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虎
(惠州市体育运动学校 广东惠州 516000)
刍议现阶段田径教学遇到的难题及处理办法
沈虎
(惠州市体育运动学校 广东惠州 516000)
中职教育内容的改革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转变。在以训练化的竞技教学模式中,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被动、机械的学习,造成师生疲于应对技评达标。而多样性的课程内容体系,是解脱师生的困境,打破原有竞技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再一味追求“三基”,使师生之间产生有效互动,从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在中职学校的田径教学中,把握好其教学质量,对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将产生直接影响。在我国现阶段的中职田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并对如何解决问题提出了建议。
田径 体育教学 难题 处理办法
以往传统田径课教学中,注重竞技教育,多以竞技运动作为教学中心,运动教学成为田径课主导。如今,职业教育改革全面实施,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使命,对于田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社会无论在经济、教育,还是在科技和体育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田径教学过程中,许多专家、教师不断探索,以传统教学实践为基础,运用运动心理学,引入体育社会科学新理念,力求田径教学方法适应时代需求,使之呈多样化发展。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水平的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定位确立,推动了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专业的体育院校中,田径教学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但与此同时,中等职业教育中对田径的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集中表现在:田径教材在内容选择方面,对健身、娱乐性没有加以重视;田径课程评价体系和标准不统一,其考核内容也不同,多数学校采用理论考核、平时成绩以及战术考核等;体育设施和场地不足,并且简陋,满足不了教学需求;从事田径教学的教师,虽然年龄结构相对合理,但是整体学历偏低,而且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偏少。
在职业体育运动学校的教学中,田径课是主要课程之一。随着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扩招,以及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很多未能进入高中教育的学生,都选择了进入职业体育运动学校,大量增加的学生水平呈现良莠不齐的情况。在此影响下,职业运动学校的田径课无论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还是在教学组织以及手段上,都出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2.1 以竞技技术教育为主,忽视田径相关基础理论的学习
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在课程安排中偏重竞技技术教育。同时,中职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底子较弱,对田径基础理论的理解能力不强。竞技体育教学思想普遍存在于中职学校田径课教学过程中,忽略了理论知识的教授和学习,显而易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对于理论课教学,多数学校将其安排在期末,采用集中授课,与运动实践完全脱节,这样一来不免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以至于多数学生理论课考试成绩不理想。
2.2 过分的强调技术教学,忽视对跑、跳、投的基本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身体素质的好与坏,体现在人的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方面。因此,这些基本的活动能力训练,应成为田径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目前的田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技术内容,忽视身体活动能力的培养。
2.3 重教轻学,学生能力培养不足
在目前的田径课教学过程中,多为“以教为主”,注重学生技术动作的教授,而忽视培养学生的表达、分析和指导能力,导致学生创新、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专业的体育工作者,而不是仅仅使他们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但却不善表达,无法有效教学。
2.4 教学手段方法与组织教法创新不足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院校扩招政策的实施,进入职业体育院校的学生人数也大量增加,并且连年增高。针对这样的情况,职业学校应该积极应对,不断完善体育设施,增建体育场馆,并引进体育教师。但是,依然满足不了教学实际需要。
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在短短的九十分钟的教学课中,保质保量完成练习密度和强度,确实难以完成。另外,田径教学课时也大为缩减,随之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势必要进行改革。因此,针对当前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完善各个教学环节。
培养社会需求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应是中等职业体育院校田径课教学的主要目标。田径教学的核心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体育教育者,因此,不仅使学生掌握健身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其教授他人的方法和能力。
3.1 增加、优化教材内容,以增大田径普修课的吸引力
当前我国中职田径教学采用的《田径》教材,是由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下设《田径》编写组编写完成,并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在使用该教材过程中,遵循教学目标的要求,从文化、健身、竞技等特点出发,以及心理体验和发展体能等方面,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制定教学计划,在此基础上组织加工成为具体的教学内容。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开展,以及全民健身的高潮,田径普修课应在世界范围内积极借鉴和总结其它体育教学实践,研究和探讨中学田径课程教学特点,以及其课外锻炼的实际需求,紧跟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充实教育教学理论,注重健身性教材的理论和实践,形成田径课程内容健身、竞技并重的局面。
完善各教育教学环节,不断追踪学科相关前沿成果,注重有关新知识和信息的引入,使田径教材内容不断丰富,保持教材的时代性和新颖性。以中长跑教学为例,可以利用物理学的耦合振荡子与生物同步的理论,使学生明白如何在中长跑过程中节省体力,如何提高奔跑效果。该理论证明了无论是动物猎食,还是现代运动员在比赛中,都可以利用步伐频率的同步耦合效应,节约体力,从而使奔跑更加有效。我们经常可以在中长跑比赛中看到,有经验的选手利用同步跑动的耦合作用,紧跟在对手身后,以节省体力,到最后冲刺阶段发力,将对手甩在身后以夺取胜利。
3.2 推动中职田径教学内容的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己任。田径课程教学观念、方法以及手段等的训练化,其根本原因在于课程内容注重单一的竞技化,这样一来,背离了中等职业体育的教学和改革目标。因此,改革田径课程内容,首先应正确认识田径运动的实质,区别竞技内容和教学内容的本质不同,深入发展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在教学的组织过程中,打破单一以竞技为主的划分教学内容的模式,应注入文化竞技、心理体验、发展体能等内容,以及全面分析和理解运动特点、育人、促进身心健康等因素。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田径运动的概况,以及其在体育运动和健身娱乐中积极作用和意义有所理解;不仅掌握跑跳投走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也掌握了基础的、必要的、实用性的一些田径运动技能,而且也对以田径运动发展体能,以及全面育人的方式方法、注意事项有了一定了解;在注重理论和技术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加强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使田径教学更加具有竞技性、娱乐性,将健身与教育融入其中,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
3.3 转变教学观念
中职教育内容的改革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转变。在以训练化的竞技教学模式中,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被动、机械的学习,造成师生疲于应对技评达标。而多样性的课程内容体系,是解脱师生的困境,打破原有竞技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再一味追求“三基”,使师生之间产生有效互动,从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重视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化和革新,也强化了学生学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在成功、快乐的心理体验过程中更好的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这种新型的教学相长的模式,使师生更为互动,有助于学生教与学的提高。
3.4 利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不断发展,教育技术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教育信息和教育时空的转变极大改变了田径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极大促进了学生产生动作的正确表象。在田径各种技术动作中,正确表象是掌握技术的关键和重要基础。在传统的田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一步步讲解、示范,使学生产生动作表象。然而田径各项技术动作具有三维空间的瞬时运动轨迹,速度极快,具有连续性,无论教师连贯动作还是分解动作,其复杂性和环节多的特点,使学生不可能仔细观察到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的衔接。以跳跃项目助跑与起跳为例,起跳和腾空如何衔接,跑的蹬和摆如何结合,支撑与腾空的如何交替,又比如投掷项目旋转时身体重心怎么转移以及最后用力顺序等。然而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在演示动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幻灯、投影仪、录像机等,使动变静,以快变慢,使学生观察到每一个动作的运动轨迹及三维空间的运动方向,采用讲解和展现教材、提问与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对田径理论与实践学习和掌握的速度得以加快。
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社会实用性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中职学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成倍增加,学生素质也存在明显差异。针对中等职业体育院校的田径教学中出现的难题,该文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处理方法,希望与广大同行共同研讨。
[1]王刚.新课标下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初中田径课教学现状与发展[D].河南:河南大学体育学院,2006.
[2]归明,齐国强,李丰祥.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资源合理化配置的初步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4):522-524.
[3]喻坚,姚丽琴.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04(1):101-102.
[4]王薇.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1):95-97.
G8
A
2095-2813(2014)11(b)-0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