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斌
云南省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云南保山 678000
在小儿术中采用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属于临床较常用的方法之一,但经临床表明,仅仅使用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后术后患儿会出现较多的精神状况类不良反应,也就使得该药物在临床麻醉中的麻烦使用产生顾虑。为了让氯胺酮更好的发挥其功效,对右美托咪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疗效展开深入分析。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采用小儿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的方法,收到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需择期手术的270 名随机分为A、B、C3 组,每组患儿人数均为90 例,A 组患儿有男60 例,女30 例,年龄为3.5~9 岁,平均(6.42±1.2)岁、体重12~40 kg,平均(28.6±3.1)kg;B 组患儿有男56 例,女34 例,年龄为4~12 岁,平均(7.85±1.4)岁、体重11~44kg,平均(28.6±2.9)kg;C 组患儿有男66 例,女24 例,年龄为3.9~11 岁,平均(6.89±1.7)岁、体重13~42 kg,平均(26.4±2.5) kg;3 组患儿在年龄、体重、病情等各方面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叮嘱3 组患者在术前均禁事8 h 左右,禁饮4 h 左右,所有患者在术前均均开通静脉并注射阿托品0.01~0.02 mg/kg,患者入手术室后,依照常规手术方法全方位了解、观测患儿的心率、心电图、呼吸情况等体征状况。对于部分哭闹不配合的手术患儿给予氯胺酮0.5~1 mg/kg 静脉推注,让患儿镇静,待熟睡后推入手术室。后进行吸氧,氧流量1~2 L/min。3 组患者均在此基础上行药物麻醉,内容如下[1]。
A 组,90 例患者均给予咪唑安定0.1~0.2 mg/kg 静注后给予氯胺酮1~2 mg/kg 静注,术中间断给予氯胺酮10~20 mg 静注[2]。B 组:90 例患儿均静脉泵注丙泊酚3~9 mg/(kg·h),在术中根据患儿意识情况与配合度间断给予静注氯胺酮0.5~1.0 mg/kg,该组静脉滴注患儿必须在离手术结束时间10 min 左右降低其给药量,在离手术结束时间还剩5 min 左右终止给药。
C 组:术前为90 例患给予行药物0.4 μg/kg 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10~15 min 泵完,右美托嘧啶泵完后给予氯胺酮0.5~1.0 mg/kg 静脉推注,开始手术[3]。
详细跟踪了解并记录整个手术期间患儿的MAP、HR、SBP、DBP、SPO2,并综合详细的记录患儿从手术开始到手术结束期间所有情况,了解患儿在有无处理期间有无出现呕吐、面红、恶心、躁动等不良反应以及出现不良反应后作出的解决措施,在详细记录患者在手术后意识清醒时间[4]。
全麻效果评定规范为,显效:患儿术中安静、熟睡,无躁动,手术配合度较好、手术顺利;有效:患儿在术中轻微躁动,手术配合度好、手术顺利;无效:患儿在术间躁动厉害,情绪不稳定,无法配合,手术较困难。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5]。2 结果
见表1。
表1 3 组患儿在手术期间有效率情况对比分析[n(%)]
C 组与A、B 两组对比,其在手术中体征各方面情况均较为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给药后,手术期间A 组患儿出现3 例恶心、2 例呕吐、1 例有疼痛感;B 组有2 例出现恶心、2 例出现呕吐、2 例出现面色潮红、1 例有疼痛感;C 组2 例出现恶心,均减轻给药速度后患儿不良症状消失。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n(%)]
右美托咪定是高选择性a2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中枢性抗交感作用,能产生近乎自然睡眠的镇静作用,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焦虑作用[6],对呼吸无抑制,在临床中常作为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镇静用药和围术期合并用药。而药物氯胺酮属于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用药,按性质分为苯环已哌啶类药物,该药物对人体丘脑内侧核具有较强的抑制性,能够阻隔脊髓网状结构束对人体内痛觉神经的传输信号,并发挥自身镇痛作用,氯胺酮对人体呼吸的影响不大,但是用药物氯胺酮作为临床麻醉用药可引发躁动、噩梦、咳嗽、喉痉挛、呃逆等现象,应用在小儿术前麻醉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但将右美托咪定与氯胺酮联合用于临床麻醉,能够使患儿充分镇静,减少氯胺酮的用量,减少患儿出现恶心、呕吐,咳嗽等不良反应,安全可靠[7]。
表2 3 小组患儿治疗前后各指标情况对比(±s)
表2 3 小组患儿治疗前后各指标情况对比(±s)
SB(mmHg)HR(mmHg)DBP(mmHg)MAP(KP3)SPO2(%)指标116.5±12.0 84.6±14.9 71.6±10.9 9.6±3 97.5±1.5术前108.3±12.9 80.6±14.2 71.1±10.3 12.5±2 97.7±2.3术后115.7±13.6 83.7±15.7 72.4±11.1 9.5±2 97.4±2.5术前110.6±13.8 81.6±14.8 72.1±11.6 10.3±3 97.6±2.1术后116.7±12.7 84.3±15.1 72.9±12.2 9.4±3 97.1±2.5术前 术后115.2±13.2 83.9±14.5 72.2±12.0 9.5±2 97.2±2.6 A 组 B 组 C 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情况对比
丙泊酚属于起效较快、镇静作用较强的麻醉用药,其适用于3 岁以上儿童与成年人临床手术中的麻醉用药,该药物的最大特点在于术中效果好、苏醒时间短、完全、平稳,其在神经中枢中发挥的作用主要为镇静、催眠作用,该药物对呼吸、心血管系统有较强的抑制性,并促使动脉压下降,静脉注射过快可能会引发抽搐、呃逆、咳嗽等不良反应。咪唑安定属于镇静催眠抗惊厥类药物,该药能抑制呼吸、循环系统而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可为,患者在用药后一段时间可能引发记忆减退的现象。所以,临床上使用药物右美托咪定与氯胺酮联合用于临床术前麻醉更为安全[8]。
有报道研究表明: 使用予咪唑安定静注后给予氯胺酮静注麻醉的总有效率为84.63%,使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的总有效率为90.00%,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2%,其数据结果与该次探究85.55%、90%、96.66%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该次探究的A 组90 例患者给予咪唑安定静注后给予氯胺酮静注;B 组患者给予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注射;C 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静脉注射,3 种药物麻醉方法中,A 组的总有效率为85.5%,B 组总有效率为90%,C 组总有效率为96.7%,C 组患儿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B 两组。同时,A 组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B 组患者有7 例出现不良反应,C 组患者仅有2 例患者有恶心现象,C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A、B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小儿术前通过行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的方法不仅能够让患儿在整个手术中的生命体征平稳,还具有术中安静、无疼痛,术后清醒快,舒适、不良反应较少的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1] 陈明华.右美托咪定的小儿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1):112-115.
[2] 刘睿,缪冬梅,赵薇.小儿麻醉前口服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4):506-508.
[3] 魏晓永,王金,姜丽华,等.右美托咪定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婴儿心肌损伤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3):325-327.
[4] 吕金英,刘莹,邵军进.右美托咪定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基础麻醉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7):1008-1010.
[5] 施巍,陈志峰.右旋美托咪定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全麻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6):69-71.
[6] 安鲁毅.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维持喉罩通气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3,26(10 下旬刊):322-323 .
[7] 沈婷,王英伟.右美托咪定持续输注对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3,34(11):965-969.
[8] 潘永英,陈柳妹,田航,等.右美托咪定对预防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3,34(4):52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