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晓
(淮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1)
浅谈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设置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①
曹晓晓
(淮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教育理念的进步,逐渐呈现出多元化教学的趋势,各学科得到均衡的发展,其中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然而,由于体育教学长期处于普通高校教学体系当中的末端,导致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该文就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简要地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促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普通高校 体育教学 内容设置 问题 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语言交流的重要中介之一,教学内容设置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和教学质量的高下[1-2]。广义上的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学校或教科书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而设置的教学讲义、教学大纲等,其折射出来的知识、观念、思想等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具体行为,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内容也是整个教学系统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普通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结合现代青少年体质偏弱的事实,高校体育教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只有合理设置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才能切实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继而增强青少年的体质。
1.1 忽视体育基础理论知识
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概念,对整个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起着指导性的作用,不能深入地了解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正确理解体育教学活动与合理设置体育教学内容便无从谈起。当前,受传统以来偏重主科的教学理念的影响,我国的普通高校对于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具体表现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时数过少,每学年的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时数仅为3~5个学时,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除此之外,在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设置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纰漏,往往是注重裁判法与体育项目技能法的教育,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身体安全以及锻炼常识的教育,导致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难以实现。
1.2 身体练习内容太过简单
随着人们法制意识的强化,家长更加注重对子女的人身安全保护,这本是良好的思想,然而却为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带来了负面的心理影响[3]。整体而言,体育活动属于高强度的剧烈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因为各种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造成轻微受伤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基于社会舆论压力,为了规避这中风险,我国的大部分普通高校在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都尽量简化了身体练习方面的内容,导致身体练习量与练习强度严重不足,体育课沦为了项目介绍课堂。此外,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器材不足或成就也是其中客观存在的硬性因素,体育场地设施与体育课班级人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前者难以满足后者的实际需求。因此,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只能一味地缩减技术教学的次数,以口头讲解为主。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身体练习内容太过简单,致使体育教学的本身功能被一再淡化。
1.3 体育教学内容设置偏向休闲性
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设置应当是竞技性的,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主。而由于社会的发展与休闲活动的不断出现,部分普通高校一是为了规避体育教学中的风险,二是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置教学内容的时候,一味地追求新异,在开发了一系列休闲性体育项目的同时,也废除了大部分具有高度锻炼价值的传统体育教学项目,包括长跑、跳远、跳高等项目。在现代社会讲求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相关负责人普遍认为传统的体育教学项目都应该被淘汰,然而传统的却并非都是糟粕,也有相应的精华部分,长跑、跳远、跳高等传统体育教学项目在今天依旧具有高度的教学意义,所折射出来的教学作用,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坚韧意志,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4 现代体育理念内容有所欠缺
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逐渐呈现西化的趋势,此处所指的西化并不是全盘性的西化,而是现代体育理念的西化。现代体育本是西方文化,如篮球、足球等,作为舶来文化传入我国已有多年的历史了,但是人们对现代体育理念内容的理解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而这种局限性体现在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则是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理想化与实际教学效果存在较大的反差,而体育教师也并未就此作出正确的调整与指导,致使学生对体育课堂逐渐失去了兴趣。经分析,笔者认为这种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是部分普通高校的学生对现代体育理念的人认识存在着较大的片面性;二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缺乏客观性,没有考虑到学生内心对于体育活动的需求,并作出相应的改变,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体育的真正含义。
2.1 文化环境与地域环境的影响
体育本质上属于社会事物的范畴,当从事的人数达到一定数目的时候便称为“体育”,反之则称为“游戏”[4-5]。体育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即便是同一项同于项目,在不同的地域发展,其内在的体育文化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我国地域广袤,各普通高校之间的地域差别非常大,地理位置与文化环境的不同,各大普通高校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往往会选择开设依稀而具有本地特色的体育教学项目,如两河地区盛行武术、南方地区偏重游泳、草原地区开设摔跤等。鉴于此,普通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内容设置的时候,不必过分强求各地区的统一性,原则上允许各地区的高校在本地文化的基础上开设对学生身心健康有利的体育教学项目,合理设置教学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在根据地区文化特点设置体育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秉持科学性、教育性、发展性等重要原则,对于存在封建意味的项目应坚决废除。
2.2 学生身体条件的影响
学生的身体条件是影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设置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主要包括学生的身心状态、体质等方面的内容。学生的身体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时间性,因此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素质都有着较大的区别,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都已经与成年人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身体条件来设置体育教学的内容,要求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设置都难以做到与时俱进,合理调整,体育教学内容多年不变,与学生的实际身体条件格格不入,当前高校学生的营养充足,可适当加大体育教学的力度,在释放学生的身心特色的时候,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2.3 课程教学目标的影响
早在2002年,我国教育部就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件当中明确指出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主要包括五大领域,分别是:社会适应目标、身体健康目标、运动参与目标、心理健康目标、运动技能目标。上述的五大领域也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课程教学目标,体育教学与其余的主科教学,比如语文、数学、外语等一样,都具有明显的时代性,课堂教学目标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调整。然而,部分普通高校却并未能完全贯彻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示精神,体育课堂往往是被当做主科学习的调节剂而存在的,与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目的相去甚远。
2.4 体育思想的影响
与学生身体条件的影响方面有着部分的相似之处,同样是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比如:新中国成立后的20年里,体育教学具有非常明显的军事色彩,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到了改革开放时期,经济体育占据主要局面,这与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有关;而如今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设置则主要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主。体育思想对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传统的固有教学内容上也加入了相关的流行因素,虽然不少人士对于这种混合式的体育教学内容设置提出了许多异议,但是经实践检验,对于增强高校学生的体质的确有较为明显的作用。
总而言之,高校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未来的中坚力量,因此要保证其德、智、体全面发展。鉴于此,必须要合理设置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合理安排课时,应结合本校学生身体及学习特点,遵循国家相关指导纲要的文件精神,从而提高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1]曹永跃.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4):62-65.
[2]崔艳艳.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白海军.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设置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6):126-127.
[4]甄子会.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0(1):109-112.
[5]任平社,刘军.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及对策分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4(2):73-74+102.
G807.02
A
2095-2813(2014)12(b)-0063-02
曹晓晓,女,汉,江苏徐州人,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