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教学假象引发的思考

2014-12-08 01:19张明文
职业·下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理实一体

张明文

摘 要:“理实一体化”顺应中职学生倾向形象思维、喜好动手操作的特点,以“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教”为理念引领,成为了当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桥头堡。然而,能够拨动听者心弦,让人眼前一亮,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理实一体”课堂却是凤毛麟角,“理实一体”教学假象充斥着专业课堂。笔者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课例,揭示“理实一体”教学假象存在的基本形态,呈现“理实一体”过程设计的三个维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理实一体”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理实一体 教学假象 课堂诊断

“理实一体化”教学顺应了中职学生倾向于形象思维、喜好于动手操作的特点,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改变了“板书+讲解”的传统授课方式。“理实一体化”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强调专业课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理实一体化”教学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的局限,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理想越丰满,现实越骨感。能够拨动听者心弦,让人眼前一亮,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理实一体”课堂却是凤毛麟角。当前,“理实一体化”口号叫得响亮,落到实处却处处充斥着教学假象。笔者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课例,揭示“理实一体”教学假象存在的基本形态,呈现“理实一体”过程设计的三个维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理实一体”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

一、“理实一体”教学假象面面观

1.课堂假民主

根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需求,学生学习从教室动脑走向车间动手,课堂组织从沉闷封闭走向轻松开放。在理论学习环节,学生因为心情放松了,对自己的学习要求放低了,在课堂上嬉皮笑脸的开始多了,在问题面前不加思考张嘴就错的现象频繁了;在学生实践操作环节,一个小组十来个学生围在同一个工位上七嘴八舌,有的甚至打打闹闹,从而走进了“课堂很热闹,教学无实效”的怪圈。

2.预设假问题

有一位汽修教师在《盘式制动器的拆装》教学中,播放一段因为制动器引发的交通事故视频引出课题后提问:你了解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原理吗?你会更换制动摩擦片吗?这两个问题明显就是假问题,因为学生如果已经了解了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原理,已经会更换制动摩擦片。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问题,对于中职学生而言,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问题,不用跳就够得着的问题学生不屑于回答,怎么跳也够不着的问题学生无法回答,如何摆脱假问题的缠绕,关键在于如何搭梯子,让学生够得着。

3.分组假讨论

另一位汽修教师在《活塞连杆组的拆卸》教学中有这样一个分组讨论环节:将一个班42名学生分成四个讨论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在实车前用10分钟观察并讨论“活塞连杆组的作用,活塞连杆组的各部件名称及位置,观察有几道气环及油环,活塞连杆、气、油环的作用”。这四个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就在教材之中,根本不需要讨论,学生也没有展开任何形式的讨论,从而出现了假讨论。

4.小组假合作

在一次学校的优质课比赛中,某美术教师带着学生在画室进行《静物的摆设》教学,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小组7名学生。第一环节要求学生依据自己这个小组的喜好,用实物(多种水果)分工合作进行摆设,尽可能地摆出好的位置;第二个环节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将自己这个小组的摆设呈现在画纸上。第一环节学生分小组开始摆设时,基本上是1个学生摆,6名学生看,合作没有得以体现;第二环节学生各画各的,15分钟后,教师要求学生停下来,学生回到原位,大部分学生还未画完,教师便开始展示与点评,期间也没有任何合作学习的过程。

5.自主假探究

某汽修教师在《活塞连杆组的拆卸》教学中通过一则案例导入:前几日大暴雨,王先生驾驶爱车在回家的途中,不慎驶入积水较深处,熄火,多次启动后,车无法启动,将车拖到维修厂后,维修人员初步判断可能是连杆断裂,发动机需要大修,假设你是维修人员,该怎样进行活塞连杆组的拆卸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进行自我探究。于是,同学们带着问题去书上找答案,10分钟后,结束自我探究过程,让学生回答活塞连杆组的相关知识性问题,学生都能回答,然而,让学生去实车上找活塞连杆组(贴标签)时,大多数学生都找不到准确的位置,主要原因就是自主探究时只有理论上的查找,没有将身边的实车与书中的理论结合起来进行探究,这种探究有如无根的浮萍,注定是假探究。

6.展示假评价

一位文秘教师在《工作时间管理》教学中,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假设成杭州果香有限公司办公室文员,根据教师所提供的任务情境,为杭州果香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4月份的活动编制一份月工作时间表,然后由各组派出两个代表上台,一人展示,一人解说,解说时间不能超过1分钟。此环节的设计得到与听课者的一致好评,遗憾的是教师的评价,不是点评学生制表中存在的问题,而是不吝表扬词汇,如:第一组设计得很有特色,第二组设计得很唯美。从理论上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中职学生而言,这种评价犹如盲人摸象,对学生的专业成长非常不利,缺少了点评的实效性。

二、“理实一体”过程设计三维度

以上六类教学假象,其成因在于“理实一体”教学中,出现了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固有现象。因此,要想上好“理实一体”课,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穿插进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两者有机融合。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好教学尺度,适时穿插微课资源、教学投影、实物挂图、现场演示、规范板书、精彩讲评等,课前有周密的计划与安排,课中有严密的组织与程序,课后有紧密的练习与实操。下面笔者以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例说“理实一体”过程设计的三个维度。

1.过程构思讲高度

2.环节设计讲深度

“理实一体”教学强调“教、学、做、考”四位一体,笔者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以《活塞连杆组的拆卸》为例,从深度上探讨教学环节的设计。endprint

(1)课前准备。工具的准备:塑料保护套、直径14mm套筒、短接杆、塑料锤、棘轮扳手、指针式扭力扳手、清洁布、8A发动机拆装维修手册、教材、相关资料,活塞连杆组拆卸资讯;学生分组:24名学生,4人一组,6个实训工位(每个工位均有一台8A发动机台架),选出一名组长、一名主操作员、一名记录员、一名解读员。

(2)获取资讯:各小组查阅资料,完成任务页的资讯部分,使学生通过资讯部分对活塞连杆组有个初步的认识。

(3)计划决策:各小组讨论,怎样拆卸活塞连杆组,并将制订的计划写在任务页的计划决策部分。例如:一组认为先拆下活塞连杆组再进行汽缸内积碳的检查;先拆油环再拆气环。二组则认为可以先检查汽缸内积碳再拆下活塞连杆组;先拆气环再拆油环。

(4)操作实施:各小组讨论后,确定拆卸活塞连杆组的计划方案,并进行动手操作,老师进行巡回指导、技术纠正及安全事项提醒,学生通过动手拆卸活塞连杆组掌握知识重点,通过专用工具的使用突破知识难点,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理念。

(5)反馈评价:其一是学生自评,使学生对拆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其二是同学互评,对同学进行的拆卸过程进行评评、打分,指出做得不好的地方并加以改正;其三是师生共评,对拆卸较好的小组进行“PK表演”,其他小组既要进行观摩学习,又要与老师共同对PK表演的组别和个人进行评价,并给予胜出的小组适当的奖励(机会或学分)。

3.实施步骤讲精度

“理实一体”教学的教案应重视组织过程和训练方案,尽量避免罗列大量的教学内容。以《汽车电气设备》中启动机构一节为例,将理论教材中“汽车启动机的构造”与实习教材中“汽车启动机构造与拆装”合并为“汽车启动机构造与拆装”课题。具体步骤如下:

(1)初识(理):教师拿出启动机实物,先向学生展示启动机结构外型,说明启动机的作用,让学生从外部初次认识启动机。

(2)感知(实):教师现场集中指导学生。3至4名学生共用一台启动机及拆装工具,随教师的拆卸操作顺序一起拆卸启动机,拆卸时,每拆一个零件,老师都讲清使用工具、操作方法及零件名称,并指导学生将所拆零件按拆装顺序排列在桌上,让学生开始从内部认识启动机。

(3)体系(理与实):放电视录像,呈现启动机总成的拆卸全过程,给予系统性拆卸及零件名称的再次回顾,增强感官认识与重复记忆。

(4)认知(理):教师借助挂图、投影、示教等工具对照实物,讲解主要组成部件构造特点、作用及工作原理。说明包括启动原理及启动特性,此时类似于课堂的理论教学,但是学生已对零件有了认识,因此比原先的教学方法较为容易掌握该部分内容。

(5)体验(实):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随教师一起装复所拆的启动机。

(6)深刻(实与理):以小组为单位反复练习拆装,并对照书本,仔细研讲教材内容。

(7)测评(理与实):当堂进行课程测评,其一是口试,教师提问学生口答,例如教师问启动机主要由哪几大部件组成的?学生回答一般由直流串励式电动机,传动机构、控制装置;其二是笔试,教师发给学生提前打印好的测试练习,例如让学生简要介绍汽车启动机的拆装步骤。学生答完试卷后,当堂交试卷,教师批阅后马上讲解;其三是现场操作技能测试,教师指定某一位学生按教师讲述和演示的拆卸操作顺序,拆卸汽车启动机。拆卸完成后由当时在场观看学生和教师共同打分。

三、“理实一体”教学评价新标准

当前,“理实一体”教学还停留在表面操作上,诸多教学假象反映了中职专业课教师对“理实一体”的认识不足,缺乏实践后的深入分析与思考,更为关键的是各中职学校缺少一套为“理实一体”量身定做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笔者认为,“理实一体”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应该以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要素为评测点,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度测量,并通过质性分析给予价值判断,然后进行价值量化,从而构建出具有中职专业特色的教学评价新标准。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理实一体”教学站在传统教学的对立面,却又信赖于传统教学而存在。虽然“理实一体”有其自身独特的优越性,但同样需要质量评价体系来保驾护航。因此,各中职学校教研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听课与评课、课堂监控机制,引进“理实一体”教学评价新标准,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必要的考核评估,定期组织学生技能考核(技能大赛、技能展示)和等级认定等工作,促进学生学习,确保“理实一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使“理实一体”教学木秀于林,风摧不倒!

参考文献:

[1]李仲秋.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构建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9(5).

[2]刘苹等.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26).

[3]谢文明.校企合作机制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17).

[4]夏颖.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时空,2012(12).

[5]姚明房.中职汽修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广西教育C,2013(3).

(作者单位: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endprint

(1)课前准备。工具的准备:塑料保护套、直径14mm套筒、短接杆、塑料锤、棘轮扳手、指针式扭力扳手、清洁布、8A发动机拆装维修手册、教材、相关资料,活塞连杆组拆卸资讯;学生分组:24名学生,4人一组,6个实训工位(每个工位均有一台8A发动机台架),选出一名组长、一名主操作员、一名记录员、一名解读员。

(2)获取资讯:各小组查阅资料,完成任务页的资讯部分,使学生通过资讯部分对活塞连杆组有个初步的认识。

(3)计划决策:各小组讨论,怎样拆卸活塞连杆组,并将制订的计划写在任务页的计划决策部分。例如:一组认为先拆下活塞连杆组再进行汽缸内积碳的检查;先拆油环再拆气环。二组则认为可以先检查汽缸内积碳再拆下活塞连杆组;先拆气环再拆油环。

(4)操作实施:各小组讨论后,确定拆卸活塞连杆组的计划方案,并进行动手操作,老师进行巡回指导、技术纠正及安全事项提醒,学生通过动手拆卸活塞连杆组掌握知识重点,通过专用工具的使用突破知识难点,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理念。

(5)反馈评价:其一是学生自评,使学生对拆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其二是同学互评,对同学进行的拆卸过程进行评评、打分,指出做得不好的地方并加以改正;其三是师生共评,对拆卸较好的小组进行“PK表演”,其他小组既要进行观摩学习,又要与老师共同对PK表演的组别和个人进行评价,并给予胜出的小组适当的奖励(机会或学分)。

3.实施步骤讲精度

“理实一体”教学的教案应重视组织过程和训练方案,尽量避免罗列大量的教学内容。以《汽车电气设备》中启动机构一节为例,将理论教材中“汽车启动机的构造”与实习教材中“汽车启动机构造与拆装”合并为“汽车启动机构造与拆装”课题。具体步骤如下:

(1)初识(理):教师拿出启动机实物,先向学生展示启动机结构外型,说明启动机的作用,让学生从外部初次认识启动机。

(2)感知(实):教师现场集中指导学生。3至4名学生共用一台启动机及拆装工具,随教师的拆卸操作顺序一起拆卸启动机,拆卸时,每拆一个零件,老师都讲清使用工具、操作方法及零件名称,并指导学生将所拆零件按拆装顺序排列在桌上,让学生开始从内部认识启动机。

(3)体系(理与实):放电视录像,呈现启动机总成的拆卸全过程,给予系统性拆卸及零件名称的再次回顾,增强感官认识与重复记忆。

(4)认知(理):教师借助挂图、投影、示教等工具对照实物,讲解主要组成部件构造特点、作用及工作原理。说明包括启动原理及启动特性,此时类似于课堂的理论教学,但是学生已对零件有了认识,因此比原先的教学方法较为容易掌握该部分内容。

(5)体验(实):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随教师一起装复所拆的启动机。

(6)深刻(实与理):以小组为单位反复练习拆装,并对照书本,仔细研讲教材内容。

(7)测评(理与实):当堂进行课程测评,其一是口试,教师提问学生口答,例如教师问启动机主要由哪几大部件组成的?学生回答一般由直流串励式电动机,传动机构、控制装置;其二是笔试,教师发给学生提前打印好的测试练习,例如让学生简要介绍汽车启动机的拆装步骤。学生答完试卷后,当堂交试卷,教师批阅后马上讲解;其三是现场操作技能测试,教师指定某一位学生按教师讲述和演示的拆卸操作顺序,拆卸汽车启动机。拆卸完成后由当时在场观看学生和教师共同打分。

三、“理实一体”教学评价新标准

当前,“理实一体”教学还停留在表面操作上,诸多教学假象反映了中职专业课教师对“理实一体”的认识不足,缺乏实践后的深入分析与思考,更为关键的是各中职学校缺少一套为“理实一体”量身定做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笔者认为,“理实一体”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应该以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要素为评测点,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度测量,并通过质性分析给予价值判断,然后进行价值量化,从而构建出具有中职专业特色的教学评价新标准。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理实一体”教学站在传统教学的对立面,却又信赖于传统教学而存在。虽然“理实一体”有其自身独特的优越性,但同样需要质量评价体系来保驾护航。因此,各中职学校教研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听课与评课、课堂监控机制,引进“理实一体”教学评价新标准,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必要的考核评估,定期组织学生技能考核(技能大赛、技能展示)和等级认定等工作,促进学生学习,确保“理实一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使“理实一体”教学木秀于林,风摧不倒!

参考文献:

[1]李仲秋.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构建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9(5).

[2]刘苹等.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26).

[3]谢文明.校企合作机制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17).

[4]夏颖.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时空,2012(12).

[5]姚明房.中职汽修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广西教育C,2013(3).

(作者单位: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endprint

(1)课前准备。工具的准备:塑料保护套、直径14mm套筒、短接杆、塑料锤、棘轮扳手、指针式扭力扳手、清洁布、8A发动机拆装维修手册、教材、相关资料,活塞连杆组拆卸资讯;学生分组:24名学生,4人一组,6个实训工位(每个工位均有一台8A发动机台架),选出一名组长、一名主操作员、一名记录员、一名解读员。

(2)获取资讯:各小组查阅资料,完成任务页的资讯部分,使学生通过资讯部分对活塞连杆组有个初步的认识。

(3)计划决策:各小组讨论,怎样拆卸活塞连杆组,并将制订的计划写在任务页的计划决策部分。例如:一组认为先拆下活塞连杆组再进行汽缸内积碳的检查;先拆油环再拆气环。二组则认为可以先检查汽缸内积碳再拆下活塞连杆组;先拆气环再拆油环。

(4)操作实施:各小组讨论后,确定拆卸活塞连杆组的计划方案,并进行动手操作,老师进行巡回指导、技术纠正及安全事项提醒,学生通过动手拆卸活塞连杆组掌握知识重点,通过专用工具的使用突破知识难点,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理念。

(5)反馈评价:其一是学生自评,使学生对拆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其二是同学互评,对同学进行的拆卸过程进行评评、打分,指出做得不好的地方并加以改正;其三是师生共评,对拆卸较好的小组进行“PK表演”,其他小组既要进行观摩学习,又要与老师共同对PK表演的组别和个人进行评价,并给予胜出的小组适当的奖励(机会或学分)。

3.实施步骤讲精度

“理实一体”教学的教案应重视组织过程和训练方案,尽量避免罗列大量的教学内容。以《汽车电气设备》中启动机构一节为例,将理论教材中“汽车启动机的构造”与实习教材中“汽车启动机构造与拆装”合并为“汽车启动机构造与拆装”课题。具体步骤如下:

(1)初识(理):教师拿出启动机实物,先向学生展示启动机结构外型,说明启动机的作用,让学生从外部初次认识启动机。

(2)感知(实):教师现场集中指导学生。3至4名学生共用一台启动机及拆装工具,随教师的拆卸操作顺序一起拆卸启动机,拆卸时,每拆一个零件,老师都讲清使用工具、操作方法及零件名称,并指导学生将所拆零件按拆装顺序排列在桌上,让学生开始从内部认识启动机。

(3)体系(理与实):放电视录像,呈现启动机总成的拆卸全过程,给予系统性拆卸及零件名称的再次回顾,增强感官认识与重复记忆。

(4)认知(理):教师借助挂图、投影、示教等工具对照实物,讲解主要组成部件构造特点、作用及工作原理。说明包括启动原理及启动特性,此时类似于课堂的理论教学,但是学生已对零件有了认识,因此比原先的教学方法较为容易掌握该部分内容。

(5)体验(实):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随教师一起装复所拆的启动机。

(6)深刻(实与理):以小组为单位反复练习拆装,并对照书本,仔细研讲教材内容。

(7)测评(理与实):当堂进行课程测评,其一是口试,教师提问学生口答,例如教师问启动机主要由哪几大部件组成的?学生回答一般由直流串励式电动机,传动机构、控制装置;其二是笔试,教师发给学生提前打印好的测试练习,例如让学生简要介绍汽车启动机的拆装步骤。学生答完试卷后,当堂交试卷,教师批阅后马上讲解;其三是现场操作技能测试,教师指定某一位学生按教师讲述和演示的拆卸操作顺序,拆卸汽车启动机。拆卸完成后由当时在场观看学生和教师共同打分。

三、“理实一体”教学评价新标准

当前,“理实一体”教学还停留在表面操作上,诸多教学假象反映了中职专业课教师对“理实一体”的认识不足,缺乏实践后的深入分析与思考,更为关键的是各中职学校缺少一套为“理实一体”量身定做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笔者认为,“理实一体”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应该以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要素为评测点,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度测量,并通过质性分析给予价值判断,然后进行价值量化,从而构建出具有中职专业特色的教学评价新标准。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理实一体”教学站在传统教学的对立面,却又信赖于传统教学而存在。虽然“理实一体”有其自身独特的优越性,但同样需要质量评价体系来保驾护航。因此,各中职学校教研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听课与评课、课堂监控机制,引进“理实一体”教学评价新标准,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必要的考核评估,定期组织学生技能考核(技能大赛、技能展示)和等级认定等工作,促进学生学习,确保“理实一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使“理实一体”教学木秀于林,风摧不倒!

参考文献:

[1]李仲秋.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构建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9(5).

[2]刘苹等.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26).

[3]谢文明.校企合作机制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17).

[4]夏颖.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时空,2012(12).

[5]姚明房.中职汽修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广西教育C,2013(3).

(作者单位: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实一体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理实一体教学方法探索
增强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飞机结构与系统》课程教学问题与改进措施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汽车底盘》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