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红
(郑州科技学院体育系,河南 郑州 450004)
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的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通过体育教学,学生不但能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体育健康的基本知识,而且在学生的身体发育、心理健康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方面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在宪章中提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这种三维健康观深刻揭示了健康的精髓。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越来多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环境污染和社会压力。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健康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在这种背景下,关注大学生的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
体育教学具有运动实践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目标,通过讲解,示范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技术动作。学生通过感知和模仿,建立动作表现,通过身体练习掌握技术动作。比如,在排球垫球教学中,垫球是排球基本技术之一,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动作,学生模仿练习,最终掌握动作的过程。
2.2.1 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总指挥,引领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体的活动,才能把体育教学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
2.2.2 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 体育教学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加学生之间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体育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配合,相互评价,相互认可。比如,在体操倒立练习中,需要学生之间的保护与帮助才能完成动作学习。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身体承受各种身体练习,全身系统都要参与其中,提供能量完成各项技能练习。因此在体育课程中,身体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体育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课堂的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预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体育课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的,能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对学生是取得积极有效的锻炼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促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增进学生身心的健康。
体育教学中,学生身体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根据机体可训练性的“刺激”——“反应”——“适应”生物学原理,体育教学过程中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对机体进行刺激,通过多次对机体的刺激,使机体各器官、系统在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的适应。在体育锻炼中,对心血管形态、机能及调节能产生良好影响;使呼吸肌得到得到锻炼肺活量增大,从而使呼吸系统的形态与功能得到提高;促进骨骼肌发展,肌肉组织发生明显变化,增大骨骼肌力量,增大关节柔韧性、稳定性及灵活性;完善机体内分泌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灵活性,能及时做出协调、准确、迅速地反应;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及时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排除体内废物。
3.2.1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任何技能的学习都是智力和体力相结合的过程。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通过学习健美操的创编,学生可以根据健美操音乐、步法的特征和动作变化等因素,去创编或者改变健美操动作,创作出风格各异的风格性健美操。
3.2.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全面认识自我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特长优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参加比赛,有的人跳得远,有的人跑得快,有的人力量强,这样分项比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征,有选择地参加。这样不仅能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同时也能看清自己的不足。正如现在社会职场中,可以扬长避短,发光发热为社会做贡献。
3.2.3 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竞争激烈。在社会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遭受挫折,有的人受到挫折后一蹶不振,有的人精神失常,有人甚至自杀。这样的心理承受能力怎么能在社会立足?社会上不仅有成功者的光环,也有成功背后许多失败者的泪水,只有端正自己的心态去面对成功与失败,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在有些技能动作的完成有一定的困难障碍。学生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挫折,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承受挫折能力。经历挫折后能及时得到教师的积极正确的引导,建立愈挫愈勇,不怕困难的信心。
3.3.1 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融入集体生活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应该在集体教育的层面上分解社会适应的目标。体育教学活动由教师和学生组成教学集体,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学到相关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通过身体锻炼增进健康。同时还能通过集体活动融入集体生活。这个过程对于社会而言就是个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适应的过程。一个人要融入集体生活中,并在集体中给自己合理定位,展现自我价值,这样他才能具备适应社会的基础。在体育教学这个大环境下,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技能,增进了身体健康,同时也学习了体育课程规范、体育活动规律、体育比赛规则,并且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观,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这也是个人成长适应社会的过程。
3.3.2 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能力 体育教学活动中,同学们之间既相互合作又有竞争。学习新动作时两人一组互助合作,相互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动作,既纠正了错误动作,又加强了动作的强化学习,对于集体而言是整个集体的进步,对个人而言,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提高了自己。当然,有合作也会有竞争,比如课堂教学比赛,既然有比赛,就会有规则限制。有第一就有第二,学生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公平竞争,取得成绩。体现在集体中的自我价值实现。正如现在社会全球经济条件下,竞争与合作并存,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表述就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提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竞争与合作,为他们适应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
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的发展有着及其深刻影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教学的技艺性特点,传授学生体育技术,锻炼学生身体,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掌握体育教学的负荷安排,锻炼学生身体;根据体育教学交往功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达到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根据学生优点与不足,扬长避短,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在团体中的价值定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