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①
——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2014-12-06 11:22王冬纪利娟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32期
关键词:体教结合体教运动队

王冬 纪利娟

(淮阴工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3)

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①
——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王冬 纪利娟

(淮阴工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3)

该文主要针对目前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并从源头上防止问题的出现,提出在“体教融合”背景下竞技体育发展方式。“体教两台戏、各唱各的调”向“同谱一首曲、同唱一台戏”转变,从体教结合走向体教融合。

体教结合 体教融合 发展 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体育系统形成了从“业余体校—省市专业队—国家队”的运动员培养模式。这套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运转较为顺畅,并对中国竞技体育的崛起起到了巨大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这一体系的弊端开始显现,其培养出的专业运动员因在文化教育方面的缺失,退役后就业困难。现行中小学体教结合表象为市校联办运动队,而在高校的四种体教结合模式中,“混合型”模式是最有利于发展至“体教融合”的理想模式;未来“体教融合”发展方式是实行体育与教育系统选材一体化工作机制的体教融合。但目前体教结合至体教融合的发展存在观念、制度管理、训练科学化学、训矛盾等问题,改变和深化竞技体育的有效发展,两个系统应创新体制,加大协调力度,强化工作成效,实施资源共享利益共分风险共担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1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谭华教授认为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竞技教育的发展时期,也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彭雪涵等认为校体联合模式是过渡时期高水平运动队的办学模式,根据管理主体不同,又有以下几种形式:以体育部门管理为主体、以教育部门管理为主体、少体校和普通中学合并。国外学者认为竞技是自我实现的途径,在大学发展竞技体育是很自然的事情;美国没有专门的体育院校,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都分布在不同的普通大学中。这些大学的竞技运动水平整体地代表了美国大学生的竞技体育运动水平,而且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美国国家的业余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美国有一套完整较为完善的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法规。以上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进行详细的阐述目前对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较多,对“体教结合”可持续发展研究较少;对普通高校的高水平运动现状研究多,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很少;关于“学训矛盾”的研究多以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为主,但从体制深层次系统的研究少;对高水平训练问题研究多,对高水平的学业问题研究不多。今后不仅要对那些已有成果进行辨别分析,更要加强对那些尚未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的研究。

目前体教结合至体教融合的发展存在观念、制度管理、训练科学化学、训矛盾等问题,改变和深化竞技体育的有效发展,两个系统应创新体制,加大协调力度,强化工作成效,实施资源共享利益共分风险共担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同部门导致在制定目标时很难达成一;部分高校运动队管理混乱,管理制度执行不力或缺乏可操作的规章制度,没有制定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运动员管理章程;学训矛盾一致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关键问题,大学生运动员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运动训练,使得正常的文化知识学习时间上受到排挤,而且由于学生体育竞赛制度的欠合理也影响文化知识学习的连贯性系统性;优秀生源不足,优秀教练员少。

2 研究的可行性

理论上体教融合打破由体育系统独家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旧体制,体教融合是中国体育改革发展方向,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体教结合”实践中,清华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的成功范例。南京工业大学与省体育局共建优秀垒球运动,在全国比赛屡次获得佳绩,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将更有利于竞技体育的发展。从以上可以看出无论从理论分析还是实践初步检验,说明了体教融合是可行的。

3 研究的意义

(1)“体教融合”突破了传统的将体教结合作为一般体育或教育的某项具体工作来对待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理念,而是作为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促进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推动力。

(2)竞技体育发展方式随着历史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前进。竞技体育要保持发展后劲,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必须努力探索培养后备人才的新途径,体教融合正是顺应了这样一种现实的变化。让运动队办在学校,让优秀运动员甚至是世界冠军从校园里走出来,这就是体教融合工作和体育事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3)“体教融合”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青少年体育和学校体育工作、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进一步加强“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体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体育方针,实现教育“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

(4)加快体育与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充分发挥教育、体育部门各自优势,解决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要问题,实现资源共享,相互渗透融合,形成发展合力。坚持以体教融合为导向,以后备人才质量效益提升为核心,不断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方式实现根本转变。

(5)解决体育特长生训练与学习、现在与未来的矛盾,“体教融合”在学校教育的框架背景下实践,是一条科学而又实在的出路。

4 结语

遵循教育、体育发展规律,进一步发挥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各自优势,分工合作。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后备人才、运动员文化学习、建立体教融合运行机制等为主要内容,促进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改变。建立体教融合运行机制,把运动队延伸到学校,让高水平运动员从校园走出,逐步建立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体教融合通道;培训体育教师,让教练走进校园,进一步活跃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健康体质水平和学生运动员文化素质不断提升,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由过去运动员学生到现今的学生运动员,使学生运动员得到全面的发展,让高水平运动员从校园走出。

[1]Kennedy,K.J.(1998).Enhancingthestatus of teachers in theAsia-Pacific region:An exploration of the issues.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1998,1(1):29-38.

[2]李霞.体育俱乐部管理与教学的利弊[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2).

[3]谭沃杰.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发育规律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1998(2):17-20.

[4]彭文革.广州地区大专院校课余休闲运动和体育俱乐部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4):12-14.

[5]练志宁.高校实施课外竞训与体育俱乐部一体化模式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101-102.

Transition from the "Combination Mode" to“Fusion Mode”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Wang Dong Ji liJuan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angsu huaian 223003,China)

In this paper,system analysis fo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to find out the causes of problems,and from the source to prevent the problems presented in the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mode."The body teach two play,each singing a different tune"to "with the spectrum of a song,sing in a drama together with" the transformation,from the combina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combining mode for physical education;amalgamation mode for physical education;transformation;analysis

G807

A

2095-2813(2014)11(b)-0080-02

王冬(1985—),男,安徽舒城人,硕士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

猜你喜欢
体教结合体教运动队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体教结合“一条龙式服务”模式探索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发展校园足球现存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江苏省职业学校啦啦操运动队训练现状分析*
浅谈体教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