣言四起。比较典型的便是日本海啸事件后发生全国抢盐风波。(2011 年3 月14 日,几条“盐卖光了”的假信息迅速传遍整个微博,得到数以万计的博友转发评论。民众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纷纷加入抢盐大军中,致使全国民众出现抢盐屯盐的浪潮。)微博谣言一般以真实事件为背景,又超出一般常识,难以辨别真假。这足以看出微博在充分助力个人传播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存在着成为谣言的问题。
此外,微博还容易出现“公众人物”滥用话语权的现象[9]。如2011 年11 月12 日,广州市某报记者因采访一起车祸被司机殴打,而现场交警冷眼旁观。该记者在微博发帖质疑现场交警处置失当,结果广州市交警官方微博回复:“真相都没搞清楚,就乱吠?”,这条微博被记者截图发出,令众网友转发力挺,并质疑警方处置方式和发言不文明。原本并不复杂的交通事故,因广州警方官方微博的不妥言论,使整个广州交警一下子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以上可见,政务微博存在有管理混乱、运作不当、时效性不强等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官民互动的效率。
尽管微博会让舆论有时出现“头痛”的问题,但并不是不可以解决的。笔者觉得面对微博问政的问题,政务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应对。
1)政务机构应该制定可操作性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做到有秩序可依。政务微博作为发布平台从技术上虽然可以保证快速,但在运作中若没有一套高效率的运作机制也不能保证做到时效。因此,建立健全政务微博新闻发布体制、培养和打造专业政务微博管理团队,是政务微博“提速”的必要途径。一是要明确职责。在微博开通“信息公开”、“政策服务”、“信访投诉”等板块,明确微博所要担负的职责和服务。二是要设立专人管理,通过条例规定相关责任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定期维护微博正常的运转。三是要完善评估,对政务微博的运行效率和效果定期量化分析,建立健全工作管理机制。
2)政务机构应该充分深化微博传播时代的认识,提高政务微博的引导力。政务微博既然是政府与民众沟通交流的平台,政府部门就应该不断打造多平台、多终端、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面广的载体。微博的出打破了传统媒体在传播领域的垄断地位,促进了社会公众在信息的交换、平等的对话、公共事务的关注的等方面的进步,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传播规律。所以,政务机关应该重视微博,成为微博先知先觉者,不应该仅仅将开通微博视为“赶潮流”,要通过微博解决大众问题,让微博真正成为政府网络的“传声筒”和网民的“贴心人”。
3)政务机构应该结合自身各部门特性,做到合理分工,发挥专长。对于以“点面”方式传播的微博,政府是不可能回答每一个问题或私信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授、互联网专家吕本富也说过:“在排除懒政的情况下,让微博完成几千万甚至上亿网友的互动基本很难实现。”这种情况下,政务微博可以“群”的方式出现,形成政务微博的合力和“集团效应”。由于政府承担着管理社会的职能,掌握着大量社会信息,具有在微博空间充当“意见领袖”的优势,所以政务微博要主动研究“博情”,掌握真实的民意动态,有针对性的引导网络舆论。另外,政府还需要联动覆盖,为不同的微博“部落群”打造不同层级、不同行业的联动微博群,扩大传播对象的覆盖面,从中积累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现代社会,信息的不对称、从众心理、公信力的危机等都是不良社会舆论的内在根源。政府作为公众信息环境的主要建构者,要尽可能的为公众提供相关的知识性、解释性和引导性的信息,帮助公众建立完整、清晰的社会信息环境。政治参与是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必备条件之一,微博问政无疑为大众的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运用政务微博等新媒体,将事件的真相公之于众,并不会削弱公众的承受能力,反而能进一步提高公众得承受能力和对信息得辨别能力。用新媒体去迎接真相的到来,因为权威需要通过民众的信任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政务微博开通带来的影响,也必将更加深远。
[1]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汇报.中国互联网信息重心,2014.
[2]刘新荣.论微博传播于微博参政[J].当代传播,2011(5).
[3]2013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3.
[4]张志安,贾佳.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J].新闻记者.2011(6).
[5]喻国明.微博影响力发生的技术关键与社会机理[J].新闻与写作,2011(10).
[6]2012年中国微博年度报告.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
[7]2013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3.
[8]瞿旭晟.政务微博的管理风险与运营策略[J].新闻大学,2011(2).
[9]谢耕耘,荣婷.微博舆论生成演变机制和舆论引导策略[J].现代传播,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