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然
摘 要:排课工作是高校教学运行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教学规模的不断发展,如何有效的进行课务安排便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文章在分析二级排课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院系二级排课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改进的观点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教学;二级排课
近些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多,使得每学期课程开课的数量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学生,如何行之有效的安排教学任务,排定上课时间地点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今高校普遍施行的是二级排课管理制度,此制度可以有效的分散排课的工作量,明确各级排课的责任,同时还便于课务管理部门集中精力协调各方排课的矛盾和冲突。但随着教学规模和课程数量的日益增多,再加上学院、专业等数量也在逐渐的增多,对于二级排课的管理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一、系院二级排课的现状分析
二级排课制度实施之后,原有的教务处统一排课转为学院排课,教务处统一协调,这使得集中的排课任务得以分散到各个部门,减小了单个部门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整体排课的效率。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虽然二级排课制度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也存在一些不太完善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室资源有限导致分配紧缺
在二级排课改革之前,全院课程均由教务部完成,减少了使用教室的冲突问题,二级排课之后,各教学单位同一时间排课,既要兼顾教师和教室的协调合作,同时还要考虑各门专业课最优的上课时间段,不可避免的会导致教室资源相互争用,严重时候会产生局部教室资源紧缺的现状。假若全校的教室资源相对较多,教室使用较为宽松则教务处相对容易进行协调,若全校的教室资源相对紧张则协调的难度将会大大增加,甚至于有些时候会出现多个时间无教室可用的尴尬局面。
2.跨学院排课导致课表学时不均衡
跨学院排课的情况通常出现在一些通识类课程的安排上,经常会出现安排通识类课程的学院的给另一个学院的学生排课,这样当安排此类课程时,教学单位考虑更多的则是自身学院或部门老师的时间安排,使其尽量符合学院上课老师的需要,从而不可避免的会忽视了学生的课程安排是否合理。这样排课容易导致学生扎堆上课,不能合理有效的安排学生的日常学习任务。
3.不同学院排课优先级不同导致重要课程无法取得良好的上课时段
一张课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而在具体的排课过程中,由于各个教学部门课程的性质的不同,合班的规模也不尽相同。如思想政治类课程在安排任务的时候要求的是大班,统一上课,有时候会将多个班级集中到一个教学班中上课;而在安排专业类课程的时候,或者是类似英语等需要分级教学的课程时,又需要按照小班排课。因此在开放二级教学单位排课时,对于具体的学院开放排课的次序就要有一定的区别,不能一次性的给所有教学单位开放排课权限统一排课。但二级排课制度缺少这方面的相关规则或规定,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会有很多的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出现在相对较为不利于此类课程授课的时间段,并且协调起来十分困难。
二、二级排课管理模式的探究
二级排课原则是以学校教务处为第一级, 以各具有教学管理任务的教务单位为第二级, 实行两级分管排课工作的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排课比过去的一级排课方式有更高的要求,并且在二级排课下产生的错误相比过去会更难以发现和查明原因。因此为了能更好的实行二级排课管理模式,就需要从“二级”出发,分级的进行思考和探究,寻求二级排课的优化和改机思路。
(一)教务处为排课模式的第一级,具有统筹兼顾的作用
教务处处于二级排课模式的第一级,其在排课执行过程中具有统筹作用。教务处除了在排课的过程中统筹协调各个部门的排课以外。还要在排课前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因此作为排课模式的第一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排课工作:
1.建立教学任务审查机制,控制排课数据的来源
排课主要的依据就是教学任务,在过去的一级排课模式下,由于教务处统一排课,排课体系集中,所以即使教学任务有些差别,对于整个排课结果的影响也不大。但执行二级排课之后,教务处负责统一协调和调度,各个教学单位负责具体的排课工作,这样一来教学任务的相关信息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课程的总学时、周学时,上课的人数、教室要求,以及各个教室的人数限制等等,这些都需要提供给各个学院的教学秘书作为排课的参考。因此,应该建立相应的教学任务审查机制,对于教学任务提出相应的数据要求和安排准则,从而从源头处保证排课信息的正确性。
2.制定相应的排课规则,分阶段排课
大学中不同课程有不同的上课规律,并且课程与课程之间也存在前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区别,因此在排课的过程中就需要分阶段安排不同性质的课程。对于核心课程及其前置课程,由于其课程程度较高,因此应优先排课,尽量安排上课效果好的时间段进行授课,以此来保证其教学效果;对于一些需要集中授课的课程,比如艺术类的写生绘画等课程,则要根据其特殊的授课方式特别安排,并且要合理分配此类课程和其他课程时间段的使用,避免冲突;对于需要采用大班上课甚至多个专业合上的课程(其中多为基础类课程),要相对优先的对其进行安排,保证其能有大班开课的时间段和地点;最后一般性课程则可以共同开放排课。分阶段排课能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安排有效的上课时间,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促进作用。
(二)系院为排课模式的第二级,承担具体的排课任务
系院作为排课模式的第二级,是具体进行排课操作的部门。系院在排课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安排,以保证教学质量为主,既要从教师角度出发,也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课务安排。具体要注意以下两点:
1.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授课时间
理论课和实践课由于授课方式的差异,相应的所需要的时间段也有所区别,理论课一般有固定的周学时、起始周等数据,要按照具体的教学进度表进行授课安排;实践课程的授课时间则不像理论课这么有规律,并且有些实践课的授课进度还会收到理论课的影响而作临时调整。因此学院在安排任务是需要掌握一个基本规律,即理论课可以确切的安排上课时间地点,而实践课一般只给出一个大概的时间段,而后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安排。endprint
2.谨慎对待多专业合班课程
当有多专业合班排课需要时,需要谨慎对待其合班,因为如若两个专业的整体实践教学进度差异过大,则有可能不能合班,因此应分别核查几个专业的实践教学进度表,除去各自的实践类课程周之后进行比对,如果差距不大可以安排则可以安排合班,并设定起始周,否则不能进行合班授课。
(三)特殊类别的课程特殊安排
二级排课制度对于通常的计划中的课程可以顺利安排,但在实际教学安排中,除了计划教学任务以外,还有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比如分级板块授课、校性公选课等等。此类课程则需要单独制定排课流程特殊对待,因此在排课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板块课程根据人数多少优先排定
英语、体育等需要分级教学的课程一般使用板块课安排,其中的操作流程相比正常排课要复杂许多,首先要确定每个板块的人数,尤其体育课还要确定其中男女生的具体人数,其次要根据每个板块的具体人数安排板块数量,并要排定每个板块的时间以及每个板块所包涵的具体班级。而后体育部或者外语学院在各个板块中添加具体的教学任务,并设定每一个任务的人数,安排老师。板块课不同于一般的必修课,其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兴趣、喜好自主的选择要学习的内容,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安排板块课除了需要有充足的教学、教室资源,还要求相应的教学秘书具有一定的排课管理知识和技巧。此外板块课安排最需要的就是认真仔细的态度,除了要准确的核定各个板块各个班级的人数,还要保证每一个板块的教学任务及其设定的选课面向对象不能出错,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板块课的选课混乱,会对其上课造成严重的影响。
2.公共选修课由二级学院申报后排定在预留的时间段内
每学期安排下学期教学任务时教务处通过网络发布教师申报公共选修课的通知,而后由各个教学单位的教学秘书在系统中统一申报,经教务处审批后确定开设的课程名称、任课教师以及教学班人数,而后课务工作人员根据公选课的申报信息进行具体的时间、地点安排。此外,所有申报的公共选修课程都要求提供该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师简介,作为学生选课时的参考,目的是为了减少学生选课的盲目性。而后在选课期间组织学生通过校园网选课,教务处根据学生选课人数取消不够开课标准的课程, 再次组织学生进行二次选课,之后确定并公布最终的公选课开课信息。
3.院系级选修课根据每学期教学任务的不同灵活安排
院系级选修课是由学院自主开设的面向本学院内部某个或某几个专业的选修课,其本身的根本课程性质还是选修课性质,我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一定的院系选修课学分才可以毕业,这类课程一般规模不大,但是却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为其开设的学期、开设的课程都由学院自主把握,并且可分配的上课时间有时还与其他的上课时间冲突,针对这一类课程,我校采用的是提前申报的模式,即在教学任务安排之前由学院统一提交院系选修课申请,而后经教务处审批决定是否开设,如某个专业计划内课程学分超过一定数量时将对其申报的院系选修课加以限制,过多时甚至可以禁止其申报。教务处审核通过后在教学任务内统一添加,并与其他课程一起转入排课系统进行排课。选课期间学生通过网络选课,同样经过教务处的筛选,取消不够开课标准的课程,而后在学生二次选课后确定最终的院系选修课信息。
三、总结
课表的编排是一项繁杂的工作, 编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教师、教学场地和设备等因素。课表编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秩序的稳定,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质量。课表的编排也体现了教务部门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在教务管理中应充分重视课表的编排工作, 努力把教务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姜丽,孙婧卓.浅谈高校二级管理体制下的分系排课[J].信息系统工程,2011(10).
[2]张晓云.独立学院排课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3]张淑琴.院系二级排课管理模式的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4]衷田田.高校排课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J].大学教育,2013(9).
[5]徐铮宁,丁海涛.高校教室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信息化解决方案[J].上海管理科学,20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