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裕
近两年来,“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引起关注,来势汹涌的大数据潮流对于传媒业究竟意味着什么,新闻业乃至整个传媒业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已经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并且认为数据将成为新闻的“富矿”与核心资源。那么,大数据时代来临时,媒体人的角色要如何再定位呢?
大数据来袭
什么是数据,什么是“大数据”?在汉语中,数据原指用于统计、计算的数值、数字。计算机出现后,数据则指“一切以电子形式存储的记录”。而大数据技术(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
大数据对传媒业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对每一个人都是挑战。新闻传媒业作为信息传播的前沿行业,它所面临的冲击和挑战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社交媒体与智能手机已经对媒体构成挑战。联网的网民和各种电子记录设备(如摄像头)散布在社会各个角落,不断观察和上传实时情况,在经过网民们的“分布式”集体选择后,形成热点新闻。其次从产出品数量来比较,媒体的新闻报道、评论强调原创、深度,数量有限,在大数据时代容易在数量上被海量数据湮没。相比于海量的数据,媒体的各类报道、评论的存储不过是沧海一粟。再次,以往记者编辑主要同文字、图像打交道,而在大数据时代,记者编辑不仅要熟练使用文字、图像,还需要懂得如何收集、整合、挖掘和分析数据,这给从业人员,特别是对大数据不太敏感的人极大挑战。当然,媒体在大数据时代如何经营、赢利是更为根本性的挑战。传统媒体长期形成的“依靠优质产品→良好信誉→广覆盖→多广告”的赢利模式,在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正面临难以持续的困境。
媒体人角色再定位
大数据时代,媒体人应该如何角色再定位呢?首先,记者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采访丰富自己的报道。在大数据时代,除了政府、机构、企业等公开发布的数据外,媒体、网站拥有的用户数据、用户生产的内容,也是新闻从业人员重要的数据资源。那些公开或者隐蔽的数据,都为记者发现新闻选题、拓展新闻深度提供了重要线索。
其次,“算法新闻与机器写作”将成为新闻新形态。美国IT杂志《连线》记者史蒂芬列维发表文章,称未来计算机可代替人生产90%左右的新闻。文章引用了一家名为Narrative的公司的例子。这是一家拥有大约30名员工的美国公司,它们运用Narrative Science算法,大约每30秒就能够撰写出一篇新闻报道。这种计算机撰写的新闻稿可以是关于美国篮球比赛的消息。
再次,在新闻生产的采访、编辑、播出的全过程中都可以不断调整甚至重置以符合用户的新需求。这与过去封闭式、一次成型的内容生产方式全然不同,它更强调吸引用户关注、参与并且分享新闻生产。
此外,大数据时代也改变了新闻呈现。信息图表在新闻呈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道格-纽瑟姆的概括,作为视觉化工具的信息图表包括:图表(chart)、图解(diagram)、图形(graph)、表格(table)、地图(map)和列表(list)等。信息图表不仅是对文字报道的扩充与延伸,也被当作独立的新闻形式,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信息图谱”,将新闻事件的关联、背景、数据、分析、评论以图谱形式呈现,有助于用户视觉化地了解信息全貌。
当然,大数据时代,媒体更要扬己之长,成为大数据时代不可替代的一极。比“深度”,比透过表象见真章的深度报道,比廓清谣言、求真求证的文章是传统媒体成为大数据时代的一个引领者的关键,传媒业完全有潜力利用对大数据的挖掘获取对社会更深刻的观察、解读与预见,在保有“宽广度”的同时,在“纵深度”上取得突破。总而言之,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媒体业来说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媒体需要未雨绸缪,及时制定明确的数据战略,勇敢迎接挑战,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在大数据时代抢占有利地形,占据更大市场空间,从而掌握主导性的话语权。■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