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 强
(乐山师范学院 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 乐山 61400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传统手工技艺、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文学、民间舞蹈、传统医药等十多类。其中,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多年,沉淀了多民族的文化精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乐山的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较多,级别较高。早在2006年,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高桩彩绘绑扎技艺、宋笔制作技艺、彝族民间泡水酒等多项手工技艺相继被列为省级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与利用这些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持本地文化的多样性,丰富现有的旅游产品结构,促进乐山旅游业的发展,就成了亟需解决的课题。
乐山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依山傍水、坐拥三江,文化积淀丰厚。近年来,在乐山市文化馆的组织下,对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普查,大概掌握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其现存的问题,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等方式进行真实的记录。据统计,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共208 项,包括民间文学19 项、传统音乐22 项、传统舞蹈34 项、传统戏剧4 项、曲艺1 项、杂技1项、传统美术6 项、传统技艺60 项、消费习俗3 项、人生礼俗2 项、岁时节令2 项、民间信俗18 项、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34 项、传统医药1 项、其他2 项,其中省级以上的手工技艺类有8 项,具体情况见表1。通过表格可以看出,乐山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丰富,级别较高,具有鲜明的特点,需要加强保护和利用。
表1 乐山市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目前对于乐山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主要由政府部门承担,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据库和“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初步构成了乐山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保护网络体系;成立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对全市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普查,初步建立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录像资料;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和专家评审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乐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评定和推荐。
博物馆是目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常见的形式。乐山市已建成乌木博物馆、峨眉山博物馆、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等多个博物馆。其中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手工造纸博物馆,也是全国九大专业博物馆之一。它以丰富的史料,独特的艺术手法,系统地向人民展示了夹江手工造纸继承和发展蔡伦造纸术的悠久历史及其对造纸文化的贡献。
乐山现有旅游业存在产品单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急需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来填补市场的空缺。可喜的是,已有人开始关注乐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私人投资兴建的乌木博物馆已成为乐山旅游发展的新亮点;有专门的旅游商店,在店内可选购到乐山的手工工艺纪念品,如夹江的竹纸、苏稽的香油米花糖、峨眉山的白蜡等。2013年11月30日,第五届乐山大佛旅游文化节在乐山大佛隆重开幕,期间,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因其浓郁的地域特色吸引了广大市民和外来游客关注。2014年3月9日,夹江县马村乡金华村的状元书画纸厂引来一批成都的小学生,在传承人杨占尧老人的指导下,体验了这一古老造纸工艺。通过这样的体验,不但让孩子们有了直观的感受,更培养了他们崇尚科学的兴趣。
1.缺乏保护和利用规划。目前,乐山相关政府部门还没制定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更不用说专门的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规划。政府在保护和利用方面处于决策、组织、统筹的地位,规划的缺失,直接导致这些职能无法得以实施,也会导致传统的手工技艺处于濒危的局面。以夹江竹纸制作技艺为例,近年来,为了提高生产率,槽户(手工造纸者)纷纷改为蒸锅制浆,结果污染了环境。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夹江县政府把全县的造纸蒸锅搬到界牌镇青江村,实行集中制浆、统一治污、分户造纸,结果因为运输成本的增加,很多槽户便停产了。如果这样的局面不改变的话,传统的手工技艺将会被现代机器生产取代。
2.传承人缺失。乐山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任重道远。乐山首批“非遗”传承人,平均年龄超过花甲,有些已是年过七旬,还有些已经离开人世。以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宋笔制作技艺为例,以前有专门的车间,生产欣欣向荣,现在只有朱华业等少数人还坚守在一个简陋的作坊内。目前还在一线专职从事宋笔制作的人只有10 个左右,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这一古老的工艺了。现在的年轻人更倾向于网络和高科技,对传统工艺不感兴趣。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如果还只是靠老一辈传承发展手工技艺是不现实的,只有加强继承者的培养,只有继承者的不断继承,才会使这些手工技艺代代相传。
3.公众知晓度低。由于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宣传方式不当,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广大公众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不足,表现淡然。笔者随机在街头调查发现,大多数人对乐山本地的国家级和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心中没数;少数人听说过某种手工技艺,如果让其说一说详细的情况,就不知道了。公众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不了解,也就很难关心和参与到保护和利用工作中来。
4.利用方式单一。目前,乐山市的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主要以展示为主,参与体验比较缺乏。通过博物馆、非遗节和主题文化街等向人们展示乐山的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缺少了游客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乐趣,而感觉缺少亲和力。相关的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纪念品类型相对较单一,有的是机器加工,而非手工制作,在各个景区都有出售,削弱了旅游者的购买热情。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氛围的缺乏,大家还没有形成较好的文化自觉性,没有想到自觉去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和旅游,而旅行社也没有专门的旅游线路来引导旅游者。
制定专门的规划是乐山开展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工作的首要任务,使得保护有法可依,利用有章可循。首先,加强对手工技艺的原料保护。像峨眉山白蜡、苏稽香油米花糖、西坝豆腐、彝族泡水酒这类对制作工艺原料讲究的手工技艺,政府还应对其生产的原料进行保护,使得它们“有料”可传。其次,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单位编制乐山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规划,加强对最终成果的评审,保证规划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最后,严格按照规划的要求来开展相关的工作。政府部门注重宏观调控,企业注重经济效益,传承人注重手工技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得以保护和利用。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以人为本,传承人是其核心。政府部门应积极对已有的手工技艺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并制定出新的发展套路,解决以往规模小、成本高、产量少、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问题,为这些手工继承者带来更多的福利。对于传统工艺作坊的继承者,政府可对其进行专项的经济补贴,并实行教育上的优惠,加强他们对文化的学习,提高手工技艺保护的意识,使得他们在手工技艺的传承过程中又能学会更多的生活技能。另外,因非遗传承人对技艺和素质要求极高,培养周期较长等特性,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对象,可以考虑在乐山师范学院等本地高校中开设相关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高素质的手工技艺非遗传承人。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做得好的话,就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市民的肯定和参与。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首先政府要加大保护工作力度,增加保护经费,完善保护措施,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明确保护部门的工作职责。可以考虑在乐山新闻网、乐山文化馆的主页上发布相关新闻,使得市民能及时了解乐山市对手工技艺重视和保护取得的成效。也可以开辟专门的论坛,展开专题的讨论,集思广益,收集市民的建议。同时政府还可以定期举办专家讲座,请手工技艺者亲身讲解该项手工技艺的发展历史、工艺制作、神话传说等,加强社会各界人士对手工技艺的了解,还可向社会征集手工技艺传承者和合作商,加强公众对手工技艺的参与度,通过亲身的体验来增强对各手工技艺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不应局限于静态的博物馆和旅游纪念品的形式,还应开发动态的游客体验产品、举办节庆以及设计旅游线路。
在景区或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开发一些游客体验产品。首先由传承人讲解有关知识和技巧,然后游客亲自参与制作,最后传承人进行点评。在此过程中,还可开发游客手工小工艺品制作竞赛活动,游客可带走自己制作的小工艺品,这样增加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乐趣和成就感。
定期举办“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扩大乐山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在节庆期间,举办展览、知识竞赛、与传承人拍照留念等纪念活动,通过游客免费参与其中或是小礼品赠送吸引游客,增长游客见识的同时,增加其旅游趣味度,提升游客满意度。
结合乐山现有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设计两条旅游路线,具体情况见表2 所示。这两条旅游线路可以与现有的旅游线路进行融合,适当延长游客在乐山停留时间,向旅游者全面展示乐山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乐山,了解到乐山所拥有的这些遗产。
表2 乐山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路线
[1]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2).
[2]乐山市文化馆.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EB/OL].http://www.lsswhg.org/news_detail.asp?id=773&bid=54[14-04-05].
[3]郑元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手工技艺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四川夹江竹纸制作技艺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