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竹
(沈阳建筑大学体育部,辽宁沈阳110168)
◄体育人文社会学
社会资本影响非营利性体育组织的发展探析
梅 竹
(沈阳建筑大学体育部,辽宁沈阳110168)
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对非营利性体育组织的社会功能进行再审视,在界定非营利组织和社会资本内涵的基础上,阐述社会资本和非营利性体育组织的关系,指出非营利性体育组织以其特有的特性,在形成和积累社会资本方面具有重要功能,认为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对推动我国体育发展乃至社会进步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社会资本;非营利性体育组织;社会功能;关系
20世纪末期,公民社会兴起并不断发展,“全球性的社团革命”推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正如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著名教授萨拉蒙(Lester M.Salamon)所指出的一场很有组织的志愿运动和创建各种个人的、非营利性的及非政府组织的活动,正在变为席卷全球的最引人注目的运动,广大民众正在创建各种团体、基金会等类似组织,提供人性化服务,促进最基层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防止环境的退化、保障公民的权利。而在这些运动中,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占有一定的比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重新审视非营利性体育组织的社会功能,以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和体育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对推动我国体育的发展乃至社会的进步都是极为必要的。
1.1 非营利性体育组织概念界定
非营利性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的概念是从西方传入的,广义上讲是指那些人们自愿结成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民间组织。
事实上,无论是在国际社会还是在中国,非营利性组织都不是一个具有明确内涵和外延的术语,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不同的侧重,但总体上强调的是类似的属性,即指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社会组织。从广义上讲,许多的称谓:“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民间组织”“草根组织”以及“社团”等都是这一意义上的同一概念。
非营利性体育组织是属于非营利性组织的范畴,是非营利性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与其具有同样的属性,具体是指人们为实现共同的意愿,自愿组成、自主管理、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公益性和互益性体育活动的民间组织。
在西方,非营利性体育组织非常发达,从国家的奥林匹克委员会到各单项体育协会等规模较大的体育组织到民间草根层次的体育团体,不仅推动了大众体育的发展以及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而且以体育为手段或平台,对环境保护、慈善救助、青少年的教育、老年群体的关照等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因社会转型所引发的城市化建设和社区发展,因经济转轨所导致的阶层分化和多元化利益集团形成,因生活改善所萌发的健身需要和精神追求,催生了大量的、多种类型或形式的民间体育组织,包括木兰扇协会、冬泳协会、长跑俱乐部、舞龙舞狮协会、舞蹈队、太极拳、武术、柔力球协会等。它们由民间创办、自主管理、以服务社会为宗旨而不以营利为目的。这些草根层次的、自下而上的、以互益为目标的民办非营利性体育组织的建立,开始打破了自上而下的官办体育社团的一统局面,对推动我国体育的发展乃至社会的进步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2 非营利性体育组织特征
1)组织性:即有自己专门的、各司其职的组织机构,有一定管理地域内的目标人群。
2)非官方:是用来将这类组织与政府组织区别开来。当一个组织是“非官方”的,它就是非政府的,意味着管理的手段和权力的行使等方面与政府截然不同。
3)非营利性:这是非营利组织的重要特点,主要指非营利性组织依法不得将净盈余分配给个人、团体成员、管理者、执行人员或董事会成员等。除了支付职工的薪水之外,其盈余必须用在发展该事业的生产和服务上。
4)自治性:意味着组织是“自我管理”者,能决定自己的行为,所有的决定都来自于内部。而自我管理的过程也就是决定组织命运的过程。
5)志愿性:即志愿组织的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自愿报名参加的,另外组织志愿这些事务也是自愿兴起的。
2.1 社会资本的界定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过渡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我党高举构建和谐社会大旗的历史条件下,从新的视角对它进行再审视,非营利体育组织意义和内涵会有所不同。以往我们习惯把社会分为政府和市场两个部分,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非营利性组织在全球的兴起,一个健康、完整的社会应该是政府、企业、非营利性组织构成的“三足鼎立”。如果说政府构成了行政资本——为民服务,企业构成了市场资本——创造利润,而非营利组织则构成了社会资本——改变人类。而民间的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对公民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社会资本方面的形成或积累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詹姆斯·科尔曼(James S.Coleman)对社会资本给出了全面具体的分析,对社会资本的概念在理论上给出了界定,但并未使这一概念引起广泛的关注。这一概念起初是由经济学的“资本”概念演变而来的。而后的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罗伯特·帕特南(Robert D.Putnam)认为社会资本是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的信任、规范和网络。后来,美国的社会学家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界定社会资本时又提出社会资本就是一个集体中的每个成员根据统一的标准准则来共同协作,并且共同遵守同一个非正式的价值观。但这一非正式的价值观应该包含什么呢?福山认为应该包括“诚实、互惠、互相信任”。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且观点各异。
总之,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尽管对于社会资本这一概念的界定,不同学者有不同的态度,但他们的基本意义确实不尽相同,都认为社会资本是存在于社会结构的自愿,并且能够为所处的个体提供便捷的条件,但又不同于物质或者人力资本。其中便捷的条件应该指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形式。
2.2 社会资本的特征
1)社会资本具有独立性且依附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既不依附于任何独立的个体也不存在物质的生产过程中,它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形式得以表现。所以它也是通过人与人之间关系表现出来的。
2)物质资本是有形的,人力资本存在于个人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中,而社会资本却是无形的,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具有抽象概念甚至晦涩的难于理解的东西,但它却可以被我们所感知,如“诚实、互惠、互相信任”。
3)社会资本具有类似公共物品的性质,不属于任何一个人也不单单为一人所用,它却必须存在于两个以上的人之间。这就决定着社会资本的不可转让性,它很难被轻易地交换或者索取。
4)社会资本的增值具有特殊性。社会资本的增值对于实施主体来说,其增值的目的不单是能够获得经济的收益,更是一种能包含经济收益在内的社会收益或者资源。这种资源可以是财富、地位、声望、名誉等。就社会资本的增值结果而言,其向个体提供有利于生存或者发展的条件,使得每个人受益,只有每个人强大或者茁壮成长发展,整个社会才得以发展,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双赢的和谐局面。
5)社会资本的投入和产出不平衡。任何一种投资都需要付出代价,可能是时间、精力、财力甚至是感情的付出。而任何的付出都未必会立即取得成效。社会资本也是如此。目光短浅之人可能觉得投入与所得难以平衡。但从长远角度看,社会资本的所得效益必然可以高于其所投入的成本。而且,一种社会资本一旦形成,包括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较高的文化道德水准,就可以重复地发挥其效用并在使用中不断增值。
这种具有上述特征的社会资本,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是被各学科广泛使用的跨学科概念,是世界各国学者用来解释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新范式,被西方国家的决策圈看成解决社会矛盾的新思路,即所谓的“第三条道路”。
社会资本的形成与其他形式的资本不同,它必须以“其他社会活动”的副产品形式出现。而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及其所从事的活动,就是这里所说的“其他社会活动”,它是产生、形成或累积这些“副产品——社会资本”的重要源泉。
3.1 非营利性体育组织为人们提供相互联系、沟通的网络空间,这是社会资本形成的基础
一般来讲,人们的活动分为两个领域,即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在私人领域,人们在亲属和朋友中沟通,范围狭小,关心的是私事。在公共领域,人们在政治权力的组织和影响下活动,处理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务,人与人之间是非自愿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们之间的沟通,甚至被某些矛盾所困扰。只有当大家自愿结成一个社会团体并愿意在团体中积极讨论“大家”的事情,这时,这个团体才能围绕“大家”建立各种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团体中的每一个人也能彼此相互充分地沟通,从而使这个团体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当然,这个团体中的人际交往,不单单是像私人领域或者是公共领域中的人际关系,更是一种得以升华的全新的人际关系。在这种人际关系中,每个人可以充分发挥本身的自立性和自主性。
非营利性体育组织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参与者具有最广泛的包容性。它可以以其特有的内容、方式和魅力,感召和影响千千万万人们的参与,不论你的年龄、肤色、阶层和性别,从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小群体到风靡全世界的奥林匹克运动。在这样一个具有广泛包容性的群体里,可以看到人际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谦让、诚信、友爱、互助、奉献和宽容。我们可以看到阶层之间的和谐:有强势阶层对弱势阶层的掺扶、馈赠、慷慨以及不同阶层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尊重。特别是在我国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之后,就整个社会而言,已经分化成经济利益各不相同的社会阶层,不同阶层各有各的经济利益,也就有了各自的社会需求、价值判断和政治诉求。而体育以其特有的内容和活动,通过民间的体育社团这样的非营利性组织,可以将各层次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这样的空间无疑是产生或积累社会资本的最佳土壤。
3.2 非营利体育组织以自治、自律的准则,为社会培养良好公民,是形成社会资本的重要内容
各种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均为自治管理,这个自治性的特征,培养了组织成员对共同事务的关心,进而增强对整个社会事务的关心和社会责任感。此外,非营利性体育组织成员行为的自律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社会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中,利益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人们往往为谋取一己私利不择手段甚至不顾旧情,造成人与人之间毫无信任和互相伤害的负能量社会。在这样的情况下,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可以利用它与成员的特殊关系,制定一个大家认可的准则,从而标准化内部成员的行为,促使其成员的自律。而组织内部的成员因自觉遵守内部的准则,逐渐形成良好的氛围,进而逐渐适应外部也就是社会的规则。这样的规范能够提高公民的自律能力,进而促进社会资本的形成。
3.3 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对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和互助的健康关系的构建,是形成社会资本的重要条件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不断向市场经济迈进的进程中,由于社会关系多重化,人们陷入了利益竞争的角逐中,人与人之间少了相互的信任,多的是彼此猜疑。与此同时,社会快速发展却并没有制定任何相应的竞争规则,这就导致了社会上产生为谋取最大化利益而不择手段的现象,人与人之间不再顾念彼此的情谊而互相厮杀,直接冲击了社会道德观念的建设。人与人之间的诚信、社会的和谐稳定岌岌可危。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单靠在公共领域的宣传讲座、教育或者是媒体的报道是效果甚微的。而社会团体却可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民间非营利体育组织是由于人们自愿提议组织的,并且在共同参与的活动中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自然而然在团体内部坦诚相待,彼此信任。因此这个团体可以成为互相信任、相互依赖的小社会的缩影。而一个良好健康的社会,能够使人们在道德方面得以迅速提升,为社会资本的构建打下夯实的基础。
3.4 非营利性体育组织活动有利于治理社会问题
非营利性体育组织的活动有利于以积极的态度治理社会的各种问题,使得社会资本稳定地发展。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已经提前跨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对社会将产生巨大的压力。要解决老年人的问题,增加老年人群的福利,并不能仅局限于物质方面,而这些福利应该不仅限于商品,甚至可以被人们视为珍宝的情谊,例如:亲情或者是亲近的人际关系,还可以是健康、社会地位等同样重要的东西。而民间非营利性体育组织恰恰是这种精神满足的最有效途径。在许多的非营利性体育组织中,参加活动相当多的是老年群体,老人们时常聚在一起打牌、聊天等,通过这样一些活动可以形成一个互相关爱的小团体,而这样会使得他们增进彼此友谊和信任,他们告别了寂寞,找到了精神寄托,感觉到生活的意义,心情愉快。经常运动,如踢花毽、抖空竹、打球、耍拳、跳舞等,身体更健康了,儿女也更安心工作了。民间体育组织之所以能促进老年问题的善治和增进老年群体的整体福利,也是因为它能培育社会资本。
同样,通过民间非营利性体育组织与政府间良好的沟通,和政府一道为百姓提供公共性质的体育服务,也满足了公民不同的体育需求和意愿,提高了体育公共服务的社会效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目前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应不足或无效,主要不在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不足,而在于社会资本的缺乏,不能形成合作的能力。
3.5 非营利体育组织的志愿服务精神和对社会的无私奉献培育人们美丽的心灵
志愿服务精神推动人类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所在。民间的体育组织可以通过体育这个手段,感化和召集人们对社会奉献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加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为建设正能量社会而做出努力,进而促使社会资本的构建得以完善。志愿者参与到非营利体育组织团体中,会有一种组织认同的归属感,借助非盈利体育组织可以提高自己的名誉和地位,满足个人社会的尊重需要。非营利体育组织的志愿服务精神鼓舞人与人之间援助,它强调的是社会个人对周围有需要的人的扶助责任,志愿者的这种动机是一种更为高尚的献身社会公益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可以由不同商业部门甚至是不同国家的人构成,他们在不同领域发挥着自己的功能。商业部门依靠的是自己的经济实力;国家所依靠的更多的是法律、征税权、军队和警察等这样的强制力量。但民间体育组织更多依靠的是在规范上、道义、知识、信仰、价值观和可靠的信息等这些“副产品——社会资本”而产生的不为外界条件所动摇的坚定的意志力。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在建设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国家的治理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也推动了全民体育的新浪潮,让大家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来。
[1]吴龙.我国非营利体育组织战略管理构划[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2):5-7.
[2]马志和,张林.非营利体育组织发展前瞻:一个市民社会的视角[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2):59-61.
[3]孙国友,李江,张玉秀.我国非营利体育组织的发展路径之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4):19-21.
[4]张平,张先科.近十年国内民间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研究综述[J].学会,2008(3):22-26.
[5]高力君.我国非营利体育组织运营模式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26-27.
[6]何增科.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分析[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6(6):23-30.
[7]张义峰,李文辉.“合作主义”公共体育服务模式探析——基于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发展视角[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8-9.
[8]曹拴营.上海市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29-30.
[9]李顺英,马克.上海市家庭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4):27-28.
[10]周泽鸿,李琳.体育干预与弱势群体社会资本构建——WHC非营利性服务启示[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30(2):14-15.
[11]姚青.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外包问题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08:22-26.
[12]俞琳,曹可强,沈建华,等.非营利性组织在体育公共服务中的作用[J].体育科研,2008,29(2):44-46.
[13]谢菊.非营利组织的制度建设探析[J].探索,2006(2):70-72.
[14]董宏伟.我国民间体育组织的制度环境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2):33-36.
责任编辑:乔艳春
Social Capital Influence on Development of Nonprofit Sports Organizations
MEIZhu
(Sports Department,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Shenyang 110168,Liaoning,China)
From the social capital perspective,the author reexamined the non-profit sports organization of social function,and then based on defin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ocial capital connotation,elabo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apital and non-profit sports organiza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n-profit sports organization w ith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has important function on the accumulation of social capital in the formation and that non-profit sports organization is of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and social progress.
social capital;nonprofit sports organizations;social function;relationship
G80-052
:A
:1004-0560(2014)06-0062-04
2014-10-12;
2014-11-15
沈阳建筑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14022)。
梅 竹(1982—),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