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发病与期前感染的关系研究

2014-12-08 16:11许宏侠白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4期
关键词:发病机制临床治疗脑梗死

许宏侠 白奎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和期前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300例(脑梗死组)进行回顾与分析, 同时将同期就诊或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00例(高血压组)作为对照进行对比。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危险因素明显多于高血压组;有感染的脑梗死患者在危险因素上明显多于无感染的患者;在发病前1~3 d、4~7 d, 脑梗死组患者的感染例数居多, 并且明显多于高血压组;脑梗死组的呼吸道、胃肠道、牙龈部位感染例数明显多于高血压组;脑梗死组的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混合感染或不易区分例数明显多于高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期前感染会增加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 是导致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脑梗死;期前感染;发病机制;临床治疗

就目前的医学研究而言, 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危险因素比较多。在这些因素中, 已经可以确认的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吸烟等[1]。但是, 这些危险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该病症的发病。突发病症有可能是动脉狭窄导致的, 也有可能是动脉内部有血栓形成。在长期的诊断与治疗中发现, 有些因素有可能诱发脑梗死, 期前感染就是其中之一[2]。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分析, 对其期前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了解,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300例(脑梗死组), 其中有感染234例, 无感染66例, 对300例患者进行回顾与分析, 同时将同期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00例(高血压组)作为对照进行对比。在脑梗死组中, 男180例, 女120例;年龄18~86岁, 平均年龄(65.3±7.2)岁。在高血压组中, 男169例, 女131例;年龄17~92岁, 平均年龄(67.2±6.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比较。

1. 2 临床诊断标准 ①脑梗死组患者都是在24 h内就诊的发病者, 经过CT或MRI检测证实有水肿区或梗死灶, 同时排除合并脑外伤、恶性肿瘤、肝肾等重要器官衰竭患者。②高血压组患者经诊断为高血压, 同时排除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③期前感染症状:一般症状包括发热、浑身乏力、寒战等;局部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鼻塞流涕、腹痛腹泻、尿频尿急等。

1. 3 研究方法 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脑梗死发病日期, 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吸烟等。脑梗死组和高血压组对前4周的感染情况进行记录, 并据此做出临床诊断。在感染情况上, 要包括感染的发病日期、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将从感染到脑梗死的时间分为四个阶段, 分别是第1~3天、4~7天、8~14天、15~28天。

1. 4 观察指标 ①对比脑梗死组与高血压组的脑梗死危险因素。②对比有无感染的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③对比脑梗死组和高血压组在发病前的感染时段、感染部位、感染病原。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脑梗死组与高血压组在脑梗死危险因素上的比较 脑梗死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吸烟、发病前感染)比较多, 与高血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 2 有无感染的脑梗死患者在危险因素上的比较 有感染的脑梗死患者在危险因素上明显多于无感染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 3 脑梗死组和高血压组在发病前感染时段上的比较 在发病前1~3 d、4~7 d, 脑梗死组患者居多, 且感染例数明显多于高血压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2. 4 脑梗死组和高血压组在发病前感染部位上的比较 脑梗死组的呼吸道、胃肠道、牙龈部位感染例数明显多于高血压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4。

2. 5 脑梗死组和高血压组在发病前感染病原上的比较 脑梗死组的细菌、病毒、混合感染或不易区分例数明显多于高血压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5。

3 讨论

3. 1 脑梗死发病机制 急性脑梗死有多种危险因素, 常见的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这些因素长期存在, 并且相对稳定。但是, 脑梗死的发病是突然性的, 因此和危险因素的关联性不大。这就说明, 急性脑梗死的病发有其他的触发因素, 感染就是其中之一。就目前的医学研究而言, 感染是如何诱发脑梗死的机制并不明确, 但感染一定会诱发凝血和血栓。在感染和炎性条件下, 机体会出现多方面反应, 例如血小板聚集、血管平滑肌细胞痉挛、脂质代谢、凝血纤溶等[3]。①感染会损害内皮细胞, 降低了内源性溶栓因子的活性, 从而增强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活性[4]。②感染会降低血清蛋白的浓度, 从而使白细胞的数量增加, 释放出炎性因子[5]。③感染会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增加了血液中的有形成分。④感染会增加血液中的炎性细胞, 从而降低了前列腺素、一氧化氮等舒血管因子的活性[6]。

3. 2 期前感染 本次研究显示, 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和期前感染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脑梗死患者引起病发的危险因素比较多, 300例患者中, 糖尿病占34.0%、高血脂症占51.3%、心脏病占38.7%、吸烟占12.7%、发病前感染占22.0%。②有过感染的脑梗死患者在危险因素上明显多于无感染的患者, 其中糖尿病占32.5%、心脏病占9.4%、冠心病占17.1%、吸烟占33.8%。③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前的感染时段上, 发病前1~3 d感染的概率最大, 为15.7%, 占4周内感染总数的50.5%。④在感染部位上, 导致脑梗死病发按照概率分布大小排列分别是呼吸道感染(10.7%)、胃肠道感染(4.7%)、牙龈感染(3.3%)。⑤在感染病原上, 包括细菌感染(13.7%)、病毒感染(7.7%)等形式。

参考文献

[1] 张玉梅, 郑亚安, 郭治国, 等.急诊脑梗死患者发病与期前感染的关系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34(2):3332-3335.

[2] 董贯忠, 刘向远, 高苹.期前感染的类型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探讨.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1, 5(17):279-280, 296.

[3] 王剑, 孔繁增, 常海峰.期前感染与脑梗死关系的Meta分析.中国公共卫生, 2012, 9(23):15.

[4] 姜德波, 韩仲岩, 明风存, 等.期前感染与老年人脑梗死的关系.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1, 1(9):39-41.

[5] 郁忠华. 脑梗死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中国医药指南, 2011, 14(4):285-287.

[6] 韦再华, 张勇, 李国庆.近期感染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3, 3(21):146-149.

[收稿日期:2014-08-11]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和期前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300例(脑梗死组)进行回顾与分析, 同时将同期就诊或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00例(高血压组)作为对照进行对比。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危险因素明显多于高血压组;有感染的脑梗死患者在危险因素上明显多于无感染的患者;在发病前1~3 d、4~7 d, 脑梗死组患者的感染例数居多, 并且明显多于高血压组;脑梗死组的呼吸道、胃肠道、牙龈部位感染例数明显多于高血压组;脑梗死组的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混合感染或不易区分例数明显多于高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期前感染会增加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 是导致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脑梗死;期前感染;发病机制;临床治疗

就目前的医学研究而言, 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危险因素比较多。在这些因素中, 已经可以确认的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吸烟等[1]。但是, 这些危险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该病症的发病。突发病症有可能是动脉狭窄导致的, 也有可能是动脉内部有血栓形成。在长期的诊断与治疗中发现, 有些因素有可能诱发脑梗死, 期前感染就是其中之一[2]。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分析, 对其期前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了解,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300例(脑梗死组), 其中有感染234例, 无感染66例, 对300例患者进行回顾与分析, 同时将同期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00例(高血压组)作为对照进行对比。在脑梗死组中, 男180例, 女120例;年龄18~86岁, 平均年龄(65.3±7.2)岁。在高血压组中, 男169例, 女131例;年龄17~92岁, 平均年龄(67.2±6.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比较。

1. 2 临床诊断标准 ①脑梗死组患者都是在24 h内就诊的发病者, 经过CT或MRI检测证实有水肿区或梗死灶, 同时排除合并脑外伤、恶性肿瘤、肝肾等重要器官衰竭患者。②高血压组患者经诊断为高血压, 同时排除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③期前感染症状:一般症状包括发热、浑身乏力、寒战等;局部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鼻塞流涕、腹痛腹泻、尿频尿急等。

1. 3 研究方法 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脑梗死发病日期, 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吸烟等。脑梗死组和高血压组对前4周的感染情况进行记录, 并据此做出临床诊断。在感染情况上, 要包括感染的发病日期、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将从感染到脑梗死的时间分为四个阶段, 分别是第1~3天、4~7天、8~14天、15~28天。

1. 4 观察指标 ①对比脑梗死组与高血压组的脑梗死危险因素。②对比有无感染的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③对比脑梗死组和高血压组在发病前的感染时段、感染部位、感染病原。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脑梗死组与高血压组在脑梗死危险因素上的比较 脑梗死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吸烟、发病前感染)比较多, 与高血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 2 有无感染的脑梗死患者在危险因素上的比较 有感染的脑梗死患者在危险因素上明显多于无感染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 3 脑梗死组和高血压组在发病前感染时段上的比较 在发病前1~3 d、4~7 d, 脑梗死组患者居多, 且感染例数明显多于高血压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2. 4 脑梗死组和高血压组在发病前感染部位上的比较 脑梗死组的呼吸道、胃肠道、牙龈部位感染例数明显多于高血压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4。

2. 5 脑梗死组和高血压组在发病前感染病原上的比较 脑梗死组的细菌、病毒、混合感染或不易区分例数明显多于高血压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5。

3 讨论

3. 1 脑梗死发病机制 急性脑梗死有多种危险因素, 常见的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这些因素长期存在, 并且相对稳定。但是, 脑梗死的发病是突然性的, 因此和危险因素的关联性不大。这就说明, 急性脑梗死的病发有其他的触发因素, 感染就是其中之一。就目前的医学研究而言, 感染是如何诱发脑梗死的机制并不明确, 但感染一定会诱发凝血和血栓。在感染和炎性条件下, 机体会出现多方面反应, 例如血小板聚集、血管平滑肌细胞痉挛、脂质代谢、凝血纤溶等[3]。①感染会损害内皮细胞, 降低了内源性溶栓因子的活性, 从而增强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活性[4]。②感染会降低血清蛋白的浓度, 从而使白细胞的数量增加, 释放出炎性因子[5]。③感染会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增加了血液中的有形成分。④感染会增加血液中的炎性细胞, 从而降低了前列腺素、一氧化氮等舒血管因子的活性[6]。

3. 2 期前感染 本次研究显示, 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和期前感染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脑梗死患者引起病发的危险因素比较多, 300例患者中, 糖尿病占34.0%、高血脂症占51.3%、心脏病占38.7%、吸烟占12.7%、发病前感染占22.0%。②有过感染的脑梗死患者在危险因素上明显多于无感染的患者, 其中糖尿病占32.5%、心脏病占9.4%、冠心病占17.1%、吸烟占33.8%。③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前的感染时段上, 发病前1~3 d感染的概率最大, 为15.7%, 占4周内感染总数的50.5%。④在感染部位上, 导致脑梗死病发按照概率分布大小排列分别是呼吸道感染(10.7%)、胃肠道感染(4.7%)、牙龈感染(3.3%)。⑤在感染病原上, 包括细菌感染(13.7%)、病毒感染(7.7%)等形式。

参考文献

[1] 张玉梅, 郑亚安, 郭治国, 等.急诊脑梗死患者发病与期前感染的关系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34(2):3332-3335.

[2] 董贯忠, 刘向远, 高苹.期前感染的类型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探讨.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1, 5(17):279-280, 296.

[3] 王剑, 孔繁增, 常海峰.期前感染与脑梗死关系的Meta分析.中国公共卫生, 2012, 9(23):15.

[4] 姜德波, 韩仲岩, 明风存, 等.期前感染与老年人脑梗死的关系.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1, 1(9):39-41.

[5] 郁忠华. 脑梗死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中国医药指南, 2011, 14(4):285-287.

[6] 韦再华, 张勇, 李国庆.近期感染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3, 3(21):146-149.

[收稿日期:2014-08-11]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和期前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300例(脑梗死组)进行回顾与分析, 同时将同期就诊或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00例(高血压组)作为对照进行对比。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危险因素明显多于高血压组;有感染的脑梗死患者在危险因素上明显多于无感染的患者;在发病前1~3 d、4~7 d, 脑梗死组患者的感染例数居多, 并且明显多于高血压组;脑梗死组的呼吸道、胃肠道、牙龈部位感染例数明显多于高血压组;脑梗死组的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混合感染或不易区分例数明显多于高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期前感染会增加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 是导致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脑梗死;期前感染;发病机制;临床治疗

就目前的医学研究而言, 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危险因素比较多。在这些因素中, 已经可以确认的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吸烟等[1]。但是, 这些危险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该病症的发病。突发病症有可能是动脉狭窄导致的, 也有可能是动脉内部有血栓形成。在长期的诊断与治疗中发现, 有些因素有可能诱发脑梗死, 期前感染就是其中之一[2]。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分析, 对其期前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了解,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300例(脑梗死组), 其中有感染234例, 无感染66例, 对300例患者进行回顾与分析, 同时将同期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00例(高血压组)作为对照进行对比。在脑梗死组中, 男180例, 女120例;年龄18~86岁, 平均年龄(65.3±7.2)岁。在高血压组中, 男169例, 女131例;年龄17~92岁, 平均年龄(67.2±6.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比较。

1. 2 临床诊断标准 ①脑梗死组患者都是在24 h内就诊的发病者, 经过CT或MRI检测证实有水肿区或梗死灶, 同时排除合并脑外伤、恶性肿瘤、肝肾等重要器官衰竭患者。②高血压组患者经诊断为高血压, 同时排除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③期前感染症状:一般症状包括发热、浑身乏力、寒战等;局部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鼻塞流涕、腹痛腹泻、尿频尿急等。

1. 3 研究方法 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脑梗死发病日期, 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吸烟等。脑梗死组和高血压组对前4周的感染情况进行记录, 并据此做出临床诊断。在感染情况上, 要包括感染的发病日期、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将从感染到脑梗死的时间分为四个阶段, 分别是第1~3天、4~7天、8~14天、15~28天。

1. 4 观察指标 ①对比脑梗死组与高血压组的脑梗死危险因素。②对比有无感染的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③对比脑梗死组和高血压组在发病前的感染时段、感染部位、感染病原。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脑梗死组与高血压组在脑梗死危险因素上的比较 脑梗死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吸烟、发病前感染)比较多, 与高血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 2 有无感染的脑梗死患者在危险因素上的比较 有感染的脑梗死患者在危险因素上明显多于无感染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 3 脑梗死组和高血压组在发病前感染时段上的比较 在发病前1~3 d、4~7 d, 脑梗死组患者居多, 且感染例数明显多于高血压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2. 4 脑梗死组和高血压组在发病前感染部位上的比较 脑梗死组的呼吸道、胃肠道、牙龈部位感染例数明显多于高血压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4。

2. 5 脑梗死组和高血压组在发病前感染病原上的比较 脑梗死组的细菌、病毒、混合感染或不易区分例数明显多于高血压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5。

3 讨论

3. 1 脑梗死发病机制 急性脑梗死有多种危险因素, 常见的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这些因素长期存在, 并且相对稳定。但是, 脑梗死的发病是突然性的, 因此和危险因素的关联性不大。这就说明, 急性脑梗死的病发有其他的触发因素, 感染就是其中之一。就目前的医学研究而言, 感染是如何诱发脑梗死的机制并不明确, 但感染一定会诱发凝血和血栓。在感染和炎性条件下, 机体会出现多方面反应, 例如血小板聚集、血管平滑肌细胞痉挛、脂质代谢、凝血纤溶等[3]。①感染会损害内皮细胞, 降低了内源性溶栓因子的活性, 从而增强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活性[4]。②感染会降低血清蛋白的浓度, 从而使白细胞的数量增加, 释放出炎性因子[5]。③感染会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增加了血液中的有形成分。④感染会增加血液中的炎性细胞, 从而降低了前列腺素、一氧化氮等舒血管因子的活性[6]。

3. 2 期前感染 本次研究显示, 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和期前感染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脑梗死患者引起病发的危险因素比较多, 300例患者中, 糖尿病占34.0%、高血脂症占51.3%、心脏病占38.7%、吸烟占12.7%、发病前感染占22.0%。②有过感染的脑梗死患者在危险因素上明显多于无感染的患者, 其中糖尿病占32.5%、心脏病占9.4%、冠心病占17.1%、吸烟占33.8%。③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前的感染时段上, 发病前1~3 d感染的概率最大, 为15.7%, 占4周内感染总数的50.5%。④在感染部位上, 导致脑梗死病发按照概率分布大小排列分别是呼吸道感染(10.7%)、胃肠道感染(4.7%)、牙龈感染(3.3%)。⑤在感染病原上, 包括细菌感染(13.7%)、病毒感染(7.7%)等形式。

参考文献

[1] 张玉梅, 郑亚安, 郭治国, 等.急诊脑梗死患者发病与期前感染的关系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34(2):3332-3335.

[2] 董贯忠, 刘向远, 高苹.期前感染的类型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探讨.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1, 5(17):279-280, 296.

[3] 王剑, 孔繁增, 常海峰.期前感染与脑梗死关系的Meta分析.中国公共卫生, 2012, 9(23):15.

[4] 姜德波, 韩仲岩, 明风存, 等.期前感染与老年人脑梗死的关系.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1, 1(9):39-41.

[5] 郁忠华. 脑梗死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中国医药指南, 2011, 14(4):285-287.

[6] 韦再华, 张勇, 李国庆.近期感染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3, 3(21):146-149.

[收稿日期:2014-08-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病机制临床治疗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痛风免疫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7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