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荣景(本刊记者)
黄龙“一述双评”以民意“称量”干部
文/陈荣景(本刊记者)
乡村干部公开述职,接受群众评议和民主测评,使民意成为“称量”干部好坏的“秤砣”。
8月15日上午10点,黄龙县圪台乡党委书记李世权走向会场台前,今天他要在县委组织部门的监督下,对全乡8个村100余位村民代表进行半年工作述职,并现场接受群众提问和打分。
“上半年来,圪台乡党委干部走访群众300多户,收集意见100多条……”述职刚进行过半,出乎意料,台下一位村民代表突然起身打断他的报告。“我是圪台村村民麻玉亮,我想知道镇上收集群众意见是不是走过场?年前承诺为村里修路,为什么8月份还不施工?”
“意外”让李书记神经紧绷,稍有闪失他将难以“下台”。自去年7月起,黄龙县在镇村两级推行以干部述职、群众评议和民主测评为主要内容的“一述双评”制度,“民考官”“民评官”一下把基层干部推上风口浪尖。
会议一开始就弥漫起辛辣的“火药味儿”,面对村民不依不饶的发问,作为“一把手”的李世权必须有所答复。
“年初项目上报后,县上工程人员发现村子山体结构复杂,硬性开挖容易造成塌方,前期施工方案制定不好,村道将存在安全隐患。”翻开记事本,李书记将记录在案的工程落实情况向全场汇报。
从勘探到出台方案、从争取资金到动工的准确日期,李世全的回答有事实有依据,村民麻玉亮怨气尽消,现场表态:“书记的回答我很满意!”
这仅是整场大会的第一颗“子弹”,一个个重磅炸弹很快接踵而至:“为什么有的60岁老人能吃低保,有的却不行?”“村里有人骑摩托车摔伤,合疗为什么不能报销?”“今年的农机补贴什么时候能够发放到位?”
“低保不是每个6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享受,只有符合有关条件并通过严格审核后才可以。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部分群众的误解。”李书记耐心解答问题,务求群众代表的支持和理解。
接下来,100多位村民代表在大会上或评价,或质疑,或咨询,或建议,纷纷踊跃发言,包括乡党委书记、乡长在内的7名述职干部有问必答,坦诚接受考量,尽管事前准备充分,不少干部下台时还是汗湿了衣领。
“党组织牵头、群众评议,把基层干部真正置于组织、群众的双重监督之中,变群众‘不愿参与’、‘被参与’为‘主动参与’,让群众诉说不满、表达意愿,正是制定这项制度的初衷。”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富荣认为,黄龙县“一述双评”制度的推行重新定义基层干部的考核导向,让民意真正对干部工作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
自去年底,活动在黄龙县10个乡镇党委、86个农村支部和2个城市社区推行,县委多次下发文件完善制度,逐渐将活动过程细分为述前准备、召开大会、整改落实和结果运用四步骤。
为确保评议的真实性,对于群众代表,县委有“硬性规定”:推选代表要敢为群众直言,把群众的真实意愿带到述评大会,按照每10到20户群众产生一名代表,产生方式可以有组织提名、群众联合推荐、投票选举、个人自荐等多种,最终确定的群众代表名单要及时公开。
“以前没有地方让我们发言,现在有意见直接大会上提,干部都敬重着我们。”敢跟乡党委书记“叫板”的麻玉亮告诉记者,他一大早冒雨赶4公里山路,9点钟到达会场等待,就是为当好群众“考官”。
“‘一述双评’让群众有参政议政的机会,保障他们的切身利益,有群众参与制度才有生命力。”李富荣形容,评议像杆秤,群众是秤砣,评议是定星,干部什么分量,用秤一称便见分晓。
下午2点30分,圪台乡的“一述双评”会进入尾声,群众根据干部表现进行打分。现场公布结果,书记李世权全票“优秀”,班子成员则多为“优秀”和“称职”票兼具,数据将统一作为今后组织部门提拔任用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万多群众参与“一述双评”,128名乡镇干部和257名村干部接受群众评议。
8月14日,黄龙县普降大雨,石堡镇磊庄村村民董长山冒雨在山间查看自己的四亩核桃园,眼下正是核桃快要成熟的关键期。“一点儿也不敢马虎,一年的辛苦都在这上面。”说起今年保秋收,董长山最在意的还是从家到核桃山这边的生产用桥。
“今年雨水特别厉害,两个月前老桥被山洪冲垮,直接影响我下半年的生产生活。”董长山回忆灾情仍心有余悸,然而灾后不久,镇党委书记耿文忠就来到他家了解情况。
很快,镇党委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根据垮塌情况制订计划列出预算,争取资金33万元,更让董长山感到惊喜的是,仅历时15天,镇上就抢修建成了这座桥。
“镇党委通知村民8月底要开述评会,我本打算会上提意见修桥,可没等到大会开,问题就已经解决了。”董长山对镇干部作风的转变很满意。
事实上,年中的述评大会还没有召开,石堡镇党委班子从5月份就进入高压状态,镇党委书记耿文忠在三个月内进村走访调研20多次,跑遍全镇18个村子、3个社区。
“我包扶的村今年要新栽80亩核桃,苗木从哪来、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后期管理能不能跟上,通过调研提前收集并及时解决问题,大会一旦有村民提出,我才能有交代。”耿书记表示,这一方面是为述职报告做准备,更重要则是为群众扎扎实实地干些事情。“你干得好,群众会给你投优秀票。”
高压之下,镇上干部人人鼓起劲儿,上半年以来,全镇共计投资1.78亿元整改全镇基础设施,落实33个农业产业项目,为今年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李富荣形容这种现象为:台上一分钟,台下一年功。“一述双评”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群众对干部监督成常态,逼着干部动起来,多为群众办实事,把功夫下在平时。
在白马滩镇,记者见到镇人大主席屈学宝时,他正在埋头整理自己即将要在会上宣读的述职报告。这份报告材料的写就,却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容易。
“过去多是问题发生了我们才去扑火,现在一旦在述职会上被村民难住,亡羊补牢已经太迟。”屈学宝说。
“一述双评”倒逼干部将工作思路扭转到“防火”上。屈学宝坚持每两周下乡一次调研,一支笔、一本笔记本是他包中的常备物品,遇到群众提问就及时记录。
一次走访中,他了解到镇上石门峡漂流项目施工引起附近村民不满,他敏锐察觉到这是一起重大安全隐患。“村民不满开发商的征地补偿费,多次到施工现场阻挠施工,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屈学宝及时将情况汇报镇党委主要领导,在镇党委支持下,他带领干部,逐一走访石门峡周围村子村民,调查了解具体情况。
“由于开发商是按照国家标准补偿,并未违法,村民闹事便不占理,可如果无法取得村民支持,工程又无法进行。”为预防事态扩散,镇党委班子多次组织开发商和村民面对面沟通,为村民普法讲法,一个月调解后,村民终于同意不再阻挠施工,对旅游项目落地表示支持。
8月底,白马滩镇即将召开述评会,功夫下在平时的屈学宝显得自信。“通过向群众述职,让群众全面了解我们平时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减少干群之间的误解,也让我今后的工作能更顺利开展。”
目前为止,黄龙县在述评活动中共收集整理群众意见建议280余条,形成整改方案96个,在全县形成上下一心、群策群力谋发展的良好风气。
三岔乡四条梁村村民闫平华种着10亩苹果,今年预计收入10万元。然而这个数字,在去年他还不敢想象。“黄龙地处高原山区,容易出现极端天气,这两年一遇冰雹,地里的收成就全泡汤。”闫平华诉说着种苹果的辛酸史。
去年乡上召开干部述职会,他抱着试一下的态度提出需要村里帮扶修筑防雹网,会后闫平华自己都不在意这件事,可接下来一个月发生的事完全超出了他的意料。
从镇干部到村干部,开始频繁来果园考察,村支书常建立骑着摩托车跑十几公里去县上给他要项目,很快,村子100亩果园都搭上防雹网。“第一次我感觉自己说话有分量,觉得述评会不是过场戏。”闫平华感慨。
“一述双评”会后干部解决问题立竿见影,让闫平华感到种地有了靠山,一直犹豫不决不敢扩大经营的他,今年一口气又承包下20亩核桃园。“还没有开会,支书已经来找我了解需求,要帮我建起核桃烘干炉。”闫平华感到心里十分踏实。
“述评会上提出的问题不能整改,制度仍是做样子,久而久之群众根本不会来参会。”李富荣对此有清醒认识,早在制度设计之初,县上已经考虑到这项制度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黄龙县委规定:对群众在大会上反映出的问题、意见、建议,干部要及时做出承诺,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述评大会的总体结果将作为乡村干部实绩评定、年终考核、评优树模及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连续两年被评为不满意干部,给予降职和免职等组织处理。
三岔乡李陈村村民邱福军一直靠外出务工养家,常年在外漂泊的他渴望回归乡土,可返乡后拿什么赚钱成为他的心头病。去年乡上“一述双评”会,他提出希望政府为村民提供苹果种苗发展产业,这个问题很快被农业综合站站长郑学民一肩担下。
“不仅送来树苗,郑站长还常来地头手把手传授我苹果嫁接技术。”邱福军对家中山地果园的迅速成形感到高兴,年终述评会上他为郑学民投下优秀票。
“由于民意反映良好,三岔乡去年提拔一位副科级干部,表彰三名先进站长,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激励乡村干部为民办事。”三岔乡党委书记李晓民介绍,赏罚分明让乡村干部人人服气,述评会也成为干部表现自己的最佳舞台。
据介绍,黄龙县去年一批提拔了8名表现突出、群众评价满意的干部。整个活动中,对38名乡镇领导干部和88名村干部在测评中出现少数“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分别进行了诫勉谈话,2名群众评价不满意的乡干部被免职,1名村干部被依法罢免。
近一年的探索中,“民评官”在黄龙县干部和群众中引起巨大反响,如今干部坐办公室的少了,下基层的多了,农村基层各项工作更加切合民意,群众也更加支持理解,工作效率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