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艳 余静
(铜仁学院体育系 贵州铜仁 554300)
对体育教学模式概念及其设计依据的探讨①
蒲艳 余静
(铜仁学院体育系 贵州铜仁 554300)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从目前我国众多的体育教学模式出发,从多角度试图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提出新的见解,并对体育教学模式设计的依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为丰富体育教学提供理论参考,并能为在第一线的体育工作者的教学实践提供现实参考。
体育教学 模式 概念 设计
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教学模式的研究呈现出超前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教学专家和学者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开始关心教学模式的运用,体育界的研究专家、学者们也展开了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许多实际可行的体育教学模式。当前最热烈的体育教学改革的呼声中,不难听到针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因为每一位体育教师都需要营造一个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所以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体育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但是我国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来界定体育教学模式,各个专家、学者对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的定义也是参差不齐,尤其针对某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条件以及体育教学评价的论述都存在不同的争议,出现了百家争鸣,各种各样的模式。使一线体育教师在面对教学时不知道选择哪项目标作为参考,如何有针对性的设计体育教学模式,是广大体育工作者目前非常关心、也急于解决的问题,本文笔者试图就目前现状提出新的探讨,为更好的促进体育教学,为在第一线的体育工作者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意见。
2.1 模式
《汉语大词典中》上已经对模式下了这样的定义:“模式即为事物的标准样式”。我国著名学者查有梁对模式的定义成为学术界比较认可的一种,即模式就是一种操作和方法[1]。我们探讨模式的定义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体育教学模式都是模式下的子系统,对模式的探讨有利于我们把握好概念的原始脉络,有利于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教学模式和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
2.2 模式与教学模式的涵义
探讨教学改革中是怎么重视起教学模式的就要从美国的著名学生乔伊斯和韦尔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贡献说起。1972年,乔伊斯和韦尔出版了《教学模式论》一书,书中提出了教学模式的概念和设想[2]。20世纪80年代,国内针对教学模式的用法比较多样,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大家一致认同的定义。一些研究者对教学模式的内涵进行界定,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的某种思想,还有一些研究者将教学类型、教学风格甚至教学特点等理解为教学模式的范畴。但是到目前为止,针对教学模式的定位大多数学者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将教学模式定位在教学过程,有的学者将教学模式定位在教学方法,还有的学者将教学模式定位在教学设计上,有学者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如下定义:“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3]纵观现有的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笔者认为教学模式不能具体的称为某一方面,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以具体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把复杂的教学过程简化为可操作的、稳定的教学策略的方法论体系。”
2.3 体育教学模式的涵义
体育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的一个分支,两者之间具有派生性,体育教学模式被理论界正式提出和应用是在20世纪的90年代,至此,我国体育界学者们展开了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深入探讨和研究,也试探了提出了许多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现在比较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如下:系统教学模式、技能掌握式教学模式、发现学习教学模式、情景式教学模式、小群体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选择式教学模式等10几种体育教学模式。多种体育教学模式的出现,推动了体育教学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运行环境。纵观目前较为成熟的几种教学模式的定义,以及专家、学者对模式及教学模式的的界定,笔者认为可以这样理解体育教学模式:第一,体育教学模式必须要有某些教学思想作为指导,并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实践依据,这些教学思想将直接影响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二是体育教学模式不能是模糊,让人猜测的,必须是切实可行的,每一步都要有可供参考的、具体的程序和步骤,实际上简单来说体育教学模式就是课堂的缩影,一种简化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学过程的具体程序。
第三,体育教学模式连接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因此,该文中作者将体育教学模式定义为:“以某种具体的体育教学思想为指导,负责与设计和组织体育教学活动事例的具体策略体系。”
3.1 学科理论基础为体育教学模式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体育学习理论是探究体育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而体育家学模式设计是为体育学习创造环境,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设计设计不同的体育教学计划,因此体育教学模式设计是以体育学习理论为前提的,必须使体育学习理论成为体育教学模式设计的理论基础。
体育教学是为解决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规律的科学系统。体育教学模式设计是体育体育教学问题、分析体育教学问题和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过程。因此体育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体育教学理论。目前,国内外已经形成了很多较为成熟的体育教学理论,可以为体育教学模式的设计填充丰富的理论依据。
3.2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为体育教学模式设计提供了现实依据
“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5]等口号,是我国新一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需遵循的基本理念。学校是培养21世纪优秀后备力量的摇篮,学校教育要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正确的体育锻炼指导,体育课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全面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这也是体育教师所应关注的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理念丰富了体育教学实践,第一确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突出地位;第二明确了体育课程是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适应能力为一体的健康目标。健康是多维性的,它“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而是人的“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健全状态”,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也即在此。体育教学模式设计的整个过程,要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体魄,确保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到实处。所以笔者认为“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教学模式设计的现实依据,学校体育是实现这一理念。因此,建立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必须真正领会“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内涵,科学把握学校体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设计出科学而有价值的教学模式。
3.3 系统论为体育教学模式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系统论的观点认为,任何系统有许多要素构成的,要素间和谐的连接关系,能充分反映出该系统的整体功能。世界上一切相关的事物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系统和周围的环境又可以构成一个较大的系统,任何一个系统都是在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状态下生存发展的,并保持着稳定的状态。体育教学模式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该教学模式的功效。体育教学系统是由各个相关的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共同作用才能达到一定的目的而体育教学系统的目的又是从环境中抽取出来的,这充分说明体育教学环境是一个总系统,体育教学系统只是他内部的一个分支的子系统。为了使复杂的体育教学系统正常运行并实现教学最为理想化,必须用科学的、系统的理论进行指导并加以实践控制。在不同的模式之间以及模式内部各要素的组合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质量[6]。因此,体育教学的计划、发展、实现和评价都是根据一般系统论为基础进行设计的。
在当前轰轰烈烈的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无论从课程改革的广度还是深度来讲,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过去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统得过多过死,造成了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较好地解决“教什么”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形成了当前虽有多种教学模式可供选择,但学校体育“仍千校一面,万人一书”的现状。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系统,它需要以科学的、现实的理论依据为基础来进行教学、管理和评价,体育教学模式设计的依据不但包括学科理论基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系统论的理论依据,还应该考虑到心理学对体育教学模式设计的影响和传播理论以及传播过程要素对构成体育教学模式设计的基本要素的作用。然而,体育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中来丰富教学理论与实践,完善体育教学模式的设计,从而更好的为体育教学实践服务。
[1]李志勇,郝红忠,郭隆珠.对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1(14):25.
[2]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162.
[3]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4(20):42.
[4]王沂,李尚滨.略论体育教学模式设计的依据[J].教学与管理,2007(2):135-13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陈建绩.体育教学新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260.
G807.01
A
2095-2813(2014)12(b)-0081-02
蒲艳(1973—),汉,副教授,工作单位铜仁学院体育系,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