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影响

2014-12-09 05:05赵荣凤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远游儒家思想儒家

[摘 要] 儒家思想直至今日仍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世界,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仍然具有强韧的生命力。儒家思想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影响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了解儒家思想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影响,方可做到古为今用,更好地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 儒家思想; 旅游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奥,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积淀过程中,中国文化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文化,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旅游观及旅游活动产生了至巨至深的影响。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辨证为思想方法。在社会伦理观方面,它以“仁”释礼,把社会外在规范化为内在道德伦理意识的自觉要求。在修身治国方面,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对巩固和治理社会起到了桥梁架构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儒学能在当时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儒家思想对旅游观的影响可从近游思想、远游思想、重民传统和尚古意识四个方面进行认识,并从中看到它给中国旅游文化的开拓演进带来的活力。

就一个民族的普遍心理而言,中国人有着安土重迁,不喜远游崇尚近游的思想。这可从中国民间的俗语“好出门不如歪在家”,“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看景不如听景”中反映出来。这是因为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华民族的内倾民族性格特征多少地阻抑了中国人旅游的动机,它发源于儒家。从孔子思想体系的总体来看,“仁”贯穿其中,成为联结各个范畴的媒介,同时,又是各个范畴和言行的总纲。而从宗族血缘关系来看,孝悌是为仁之本,提倡孝悌,注意培养人们具有孝悌的品德,是孔子仁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孔子曾经要求做儿子的做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儒家之提倡近游,目的就是为了减少非正常死亡和伤残现象,从而实现其“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和“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仁政思想。这种近游观的出现,是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生产水平尚很低下的时代,劳动力很宝贵的社会经济条件相吻合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近游作为一种旅游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在当时无疑是有其进步意义的。

研究儒家思想的人便会发觉,儒家的“与民同乐”、“民贵君轻”的思想也渗透在中国旅游文化之中。在《孟子.梁惠王》中有一段关于与民同乐的论述。孟子认为,贤者与民同乐,故能乐其乐。而不贤者虽有池沼等游乐对象,因其不能与民同乐,故快乐难以持久。他引用《诗经》中赞美文王的“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的有关句子;和《尚书》中所引夏朝民众仇恨商纣王独乐的民谚,从正反面举例说明“与民偕乐”和“独乐”的区别。以此来启发和讽刺梁惠王。

一部中国旅游文化史,始终贯穿着这一重民传统。这种把发展旅游和实施仁政结合起来,通过旅游来体现仁政的观点,对中国古代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文化的建设、旅游文化特色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由于这种“与民同乐”思想的熏陶,产生了一大批将仁政实施与旅游开发结合进行的地方官,如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范仲淹等,他们把旅游看成政治的一部分,他们不肯脱离政治来谈旅游,在借旅游怡情的同时,又考察了民情。重民传统也表现在历代帝王不敢肆意远游上,凡置国家大事和人民疾苦于不顾,而一味远游的君主,无一不受到民众的谴责。

克已复礼、兴灭继绝、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可以说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孔子的文化观。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的讨论中,谁也不曾否认孔子在整理和传授古代文化、保存文化遗产方面的历史功绩。由于大一统的儒家思想自汉武独尊儒术以来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因此给中国古代旅游文化带来了很多独具的特点,如尚古重文、兴灭继绝的文化意识,就曾对我国的旅游文化带来良好的影响。鸟瞰中国的旅游文化史,重视修志,保存真实的史料,以供来者参考,实在是我国古老而又绵延不断的传统。在中国古代,几乎没有一处名山大川没有人为之撰写志书的,一些不出名的山水名胜也因有旅游者的游记而传世。

儒家思想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旅游文化,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开创了儒家人本主义的“比德说”旅游观。他将山水与不同思想修养、气质特点、个性品格紧密联系起来,使山水人格化、气质化;凡是人具有的美德,都可以赋予山水;而且人可以通过游览山水达到娱乐、长寿的目的。

儒家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神秘、异已变成为理解、亲和,表明了人的山水意识已从神的羁缚中解放出来,将人性美(或道德,或情感、)和山水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充分肯定了人的道德价值和情感价值。历代大量旅游文化作品也表明,儒家的旅游观念影响和促进着我国旅游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钟肇鹏.孔子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济南: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4]张岱年方克立主编 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

[5]张岂之著 中国儒学思想史[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作者简介:赵荣凤(1972—),女,汉族,贵州贵阳人,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远游儒家思想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远游
父母在,共远游
在路上的梦工厂:“远游志”网络旅行杂志的众筹之路
儒家思想与书法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坐飞机去远游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