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不起来的笑话

2014-12-07 09:23杨树荫
浙江经济 2014年16期
关键词:电灯笑话变革

杨树荫

笑不起来的笑话

杨树荫

近日,《羊城晚报》登载《电话初到中国时》的晚清轶事。1882年,电话初到中国。英国人皮肖普,在上海正丰街至十六铺之间,铺设了一条电话线。对着话机,两地的人竟如面对面一般地对话,这样的神奇与新鲜,自然轰动了上海滩。

很有人不相信,认定是洋人做了手脚,决心拆穿外国佬的西洋镜。他们预设了通话内容,分别在正丰街和十六铺的两只话机上,实地操作,现场验证。当话机里传来对方清晰的声音时,才信服了电话的神效。

这是电话初到中国时的笑话。

其实,外来的技术只要进入国门,都会遭遇到类似的笑话,有的笑话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1882年4月,外商在沪创办上海电光公司,试办电灯。最初是在电光公司、招商局码头等处安装了15盏电灯,是日晚间,这些在中国本土上从未有过的玻璃灯泡,一齐大放光明,原以为照亮了黑暗,谁知道“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已经习惯了黑暗的民众认为电灯将引来雷击,惊恐不安,以致投石击灯。给世界带来光明的电灯,竟不料遭此噩运,这自然又是笑话。

当年的西太后,也是笑话的制造者。西方的汽车进入晚清内宫,这自然是亘古未有的稀奇事,也标志着交通工具将面临巨大的变革。西太后欣欣然地坐上了汽车,引擎轰动,车轮便转了起来,汽车与轿子当然不一样,正当享用之时,主事的太监猛然发现司机坐在太后的前排,这便坏了宫中的礼制,仆人能坐在老佛爷的前头么?竟然颇有“创意”地提出,要司机跪着开车,爆出了汽车史上空前绝后的笑话。

这样的笑话,实在笑不起来,似乎荒唐,却是真真切切地发生过。中国人对西方先进的科技文明,似乎总是从猜疑、排斥到最终的接纳,好像无比的小心、无比的警惕,其实却是天大的愚昧与无知。李鸿章对国人的愚昧,深恶痛绝,曾经极为无奈地说:“官商禁用洋人机器,终不得放手为之”、“文人学士动以崇尚异端、光怪陆离见责,中国人心真有万不可解者矣。”

同样的引进技术,在西方却有着迥然不同的命运。比如火药,自然是中国的发明,进入欧洲大陆,便身价倍增。欧洲人利用这一发明成果,开发矿业,打通路堑,深挖隧道,经济力量惊人地扩张。特别是以火药为武器的大炮,一举改变了战争格局,推翻了军事贵族为首的封建社会,宣判封建堡垒的灭亡。英国科学家、著名的科学技术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对此有精辟之语:“中国的技术革新一旦在欧洲大陆上落地生根,就给欧洲社会制度带来了惊天动地的巨大变革,的确令人惊心动魄,然而,相比之下,中国社会却几乎全无变化。”如此语重心长,当然是历史发展的警示。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应无国界之分,人人都可得而学之、学而用之。欧洲人之所以如此饥渴地学习东方,因其经历了被恩格斯称为“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的文艺复兴,已经具有了思想和文化的准备。当他们掌握了新兴的科学技术,便从制度上文化上加以变革和创新,科学的成效便惊人地放大了。

近代中国的现代化,主要是以技术推动的。然而,推动技术进步的人群,却全无思想和文化的准备,对先进事物的一无所知,以致闹出笑话,其实是必然的。

看来,以技术推动的现代化,倘无思想和文化的进步,这样的现代化,注定是艰难的。

以技术推动的现代化,倘无思想和文化的进步,这样的现代化,注定是艰难的

猜你喜欢
电灯笑话变革
电灯突然不亮了
电灯是谁发明的
小小电灯放光明
变革开始了
幽默笑话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
幽默小笑话
SOCCKET玩球发电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