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亮 IBM 云计算架构师
2015年,中国制造业将迎来创新与变革。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如何推动工业制造业的创新转型?云计算从2010年开始逐渐进入成熟阶段——在信息化进程里,云计算技术将成为非常重要的产业基础。
IBM 如何看待云计算技术在制造业中带来的创新作用?
在智慧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探讨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必然会谈到“工业4.0”,也会谈到制造业“线上线下”的O2O模式。(O2O,即Online To Offline,就是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这样线下服务就可以在线上揽客,消费者可以在线上筛选服务,成交也可以在线结算,迅速提升商业规模。)这一系列新概念其实是对于原有的信息化设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制造业信息化领域,云计算技术集中反映在ERP的建设和发展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代企业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局限于在单一产业上发展了,福特汽车通过云计算技术创新公司发展模式,业务覆盖面从汽车制造、销售到租赁,形成了一个生产业态,上下游链接成了一个“圈”,这就是“车联网”概念的实现。
云计算技术的最大的优势是把企业发展的路径从单一产业支撑拓展到以信息化能力支撑,打破原有的技术边界。对于企业而言,管理者可以比较快速、实时地切入生产流程,实现整个环节上信息的无障碍流通。举个形象的例子:在传统模式下,要建造一个工厂,人们首先要选定工厂的地址(如杭州),然后要建造工厂的硬件设施,如建设机房、架构网络、安装软件(如W INDOWS系统,OA系统)等。随着业务的发展,工厂又想要在成都建立一个分厂,就要把上述建厂过程重复一遍。而在云计算环境下,工厂的建立就能摆脱地域的限制,人们可以将工厂的一切都在云计算环境下资源化,通过资源管理和资源实现的方式,将工厂转化成一个单一的技术平台,完成新工厂的“复制”,实现技术的互联互通。
一般来讲,企业需要先建立一个数据中心(或是一个小机房),然后逐步建立分支机构、信息化平台,和数据中心进行互联。从技术角度看,云计算让数据中心变成了一台可移动的超级技术工作站点。从业务角度看,云计算打破了原有的技术准备的壁垒,让企业更加迅速地复制原有成熟的业务模式,变成可移动的虚拟站点。
云计算可使制造业的发展更具备业务可拓展化、客户制定化、操作简单化、生态系统可连接化、经济效益提高化、速度适应化等先进特性。云计算推动创新转型,还表现在帮助企业(或其他组织)持续优化基础架构,从而满足新的业务需求。如果工厂要和客户更加贴近,就需要实现基于信息共享的交互模式。云计算可以帮助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探索客户、员工及合作伙伴之间的全新交互方式,让企业更快速、更经济高效地抓住机遇。
IT资源利用率低、资源分散、资源提供影响应时间长已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急需面对的问题。IT基础资源分散,将造成部分系统离散;资源标准不统一,将导致整合优化的空间维护效率较低,运行流程产生差异。随着企业发展,海外并购建厂的需求在中国制造业中越来越大,如何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完成海外机构的建设,并迅速投入正常运营,也是业务发展难题。
要解决以上问题,首先,要利用云计算技术提升资源使用率。其次,要通过物理集中、逻辑分层的集中式管理,提升整体IT服务水平,减少重复投资,达到多方受益。再次,要利用公有云的就近部署,以边界网络访问提升用户体验,降低总体成本。在业务拓展过程当中,可以把公有云上面的公共IT资源加以利用。
美国SoftLayer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IDC(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公司。SoftLayer机房服务器全都是IBM、DELL等原装品牌服务器,可以不经过机房人工技术值班,快速重启、关机、重做系统、通过IPM I-KVM 服务器安装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故障处理,重做系统(2小时自动全盘格式化重做)。一旦服务器出现技术故障,不需要联系SoftLayer技术支持,客户即可自己处理掉服务器故障。现在,SoftLayer在全球有13个数据中心,10万台服务器,17个网络节点,21000个客户,2200万个域名。
IBM 云计算中心可以用“公有云”的环境资源在全球各个地域拓展业务。IBM 的CMS(Content M anagem ent System,内容管理系统)企业云能提供强大的“云”基础架构,交付全面综合的管理服务,支持企业工作负载。相比于以往的公有云方案,更能保证数据在应用层面的可用性、可靠性、实体性,客户可以通过租赁服务的形式来达到资源的持有。对于需要一个具有管理服务的强大云基础架构,在管理的私有云环境中支持其关键工作负载的企业,CMS企业云是非常适用的。■
图片来源:国际金属加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