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镁强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创造力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问题的提出是深入学习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一个精妙的问题往往可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从而及时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下而,笔者将结合自己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及设计作一些探索。
一、重在链接与延伸知识点的提问及其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角度、多层次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让他们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中学会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实施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师生观,使自己成为课堂上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设计合情合理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三个框题“学会合理消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有一首非常火的彩铃叫《我赚钱了》,在这首彩铃里有这样的歌训:“我赚钱啦赚钱啦!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买个诺基亚,右手买个摩托罗拉,我移动联通小灵通一天换一个电话号码呀,我坐完奔驰开宝马没事洗桑拿吃龙虾。我赚钱啦赚钱啪!光保姆就请了仨,一个扫地一个做饭一个去当奶妈,我厕所墙上挂国画,倍儿像艺术家呀……”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利,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你认为应如何合理消费?
经过析疑,我引导学生懂得了勤偷节约的意义,并结合教学实际,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光盘行动”等时政知识补充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半时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有利时机,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在树立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问及其设计
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及学习兴趣的培养。新课标也特别强调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针对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与他们的身心特点和知识结构相契合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问题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例如,在教学“珍爱生命,帮助他人”的内容时,我选取了一幅漫画《扶还是不扶?》来导入,并引用了这样一则新闻:
2013年6月25日,四川达州一位65岁的蒋婆婆摔倒在地,造成大腿根部粉碎性骨折,蒋婆婆摔倒后,手里死死抓住一位9岁小孩的手,并声称是包括被抓小孩在内的3个小孩撞倒了她。小孩家人表示,3个孩子当时是去搀扶老人,却被诬陷。蒋婆婆则称是小孩将自己撞倒的。事后查明,伤者蒋某某系自己摔倒,蒋某某、龚某某(蒋某某的儿子)因诬陷3个小孩涉嫌敲诈。
以此让学生设身处地想一想,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会不会去扶老人?然后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面对道德两难的选择”,进而分析其原因。
这种导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我还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拒绝冷漠,从我做起”的签名活动。通过问题的引导以及签名活动,学生认识到了救助摔倒老人是尊重、善待他人生命的表现;认识到了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认识到了和谐美好的生活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
三、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问及其设计
如今,各地思想品德中考题目的设计紧跟社会热点,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当下的时政热点,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相应的社会情境,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提高关爱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例如,在教学“感恩父母”的相关内容时,我利用歌曲《我想有个家》导入,并提问:歌曲中的“我”想要有个什么样的家?有些人为什么明明有家却不想回家?有些人虽流离失所却认为自己有家?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析疑,学生加深了对“家”的理解,懂得了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庭,更能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更加尊重父母的劳动和付出。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平台。因此,在课堂问题的提出与设计上,教师要精心准备,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