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晶
(赣州技师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学思考①
黄晶
(赣州技师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该研究从文化学的视角,运用文献法、文化比较法、历史研究法等方法讨论分析影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形成的文化因素、环境地理因素、民族因素,并对影响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四个因素提出了适当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民族传统体育理论提供一定的依据。
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学 发展 因素
作为传统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在历史上一个或多个民族内流传或继承的体育活动的总称,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在一定范围内所展开的民族文化色彩浓厚的传统的体育活动[1]。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缔造了深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深刻地反映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并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使中华民族历经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该研究从文化学的视角,运用文献法、文化比较法、历史研究法等方法讨论分析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历史规律,研究其形成的文化因素、地理环境因素、民族因素,对于客观地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一定的意义,也旨在为进一步完善民族传统体育理论提供一定的依据。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居住的地域辽阔,每一个民族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其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也各不相同。因而,就对各项具体的民族传统体育而言,它们有其各自的起源并具有自身的文化特质。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源于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产生于特定的历史的民族文化背景,在中华民族千年历史长河中得以发展,并在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下继承沿袭,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各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伦理、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社会特征息息相关。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每一个民族都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并在各自特殊的条件下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例如:射箭、摔跤、赛马是蒙古族的传统强项;荡秋千、划龙舟是苗族人民最为喜爱的传统项目;拔河、踢毽是回族人民最为擅长的项目;此外还有总所周知的高山族的放风筝、藏族的赛牦牛、瑶族的打陀螺、侗族的骑木马以及壮族由青年男女表达爱情转变而来的对抗性比赛项目的“投绣球”等等。此外,还有太极拳、武术、赛龙舟、围棋、气功、秧歌等,为汉族与少数民族所共同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2]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其独特的体育功能和文化价值,千百年来一直在少数民族当中广为流传。从西周时代萌发的礼射活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围棋,思想活跃的诸子百家早就对少数民族体育就给予了充分的评价,唐代的武举制度更是推动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繁荣和发展。北宋时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始被列入学校教育的内容,除个别项目如球戏等逐渐衰落外,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有明显的提高,规则较以前更加完善[3]。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就鼓励和支持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坚持“积极提倡、加强领导、改革提高、稳步发展”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方针,同时做了许多的工作,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更进一步普及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伴随体育学科的迅速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很好的发展势头。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昆明成功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个民族在内的7000多名运动员都参加了。在那届运动会上,共进行了民族式摔跤、马上项目等11个项目的比赛,还有台湾省高山族龙舟队也前来参赛[4]。每四年举行一届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盛会。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和繁荣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还有例如2004年在河南郑州举行的首届世界武术传统节,来自世界各地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个武术团体、2000多名选手同台竞技。这些运动会很好地推动了各个地方民族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对体育项目的普及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还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不少的优秀少数民族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它还拉动了民族地区贸易以及旅游业的发展,使民族地区经济越来越繁荣,各民族间了解和团结日益增强,民族精神得到弘扬。此外,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还能向世界展示我国民族团结和事业进步取得的巨大成就。
虽然像苗族的穿花衣裙赛跑、打花棍,土家族的撒尔嗬、板凳龙、舞草把龙等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正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逐渐被淡化和遗忘,但也有一些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且博大精深的诸如摔跤、放风筝、武术、赛龙舟、秋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具有其独特的强大的生命力,在引起世界的关注同时为许多国家人民都喜欢的运动项目[5]。研究表明,虽然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但是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现实情况还存在以下四种因素,导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还很不全面和极不均衡。
2.1 中小学校展开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基础普遍缺乏
20世纪80年代末期,将反思应试教育作为开端,我国教育界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而课程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是改革的落脚点,由原来的中央集权制向扩大灵活性的方向快速发展。教育部2001年出台的《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提出应推行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的形式,这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有关具体内容的规定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被彻底放弃了,这对民族地区开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是一个极好的机遇,也为学校开发体育教学内容资源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仍然是主流,就连比较落后的一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也没有选择民族体育项目。即使有些地区和学校出台了一些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的鼓励政策,不过遗憾的是往往都未真正落到实处。
2.2 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理论没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民族传统体育同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空前的,也引来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这也说明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当前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是形式的需要,有必要从历史发展、理论、学术等方面对民族传统体育作进一步的研究。找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规律有何特点,该总结什么样的经验,以及如何更好地引导、提高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如何把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引向深入[6]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当前学术界和理论界亟须重视和研讨的。
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方面,虽然在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大多集中于怎样开拓表演性或竞技性项目,注重训练和参与比赛,重点发展它的竞技性,而对其文化特性没有重视起来。这种注重实践忽略理论的做法,最终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
2.3 西方体育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强烈冲击
民族传统体育这个概念是相对与西方体育而言的另一个概念,是因为西方体育的传入而设置的一个为区分外来体育与民族体育的产物。因此,为了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现在和未来的研究,就必须追溯到西方体育的传入开始[7]。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是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积极融合,使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体育文化信息和体育科学精神上互相交流、彼此融汇;另一方面,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相互碰撞,产生文化上的碰撞和不适应[8]。事实上,人们在消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产品的同时,也在不可避免地、不知不觉地受到其中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的影响。由于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目前相对于西方体育文化来说,还属于一种弱势文化,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强势文化的冲击与挑战。
2.4 民族传统体育在社区开展的极度不均衡性
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健康的重要,并且开始通过业余体育锻炼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当前开展社区体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匮乏、投资经费紧缺和场地设施不足是首要面临的问题。其次就是社区体育活动项目单调,活动人群单一,大多以拳操类、舞蹈类和武术类为主。为了使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时有更多的选择,可以通过增加一些融娱乐性、趣味性和健身性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的需求,这也使得活动项目单调、活动人群单一的现象有所改变。特别是在社区体育中增加一些汉族和少数民族所共同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特有的但是也为汉族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经常见诸于媒体、报刊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于改变民族传统体育在社区体育中发展的不均衡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 学校体育应加大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薪火相传的最基本途径就是教育,尤其是对中小学生的体育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一个人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中小学时期的学生在这个时候能对民族传统体育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能把它内化成自身的文化素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深厚底蕴和巨大蕴藏为新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教材的选择余地。因此,我们要以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体系为依据,精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增加新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应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学校和不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要求。按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五大学习领域,注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趣味性,针对学生的运动兴趣,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运动参与。
民族传统体育要发展,学校是重要的实践基地,是关键所在。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体育科学的原理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规则、器材设施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增加其为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新成分,这样既能使它成为一种更合理,更科学,更富有时代性的民族传统体育,又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民族体育文化氛围[9]。
3.2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学科理论研究
作为设计领域较广的人文学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繁多,且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需要有科学理论研究来作支撑。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将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作为了民族工作和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以及高度重视下,民族传统体育也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可是,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思维概括仍然不够,这就必须借助高等院校以及社会的力量,来对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学、史学等方面进行基础性的理论研究。与此同时,还要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运作、诸多传统项目的技术理论研究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的锻炼价值和生理指标测试等应用性课题加以重视。通过多方位深入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才能使其发展更加健康,更具有优势迎接未来的挑战。
3.3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路径
为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必须由传统转变到现代,在此过程中会对文化进行升华和扬弃。一方面,对中华民族自己的优秀文化遗产要继承和弘扬;另一方面,对于外来先进的体育文化成果要多加学习和借鉴。不过在此过程中不能将走向奥运会作为走向世界的唯一标志,而是要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和文化特色为世界所认可。在与西方体育文化融合时,民族传统体育需要经历吸收、扬弃,再吸收、再扬弃的长期的过程,这样来创建出现代的民族体育,也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并成为促进人们健康的方法与手段[10]。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应当是在与世界体育文化的相互撞击中不断排斥、不断交流后发生嬗变,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的文化吸取了中西方两种文化中的精华和具有现代价值的成分,才能最终成为当代或未来的世界主流文化[11]。
3.4在社区体育中加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力度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就曾表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强身健体的需求是体育的根本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有越来越高的热情和强烈的需求。于2008年举行的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备受举世瞩目的同时,使成千上万的群众的体育热情极大地激发了出来,使全民的体育意识得到了增强,社会体育氛围越来越浓厚,使中国体育的社会基础有了进一步的夯实。2009年1月13日,国家体育总局宣布称,国务院已批准同意,从2009年起每年的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但是另一方面,在目前社区体育的发展中又存在着“场地设施不足、经费紧缺,体育活动项目单调、活动人群单一”等等的问题。因此,要发展多种多样的社区体育项目,不仅要继续组织好老年群体,还应该重点发展青少年和中年群体。要保证更多的社区居民有机会参加到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中去,增加一些集趣味性、娱乐性和健身性于一体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十分迫切。而且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往往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而且老少皆宜,其乐无穷,为人们喜闻乐见。如:沙包、跳绳、风筝、毽子等运动器材都可以自己制作,这样不但解决了场地器材不足、锻炼形式单一、社区体育经费紧缺等问题,还能避免从事竞技体育项目因动作强度大、难度大不易推广的困局。不同的人群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锻炼,进而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代表的民族精神作为人们实现历史使命的精神动力。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的研究中,找寻到遗失已久的优良传统加以发扬光大,使之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找寻到民族体育文化对现代社会发展影响的嵌入点,从而合理地传承和利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现阶段中华民族创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育文化素质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和紧迫的任务。
[1]张慧春,钟亿群.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04,23(5):112-113.
[2]王岗等.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37-39.
[3]段爱明,白晋湘,田祖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传承与发展[J].体育学刊,2005,12(2):54-56.
[4]中广网.国家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政策[EB/OL]http:// www.cnr.cn/folk/mzzc/200302171452.html,2009-3-20.
[5]郭超.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趋势[J].甘肃高师学报,2005,10(5):60-62.
[6]陈建新.论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4:105-107.
[7]王岗等.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56.
[8]雷邦齐.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途径及文化选择[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5-148.
[9]方哲红.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先进文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19(1):6-7.
[10]方哲红.对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04,23(1):24-25.
[11]伍晓军,彭湘安.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J].解放军体育学院报,2004,23(1):21-23.
Thinking of Chin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Huang Jing
(G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an zhou Jiangxi,341000,China)
This article originned,the forming process to the Chinese nation tradition sports culture has carried on the elaboration,has carried on the science analysis to the present nationality tradition sports cultural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proposed the next national tradition sports cul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will implement the Central Party Committee,the State Council to the new time about advocated all the people health sports,the development nationality sports cultural establishment all has the vital role.
National tradition sports;Cultural science;Development;Factor
G853;G85
A
2095-2813(2014)12(a)-0201-03
黄晶(1980,11—),男,江西南昌人,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