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达
2013年5月,纳瓦兹·谢里夫领导“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以绝对优势赢得议会选举,各方均看好谢里夫的执政前景,认为其执政根基稳定,顺利完成任期不存在任何问题。然而,自2014年8月起,巴基斯坦“正义运动党”和“人民运动党”在首都伊斯兰堡发动数万人参与的大规模游行示威,要求谢里夫辞职,重新举行议会选举。谢里夫反复邀请两党举行政治对话,解决政治危机,但拒绝辞职。截至9月底,伊斯兰堡街头示威人数虽有所减少,紧张局势有所缓和,但谢里夫政府和两个反对党并未就解决政治危机达成协议。本文拟聚焦巴基斯坦此次政治动荡过程,探究其原因,并分析其未来趋势。
一
此次巴基斯坦政治危机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可分为酝酿发酵、集中爆发和持续发展三个阶段。
酝酿发酵阶段。“正义运动党”和“人民运动党”系此次政治危机的主要挑起方。2014年7月中旬,“正义运动党”领袖伊姆兰·汗宣布,将于8月14日在首都伊斯兰堡发动“长征”,抗议2013年巴基斯坦议会选举中的舞弊行为。而早在6月份,“人民运动党”领袖卡德里就指责2013年议会选举的选举机构组成“不符合宪法规定”,并从加拿大返回巴基斯坦,谋划实施示威活动。然而,谢里夫政府不允许卡德里的飞机在伊斯兰堡降落,使其被迫降落在拉合尔。6月17日,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警察试图移除“人民运动党”位于拉合尔总部门前的路障,与该党党员和支持者爆发激烈冲突,导致至少14人死亡、80多人受伤。事后,巴基斯坦法院以卡德里涉嫌指使谋杀1名警察为由展开调查,此举激怒了卡德里,强化了其反政府情绪。8月10日,“人民运动党”举行烈士日,纪念6月冲突中丧生的党员,誓言“让政府为所作所为负责,必须要有所交代”,结束巴基斯坦的“不公平现状”,并将在8月14日与伊姆兰·汗同时举行示威活动。①“Imran Khan Welcomes Qadri’s Decision to March on Aug.14”,http://www.dawn.com/news/1124471.(上网时间:2014年10月2日)
为了在萌芽阶段化解反对党“逼宫”威胁,谢里夫政府反复邀请伊姆兰·汗参加8月14日当天举行的巴基斯坦国家独立日庆典活动,但遭其拒绝。迫于伊姆兰·汗的压力,谢里夫宣布从8月1日起的3个月之内,由军方接管首都地区的治安工作。消息一出,巴基斯坦各政党纷纷表示反对,认为将首都治安交由军队无异于实施戒严。7月27日,巴基斯坦“人民党”、“穆斯林联盟”(领袖派)等政党纷纷发表声明,认为政府求助于军方显示其无力应对紧急事态,是自身执政失败的表现。“人民党”省支部主席汗扎德·汗认为:“如果内政部长无法确保首都安全,那么如何控制全国形势?内政部长应该辞职”,同时也呼吁伊姆兰·汗停止操弄“长征政治”,专心服务开伯尔—普什图赫瓦省人民。①“Political Parties Oppose Govt Move to Deploy Army in Islamabad”,Dawn,http://www.dawn.com/news/1122100/political-parties-oppose-govt-move-to-deploy-army-in-islamabad.(上网时间:2014年10月2日)
集中爆发阶段。8月14日,伊姆兰·汗和卡德里各自率领数万名示威者从拉合尔向首都伊斯兰堡“进军”。15日深夜,两派人马约6万人抵达伊斯兰堡,并于16日展开静坐示威,向政府施压。卡德里发表声明,要求谢里夫总理及其弟弟、旁遮普省首席部长沙赫巴兹·谢里夫立即辞职,并限制两人出境;进行选举制度改革,组建中央联合政府,举行地方政府选举,提高妇女和儿童的福利水平;提出政府必须在48小时之内解散议会。伊姆兰·汗也表示:“谢里夫若不辞职,就不停止游行”,并号召民众在谢里夫下台之前拒绝缴纳税款和水电费。②“Imran Khan:‘I Will Stay Here until Nawaz Sharif Resigns'”,http://www.bbc.com/news/world-asia-28818468.(上网时间:2014年9月30日)18日夜,要求政府辞职的最后通牒到期,卡德里在其支持者的集会上要求追随者做好“牺牲准备”,鼓励其与“专制政府”对抗,筹划覆盖巴基斯坦全境的全国性示威游行以推动“民主革命”的最终成功。19日晚,“正义运动党”和“人民运动党”率领的示威人群进入首都伊斯兰堡的“红区”(联邦政府办公区、议会、最高法院和使馆区所在地)。示威人群在议会门前举行抗议活动,封锁了议会的主要入口,宣称在谢里夫辞职前不会允许任何部长或议员离开。30日夜,示威人群强行移除堵塞道路的集装箱,试图进入总理府。警察则用警棍、催泪瓦斯和橡皮子弹驱散抗议人群,双方发生激烈冲突,导致至少3人死亡,300多人受伤。在冲突中,警方逮捕了500多名抗议者。9月1日上午,部分示威者冲击了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造成节目播出一度中断。
面对两大反对党在伊斯兰堡的大规模示威,谢里夫“软硬兼施”予以应对。一方面,寻求多方支持,拒不辞职。谢里夫同意示威人群在指定区域抗议,但禁止其进入政府机构、外国使馆云集的“红区”,并出动3万余名警察在前往“红区”的道路上布置集装箱设卡。8月19日,示威人群进入“红区”后,谢里夫将“红区”安保交由军方。谢里夫反复表示,现政府将依宪法完成五年任期,并积极寻求其他政党和最高法院的支持。23日,谢里夫会晤前总统、人民党主席扎尔达里。扎尔达里表示,不赞同“正义运动党”和“人民运动党”通过非正常途径夺权,称“各方应通过对话方式解决争端,民主原则不容亵渎”。③“Zardari Calls Imran,Discusses Current Political Crisis”,http://arynews.tv/en/zardari-calls-imran-discusses-current-political-crisis/.(上网时间:2014年8月28日)人民民族党主席瓦里·汗表示,“一场闹剧正在以‘革命’和‘变革’之名在伊斯兰堡上演。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将没有国家愿意与巴基斯坦打交道。”④“Imran,Qadri to Blame if Democracy Harmed:ANP”,http://www.dawn.com/news/1126987.(上网时间:2014年10月2日)最高法院也支持谢里夫政府。20日,最高法院表示,鉴于有人控告伊姆兰·汗和卡德里的行为“违反宪法”,要求两人于21日出庭解释其抗议行为。25日,最高法院以影响大法官正常工作为由,要求示威者在24小时内离开宪法大道。
另一方面,提议通过对话解决分歧。谢里夫8月16日表示,愿意在宪法框架内,与两派就选举和改革等问题展开谈判。17日,谢里夫组建了以伊尔凡·西迪基为首的谈判委员会。旁遮普省首席部长沙赫巴兹·谢里夫甚至表示,愿意辞职以化解政治危机。20日,巴基斯坦政府和反对派的谈判代表举行了对话。在8月30日晚发生流血事件之后,新闻广播部长佩尔瓦伊兹表示,政府的谈判大门依然敞开,愿意采取措施缓和紧张局势。此外,“人民党”和“统一民族运动党”都同意协助谢里夫斡旋,尽快平息当前事态。
持续发展阶段。在经历了8月30日晚总理府流血事件和9月1日上午示威者冲击国家电视台事件之后,巴基斯坦国内各派及国际社会均担心巴政治局势最终失控。8月31日晚,巴基斯坦军方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时局发展,随后发表声明对国内政治危机及暴力事件表示严重关切,呼吁各派立即通过政治方式解决危机。然而,伊姆兰·汗和卡德里坚持要求谢里夫下台,继续在伊斯兰堡示威。伊姆兰·汗表示,只要谢里夫不辞职,就不会离开。9月3日起,在伊斯兰堡街头的示威者虽有所减少,但仍有数千人在议会大厦外集会。9月28日,伊姆兰·汗又转战旁遮普省首府、“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的大本营拉合尔,发动万人规模的游行示威,继续向谢里夫施压。与此同时,伊姆兰·汗在政治表态上有所软化,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伊姆兰·汗的副手表示,“正义运动党”一直按军方指令行事,谴责示威者试图占领总理府。①“Pakistan Parliament Backs Embattled Prime Minister as Crisis Deepens”,http://in.reuters.com/article/2014/09/02/pakistan-crisis-idINKBN0GX0GR20140902.(上网时间:2014年9月6日)伊姆兰·汗本人则表示准备与政府谈判,并已经与作为斡旋中间人的“伊斯兰促进会”领导人会面。
面对国内紧张局势,谢里夫重申既不会辞职,也不会离开,绝不允许少数抗议者挟持数百万民众的意志。为此,谢里夫主持召开议会紧急会议,名为讨论当前政治紧张局势,实际上是向外界彰显其权力基础牢固。“人民党”在议会紧急会议上明确表示,议会全体成员均表态支持谢里夫,谢里夫不会辞职。内政部长尼萨尔·汗表示,“这(示威活动)不是抗议,也不是政治集会,而是一场针对巴基斯坦国家制度的一场暴动”。②“Pakistan Parliament Backs Embattled Prime Minister as Crisis Deepens”,http://in.reuters.com/article/2014/09/02/pakistan-crisis-idINKBN0GX0GR20140902.(上网时间:2014年9月6日)同时,政府与反对派对话的大门仍然敞开。巴基斯坦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表示,政府仍希望通过协商对话平息事态。
二
此次巴基斯坦政治动荡在偶然中存在着必然性,既有伊姆兰·汗和卡德里的个人因素,也是该国政治痼疾的再次爆发。
伊姆兰·汗和卡德里两人与谢里夫的“新仇旧恨”是导致本轮巴政局动荡的直接原因。2013年5月,巴基斯坦举行议会选举,谢里夫领导的“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获得190席,赢得议会多数,成为第一大党,执掌中央政权。伊姆兰·汗领导“正义运动党”获得34席,成为议会第三大党,在开伯尔—普什图赫瓦省联合执政。选举结束之后,伊姆兰·汗随即提出至少有4个选区存在舞弊现象,要求予以彻查。随后,伊姆兰·汗前往巴相关政府部门投诉,但没有得到重视,这导致伊姆兰·汗对谢里夫政府渐趋不满。此后不久,伊姆兰·汗又提出巴现行选举制度未能反映人口变化情况,要求重新划分选区,得到了其他主要政党的支持。谢里夫政府对此原则上予以同意,但事关重大,落实起来需要时间。伊姆兰·汗由此认为谢里夫政府屡次无视其“合理诉求”,不满情绪持续积累。
卡德里与谢里夫的矛盾也是由来已久。在20世纪80年代,卡德里曾经充当谢里夫兄弟的宗教顾问,但双方最终分道扬镳。卡德里曾经表示:“谢里夫兄弟不听人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③“Anti-Taliban Cleric Rises on Message of Peace in Pakistan”,http://online.wsj.com/articles/anti-taliban-cleric-tahir-ul-qadri-rises-on-message-of-peace-in-pakistan-141037236.(上网时间:2014年10月2日)随后,卡德里转而与谢里夫的对头、时任“人民党”领袖贝·布托结盟,并曾在2002年当选国会议员。卡德里系巴基斯坦重要的逊尼派宗教领袖,信奉苏菲和现代主义思潮。虽然长期旅居加拿大,却在巴基斯坦掌控600多所清真寺,其背后支持者和资金来源等至今仍是一个谜。一方面,卡德里坚持温和的宗教立场和非暴力主张,曾签发反对恐怖主义的宗教法令,主张取缔滋生暴力的“宗教学校”,认为“沙特阿拉伯传播极端思想,是穆斯林世界的最大问题”。④“Anti-Taliban Cleric Rises on Message of Peace in Pakistan”,http://online.wsj.com/articles/anti-taliban-cleric-tahir-ul-qadri-rises-on-message-of-peace-in-pakistan-141037236.(上网时间:2014年10月2日)另一方面,卡德里反复要求在巴基斯坦“进行革命”,举行多次大规模示威活动,其诉求涉及执政效率、电力短缺、廉政建设等各种议题。2013年1月,卡德里在伊斯兰堡发动大规模游行示威,抗议政府腐败,严重威胁当时的“人民党”政府。在此次示威中,卡德里的诉求主要有二:一是为在6月冲突中死亡的支持者“讨个说法”;二是用“真正的民主制度”取代巴基斯坦现行体制,但未说明其确切内涵。①“Pakistani Cleric Tahir-ul-Qadri-‘A Man of Immense Contradictions’”,http://www.dw.de/pakistani-cleric-tahir-ulqadri-a-man-of-immense-contradictions/a-17848131.(上网时间:2014年10月2日)卡德里的号召力和动员能力虽远不及伊姆兰·汗,但拥有一些热衷于参与街头政治的铁杆支持者。也有传闻称,卡德里花钱雇佣穷苦人参加示威。国防部长阿西夫表示:“卡德里花钱雇人举行示威。”②“Anti-Taliban Cleric Rises on Message of Peace in Pakistan”,http://online.wsj.com/articles/anti-taliban-cleric-tahir-ul-qadri-rises-on-message-of-peace-in-pakistan-141037236.(上网时间:2014年10月2日)
巴政局动荡的深层原因则在于巴基斯坦政治痼疾难解。巴基斯坦虽然立国已经半个多世纪,但并未形成政治权力转移的成熟机制,这是此次谢里夫政府遭遇反对党“逼宫”而难以有效应对的体制性因素。从历史上看,巴基斯坦政治发展历程可谓“命运多舛”,在上届“人民党”政府(2008-2013)之前,巴基斯坦民选政府从未顺利完成任期。一方面,民选政府与在野党互相拆台。1947年,巴基斯坦正式独立。巴基斯坦国父真纳等人忙于应对政权诞生之初所面临的一系列安全、经济和财政难题,并未将立宪作为政府的第一要务。随后真纳逝世,巴基斯坦再无能以自身威望凝聚各派力量的国家领导人。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巴基斯坦政局动荡不安,从1947年独立到1958年10月的11年间,五次更换总统,平均两年多换一个;七次更换总理,平均一年多换一次。在20世纪90年代,贝·布托领导的“人民党”与谢里夫领导的“穆斯林联盟”轮流上台执政。执政党不遗余力打压在野党,在野党则千方百计推翻执政党。两大政党的较量贯穿了整个90年代,任何一方都未能顺利完成任期。政党之间死缠滥打的传统对巴基斯坦政治发展影响深远。此次伊姆兰·汗和卡德里声称“谢里夫政府不下台就誓不罢休”正是这一政治传统的持续。
另一方面,巴基斯坦历史上多次发生军事政变。巴自诞生以来就面临印度的强大压力,确保领土完整及政权生存成为巴当局面临的迫切问题。这导致军方在巴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不断强化,在外交、安全等领域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自视为“国家安全的最后捍卫者”。同时,巴基斯坦制宪进程崎岖坎坷,民选政府内部权力划分不清晰,特别是总统和总理分权问题持续浮现,执政党与在野党经常彼此攻讦。这为军方干预政治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基础。例如,1958年,鉴于民选政府无法控制国内局势,陆军总司令阿尤布·汗宣布实行军管,并于1960年当选总统,开启了巴基斯坦历史上首个军政权执政期。1969年3月25日,阿尤布·汗将权力移交给时任陆军总司令叶海亚·汗,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军管期。1977年3月,巴基斯坦举行国民议会和省议会选举,阿里·布托领导“人民党”获胜,但由9个反对党组成的“巴基斯坦全国联盟”指责布托在选举前几乎软禁了所有反对派领导人。双方就选举结果争执不下,国内局势再现动荡。当年7月5日,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齐亚·哈克发动军事政变,担任军管首席执行官,开始了巴基斯坦第二次军管期。1999年,时任陆军参谋长穆沙拉夫发动军事政变,迫使谢里夫政府下台。由此可见,巴基斯坦政治进程一路坎坷,军方在民选政府陷入困局时出面接管政权成为其一大政治传统。
谢里夫与军方关系与巴此次政局动荡有很大关系。2013年6月,谢里夫出任总理,成为巴基斯坦史上首位三次出任总理的政治家。从历史上看,谢里夫与军方的关系并不和睦。1999年10月12日,二度出任总理的谢里夫下令解除陆军参谋长穆沙拉夫职务,却反遭穆沙拉夫指挥军队解散了政府。2000年1月19日,卡拉奇反恐法庭以“谋杀、劫机、从事恐怖活动”罪名起诉谢里夫,判其无期徒刑,罚款50万卢比并没收其全部财产。后来在美国、沙特外交压力下,谢里夫与军方达成秘密协议,谢里夫同意流亡海外10年、21年内不参与政治并交付50万美元罚款。③“Pakistan Frees Sharif to Exile in Saudi Arabia”,The Guardian,UK,December 11,2000.被迫下台和长期流亡海外的经历深刻影响了谢里夫对军队的态度,如2007年他回国后经常猛烈抨击军方,甚至“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内部都有声音认为其“走得太远”。2013年5月13日,谢里夫在接受印度媒体采访时强调:“总理才是‘大老板’,军队必须向总理负责”,要求“军队待在自己合适的地方”。①“Nawaz Sharif Says Will not Allow Anymore Kargils,26/11s”,http://mobile.jang.com.pk/GeoDetail.aspx?ID=100832.(上网时间:2013年7月6日)自2013年6月上台执政以来,谢里夫与军方的分歧逐渐显现。在外交层面,谢里夫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与印度方面的关系,例如参加印度新总理莫迪的就职典礼、密切两国经贸关系等。军方则出于现实主义考虑,在改善印巴关系方面持保留态度。在内政方面,谢里夫在当选总理之前就反复表示“枪弹解决不了问题”,主张与巴基斯坦塔利班达成和平协议,进而解决国内安全问题。军方则认为,在彻底打垮巴基斯坦塔利班之前和谈不会有任何结果,坚决主张武装打击巴基斯坦塔利班。与此同时,谢里夫政府在审判前总统穆沙拉夫问题上的做法引起军方强烈不满。谢里夫重新上台之后,对“老冤家”穆沙拉夫穷追不放,如以“违宪”罪名起诉穆沙拉夫,将其软禁在家。巴基斯坦军队历来注重维护陆军参谋长等军方高层的荣誉,认为穆沙拉夫作为前军方领导人被公开审判是对军方极大羞辱,一些将领对谢里夫非常不满。
在这一政治背景下,伊姆兰·汗和卡德里认识到谢里夫政府与军方之间存在不小的矛盾,认定发动反政府示威不会遭到军方的强力干预,甚至还可能获得军队内部某些势力的默许,最终“放手一搏”。事实上,在示威人群向伊斯兰堡“红区”推进过程中,军方的确没有采取强制驱离行动,这在某种程度上鼓舞了抗议队伍的士气。南亚问题专家米歇尔分析称,卡德里很可能得到了军方默许甚至支持。此前,卡德里就曾多次称赞军方是巴安全支柱。军方乐见卡德里给谢里夫政府制造麻烦,削弱谢里夫的权威,并敦促其尊重军方的利益诉求。②“Anti-Taliban Cleric Rises on Message of Peace in Pakistan”,http://online.wsj.com/articles/anti-taliban-cleric-tahir-ul-qadri-rises-on-message-of-peace-in-pakistan-141037236.(上网时间:2014年10月2日)
三
总体看来,谢里夫政府的政治根基比较稳固,若能通过第三方渠道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政治解决方案,应能渡过此次政治危机,保住执政地位。
目前,“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在巴基斯坦国民议会中占据绝对优势,“正义运动党”只占34席,“人民运动党”则更为边缘化。第二大党“人民党”、第四大党“统一民族运动党”已经明确表态不支持抗议示威,维护现行民主政治框架。巴最高法院明显站在谢里夫一边。此外,“正义运动党”内部出现分裂。8月31日,伊姆兰·汗宣布,鉴于该党高级领导人哈什米和3名国会议员拒绝参加30日晚抗议行动,“正义运动党”取消上述四人的党员资格。哈什米则宣布,自己遭取消党籍并非“正义运动党”领导层的集体决定,而是伊姆兰·汗的个人意志。
自游行示威开始以来,巴基斯坦军方表态相当低调,反复表示不介入、不干涉,要求各方在宪法框架内和平解决争端。8月30日,伊斯兰堡局势有所恶化,和平示威活动开始出现暴力化的苗头。31日,军方召开高级别紧急会议研判当前形势,随后发表声明重申支持巴基斯坦民主制度,对当前政治危机及导致人员伤亡的暴力行为表示严重关切,认为使用武力只会导致问题恶化,呼吁各方不要浪费时间、尽快达成政治解决方案。军方称将坚守维护国家安全的承诺,不会辜负国民期望。有分析称,军方有关“坚守维持国家安全的承诺”为以后出面收拾残局、“挽救民主政治”预留了空间。然而,军方在现阶段直接出面接管政权的可能性不大。近几年来,巴基斯坦军方远离政治,集中精力打击巴基斯坦塔利班等国内极端主义势力,着力打造“职业化军队”形象,在国内民众中的形象不断提升。如果军方出面接管政权,将唤起民众对于军政权的负面记忆,并被扣上“破坏民主”的帽子,其形象无疑将再度受损。同时,美国作为巴基斯坦的最大外援方,反复宣称“支持民主政治”,在目前情况下不会支持军方接管政权。米歇尔也认为,军方不太可能利用卡德里示威作为借口实施军管。目前,巴基斯坦正面临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的严峻挑战,军方不愿意现在接管政权,而是倾向于在幕后施加影响。③“Pakistani Cleric Tahir-ul-Qadri-‘A Man of Immense Contradictions’”,http://www.dw.de/pakistani-cleric-tahir-ulqadri-a-man-of-immense-contradictions/a-17848131.(上网时间:2014年10月2日)9月1日,巴基斯坦三军公关部发表声明,否认巴军支持“正义运动党”及“人民运动党”,重申军方不会干政。谢里夫也多次会见陆军参谋长拉希勒·谢里夫,以显示与军方的团结。此外,巴基斯坦媒体、公民社会和司法体系的力量已然非常强大,这些力量从根本上反对任何非民主方式权力更替,它们是巴再现军事政变的最大遏制因素。
化解巴基斯坦政治僵局的关键在于伊姆兰·汗能否“退一步”。在“正义运动党”方面,伊姆兰·汗最初只是要求重新核查四个选区的舞弊事件、进行选举制度改革,但目前其核心诉求已变成谢里夫辞职。为此,伊姆兰·汗可谓“放手一搏”,一度勒令“正义运动党”议员集体退出国民议会和省议会。若迟迟不能达成政治解决协议,“正义运动党”以后的政治活动和伊姆兰·汗本人的政治生涯将面临重大挑战。在“人民运动党”方面,该党未参加2013年议会选举,在国民议会并无议席。此次与“正义运动党”联手发难,若不是背后有第三方势力推波助澜,那么很可能是卡德里本人的“意气用事”。如果伊姆兰·汗退却,卡德里一人无法威胁谢里夫政权。在政府方面,谢里夫已答应除了辞职之外的所有要求,不断号召各方力量展开斡旋,解决当前政治危机。总体看来,谢里夫政府让步空间已经不大,若再让步就意味着谢里夫辞去总理、沙赫巴兹·谢里夫辞去旁遮普省首席部长。在卡德里问题上,政府并未做过多回应,但应该能够在某些方面对“人民运动党”做出补偿,让卡德里本人对其支持者有所交代。因此,结束巴基斯坦政治动荡的关键就在于给伊姆兰·汗一个台阶,让其“体面收场”。巴基斯坦分析人士认为,能向伊姆兰·汗施加足够影响的角色并不多,但军方肯定是其中一员。如果伊姆兰·汗不顾一切,持续推动局势升级,导致大规模流血事件和社会秩序完全失控,那么军方的确有可能出面收拾残局。此外,摆脱当前政治危机还在于谢里夫政权尽快启动政治改革进程,尤其是选举制度的改革进程。
无论巴基斯坦政局如何演进,持续一个多月的政治动荡已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先,本已脆弱的经济“雪上加霜”。伊斯兰堡多条重要道路遭到封锁,很多店铺关门歇业,正常经济生活被打乱。9月,巴基斯坦贸易促进署宣布,由于在伊斯兰堡的反政府抗议活动影响了巴国际形象,原定于10月22日在卡拉奇举办的“巴基斯坦展”(Expo Pakistan)将推迟三个月。政局持续动荡导致许多外国投资者对局势持观望态度并推迟投资计划,造成巴基斯坦2014财年7、8两个月吸收外国投资下滑20%。巴基斯坦卢比贬值严重,经常账户赤字扩大至13.4亿美元,同比增长54%,公共债务增加21亿美元。①“巴基斯坦政治危机导致投资减少、外债增加”,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http://pk.mofcom.gov.cn/article/jmxw/201409/20140900746577.shtml.(上网时间:2014年9月30日)此外,政局动荡还给巴基斯坦国内货物运输造成不便,导致2014年7、8两月的货物出口额仅为3068亿卢比,同比下降7.62%。②“抗议活动导致巴基斯坦大量经济损失”,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http://pk.mofcom.gov.cn/article/jmxw/201409/20140900722999.shtml.(上网时间:2014年9月30日)更为严重的是,政局动荡影响巴基斯坦长远经济增长。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启动对巴基斯坦“备用贷款协议”项下的第四次经济状况审议。尽管技术层面协商进展顺利,但考虑到当前政治局势,IMF已采取观望态度,将视政治危机的解决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推动该贷款项目。此外,欧盟也对巴基斯坦政局表示密切关注,并暗示,如果政治危机不能得到民主、符合宪法的解决,将考虑是否继续授予巴基斯坦超普惠制待遇。③“巴基斯坦政局或影响同欧盟贸易关系”,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http://pk.mofcom.gov.cn/article/jmxw/201408/20140800712815.shtml.(上网时间:2014年9月30日)
其次,削弱民选政府权威。无论此次政治危机如何收场,谢里夫政府的权威都将遭到严重削弱。一方面,长时间的游行示威,甚至流血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谢里夫在2013年6月上台以来的强势执政态势。政局动荡导致包括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内的多国领导人推迟访巴行程,这显然有损谢里夫本人的国际形象和国内威信。另一方面,为了结束政治危机,谢里夫向包括“人民党”、“人民民族党”在内的主要政党广泛求援,并成功获得主要政党的支持。然而,谢里夫在危机结束之后必须“报之以李”,在某些问题上更多考虑反对党的利益诉求,这将影响到政府决策。更为关键的是,军方没有利用民选政府陷入政治危机的情况借机干预,相反却非常克制,尊重宪法和民主原则,得到了巴国内外的充分肯定,进一步提升了自身威望。在民选政府和军方的权力天平中,军方成功通过软性手段赢得了对民选政府的优势地位。未来军方在巴安全、外交,甚至内政领域或将拥有更大的发言权。
再次,恐怖袭击风险增加。2014年6月15日以来,巴基斯坦军方针对藏身于北瓦济里斯坦的巴基斯坦塔利班等极端分子展开名为“利剑行动”的军事清剿,截至2014年9月底已经取得了较大战果。例如,击毙上千名武装分子,清扫了北瓦济里斯坦80%以上的区域,控制了米兰沙、米尔阿里等战略要地,缴获大量武器弹药、简易爆炸装置等。然而,此次军事清剿尚未成功收官。一方面,北瓦济里斯坦与阿富汗接壤,很多武装分子逃入阿富汗境内躲避巴基斯坦军方的打击,准备在军队撤出之后返回巴基斯坦,继续从事恐怖活动。另一方面,军方的军事清剿已经造成近百万人流离失所,沦为“国内难民”。未来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于如何使国内难民返回家园、安居乐业。为此,巴基斯坦政府和军方已经制订了相应计划,如在北瓦济里斯坦修建道路等基础设施,兴建学校、医院、技能培训中心等民生设施,提升当地教育水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确保北瓦济里斯坦的长治久安。上述行动不仅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人力和物力,更需要政府和军方展开密切配合。如今,巴基斯坦政治危机持续发展,谢里夫政府忙于应对伊姆兰·汗和卡德里的抗议示威,无法全力确保对北瓦济里斯坦的民事投入及后续重建进程,这显然对实现部落区的长期稳定不利。此外,抗议示威还造成人员伤亡、部分核心政府部门无法正常运作,从而增加了伊斯兰堡、拉合尔等巴基斯坦核心城市遭遇恐怖袭击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