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丹
吉林电视台,吉林长春 130000
民生新闻主要是强调在电视报道过程中突出群众的生存条件、合理诉求、生存空间等多方面的要素,在报道的形式上、内容上形成多方面、创新性的运用,形成与民生紧密相连的新闻报道,在形式上突出全新的传播方式,在内容上主要是围绕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等问题,追求内容上的时效性与互动性,进而拉近与群众的整体联系。
电视新闻的多样化以及民生新闻的发展,给当前的新闻报道方式、内容等方面形成了各方面的信息量。民生新闻作为与民众生存、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报道方式,主要是突出在新闻报道中体现出民众的基本诉求,包括住房、食品药品安全、养老体制、矛盾化解等方面的,尤其是在网络背景下的民生新闻报道,在结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中,结合文字、图像以及视频播放等方式,产生了更多的信息量。这样,可以更好的实现新闻报道的及时性与联通性的特点。在民生新闻的报道触角中,对于信息的摄取就会转向民众生存中的一些细节的地方,并突出这些细节之处的民生诉求,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民生新闻在信息量上的获取,展现出多元化的信息阅读,为解决群众诉求提供更大的平台。
民生新闻在报道过程中,主要是侧重与对牵涉到民众生活的点点滴滴,对于群众期盼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生存空间的优化等有关幸福指数的话题,成为了民生新闻着重表达的内容,在网络编辑与电视媒介的结合中,能充分展示出民生新闻在电视运用中的主题风格,在这种风格中,通过民生新闻记者编辑的素质运用,敢于瞄准新时期的民众诉求,表达出一些基本的物质需求,尤其是对当前的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维修、食品药品安全、就业指数、社会矛盾调解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地域性的民生特点,通过对民生事件的曝光与跟踪报道,选准相应的热点话题,形成在具体要求中的民生新闻的精准定位。
当然,电视民生新闻与其他新闻报道一样,也会有相应的互动模式,在结合当前的民生热点问题上,找准相关的新闻题材,在突出传统题材与创新题材的同时,可以将民生新闻报道中的事件进行交流互动,在形式上,可以结合网络报道等媒介参与,并形成与民众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qq、微信平台以及手机短信调查等方式,让群众参与到民生新闻事件之中,形成对民生事件的回访,这样,对于电视民生新闻的素材累积以及通过电视报道的方式,可以实现民众的诉求,还原事件的真实,更好的服务民众在新闻追求中的需求。
在一些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中,由于编制组以及记者等多方面的问题,没有深入民众之中,对民生问题也没有形成精准的认识,在题材的选择上形成的也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肤浅事件,而对于真正解决群众问题的新闻报道却没有形成深入,在新闻素材的选取上没有形成整体的方式。这样,不利于整个新闻事件的民生表达渠道。因此,在题材的选择上,就不能反映出当前老百姓的基本诉求,对于民生纠纷等实实在在的困难,没有深入的报道。比如,有些电视台,在涉及民生新闻的报道中,只注重从正面效果报道民众生活中的无聊琐事,对于牵涉到群众利益、表达诉求的新闻报却采用回避的方式,这样,民众就会对电视民生产生一定的误解。
随着现代新闻报道方式的转变,有些电视新闻就融合现代电视节目中的娱乐因素,想通过新闻报道的方式,将民生因素表达出来。其实,民生新闻是一个相对严肃的报道方式,主要是为了实现对民众在基本生存条件改善、生活方式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如果过多的强调民生新闻报道的娱乐性,就会削弱其主体地位与效果,加之有些民生新闻在主持人风格、报道题材以及民生事件的表达中,没有深入研究,这样,就会脱离民众对民生问题的主体诉求,对民生电视新闻产生负面影响。
在当前一些民生新闻的报道中,尽管会侧重于对弱势群体的相关报道,在解决问题上,也倾向于服务弱势群体,因此,就会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尤其是在当前的媒介监督中,一些媒介缺少有“与人为善”的宽容态度,就会在实际报道中将自己陷入一种过激的模式中,在没有深入了解实际的基础上形成报道。这样,就会缺少对民生事件客观事实的报道,从而发生相应的负面效应。比如,在之前的“富士康诉记者案”中,就是一个更好的例子,尤其是在这个报道中,没有从客观的基本事实出发,反而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在民生新闻的报道中,要在新闻事件中形成求真务实的态度,在保持清醒头脑的基础上,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要深入群众倾听老百姓的诉求和心声,并善于从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对于一些民生新闻的监督报道中,要形成公平公正的事件报道,多方面的找寻资料,形成更加客观的事实报道。
民生新闻注重的就是民众最真实的生活。因此,在民生新闻的信息摄取上,电视民生的发展,将更加倾向于对报道事实的真实阐释,会强调媒介力量在公共生活中的主体介入。这样,通过相应的报道方式,会促进民生新闻的创新发展。从目前电视民生新闻的整体发展来看,一个方面,会通过电视这一个公共平台,形成民生新闻的讨论方式,将民生新闻汇集在相互理解与认知的空间中,民众也会形成一定的公民意识,加强对民生事件的监督与认识,并提升对民生事件与社会问题的思考,进而提高判断能力。另一个方面,电视民生新闻将注重新闻报道内容上的公开性、权威性,产生更大的威慑与监督作用。在信息量的获取中,会通过多方面的渠道,结合“家常化”、“口语化”的方式,在拉近与群众距离上产生更大的效果,会实实在在的成为表达民众诉求的主要渠道。因此,在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方式中,会更加清晰的介入到民众的公共生活之中,并将报道的触角进一步细化,规范化的将民生诉求通过荧屏的方式表达出来,形成发现、报道、跟踪、解决等一条龙的服务模式。
民生新闻的报道离不开语言的表达。在民生新闻的新闻传播理念中,将会更多的形成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在表达过程中,会更加注重“新闻叙述框架”的结构,在民生新闻的报道方式中,主要采用叙事的方式,将民生新闻事件更多的表达出来,在传播路径上,可以结合网络传播、视频播放、手机播放等方式。通过叙述方式的报道,在确保民生新闻的新鲜度基础上,围绕及时性的特点,保证民生新闻的时效性。并在结合电视民生新闻的大众化角度出发,产生强烈的实效效果,在时间把握上采用娓娓道来的方式,体现出民生新闻的整体价值。因此,电视民生新闻会走向叙事表达的发展之路,尤其是在新闻传播的影响力上,对于信息的差异点与附加值进行有效的对接,突出实效性的表达,这样,可以在叙事结构的运行中,提高民生新闻事件的主题表达效果。
在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中,要始终将新闻的深度与价值关注的视角,融入到民生话题中,不能简单的将一些琐碎的民生事件进行荧屏的堆积,更不是对民生事件进行简单的叙述并还原,在报道中,通过对民众身边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析,尤其是注重细节的表达方式,将情感、意义、价值判断等融入在其中,并形成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正确的社会观念、社会秩序、道德标杆等多方面的元素,更好的构建社会规范体系,更多的将民生新闻做一种理性的思考,形成深度的价值理念判断,并有着理性的思考。此外,秉着服务民众的原则,向观众提供有深度、有价值、有意义的民生新闻,形成内容有典型性、形式有创新性、题材有引导性的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模式。
电视民生新闻的整体发张会随着现代会信息的发展而发展,尤其是在网络编辑等方式中,对于民生新闻的报道,可以形成多元化的互动阅读模式,在栏目的设计上,形成与民生要素相结合的内容,尤其是突出在关系民生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中热点等问题,进行民生新闻的栏目创新。形成深度报道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方式的创新,在手机短信、微信平台、微博等方式,形成对民生新闻报道网络模式的阅读,并通过转载、跟踪报道、跟帖、回复等方式,形成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在增强阅读效果的基础上,围绕民生新闻的相关角度,体现出栏目设计的创新,这样,额可以构建互动式的阅读。将民众引入到现代化的民生新闻阅读之中,形成核心信息、周边信息、拓展信息等多元化信息的综合阅读方式。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注重在追求公共话语权的表达上,既可以表达出关注社会热点角度,也能在网络媒介中形成传播速度快、信息阅读量大的效果,尤其是在电视问政、民众问政、诉求表达等方式,更好的形成民情表达、民意收集、集中民智等方式的报道,这样,会给政府在行政能力的提升方面产生一定的监督作用,形成公民问政、官员问计的主要渠道。因此,在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中,会注重公共话语内容的融入。在实际报道中,强调对公共生活领域的导向与客观介入,会将公众的意识作为舆论的引导方向,并对民生事件的客观事实性进行全面判断与综合性报道,全面为民众参与到民生事件的思考之中,形成服务公共利益的有效平台。
电视民生新闻要更多的关心群众的诉求,围绕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等问题,展开真实的新闻报道,突出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在网络化、信息化背景的有效对接中,形成独创的民生新闻报道方式,主要是突出为民众说话、为民众办事的实际目的,更好的发挥出电视民生新闻的主题作用。
[1]张锡林.民生新闻的定位及发展方向.青年记者,2010(26).
[2]张锡林.民生新闻的定位及发展方向[J].青年记者,2010(26).
[3]杜荧.平衡报道视角下民生新闻的升级路径[J].视听界,2010(3).
[4]张连明.民生新闻的正名与还原——以辽宁电视台《新北方》栏目为样本[J].当代电视,2008(5).
[5]郑逸文.民生新闻的价值考量——兼论电视民生新闻应当避免的误区[J].新闻战线,2010(5).
[6]雷庆更,连志鸾.由一档电视气象节目的改版谈地市级气象影视节目的创新[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