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峰
(河北联合大学体育部 河北唐山 063009)
维和的目标就是创造和平。不论哪种定义下,和平都是一种脆弱、复杂、持续性的集体社会成果。同时,和平的概念和价值受到了普遍质疑。如果奥林匹克运动真的想把维和纳入其项目中,它必须明确对和平的普遍看法和定义以及它在人权和正义中的位置,保证谨慎准确地使用这些术语。对和平的定义太宽泛或太狭隘都可能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狭义定义可能会忽略一些对实现长久和平至关重要的方面。广义定义则可能使政策和实施过程过于宽泛,导致概念模糊以及引起负面效应。
在此引入“正”、“负”和“平”的和平评价理论做出解释。“负”和“平”就是没有暴力、没有战争。而“正”和“平”就是没有导致“结构性暴力”的结果,也就是源于社会结构的暴力,而不是由某些因素诱发的个体暴力或直接暴力。“正”和“平”包括对培养文化和构建和平的结构性问题。现在存在一种倾向于“负”和“平”的趋势,这是因为现在达成统一意见比较容易,因为“负”和“平”从本质上来说是消极的,而“正”和“平”体现了社会正能量。奥林匹克维和行动是不是就是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新老问题(“负”和“平”),它是否会从根源解决暴力冲突问题(“正”和“平”),顾拜旦所设想的并在奥林匹克宪章中规定的奥林匹克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实现“负”和“平”,“负”和“平”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促进国际合作和相互理解。然而,奥林匹克运动能否被视为一种真正促进“正”和“平”的和平实现的努力还有待考察,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和平”的意义还没有明确。“正”和“平”这一和平范畴概念意味着不存在结构性暴力。例如这个概念过于宽泛会起误导作用。或许可以给“和平”一个更狭义更实际的定义:和平就是特定社会集体和政治集体之间的一种关系状态,没有直接暴力,两个集体间的对话中没人能用暴力对待他人的状态。这个定义中的对话指的是政治中的理想化结构,定义中涵盖这一点很重要,也和奥林匹克学者的观点相呼应,奥林匹克休战原则可以作为灵感的来源。
奥林匹克休战原则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它能激发灵感,这使它能够释放奥运会和世界各地的无数体育网络提供的潜在力量。它传递的信息很简单,即“和平,要是能持续16天就好了”。虽然不能指望休战原则把16天立马变成永久的和平现实,但它能帮助提高对可能性的期望,把辩论重点从“为什么要和平”转向“为什么不要和平”。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认为奥林匹克运动为和平对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有学者批评认为,至今没有证据表明除了理论成果之外还取得了任何实际成绩。不论维和的目标是如何定义的,就维和工作的影响和对维和行动的有效评估能力而言,都有必要低调进行。验证这种说法的证据并不总是可以获得的,冲突和冲突转化过程中的复杂性必然会加大归属的难度。然而,建立周密的、论证充分的、文化适宜的评估方式是通过体育进行维和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和的参与者和过程方面提出了一些重要问题,维和的主力军是谁,维和是否包含一套具体的行动方案,比如要求遵守奥林匹克休战原则,维和被视为一个整体过程是否更有效,没有哪个组织能够单独完成维和工作。奥林匹克休战原则和奥林匹克教育并没有减少政治在和平事业中的重要性,这些最多能为有关和平和维和的对话和努力提供切入点和国际文化发展空间。奥林匹克运动和联合国之间的合作已经被其拥护者赞颂的重要一步。谁是维和主力军这个问题促使我们重新定位维和和转化冲突中外界第三方参与者的作用。目前维和工作主要由外部力量占主导,而当地公民和组织采取的行动被忽视或得不到重视。这种外部力量主导的形势在奥林匹克那些外延项目的背景下是存在问题的,这些项目的目的是促进冲突的化解与和平,因为这些外部力量在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规范中特殊地位,可以说是基于一个假设。体育不论文化背景如何,蕴含着普遍的文化价值。重要的一点是,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对“普遍性”的重视决不能意味着要求标准化的现代化或文化的同质化,更不用说欧洲化或西方化了。重建奥林匹克的社会合法性需要用强有力的多文化和跨文化方式对待奥林匹克教育。
为了克服以体育为基础的维和项目中的偏见,维和和发展的方法必须适合参与者和文化要求。的确外部力量参与维和,如果能授权当地参与者创建或重建自己的体育基础设施,用以促进和平共处,那么它的参与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同时需要认真考量和讨论联合国在强力促进和平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的本质和结果,联合国安全委员会就有关奥林匹克休战原则的采用问题发起的对话应该能够为这些讨论提供平台。由于维和采用的本土方法侧重本地性、文化特殊性,有时候也侧重广泛参与,它能够处理国际维和工作忽视或理解有误的问题,并帮助连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维和工作。不论什么时候,维和工作都必须积极设想、尊重、促进并利用特定环境中存在的和平和缓解冲突的人力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
维和应该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或自下而上的过程,一个中央计划的协调过程,还是一个主要在当地规划,由大量本地或本地外参与者执行的过程,维和面临的挑战是奥林匹克运动单独无法应对的,尤其是将维和视为依赖各个层次的共同努力的过程。的确,基层的维和工作或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通过这里的工作,可以在冲突环境中建立一个和平地区。综合的维和方法要求摒弃自上而下的硬性技术官僚,综合利用更广的时间范围和维和参与者。需要建立一套参考执行框架,该框架要综合考虑到中高低三个层次的需求和资源的合法性、独特性和独立性以及各个层面上和所有活动中的认识、包含和协调机制。因此,如果要为促进和平共处做出显著贡献,包括国际奥委会、国家奥组委、运动员积极分子等,必须同社会其他领域的先进人士联合,包括国际政府、国际性组织和当地非政府组织、新社会运动、基层体育团体、公司和当地社区。换言之,维和需要更平等的方式,当地居民、非政府组织和其他志愿组织所做的工作,如果没有得到比高层的国际奥组委及其下属跨国组织、政府间组织所做的工作更多的重视,起码也应受到同样的重视。
当代维和工作应该重视关系和网络的构建,以便聚集个人和组织开展跨界对话,提出想法和行动方案。因此,利用体育来建立维和中的关系网络必须真正以对话为基础,以民主为原则,认真对待不同的意见。简而言之,这需要去中心化的努力。为此,奥林匹克运动应该与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和社区组织展开合作,这些组织对体育、维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观点,能够很好地弥补现有维和行动提出的那种理想化、过于普遍化的精英奥林匹克主义观点。
[1]张海军,张海丽.英国竞技体育与伦敦奥运会[J].体育文化导刊,2009(5):151-155.
[2]黄璐.伦敦奥运会有关公平竞争的案例分析[J].体育学刊,2013,20(5):31-35.
[3]黄璐.动了谁的“奶酪”?——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消极比赛事件评论[J].山东体育科技,2013,35(3):6-9.
[4]胡军.伦敦奥运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J].体育文化导刊,2012(2):15-17.
[5]黄璐.博斯曼法案的国际政治经济本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5):392-395.
[6] 黄璐《.体育政治经济学》评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5):22-24.
[7]Chengli T,Huai-C, Hsiou-W.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Mega Events:A Myth or a Reality? A Longitudinal Study on the Olympic Games [J].JSM,2011,25(1):11-23.
[8] Adrian E,Niamh M,Victor M. Is a Population-Level Physical Activity Legacy of the London 2012 Olympics Likely?[J].JPAH,2013,10(1):16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