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2014-12-09 02:21王德智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计算习惯计算能力小学生

王德智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的提高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小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技能,是学习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必备学力。本文反思和总结了如何加强计算教学,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能力;讲清算理;计算习惯

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能力,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计算得是否正确、迅速和灵 活等方面,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对、快、巧。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一些方法与规律。

一、上好每个课题是前提

古人说:“师者,所以传授业解惑也。”怎样解惑?这就要求老师备好课,上好课。不少教师总爱说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在下面讲话等。究其原因,责任在教师。我认为教师上课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备思想、备教材、备教法,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让学生易懂易接受。为什么在同一学校同一年级,有的班级学生计算正确率高,有的班级学生计算率低,甚至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相差很多,与教师上课的好坏有关。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教师上好每个课题是前提。

二、讲清算理是关键

1.要让学生掌握新知识,学会笔算。教师在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算理上,讲清算理,让学生理解算理,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在教学中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学生通过直观图看知道算式“24×13”就是求13个24是多少,即先求3个24是多少,再求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这样学生看得清楚,在计算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要让学生学会笔算,更要明白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法则的意义。在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时,教师要特别讲清算理及法则的导出,力求做到直观、具体、透彻,以达到使学生理解的目的。如在教学“小数除法”时,利用现实生活中学生买文具创编题目:每支铅笔0.3元,1.2元能买几支?学生知道能买4支,但是不会列竖式。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把它变成整数并计算出结果。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想到了用商不变原理来处理小数除法。这样,学生不仅计算出结果,还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可见,要培养学习计算能力,在教学中讲清算理、掌握法则是十分重要的。

三、研究学法,思维训练是核心

研究学法,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之。孔夫子就强调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教会学生学,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方法。因此,计算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训练。

1.提供思路,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计算版式“74+100÷5×3,我引导学生先复习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再说出有几种运算方法。这样,学生先算100除以5的商,再乘3的积,最后求74与积的和(其他算法略)。这样就能培养学生思维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法”时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方法。学生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例题来解答发展练习题。发展练习题是例题的变式,是例题的延伸。通过发展练习题的练习,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如在练习完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之后,让学生求六个面的总面积。接着再让学生求四个面的长方体烟囱的表面积。通过发展练习题的练习,学生很快掌握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abh或V=sh。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1.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素质教育。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课后要独立完成作业。书写端正,规范,格式合要求,字迹不潦草。

2.要求学生作业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是看清题目要求、数据和运算符号,抄完算式再与原式对照是否有错。“二想”是想一想运算顺序、运算定律、法则、公式,应该如何运用。“三算”是在看清题目、想好方法,动手计算时,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四查”是对上述列式、计算结果详细检查、校对一遍,防止失误,力求计算准确。

3.要重视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首先要加强基本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时间进行3-5分钟口算练习(复习),并持之以恒,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良好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做到有错必改。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计算错误的分析和评讲。学生计算错误在所难免,为了避免下次再错,通过分析和讲评给予更正。对计算经常有错的学生,我加以关爱,同他们谈心,给予帮助,具体指导。

五、常规训练常抓不懈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产生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计算方法模糊。如竖式计算,平时课本上的题目相对简单,数据较小,步骤较少,而课本外的习题,数据相对较大,步骤较多,一不小心就会做错。特别是小学生会使用计算器后,在计算过程中偷偷使用计算器,但考试的时候又不允许使用计算器,因此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很容易就出错了。第二,运算顺序模糊了。如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的学生好多天不做这样的题型了,有时头脑就会迷糊,对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头脑中没有了明确的标准,使得错误连连发生。第三,计算过程中思维的“耐力”不够。有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由于年龄小或其他干扰因素,耐心不够持久,在递等计算过程中,就会出现上面一行数据递算到下一行数据时不自觉地改动的现象,连学生自己也觉得错得莫名其妙。针对上述情况,我设计了每天一定量的计算练习,并针对问题适时调整题型,不断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上好课题是前提,讲清算理是关键,思维训练是核心,良好习惯是保证,既要学生扎实学好基础知识,又要学生掌握基本计算技能。因此,教师要“以生为本”去进行指导,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计算错误问题,进而促进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猜你喜欢
计算习惯计算能力小学生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怎样更好得开展小学计算教学
“三步”助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探析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农村中年级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培养的途径及方法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