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秀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强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课堂上教师要能使学生根据自己教的风格或特点主动调节学习方法、策略和步骤,同时教师要适时调整教的特点,面对具有差异性的各类学生。
我觉得有效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学的主体:“学生”和教学的主导“教师”。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切实有效地实施教学呢?
一、课前精心准备
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传统的备课就是教师研究课文、教参、写教案,可是忽视了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说:“备课要备两头。”其中重要的一头就是学生。老师在课堂上有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意想不到的问题,就需要教师课前设想,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才最容易掌握,课后进行教学反思,记下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样的备课才是我们倡导的,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学生对于课堂上要学的知识要进行必要准备。如果学生没有课前准备,那么他们在课堂上就很难与老师交流,很容易使课堂演变成一言堂,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从学生入校学习开始就应当要求他们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如教学《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预习:(1)出征环境;(2)出征原因;(3)行军状况;(4)出征结果。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二、创设优美的课堂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导言是否精彩,能否激发学生兴趣,是能否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在教《淮阴侯列传》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这样的导语:“刘邦曾这样评价韩信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韓信,这位曾为汉朝建立立下赫赫功勋的名将,最终因涉嫌谋反被斩,留下了千古谜团。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淮阴侯列传》,尝试探究历史事件,体会本文是如何含蓄表达感情的。”联系刚学过的课文高祖本纪的内容,学生进入新课时感到自然而亲切,而韩信是否谋反,更是激起他们探究的冲动,在课堂上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时,很多学生兴致勃勃,联系文本内容发表见解。学生只有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才能认识自身价值,才能充分展示自我,从而自如、充分地发挥能力。
三、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有效教学倡导合作交流、教师要善于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教学环境,积极鼓励学生与教师、同伴交流。宽松、愉快、民主的课堂氛围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把学习的体会拿出来与别人分享,一个讨论交流的课堂可以使学生的疑问得到解答。交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每一次交流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教师同学生、学生同学生进行观点的碰撞交锋,也进行智慧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师生都变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体。借助话题把学生带入特定生活情境中,深入感受课文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踊跃发表看法,有的自发结成学习小组,共同协作,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相互启发,思维活跃,不断产生新思想的火花,场面精彩。
譬如,在教学司马迁的《史记》选修时,可以先安排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提出具体要求:将每篇传记改变成适合演讲的稿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人物进行演讲比赛,并将人物性格特点尽情展现出来;充分考虑人物的特点,设计演讲时的表情、语态、动作;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传记的主题。这样就可以使课堂气氛高潮迭起,成效很高。教师只需在课堂上充当欣赏者、评价者的角色,起到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语文教学要生活化
生活中到处都是语文,它时时处处赋予我们说话、写文章的智慧,就看你能否发现。首先是语文教学必须着眼生活,必须向生活开放,必须引导学生发现蕴涵于课文字里行间的生活情理,而后回到生活中反观、验证课文,从生活的高度理解话为什么要这样说,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并且使学生养成语文悟门道的习惯;二是必须创造生活化的语文学习环境,恢复语文学习的本来面目,使学生形成语文意识,把语文学习当日子过,努力做到积累、阅读、写作生活化;三是去除名家名篇头上艳丽的光环,拉近学生与各家间的距离,自然地探究其中的奥秘,从而更好地从中汲取营养;四是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语文学习环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得更自觉、更科学、更实在、更有效,并在学习中不断发展人性,健全人格,健康心理,提升境界,学会学习和做人,并为学生打下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底子。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如央视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新闻调查”统计等节目,看起来好像与文章无关,实际上每个节目都是一篇很好的文章;父母、师长、同学经常会有一些流露心曲的细节动作、表情,我们要关注它,做生活的有心人。总之,处处都蕴含写作的智慧,关键看我们是否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感悟。
五、发挥当堂练习的检测作用
学生一节课的学习效果如何,需要及时对学习成效进行评估。教师可以针对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当堂检测,及时让学生了解学习成效,同时提供教学反馈信息。
在教学中应注意三个方面。首先是测试题设计精炼简要,数量严格控制,在于精不在多,既是突出重点的需要,又是适应课堂教学时间紧凑的需要,一般以三到五题为宜;其次,测试题注重突出重难点,一般性、常识性知识不在当堂检测中进行,检测的内容是一节课的难点、重点、精髓,达到抓住重点的目的;再次,课堂检测的时间以五分钟为宜,作为一节课最后巩固与检测的扫尾环节,不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同时作为对学生紧张身心的放松与缓冲环节。对于检测内容,当堂搜集,课后第一时间批阅,掌握学生实际学习状况,学生从这些重难点的当堂检测中,能够进一步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成效,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课后及时予以弥补。
最后,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课后反思很重要。叶澜教授说:“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写三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我听过这样一种说法:“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哪怕是千锤百炼的示范课,当我们课后静静反思时,总会觉得有一些小小的不足和遗憾。然而,正是在不断找寻策略、解决不足、弥补遗憾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有效性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飞跃。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教师教学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长久的、棘手的又必须关注、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能立足课堂,立足学生,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就一定能打造出高效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