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中伟
(内蒙古科技大学体育教学部 内蒙古包头 014010)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蕴含着丰富中华传统思维的中华武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近代社会历史的影响下,特别是西方文化强势进入中国,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不可用数据评断的,对武术的冲击和影响非常的大,我们知道武术是我们祖先经过数千年流传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但是,至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一直有着传统文化血液的武术为进入西方文化主导的奥运会而努力改革,因此,中国武术出现了现在的体育化武术、竞技武术,竞技武术是在中国传统武术的基础上为进入奥运会而发展起来的现代体育项目之一,经过数年国家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武术比赛工作的完善,武术长拳成为了竞技武术比赛场上的拳种之一,随着不断地实践、认识,在实践、认识的历程中,长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风格和表现方式。
中华武术素有博大精深的美誉,其原因之一就是武术体系庞大,拳种流派多,据有关资料知道,有关武术流派的总支就有129种,各个拳种都有着不同的源流,不同的技术风格等特点,中国传统武术的外在表现显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和深奥。同时,由于武术的内容体系庞大和丰富、让每个人感觉对武术有种神秘意识,这一无形的现象对武术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困难。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下,中国武术要想成为其中的一项体育比赛项目,传统武术的内容丰富,流派众多等特点必须变革,因为传统武术不符合奥运会的很多传播需要,所以,竞技武术为进军奥运会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变革,长拳这一新的竞技体育项目形成了,国家主管部门从我国129个拳种的拳术吸取了不同的技术方法、表现风格。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长拳是集所有传统武术拳术而成,在长拳的表现风格中必然是各个流派拳术的缩影,随着近几年竞技体育的影响,从武术长拳的比赛场可以发现武术长拳的技术风格、表现特点、节奏变化等特点都不同于传统武术的特点,越来越表现出现代艺术性和更高、更难、更新的奥运会比赛的需求。
武术长拳是当今竞技武术比赛场上主要比赛项目之一,通过查阅资料知道长拳在武术史发展历程中,经过社会现实需要而变化自身的特点,以此而继承发展至今。当然在变化长拳的特点的同时,武术的技术方法、外在表现也在不断的变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确立的武术进军奥运计划,长拳成为了主要项目之一,原因是长拳在我国传统武术129个拳种中综合各拳种拳术的外在和内涵特征,它将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查拳、华拳、炮拳、洪拳、红拳、少林拳等具有拳术舒展、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等共同特点的集合展现,在这些拳种动作素材和基本技法为基础而创编了现代竞技武术长拳。但是,经过实践发现,当时创编的长拳套路特点对进入奥运会的比赛场还有着很大的误解,从动作规格要求到比赛程序的规格和裁判的评分方式都有待完善,因此,国家武术主管部门在保留传统基本素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难度、动作规格、裁判规则等一系列改革,使武术长拳的发展方向就是进入奥运会,随着时间的考验武术长拳发展成现代竞技比赛场的表现方式。
在武术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改革要求情形下,竞技武术长拳在奥运会赛场的强烈吸引下,长拳套路的表现形式更加突出了对长拳的动作规格化和套路的艺术表现方式进行创造,使其发展的方向去迎合奥运会的需求而创造,形成了整套的武术动作向“高、难、美、新”方向发展。这些规定形成了长拳套路在竞技场的表现特点的变化,同时,竞技武术长拳套路的素材来源也有所要求,在整套的套路编排必须有规定的必选动作,例如:长拳套路至少包括拳、掌、勾三种手形,五种步形,不同组别的跳跃难度动作。在这些规定的要求下,武术长拳原有的传统表现特征一定会被影响而变化。
武术套路长拳的难度动作和编排的合理性在各级别武术比赛场上对比赛的最终成绩都会有着很大的影响。竞技武术套路属于表现难美型项群,所以,在比赛场上套路动作编排的难和美对比赛成绩有直接关系,同时可以看出在训练时加强难度动作和姿态优美的练习可以提高比赛成绩或者比赛名次,所以,难和美是武术长拳套路的本质属性特征。
2.2.1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武术套路长拳预赛录像看长拳套路“难度”的界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武术套路长拳预赛录像可以看出,难度动作是影响长拳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拳比赛中的“难”是运动员具备了相当的技能和体能,经过训练才能完成的动作,一般指动作的复杂和高难度的跳跃动作的完成,难度动作与跳跃难度的衔接完成质量是比赛成绩的决定因素。它不仅在整套动作的某一段,而且是对整套动作连贯性和节奏美观的评判。因此,竞技武术长拳套路的难度是整个套路编排的集合体。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整套动作的编排:最能体现长拳编排效果的是将难度动作融合在整套技术之中,表现套路内在意境之美的理念,因为它是展示竞技长拳动作的独特风格,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美感,高难飘逸和韵味无穷之美。(2)动作结构:长拳的动作结构是指人体关节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运动轨迹,根据长拳的动作特点,其空间形式应是人体运动所处的位置、姿态、动作方向及做法,表现在长拳套路动作过程的跳跃、平衡、腿法动作为主组成的难度组合,而时间形式表现在整套动作的依次出现顺序。(3)难度动作的连接:难度动作的连接不仅有助于长拳演练的意境美形成,提高演练分,还可以获得连接难度加分,相应可以减少运动员在整套中的高难度动作的数量,也减少了运动员的受伤率,因而,加强和科学的练习难度动作是对比赛成绩有很大影响。
2.2.2 看十一届全运会武术长拳套路预赛录像对竞技长拳表现出的“美”界定
竞技长拳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进行了多年的创造,以至于形成了今天大家看到的武术长拳,不过,现在的长拳套路所表现出的意境和美感看过后确实是一种享受,这与长拳的动作规格、技术技法要求、演练表演、服装造型有很大关系,竞技长拳表现出的这些“美”是竞技武术发展的灵魂,这种美不但要求动作的高度、幅度、速度等达到高标准,而且,还要求动作舒展大方、姿态优美、快速有力、节奏分明、灵活多变、准确稳定。其美学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长拳编排的形式美:形式美就是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征,因而,形式美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如形体美、造型美、结构美、节奏美、服装美等。长拳套路的形体美表现为运动员的身体形态。造型美可分为动态造型美和静态造型美结构美即技术动作的整体配合组织美,节奏美为在运动中动作速度、幅度及动作力度强弱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十二型”。(2)长拳套路表现的意境美:意境是指情与景的结晶。武术套路意境的所谓情势指运动员演练时的“精气神”,所谓境师指运动员在套路演练时所创造的艺术化的攻防格斗的意象。意境美包括韵律美、神采美等。
规则决定事物发展方向和前景,这对于武术项目同样有效,在2003年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对武术比赛规则做出新的实施,至此至今我们可以看出近几年武术在新规则的影响下不断的进行变化,同时也引起武术教练员教学内容的重点、方式和方法的改变.从近两年的国家重点武术赛事可以看出,武术长拳套路的传统因素越来越少,而套路难度,美观、优美的编排,节奏优雅,劲力刚柔并举等特征对竞技武术长拳的比赛成绩影响非常的大,这是新规则的引导下形成的自然反应,新规则规定了武术长拳套路的评分分成三个方面:A 动作质量、B 演练水平、C 难度评分,根据新规则的评分方式方法的改变在比赛场上对运动员的成绩必定会有引导作用,从而打破原有的评分体制和教练教学内容的调整。所以,吃透裁判规则的规定在现在武术长拳套路比赛显得尤为重要。
3.1.1 竞赛规则的变动对武术套路技术的推动作用
在竞技武术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每次规则的变动都对武术技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规则历年来的修改和完善不但见证了竞技武术的发展,而且对其技术体系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规则既反映出当时所达到的技术水平,同时又引导着其技术体系向着某一方向发展。
3.1.2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武术套路技术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武术的技术发展中为了调控这种不平衡,则要经常修改规则,这样整个技术的发展则会使均衡的。纵观竞技武术规则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规则的修改和完善就没有停止过,两者总是呈现出一种动态发展的关系,在竞赛规则改革伊始,规则对技术体系的影响也是显著的,随后,两者便会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然而,随着武术技术的发展、提高,规则便会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竞赛规则的不断完善和技术体系的逐步发展便是在这种动态变化下完成的,竞技武术运动的发展就是在这种作用与反作用的互动机制下进行。
武术裁判新规则规定了每位运动员的长拳套路要有一定数量的难度动作、基本技术动作和整套动作的时间等,从A、B、C裁判员的评判中得出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其中,每位运动员的基本动作和难度动作是相同的规定,只是每个运动员所选动作出现的顺序不同,而裁判员的评分规则也是同一的,可以说新规则在这两个方面的改革是比较完善的,给出的评定结果让人能够信服,这也对一直想进入奥运会目标做出进步。但是,新的竞赛规则对演练水平的规定还处于比较模糊的境地,例如,动作质量的评定可以看完成动作有没有下到一定位置,难度动作可以看在空中的姿态和落地的旋转度数到不到位置,这是通过测量和观察的。而长拳的演练水平的评分是没有明确根据的。给出来的分数会引起运动员的误解或不信服,影响比大赛的公平性。从今年的全运会长拳预赛可以看出,运动员的成绩和名次越来越偏重于打演练评分的裁判员,如在今年的比赛中,统计打出比赛分数表可知,每名运动员的难度分几乎全部是满分,动作质量也是满分,原因是新规则以已经对运动员的每个动作评分做出规定,只要达到规定要求就能得到满分,这与做数学考试时一样的,答案也是规定好的,而演练的评分就像做语文作文,裁判和老师给出的分数有些模糊,他们凭借自己的感受和喜爱给出比赛的成绩,这种评分方式最能发挥出裁判员的不公性的手段,这与奥运会的评分要求是不相符,应加大认识改进方法有助于武术的长远发展。在这一新特征的影响下,今年的全运会长拳的最后成绩很大因素取决于C组裁判员。
武术要发展首先必须继承传统武术的基本特征,不断吸收传统武术的营养来充实自身,保留武术应有的风格和特色。攻防技击乃武术的本质或灵魂,套路的编排应以攻防动作为基本特征。因此有必要组织专家研究如何在现行的武术套路比赛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使其攻击威力和效果远在现在竞技武术套路拳脚之上。
对于这项工作一定要引起武术主管部门的重视,再者是在步骤上项目改造要采用渐进法,要稳妥地、有条不紊地进行这项工作,使其改造后的武术能充分体现武术的特色,只有这样武术的本质才能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才能使现代武术不负中国功夫之称。
在西方文化强势进入中国和体育界最高荣誉殿堂奥运会的吸引背景下,武术为加入奥运会加快改革和改造,逐步脱离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属性,以至于形成今天的竞技体育项目之一。难是竞技武术套路长拳的生命,美是竞技武术套路长拳的灵魂,难与美的和谐统一是竞技武术套路长拳发展的最终目的。根据新规则的评分方式方法的改变在比赛场上对运动员的成绩必定会有引导作用,从而打破原有的评分体制和教练教学内容的调整。所以,吃透裁判规则的规定在现在武术长拳套路比赛中显得尤为重要。每名运动员的难度分几乎全部是满分,动作质量也是满分,原因是新规则已经对运动员的每个动作评分做出规定,只要达到规定要求就能得到满分,这与做数学考试是一样的,答案也是规定好的,而演练的评分就像做语文作文,裁判和老师给出的分数有些模糊,他们凭借自己的感受和喜爱给出比赛的成绩,这种评分方式最能发挥出裁判员的不公性的手段。
[1]高楚兰.武术新规则在长拳竞赛中应用现状的研究[J].集美大学,2007,27(2):94-96.
[2]温佐惠.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发展变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2004,30(1):64-67.
[3]吴保占,王斌.竞技武术套路长拳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2):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