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因素及就业策略研究①

2014-12-06 02:22丛洪岩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33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体育教师专业

丛洪岩

(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吉林四平 136000)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身体的健康体现着教育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失败。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体育教师的水平代表着学校体育发展的水平。当前,我国体育院校为学校体育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可以说对学校体育的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同时也满足了学校的体育师资力量,使过去由非体育教师带上体育课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然而,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处于急剧转型时期,高校培养的体育专业生遇到了空前的就业困难的局面,这种局面给体育院校和体育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困惑和不解,学完了用不上,而且很多院校包括中小学都不需要体育毕业生,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体育院校不需要培养体育专业人才了呢,这个问题给许多体育学者也带来很大的困惑,因为这个课题不是一个学术课题,而是一个社会课题,可以说时下社会方方面面都存在这个困惑,不仅仅是体育专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困难的局面,那么如果就时下的情况,体育院校真的不应该在招收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了,然而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对问题的看待也不能片面的看问题,对任何问题都应本着具体问具体分析的态度,这样对问题的解决就有一定的办法,从而不会迷失方向。因此,我们针对体育专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展开专门性的分析研究,经大量的社会调查以及专家访谈,初步探究到就业困难所存在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有助于找到问题的症结,同时也可找到问题的所在,便于我们找到寻求就业的对策。

1 体育专业招生人数过大

体育专业招生受我国整体招生影响,招生数量是80年代、90年代初期的2倍或是3倍,这种招生局面严重违反了招生与用人之间的平衡。80年代初我国中小学体育师资数量明显缺乏,专业人员严重不足,但扩招以后,这种不足已变成过剩,体育人才是少数具有体育天赋的人所从事的专业,它的数量可以说应该不能超过学校已有教师的正常指数,但是体育院校因招生来源就是财源,谁也不去考虑体育是专门人才培养院校,也跟着大量扩招,致使体育学生文化素质提高,运动技能严重下降的局面。文化素质当然需要提高,但绝不是不要运动技能,体育院校是以运动技能为前提的。当今很多学生拿着体育院校毕业证书,但身上的运动技能却低的可怜,学体操的连单杠上最简单的动作也不会做,教学的技能和理论也差的厉害。这样的体育学生哪个学校愿意要呢?再加上这样的学生人数过剩,一个退休的老体育教师,身后就有数十个体育毕业生等着,这种情况是体育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之一。

体育专业教育仅仅培养体育方面的技能已远远不能解决学生就业和吃饭问题。扩招的结果就是造成就业困难,就不了业如何生存,学生到了工作阶段,靠丛事体育就业已经行不通了,而体育院校还是按着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去教学,就势必造成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就是说学校目前根本就不缺体育教师,体育院校主要是培养体育教师的,应注重能力培养,不追求数量。所以希望我国计划招生部门,以及体育院校一定要考虑学生就业因素,不要盲目的追求发展,而浪费了人才资源。招生的盲目性是学生就业困难的明显原因,是否调查和研究,这都是明摆着的事实。就业已经如此困难了,学生第一不要报考体育院校了,学体育就业困难还学什么体育,第二体育院校招不来学生,还制定那么多的招生计划何用,赶紧缩小招生计划,按客观现实和教育规律办事,才能不出现体育专业生就业难的情况。

2 体育专业教学的科学改革

面对我国当前的体育招生形势,体育专业教学需要科学的改革。改革的方向第一应为减少当前的招生人数,提高体育招生的学费,专业院校不是大众学校,及特殊的学生可减少学费。第二改革体育专业生的培养计划,目前尽管体育专业在专业上丰富了体育学科的内容,比如体育装备专业,体育管理专业等等,但体育教育专业仍然没有较大的改革,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对体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育教学在如何适应学生兴趣、如何是学生正确形成体育学科观,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怎么样让学生重视体育。记得前些年我国部分初中学校把体育纳入升高中的考试,效果其说不一,近些年这种考试恐怕早已烟消云散了。当前中小学师资的水平呈现表面化,注入不了新鲜的血液,致使学校体育仍然流于形式。学生一届一届的对体育的印象就是玩,就是休闲,没有人真正把体育当成一门学科来对待。体育专业院校当前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使青年学生转变对体育的态度,用什么样的方法是学生认识到体育是人生当中极其重要的课程,如何让当前教育界的人士,都能了解体育,都能知道体育学科的知识体系内容。这是体育研究的重大课题。学生的培养,应尽量面向社会,对体育教育的技术示范有一定的标准即可,不需要达标技评式的考核。认为中小学的学生不需要那么精确的运动技术。体育专业生应有一项专项训练能力。更多的本事应在如何组织学生练体育、懂体育、知体育。因为学校的体育目的和核心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围绕体质增强的主核心,教师就应在练习上,体质增强上,运动量的循序渐进上,让学生深入心里。体育是普通学生身体与技能打基础的阶段,所以掌握体育的科学手段不亚于身体练习的重要。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要有一个认识掌握的过程,这个过程掌握了,思想也就产生了飞跃。同时体育专业学生应加大传统文化的学习,对科学知识,文化教育知识要全面加强。不然社会认识总是社会陋习的观点看体育,总认为体育教师就是身大力不亏,什么体育棒子,以及头脑简单等侮辱人格的桂冠都加在体育人的头上。这是一个矛盾的现实,尽管很多体育教师都提高了文化与知识能力,但总有少数人仍然脱离不了那桂冠的影子。因此体育专业也可以让学生跨专业学点其他专业,年纪大的时候,也可该改行,免得让教育业内人士认为体育教师除了体育什么也不能教。体育人才的培养改革是彻底改革体育教育致诞生开始所存留下的顽疾,这个顽疾不铲除,体育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反展。

3 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

高校体育专业学要改革,那么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也要改革。现今中小学体育教学仍然是过去的教学方式,从体育教学课本上发现,一些体育学者,仍然把体育拴在其他学科上,这里主要是指仍然把体育和其他知识等同,按一定的知识体系去分布在各个年级。这是不可行的,因为数学、语文、化学、物理等学科都存在一定的理论逻辑体系,可以说体育身体机能不存在这种逻辑体系,比如球类,分解动作在专业院校是可以的,但普通学生就不喜欢这样的教学,动作被分解后,整个运动的内涵趣味就没有了,这就像音乐一样不能一个音节一个音节的掌握,必须是体会一部完整的乐曲,从头到尾的弹出来,美术也一样,不能把人体的头部各种形态都练得最好,然后是身体,四肢,最后在根据人体的形态组装,这不是美术,没有人这样教美术。体育也是一样,不能破坏他的运动完整性。所以只能从学生的能力划分级别,从篮球的篮筐的高度,足球门的大小来分年级教学,要在学生的兴趣前提下强调学生的动作过程,教师示范是最重要的。同时,体育从小学就要在风雨课开设体育文化知识课,强调体育为国争光的精神,强调优秀运动员的那种拼搏精神和顽强为国争光的精神。要求学生从小就懂得体育是一门科学,身体生长发育更离不开人体运动即体育课。所以中小学的体育课应开设体育文化知识课,体育运动健身课,以及体育专项训练课。是教师各能发挥所长,老教师上文化体育课,青年教师上体育健身课,中年教师上体育训练课。学校体育教师不是饱和,而是大量缺少编制,缺少科学教学制度。绝大部分学校都是糊弄体育,有其名无其实。有几个教师领着学生玩一玩就算了,谁考虑什么科学教学。所以体育专业学生,怎么能就业呢?可以说,体育学生已经进入了层层的矛盾之中,怎么能寻求生存之路呢。没办法改行,体育教学资源严重浪费。所以中小学,包括高校的体育教学都面临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改革就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4 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对策

体育是少数人的教育,也是少数人从事行道,不能盲目的扩大体育招生,把那些体育天赋不大的人也招到体育院校,这不仅影响体育院校培养质量,更让学生无法就业。体育才能不是一般的学生也不能报考体育专业,要从自己的能力出发,最好去报考高职院校学点技术生存能力。不能希望在体育院校混张本科文凭。目前,私人体育健身馆建立的比较多,学生可以暂时到哪里就业,可以当体育管理员,也可以当训练指导员,少数专业可自租场所招生训练,比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还有健身训练等等,都是就业的渠道,当今不能像过去那样,一毕业就有学校就业,挣着事业单位的皇粮,这种局面很难一时改变。另一种方式也可以到一些大企业工会就业,也可到体育用品商店就业,可以说只要当前不挑剔职业,就业的路子还比较广泛的。但就业的对策前提,还是要在体育院校学习好过硬的本事,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行,谁愿意要你呢。所以体育毕业生在校期间要有几方面的准备:一方面是渊博的文化知识,当今的体育生绝不是以前的学生,只培养或强调体育运动技能,忽视学生的文化的学习,但当今体育院校对文化知识学习忠实的还不够,还需学生自学,一定要有强大的文化知识底蕴,他的目的就是为暂时改行用的。如果不愿意作上述就业,就可以凭文化知识做别的工作,商业、地产业、药业等等都可以,第二方面就是在学校要学好运动技能,学好训练指导的实践和理论。第三方面自学或在学校开设的其他专业学一门跨学科专业,宽泛自己的就业路子。

5 结语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面对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多样化,要对体育专业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应有计划的缩减体育专业的招生规模,适当扩充社会体育、体育康复保健、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等方面课程,同时,要避免重实践轻理论,重术科轻学科,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现象。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学生就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市场行情。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从单一向多样,从统一向个性方向发展,培养教育教学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

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要随时代发展进行重新构建,建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和互动机制,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协调人才供给与就业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培养具有较强社会实践能力、社会服务意识高的人才,是当前社会需求发展目标。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2]霍晓亮,张正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之对策[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67-68.

[3]朱敏.为大学生心理高压人群点一盏心灯[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60.

[4]刘丙权.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2):34-36.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体育教师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