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闵行 201100)
体育专业学生感知体育教师教学风格与pck研究
王鹏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闵行 201100)
教师教学风格及其学科教学知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该研究目的 探讨不同背景体育专业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风格与pck感知的差异情况,并分析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及其对pck的认识对学生体育课喜爱程度的预测能力。研究方法 通过调查法对上海市200位体育专业学生进行《学生感知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偏好量表》及《学生感知体育教师学科教学知识量表》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科教学知识的感知差异。所得数据进行相关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定、单因子变异数分析与多元逐步回归等统计分析。研究结果 不同背景的体育专业学生在感知教师教学风格与教师pck上存在差异;且在体育教师教学风格与pck中“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导”能有效预测学生喜爱体育课程度,而“小组引导”则为负向影响。建议 教师可由学生的感觉来反省自身的教学,学生对不同的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科教学知识会有不同的学习感受,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对自身教学风格的喜好及学科教学知识的能力如何,之后在体育课程及教学设计与实施上,更能有效的展现出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
体育专业 教学风格 学科 教学知识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深入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学作为教育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的教与学是该环节的关键活动。教师作为教学的传递者其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学习影响甚远,甚至遍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近年来体育教师在其教学上已有较自主的弹性空间,而且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教师个人特色的呈现,如不同的教师根据其独特且主观的认知及推理方式构建不同的教学风格。综上,教师的教学风格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态度。而教学风格除了是一种教学行为外,其本身无法独立显现,所以必须由教师在教学上表现个人特质来展现教师的教学风格。
除了教师教学风格外,教师对学科教学知识认识的差异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所谓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是由Shulman(1987)所提出的,其观点主要认为PCK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包含“学科内容知识”、“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习者的知识”、“情境脉络知识”五种知识成分。段晓林(1998)等认为拥有PCK的教师,能准确的运用教学策略和表徵将学科教材所呈现的知识及意义讲授给学生,让学生不仅学习学科的知识,更让学生明白教材的意义,提高学习效率。近年来Van Driel(2002)等认为PCK除了先前的五种知识成分概念外,还包含了教学策略、学科知识表征、学生特定概念及对学生学习困难的了解。
近期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够反映教师PCK 以及教师教学态度,进而影响学生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喜好。由此可以发现,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与其PCK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连性。但目前有关体育专业学生感知教师教学风格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研究试图从学生角度出发并通过量表法,探讨不同背景体育专业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及其PCK知识的差异,以及试图通过学生认识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科教学知识来预测学生喜爱体育课的程度,并为体育教学现场教师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及参考意见。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三种不同类型学校(下文中分别用学校1,2,3表示)各200位体育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00人,女生100人。华东师范师范大学男生25人,女生25人;上海交通大学男生25人,女生25人;上海体育学院男生50人,女生50人。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测量的方法,以《学生感知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偏好量表》及《学生感知体育教师学科教学知识量表》两个量表,分别对不同教学环境学生进行感知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及体育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测量,以期探讨不同背景体育专业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风格与PCK的感知差异。
其中,《学生感知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偏好量表》是在林书安(2013)所编拟的《学生知觉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偏好量表》的基础上对语言表述进行修改,以符合大学生现实状况。该问卷共计21题,并将教师教学风格分为“教师主导型”和“小组讨论型”两种。此表设5个等级,分别计1~5分,分数越高说明体育教师越倾向该教学风格。
《学生感知体育教师学科教学知识量表》也是在林书安《国中生知觉体育教师PCK量表》基础上进行修正的。该量表主要涉及到5大维度,即“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图表”、“教学媒体的使用”、“学科与课程”以及“评价和了解学生”,共计31题。该表也设5个等级,分别计1~5分,用以评价学生感觉体育教师的PCK程度及对教学方法准确性的把握。
1.3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46份,回收率为91%。其中,删除漏题、信息不完整或真实性不强的问卷后有效问卷480份,有效率为89%。并将所得数据以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定、单因子变异数分析与多元逐步回归等统计方式进行分析。
2.1 不同性别对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偏、PCK感知的差异
经由独立样本t检定分析所调查体育专业学生不同性别感知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偏好、PCK得分情况发现,在本研究中,学生感知教师PCK中,“鼓励学生参与”、“使用教学媒体”与“学科与课程”等三个层面上男生女生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且男生在各层面所得分数皆大于女生。但不同性别在教师教学风格上并未出现显著差异。
本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性别对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偏好的感知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该结果与陈莉君(2009)的研究结果一致。该结果说明,教师在教学使用上并不会因为学生性别差异给予不同教学方式。
此外,本研究结果在学生知觉教师PCK五大层面上,发现在“鼓励学生参与”、“使用教学媒体”与“学科与课程”上不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优于女生;但在“评量与了解学生”与“教学图表”上,男女生之间则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
2.2 不同背景学生感知教师教学风格及PCK的差异
经由单因子变异数分析不同学校学生体育课感知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偏好、PCK的差异情形,经研究可发现在教学风格偏好中“教师主导”与“小组引导”并未出现显著差异;而在体育教师PCK方面,仅在“鼓励学生参与”与“评量与了解学生”两个层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事后比较发现,在“鼓励学生参与”中,学校1高于学校2;在“评量与了解学生”中,八年级高于九年级。
本研究结果在不同学校学生感知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偏好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显然不论是教师主导风格型或是小组引导风格型的上课方式,对不同背景学生均有相同的效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3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偏好及PCK对学生喜爱体育程度的预测能力
在上述分析中发现多数学生认为“教师主导”、“鼓励学生参与”等均能影响学生学习态度。本研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偏好及PCK对学生喜爱体育课程度的预测作用。分析结果显示:“教师主导”、“鼓励学生参与”和“小组引导”能够解释喜爱体育课程度的15%变异量。进一步的t值分析认为:“教师主导”、“鼓励学生参与”和“小组引导”是影响学生喜爱体育课程度的主要因素,且“教师主导”、“鼓励学生参与”起到正向影响作用,而“小组引导”则是负向影响。
学生感知体育教师PCK中,“鼓励学生参与”、“使用教学媒体”与“学科与课程”等三个层面会因不同性别而有所差异,且男学生分数皆大于女学生;而感知教师教学风格上则不因性别而有所差异。
体育专业学生感知体育教师PCK中“鼓励学生参与”与“评量与了解学生”会因不同背景学生而有所差异,且师范类会高於体育院校。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体育教师PCK感知对学生喜爱体育课程度之预测能力显示,学生的“教师主导”及“鼓励学生”是正向影响学生喜好体育课程度的重要因素,但“小组引导”却是负向影响学生喜欢体育课程度。
教师可由学生的感觉来反省自身的教学,学生对不同的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科教学知识会有不同的学习感受,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对自身教学风格的喜好及学科教学知识的能力如何,之后在体育课程及教学设计与实施上,更能有效的展现出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
由于学生对教师的感觉是一种内在想法,虽然本研究试图透过量化方式来得知学生的感知,但相较于以往多数透过诠释角度来探究此观点的研究,似乎又无法窥探其中真正影响的因素。因此建议后续研究者,可透过质量并重之方式,配合访谈、观察等质性研究方式进行,进一步探讨对学生感知的了解。
[1]Dewey,J.The child and the curriculum In J.A,Boydston (ed,),[c].Dewey,The Middle Works,South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25:286.
[2]武炜.大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风格认可程度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197-199.
[3]朱新卓.本真的教育理念: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J].高等教育研究,2007(9):43-48.
G807.4
A
2095-2813(2014)11(b)-0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