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乒乓球运动研究进展*

2014-12-06 15:42张红霞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技战术学报教练员

张红霞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近十年我国乒乓球运动研究进展*

张红霞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近十年乒乓球运动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我国专家研究多集中于技术打法类型、身体素质、技战术训练等方面,对心理技能训练、科学选材、教练员和裁判员研究方面还相对缺乏;对国家优秀的运动员研究成果较多,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基层科研成果较少;对我国现有培养模式的研究多集中在表面,而更深层次的研究匮乏;针对于残疾乒乓球运动员和“海外兵团”的研究也比较罕见。建议:在进行竞技体育研究的同时,加强乒乓球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研究,同时对促进我国乒乓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乒乓球运动;科研成果;研究进展

作为我国的国球,乒乓球拥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雄霸世界乒坛数十年,早已成为了我国竞技体育和国际综合体育盛会的典型优势项目。中国乒乓球队在各种世界大赛中取得了辉煌而骄人的战绩,“囊括”、“包揽”也成为评价他们使用频数最高的词汇,由此中国乒乓球队也有了“梦之队”的美誉。我国乒乓球运动之所以一直处在世界乒坛的领先地位,保持着绝对的优势,这与我国广大的乒乓球教练员、工作者、科研人员的辛勤努力工作和艰苦潜心的研究是分不开的。本研究通过对近十年乒乓球运动文献资料的查阅,发现我国乒乓球运动工作者在科学训练、技术类型、战术打法、技术创新、合理选材、心理训练、管理模式、培养机制等方面均做出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

1 科学化训练的研究

我国学者王龄竞早在1997年便从青少年专门化训练、训练模式、竞赛制度、俱乐部的发展和教练员自身素质等五个方面对我国乒乓球科学化训练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探讨[1],此后,关于乒乓球训练的理念更加科学、前卫,研究成果更加深入、细化。

研究者从管理者的角度和高度对中国乒乓球队的科学训练提出“制胜规律是科学训练的前提;创新是科学训练的生命力;训练方法是科学训练的落脚点;理论研究是科学训练的支持;运行体制是科学训练的组织保证”[2],更有学者在分析国际乒联新规则的基础上提出“花大力气,钻研新规律、探索新方法,科学训练,最终赢得主动、赢得机遇、赢得创新”[3]。这些训练理念,特别是创新理念正是我国乒乓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和动力源泉。

随着我国乒乓球运动研究的深入和细化,我国学者研究的重心逐渐由宏观向微观转变,在多年训练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的量化统计分析,提出了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科学训练指标和评价体系。在身体素质方面,研究者发现我国优秀儿童乒乓球运动员专项体能均由速度、爆发力、协调能力、柔韧性和核心稳定5个主因子构成,应优先发展的是速度因子和爆发力因子[10];确定了3000 m、侧滑步、握力3项指标为我国优秀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评价指标[4],并提出中国青年奥运集训队女运动员应以上肢的爆发力和灵敏素质训练为主,男运动员除了爆发力外,还应训练控球能力和身体灵活性[6];在科学训练方法方面,多球训练仍然是重要的训练方法,但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5],在提高供能系统上研究较少,比较适合乒乓球运动特点的方法是间歇性低氧训练[7],乒乓球四分关键球新赛制增加了比赛的偶然性,突出了开局的重要性和对关键球的把握能力,是对训练赛制创新性的改进,也是科学制定合理训练赛制的成功尝试[12]。

在研究科学的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指标和科学训练方法的同时,我国学者对乒乓球科学训练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大,他们发现国家乒乓球女队运动员运动损伤状况非常严重,并提出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有效防止运动员急性损伤发生和慢性损伤的加重[8]。此外,我国残奥乒乓球队科学化训练也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此举对我国残疾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9],与此同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逐步进入了乒乓球研究,测评指标模型的建立,使乒乓球训练和评价更加科学和合理[11]。

2 技战术打法的研究

近些年,我国学者关于乒乓球技战术打法的研究非常丰富,并且视角开阔研究深入细致。研究者认为技战术是乒乓球制胜的核心因素,同时分析乒乓球项目的特征,根据乒乓球技术固有的属性,重建乒乓球技术体系的层次、分类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4]。此外,陈家鸣(2008)运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思维方法和分析方法,提出运动员的“个体理性”、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与运动员的风险偏好及风险承担能力密切相关,影响比赛战术的选择和运用;路径依赖问题存在于乒乓球比赛战术运用的过程中,是影响比赛胜负的重大因素之一[20]。

我国学者通过对技战术打法的研究发现,进攻型打法仍然是当今世界乒坛的主流打法,奥运会男子获奖运动员直拍和横拍的比例没有明显的差别,但女子横拍运动员占绝对优势[13];女双选手的打法类型正朝着更加积极主动、凶狠、搏杀、技术更加全面、中远台相持防反整体化的方向发展[15],削球打法濒临消失的原因是对削球打法的科研停滞不前、器材相对落后、技术革新不足、训练难度大周期长、选材条件要求高、政策对削球打法扶持力度不大等[16],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技术男性化成为大趋势,但在实施女子技术男性化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技战术层面的男性化,还应注重进攻意识、心智胆识、技战术特征、专项体能素质等各项技能素质的全面发展[18,19]。在对我国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研究中发现,目前我国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的主流打法是弧快型和快弧型,男队员弧快居多,女运动员快弧居多,快攻型和削攻型打法较少[26]。

在优秀横拍运动员的技术运用中,男运动员在前三板的争夺更为激烈,女子则相对后移;男女运动员在正手处理中路球上,男运动员运用正手的比率要比女运动员大[22],但是意识的好坏直接影响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应在精炼前三板技战术组合的同时,加强三五板、二四板以及相持段技术的衔接[14]。在直拍运动员的技术应用中,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应以横打技术为主,结合推挡的反手技术组合更能提高反手位的直接得分能力和相持能力[21]。

在对乒乓球技战术研究的过程中,有深度的个案研究有所增加,特别是对运用新技术“直拍横打”的王皓的研究居多,并与马琳、柳承敏等优秀运动员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了王皓技战术的变化和有待于继续提高的方面[23],提出目前直拍打法要在乒乓球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保持优势,必须提高前3板力争取主动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还要掌握直拍横打技术以提高反手位的进攻能力、相持能力和攻防转换能力[25]。

另外,研究者发现有机和无机胶水对直拍反胶选手王皓、马琳的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得分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7],现代的计算机统计软件对运动员技战术的监控,也提高了记录的速度以及准确性,从而实现了统计结果的实时反馈,提高了科学训练的效果[17]。

3 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近些年,我国学者对中国目前的“举国体制”的培养方式出现了一定的分歧,而对于我国乒乓球运动来说也是如此,虽然“举国体制”的培养方式使中国乒乓球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原有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竞技乒乓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把职业化、体教结合、乒乓球学校和传统训练模式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并积极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投资管理,加大文化教育力度,培养运动员的情商[30]。学者们提出这样的想法也不无道理,我国目前的培养模式的确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后备人才文化学习不足、忽视对后备人才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过于重视专项技能和体能,忽略了后备人才的基本技能和基本体能训练、教练员队伍建设等问题[31],其中文化修养问题最为突出,应在培养模式中加强运动员的文化修养,使文化教育为提高运动队的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比赛成绩服务[32]。

我国乒乓球俱乐部的培养模式、联赛的现状均存在不同方面的问题,领导体制、经济体制及经济发展水平、俱乐部经费来源是影响我国乒乓球俱乐部发展的主要因素[28],俱乐部联赛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俱乐部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有限,联赛运作方式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29]。另外,我国乒乓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年龄结构悬殊、左手运动员的人数不足、水平不高,运动员初训较早、训练年限较长、培养过程重训练轻文化、横拍打法多,直拍打法少、弧快打法多,快攻和削攻打法少,今后应正确认识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认识各种打法类型合理分布的重要意义及不同打法类型运动员的身体、心理、技战术特征,突出观念和技术创新[33,34,36]。

此外,孙夷茜(2009)发现中国乒协会员分布广泛,人数大幅增加,但西部地区会员人数不多;会员制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体制,宣传力度不够,人才、资金和科研缺乏支持,服务机制不完善,基层建设薄弱等亟待解决的问题[35]。吕晓磊(2010)发现我国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中缺乏年轻队员,后备人才不足;残疾类别发展不平衡,重级别残疾运动员缺乏;从事残疾人训练的教练员年龄偏大并多为兼职,专业知识及能力不高;各级别赛事较少,不利于人才培养[37]。

4 心理特征及心理训练的研究

随着当今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技能训练越来越受到运动员、教练员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陈静(2008)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发现心理素质是影响我国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运动表现的主要因素,优秀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包括表现性、工作专注、稳定性、乐观性、有恒性、探究性、变通性和自律性等方面[43]。而喻晶(2006)发现心理品质、赛前心理准备、竞技水平、巅峰体验、裁判因素、战术策略、教练员指导等因素是影响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最主要的因素[41]。房巍(2009)认为乒乓球运动员的自信心是影响乒乓球制胜的重要心理因素,并提出通过各种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理想自信心[45]。

张瑛秋等(2006)通过比较发现:在注意力方面,不同竞技水平的优秀女运动员在集稳能力和三瞬指数上存在差异,而男运动员在转移能力和一瞬指数上存在差异;女运动员在思维能力上没有阳性结果,而男运动员在落点判断上有明显差异[39]。刘欣华等(2006)从个性因素方面研究发现: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16项个性因素中,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等方面趋向高分特征,有恒性、敏感性、怀疑性等方面趋向低分特征;她们个性热情活泼、聪慧自信、心理稳定,但缺乏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双重个性因素均属于适应型、外向型、安详机警型和果断型[40]。

除了对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特征的研究外,我国学者在心理技能训练方面也作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杨川宁(2005)对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阎森的心理训练进行研究,发现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比赛时情绪是否稳定是其技战术水平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优秀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稳定和情绪控制是可以通过心理训练实现的[38]。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顾峰源(2007)从心理训练的作用、心理训练的原则及心理的影响因素等方面阐述了对乒乓球运动员进行心理素质训练的必要性[42],而熊志超(2008)设计了一个针对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案,并提出通过这个方案可以让乒乓球运动员学会如何调整心态,稳定发挥技战术水平[44]。

与此同时,张瑛玮(2009)对我国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压力应对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运动员赛前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及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并提出人本主义的训练方式有助于提高训练效率,提升运动员的心理素质[46]。曹佳(2010)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良心理的行为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揭示运动员形成不良心理的内部和外部原因,提出加强赛前角色合理定位的心理训练是进行赛中心理调控的先决条件,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无论对手强弱,都要把赛前角色始终定位于“快”、“准”、“狠”、“变”、“转”上,克服和控制在比赛中的不良心理表现[47]。

5 乒乓球教练员的研究

在对我国乒乓球运动的研究中,有关专门针对乒乓球教练员的研究还不多见,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我国乒乓球教练员能力结构的构成要素、教练员知识结构的构成要素和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者发现乒乓球队教练员的能力结构包括专项训练能力、临场指挥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其中专项训练能力最重要,临场指挥能力和管理能力其次,再次是创新能力[48];而乒乓球教练员知识结构的主要构成要素应包括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相关的其它学科知识,研究也发现现役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员专业知识精深,专业基础知识一般,而与专业相关的其它学科知识相对较为缺乏,应注意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49];另外,我国现阶段乒乓球教练员的队伍日益年轻化,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运动经历,但文化程度不高,训练方法和手段上大多沿袭原有方法,缺乏创新的意识[50],这也是影响我国乒乓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此外,研究者发现,我国乒乓球教练员能力素质评价具有导向与激励作用、反馈与交流作用、判断与监控作用和鉴定与选拔作用,并且构建了包括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三个部分的乒乓球教练员能力素质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和81项三级指标[51],这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针对乒乓球教练员能力素质的评价体系。

6 结语

近些年,我国专家从科学训练、技战术打法、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心理技能训练及心理特征、教练员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就这些方面的研究结果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这对我国乒乓球运动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从我国乒乓球运动的研究现状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对乒乓球运动的研究多集中在技术打法类型、身体素质、技战术训练等方面,在心理技能训练、科学选材、教练员裁判员研究方面还相对缺乏,研究成果不够丰富;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基层科研成果不多,过多的集中于国家优秀的运动员;对我国现有培养模式的研究多集中在表面而更深层次的研究匮乏;另外,针对于残疾乒乓球运动员的研究和我国海外兵团的研究也比较罕见。这些都将是我国乒乓球运动工作者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王龄竞. 关于我国乒乓球科学化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浙江体育科学,1997(2):32-35

[2] 杨树安,张晓蓬. 对中国乒乓球队科学训练的思考[J]. 体育科学,2000,3(2):30-33

[3] 刘朝宝,李江,麻志刚. 新规则对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影响及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对策[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2):104-105

[4] 郭仲熙,张瑛秋. 中国优秀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综合评价研究[J]. 体育科学, 2004,24(5):44-46

[5] 王伟平. 乒乓球多球训练法的研究现状分析[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3):345-347

[6] 张瑛秋,等. 中国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特征分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1(1):71-73,81

[7] 林小兵. 乒乓球运动员间歇性低氧训练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5(3):78-80,108

[8] 袁绍辉. 国家乒乓球女队运动员运动损伤训练致因分析[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9] 陆春敏. 中国残奥乒乓球队科学化训练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0] 孙葆刚. 我国优秀儿童乒乓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水平现状与评价诊断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1] 王丽,罗勇.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乒乓球专选评测指标模型的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5(3):51-53,63

[12] 张若波,彭博,梁恒. 乒乓球四分赛制的应用与实征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8(8):102-104

[13] 张秋芬,苏 静. 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奖牌分布与获奖运动员打法类型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2005(5):90-92

[14] 张红玲. 当今乒乓球运动技战术发展趋势[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5] 刘丰德,蔡学玲. 乒乓球女双、混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第48届世乒赛女双、混双调研报告[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8):1126-1127,1130

[16] 魏利婕,任国强. 对乒乓球削球打法濒临消失原因的分析[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1):75-77

[17] 杜翠娟. 乒乓球技战术统计软件的设计[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8] 黄安平. 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技术男性化的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

[19] 禹雪璐.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女子技术男性化”的训练理念探讨[D]. 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0] 陈家鸣. 乒乓球比赛战术的博弈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21] 兰彤. 我国直拍反胶打法及创新[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8):79-83

[22] 乔孟杰. 优秀男女横板乒乓球运动员技术运用特征的对比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3] 魏芳亮. 04-09年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王皓技战术变化发展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4] 佘竞妍. 乒乓球技术体系的分类及效用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25] 鲁婷婷,闫振龙,刘乘翔,等. 第28和第29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技战术分析——兼谈直拍横打[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0(10):8-9,32

[26] 黄衣慧. 对我国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运用及发展的研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7] 庞赓. 对直拍反胶选手王皓、马琳有机和无机胶水条件技战术变化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8] 钟宇静. 对我国乒乓球俱乐部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10(5):616-618,622

[29] 周桂珍. 对我国乒乓球俱乐部联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7(4):87-92

[30] 兰彤. 中国竞技乒乓球后备人才多维度可持续发展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1):63-66

[31] 袁文惠. 从2005年全国业余体校乒乓球总决赛看中国乒乓球后备人才储备[J]. 许昌学院学报,2007(2):75-78

[32] 张瑛秋、李永安. 国家女子乒乓球后备力量培养的文化教育实验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3):231-234

[33] 程序,李永安. 乒乓球俱乐部竞技后备人才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8):84-88

[34] 李颖,宋绍兴,闰芬. 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后备力量培养现状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37-140

[35] 孙夷茜. 中国乒乓球协会会员制现状及发展的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6] 林丽珍,李永安,张瑛秋. 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后备力量可持续发展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5(3):288-292

[37] 吕晓磊. 北京残奥会中国乒乓球队成功因素分析及伦敦残奥会对策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8] 杨川宁. 谈乒乓球运动员阎森的心理训练[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47-48[39] 张瑛秋,孙麒麟,严春锦. 中国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特征分析[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2(2):50-53

[40] 刘欣华,吴文侃,刘旭华. 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个性特征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2(2):57-60

[41] 喻晶. 我国优秀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影响因素的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1):44-46

[42] 顾峰源. 再议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必要性[J]. 体育科技文傲通报, 2007,6(6):102-103

[43] 陈静. 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质性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4):281-284

[44] 熊志超. 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实景模拟比赛训练方案的设计[J]. 体育学刊,2008(8):96-99

[45] 房巍. 自信——乒乓球心理制胜因素的关键[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1):70-72

[46] 张瑛玮. 我国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压力应对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4(2):111-113

[47] 曹佳.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比赛中的不良心理及调控[J]. 体育科技文傲通报, 2010,8(8):66-68

[48] 潘永芝,吴飞,刘国斌. 对高水平乒乓球教练员能力结构的调查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5):692-693,711

[49] 吴飞,刘国斌. 我国高水平乒乓球教练员的知识结构[J]. 体育学刊,2007,5(3):134-137

[50] 谷军,郑伟. 影响辽宁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因素的分析研究——对教练员因素的分析研究[J]. 2007,6(3):18-19

[51] 潘勤磊. 乒乓球教练员能力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D]. 武汉: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

ResearchProgressofChineseTableTennisintheLastDecade

ZHANG Hong-xia

(Henan Economy and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Zhengzhou 450046,China)

The Chinese table tennis team plays a long-term leader role in the world and maintains absolute superiority,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hardworking and the hard painstaking research of the numerous coaches, workers and researchers. By looking into and making analysis of the last ten years' documents of table tennis in order to better keep the leading position as well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table tennis, we found that a lot of systematic research work of Chinese table tennis have been done on scientific training, techniques and tactics playing, back-up personnel training modes, psychological skill training and features and the quality and the capacity of coaches, etc, while some researches are comparatively lacking such as psychological training, scientific procedures of personnel selection as well as coaches and referees. Besides, the primary level of research achievement on teenage players is also in shortage, the studies mostly focus on the outstanding national players and the present mode of cultivation in a superficial level. Meanwhile, researches on the disabled Chinese table tennis players and overseas players are rare.

Table tennis;Research achievements;Research progress

2013-01-17

张红霞(1971-),女,副教授,教育学硕士,河南开封人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研究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3A890134);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JSJYYB-129)

G812.6

A

1007-323X(2014)02-0059-04

猜你喜欢
技战术学报教练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破解电动车火灾扑救关键技战术的几点思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基于大数据的足球技战术特征分析——以上海上港队为例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德约科维奇与费雷尔技战术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