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慧玲 韩雪峰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临汾市中学生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的调查研究①
程慧玲 韩雪峰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为了进一步明确临汾市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生活方式以及中学生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对其体质健康的影响程度,该研究于2012年对临汾市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以及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体育锻炼情况都对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临汾市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提构建多元化的体育锻炼氛围;执行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改革。
临汾市 中学生 生活方式 行为习惯
为了进一步明确临汾市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生活方式以及中学生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对其体质健康的影响程度,该研究于2012年对临汾市部分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以及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进行了调查分析,试图通过调查结果能够发现影响临汾市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一些因素以及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与其体质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力求改善学生的生活方式、改进行为习惯,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体质的发展。同时,为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为临汾市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临汾市第一中学、第三中学、第五中学、第八中学和第十中学随机抽取农村和城市学生各100名(共计1000名)、教师50名。
2.1 专家访谈法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走访了部分在学校体育、体质健康方面有造诣的专家、学者10余名,就该研究的内容、调查问卷的发放征求他们的意见,为该研究更加的顺利完成提供坚实的基础。
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该研究的需要,参照《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实施方案》中的“学生调查问卷”和“学校调查问卷”设计的调查问卷,学生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活作息时间、饮食营养情况、体育锻炼情况、课余作业情况、对体育课的认同情况等;教师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体育课的内容、课外体育锻炼情况、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情况等。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6份,有效率为95.6%。其中农村学生473份,有效率47.3%,城市学生483份,有效率为48.35%。中学教师50份,回收48份,有效率为96.0%。
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OFFICE软件中的Excel,对所调查的问卷进行统计处理,并将相关数据绘制成表格。
3.1 学生的生活方式
3.1.1 学生的作息制度
研究表明,临汾市52.1%的中学生能够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制度,47.9%的中学生不能够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制度。在调查中发现,由于中学阶段是学生准备参加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学生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复习主要的功课,不惜牺牲休息时间。经常晚上“开夜车”,造成作息不规律,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3.1.2 学生的生活习惯
研究表明,临汾市30.5%的中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69.5%的中学生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促使人们的身心健康,但是,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在校学生可能由于环境的影响使部分学生养成了不好的生活习惯,例如作息时间没有保证,不吃早餐,时常生气,学习负担压力过重,暴饮暴食,不参与体育锻炼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严重影像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3.2 学生饮食情况
3.2.1 学生的早餐情况
调查显示,临汾市86.1%的中学生每天都吃早餐,每周有3~5天吃早餐的占11.7%,从来不吃早餐的占4.2%。而且发现,城市的学生从来没有不吃早餐的习惯;4.2%从来不吃早餐的学生均是农村的学生。至于不吃早餐的原因是早晨刚起来不饿、时间不够、不合口味、没有养成吃早餐的习惯。因此,临汾市中学生不吃早餐的习惯并不是经济的问题,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3.2.2 学生的饮食偏好情况
研究表明,临汾市中学生不论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对甜食和油炸食品比较偏好,二者分别占到66.5%与73.5%。甜食和油炸食品含有较多的脂肪,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国人口死亡率竟与该国糖的消耗量成正比。世界卫生组织在调查23个国家人口的各种死因后发现,嗜糖比嗜烟更可怕。长期嗜食高糖食物的人,平均寿命要比正常食糖者缩短20年左右。同时,油炸食品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垃圾食品之首,属于高脂肪食品。经常、过量食用这样的食品不仅会导致人体的肥胖,还会伤害人体的心肺功能。因此,合理健康的饮食是保证学生体质健康的必要条件。
3.2.3 学生的正常饮食情况
研究表明,临汾市56.3%的农村中学生和51.6%的城市中学生都能坚持合理的饮食,每天基本能够保证一杯牛奶和一次肉类或者蛋类。这样就能够保证具有中学生健康的体质。但是,有43.7%的农村中学生和48.4%的城市中学生不能进行合理的饮食,比较挑食、偏食。调查发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学生都喜欢吃肉类或蛋类,而喜欢吃绿叶蔬菜类的人数比较偏低。中学生正是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的饮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中学生挑食偏食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体质健康。
3.3 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
3.3.1 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
调查显示,临汾市中学生希望每周上1~2节体育课的占 64.0%,3~4节体育课的占26.3%,不需要体育课的占9.7%。目前在中学每周安排2节体育课,说明目前的体育课程安排能够满足多数学生的需要,仅有小部分学生不希望上体育课。同时,多数学生希望在体育课上多安排一些简单、实用而且趣味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但是,调查发现,目前临汾市多数中学的体育课仍以竞技运动为主,重技术与成绩,使部分学生难以完成,造成喜欢体育课,害怕上体育课,缺乏自信心。而且,多数学校体育课的形式以“放羊式”式为主,缺乏一定的组织性,使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体育课给其带来的乐趣,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3.2 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情况
调查显示,临汾市中学生每天都参加课外锻炼的占15.4%,每周参加2~5次的占74.2%,偶尔参与1~2次的占10.4%。说明临汾市多数中学生都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2~5次体育锻炼。而且67.2%的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在1h之内,仅有32.8%的学生每次锻炼在1h以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课业负担重,学校追求升学率,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考入好的大学,导致多数学生为了完成文化课作业,提高文化成绩,不断巩固复习各门文化课,致使他们缺乏锻炼的时间;同时,调查还发现,除了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少之外,缺乏运动场地、运动器材、不懂得运动方法怕受伤等因素都制约着临汾市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3.3 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
调查显示:有83.2%的教师认为“学校对体育不够重视”,具体体现在“体育课经常被其他课程所侵占”占54.6%;“学校体育设施比较简陋”占72.6%;“体育教师受到某些程度的歧视”占45.6%;“对实施新的体育课程不够重视”占76.3%。近年来,国家教育部一直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各级学校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前后启动了“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了“新的课程标准”。但是,由于“高考”这个指挥棒长期指引着学校、家长以“高考”为核心,重视“应试教育”,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办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的硬标准,造成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体质。因此,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工程”,进一步促进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
临汾市中学生能够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制度,但是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多数学生对甜食和油炸食品比较偏好,还有个别学生喜欢吃零食,这样会严重伤害中学生的身体健康。临汾市中学生希望每周上1~2节体育课,而且,每周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2~5次体育锻炼。但是,体育课所教授的内容,多数学生不感兴趣,希望在体育课上多安排一些简单、实用而且趣味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使学生能够达到体育课程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工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1]李小伟.提高学生体质要树立“健康第一”思想[N].中国教育报,2006-09-29.
[2]缪书岳,宋军,邓艳艳.学生体质下降的现实原因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7(5):22-23.
[3]何步文,王世哲,刘万武.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因素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4):20-22.
[4]章华雄.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发展对策[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4):12-13.
[5]王慧丽.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6):23-25.
G8
A
2095-2813(2014)12(a)-0171-02
程慧玲(1989—),女,汉族,山西大同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韩雪峰(1988—),男,汉族,山西夏县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