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丰羽 江志鸿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1121)
太极拳是一项中国传统武术,在广大群众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中拥有极大的受众,作为一种所有一种可以在任何群体中推行的大众健身运动,太极拳因融合了儒、释、道、传统养生文化等,且融会了中国民间文化的处世哲理,而被认为是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集大成者,深受广大民众喜爱。
太极拳进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简化24式太极拳在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高校中普遍开设,且受到大学生的热捧,目前已经成为高校体育选修课中课中比较热门、抢手的一项。然而,由于当代青年生活节奏和运动心态趋向快速、便捷,而太极拳又比较舒缓,以慢、粘、畅为基本特点,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反差,导致很多学生在短暂的新鲜期过后,对太极拳的学习产生倦怠情绪,学习效率大大降低;更为重要的是,即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模仿和练习,他们也往往难以表达太极拳的神韵,往往形似而神离。
我院太极拳课设置单位为一个学期,包含术科考试、体育基础理论课程及考试共32学时,太极拳的实际教学时间约占24课时。教材内容为二十四式太极拳。要让没有一点太极拳基础的学生短时间内学好太极拳,掌握太极拳的要领,是不容易的。长期的太极拳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学生在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常出现以下3个方面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他们快速提高太极拳水平。
学生在开始阶段学习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记得下肢动作,忘了上肢动作,记得前面动作,忘了后面动作,或者把动作混淆,比如:野马分鬃和搂膝拗步,顾头不顾脚,打起拳来一片慌乱。随着时间推移,学习的深入,掌握难度相当的动作花费的时间明显减少。然而问题在于,要通过有限的24节课比较熟练地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动作、能够流畅地把一套太极拳打下来,在时间上必须抓紧。
学习过程是不断地纠正完善动作的过程,教学中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指出学生错误,让之改正,而学生自认为已经和正确动作一样了。比如:野马分鬃时学生的重心上下、前后、左右晃动,教师分别给出正确示范和错误示范,要求学生改正,学生相互可以看到对方的不足,却感觉不到自己的错误。
往往有不少学生动作结构正确,但打出来的拳是做操的感觉,有的动作打出来甚至像僵硬的机器人。这与太极拳空灵、潇洒、飘逸、绵绵不绝的感觉相差甚远。
太极拳和其他武术拳种一样,本质上区别于其他项目的是动作具有攻防含义,而太极拳又有显著不同与其它拳种的特点——缓慢柔和,动作走弧形,并有意识内劲贯通。太极拳的动作要求: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腰敛臀、沉肩坠肘、腕坐指舒、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它具有内敛性、柔和性、连贯性、圆活性、完整性的特点。动作之间的衔接没有人为的停顿,没有接头的地方,上一个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整个动作之间的衔接,前后贯穿,连绵不断,好像行云流水。动作形态和动作运动轨迹都是圆活的,其大小、方向灵活多变,是太极拳内劲的需要,表现为动作非圆即弧的运动轨迹。
我院体育课为必修选项课,学生根据爱好自主选课。太极拳选项班的学生身体健康、求知欲强、对该项目有较高兴趣。我院学生由文、理、艺术(绘画)构成,他们长期的学习以语言-逻辑记忆为主,比较擅长语言、文字、图形的记忆,对动作记忆较少涉及。
教学以太极拳的基本手型、步型、功法练习为基础,然后传授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套路动作,熟练后再融合呼吸、意识配合,最后讲解其攻防含义。遵循从易到难、由简入繁、先形似后神似这一思路安排。常用示范、讲解、领做、对比等教学法。课堂教学只有1名教师,学生全无基础,示范讲解复杂动作时需要花费较长时间。
基于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笔者在进行太极拳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加大教师示范的力度,运用常规方法使学生在接触初期尽可能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和动作记忆,同时,加大多媒体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确保提高效率、正确率和学生动作的意味。具体来说,就是在动作学习初期加入多媒体呈示,使学生能够把课上和课下结合起来;在动作形成期运用多媒体呈现学生动作中的经验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动作自省能力;在动作熟练期引入专家与学生动作的对比,强化学生对太极拳意味的体认,提高学生动作表现的内涵。
学习新动作时学生往往对动作的结构、方向、轨迹不甚明了,多次慢速示范,对学生建立正确动作表象非常有帮助。教师的亲身示范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教师无法做到课堂上多次慢速示范。假如教师一直做慢速示范,就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观察、辅导学生,对学生做针对性指导。有的动作如:右蹬脚、转身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这一系列难度大、强度大的动作,多次慢速示范也不现实。引入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也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
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呢?学习新动作,教师仍按原教学方法教学,学生分组自主练习时,播放多媒体课件,将新动作慢速循环播放。学生如仍不清楚,还可定格画面,对动作结构进行更仔细的观察。这样做的目的是发挥多媒体的便捷优势,通过多次慢速播发,强化外界刺激,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建立动作表象,加深对动作的细节的认识。
多媒体的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尤其是当学生对自己的动作有疑问或不确定时,课外复习对新动作的形成帮助非常大,引入多媒体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新动作的掌握和巩固速度。
学练纠错是动作技能学习时必经的环节,在动作复制过程,复制行为并非都是正确的,有时学生可以自我发现纠正,有时自己观察不到,需要教师、同伴提醒。这时引入学生练习的技术录像分析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多媒体时代很容易实现,同学的智能手机即是方便好用的拍摄器材,拍摄完成后与教室里播放的标准动作视频对比,很容易找出错误动作。
作为内家拳,太极拳动作强调本体感受性。选项班的学生此前并无类似的学习体验,自我纠正的要求对他们来说也比较难。加以多媒体的视频技术录像分析有助于他们查找自己动作的错误。
技能学习初期,这些不擅长动作记忆的学生一般先从点、线来定位,记住动作的起始结束位置,两点连线来完成动作,比较机械。随着学习深入,学生对单个动作的形式、轨迹、方向明确,整体把握尚欠缺,就造成了动作像体操,而缺了太极韵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更多的完整示范,以便学生建立完整动作的表象。但限于教学环境、课堂要求,教师不可能一直不停地进行完整示范,这时引入视频到教学中来,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学生练习时,教师将这一段视频循环播放,再辅以语言提示,让学生注意到动作的连贯、绵绵不断,就达到了外部强化的目的。
在外向学习的基础上,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流畅动作与专家的动作进行对比剖析,更容易把太极拳的难以言表的韵味通过动作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体悟,从而增加自己动作中的太极内涵。
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手段,尤其是让学生自己去录制自己或同伴的动作视频并进行分析讨论,还可以降低教学难度,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入多媒体进入太极拳教学,适时选用一些太极拳的比赛、表演等视频,在课堂热身阶段播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陶冶情操。
在太极拳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动机,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但也应该看到,在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习与学生的互动,而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交由技术来解决;而且技术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教师还需要加强对体育传统教学技能的研究和改进,在日常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关注如何更有效、合理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把技术作为达到目的过程中的手段和工具,而不要为技术而技术,或者以技术代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我们一定要分清主次,避免喧宾夺主。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36.
[2]杨敏.表象训练法对太极拳教学效果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2(5):68-69.
[3]赵开.现代教学模式下的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与评价方法探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0(2):79-80.
[4]武冬.太极拳教学与训练英汉双语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