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西北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晶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全面实施,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日渐受到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我国中学生素质的提高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然而,受传统思想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和提高。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西北农村中学体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旨在更好的促进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与实施,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农村中小学 中小学 体育课程 探讨
学校体育是整个国民体育的基础,是我国体育工作的重点,学校体育不仅要使学生练就强壮的体魄,学会体育锻炼的知识与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还要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敢于比赛、敢于竞争、奋发向上、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的品格和意志。当今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课程教学也出现了一些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体育教育观念相对滞后;在农村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体育课时量少,课堂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同时受活动场地限制,一旦遇下雨天体育课就无法进行。上述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不利于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不利于在体育课程中进行素质教育,因而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通过Internet、中国知网等网站进行检索,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以拓宽思路,了解有关中学体育课开设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1.2 访谈法
通过走访西北地区相关教育单位和领导以及部分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了解了西北地区农村体育课的开展情况。
2.1 经济发展的制约
目前西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在配置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农村基础教育经费往往是当地县、乡政府负责,由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东部地区落后,由当地政府拨发到学校的经费有限,用到体育教育上的就可想而知了。以至于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缺乏,体育设施跟不上,制约体育课的正常开展,体育教师工资不理想,好多专业教师都选择了转行或去更好的地区发展,导致了西部地区体育专业教师的缺乏。
2.2 思想观念的制约
受农村传统思想影响,大部分农村学校领导仍把“应试”视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教学地位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名次”、“好成绩”,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应试教育压力的情况下在,学校对体育课安排的课时量少,甚至被文化课挤占。在有的学校毕业班连大课间活动都会用来做语、数、外课程的测试,以至于有的专业教师也在体育课上只要求学生动,不求掌握技能,只求讲过场,不求技能的提高,体育课在学生的心里成了真正的“活动课”。
3.1 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兴趣不高
在农村中小学体育课中,由于体育师资力量薄弱,体育器材欠缺,体育课无非跑步、打篮球等,形式单一枯燥,导致了在教学中教学内容单一,学生上课兴趣不高。有的中小学多数是非专业教师教学,老师技术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目的不明确。
3.2 部分体育课与活动课相类似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有部分是兼职教师,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难免在上课时力不从心,甚至就连最基本的队形、步法、简单的技能技巧都无法传授、训练,体育课上学生三五成群的在一起聊天,多数情况下给个篮球去玩只要不受伤就可以。而配有专职体育教师的学校由于学校领导的不重视、教学设备跟不上,导致了有些体育项目开展受阻。
3.3 学校与家长对体育的重视程度
3.3.1 体育课程意识淡薄
大多数农村家长对孩子是否上体育课并不在意,在他们认为,农村学生有很多劳动时间,不上体育课也可以得到身体锻炼。上体育课固然好,不上也无所谓,所以上不上体育课对孩子都没有多大影响。这种认为劳动可以代替体育锻炼的意识是导致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停滞不前的又一重要因素,加之学校在体育教学管理上的忽视,导致了体育在部分学生与家长心中的概念模糊。
3.3.2 应试教育压力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再加上经济相比较城市而言相对落后,为了能够走出去这里,只有走应试教育这条路,而在这种条件下的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拼命压榨学生的课余时间,甚至以安全为由禁止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课外活动时间根本就是虚设。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障,经常被挪作他用或是用于补语、数、外课程,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毕业年级几乎没安排体育课。部分学校即使有器材,也是为了考虑安全,不投入到教学上来,运动场地设施和器材的影响,导致体育课无法正常地开展。
多数毕业班学生家长为了孩子能够取得高分,上好的学校,也往往不让孩子出去进行体育活动,挤出时间来进行文化课补习。有部分家长认为体育课开展是好的,但与学习相冲突还是要给文化课让步。这就造成了无人重视体育课的结果。
3.4 教育资源分配问题
西北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在配置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农村基础教育经费往往是当地县、乡政府负责,拨到学校的经费本来就少,学校更不会把有限的钱投到体育上来,这就导致了学校体育器材的缺乏,甚至无器材可用。由于地处农村,经济不够发达,各学校的体育设施参差不齐,多数学校只有一个篮球场和简陋的2-4付乒乓球台。体育经费投人不足,使学校体育设施不能得到补充,破损的器材不能及时维修。有的学校即使有器材,也是为了考虑安全问题,加之有些非专业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不达标,以至于投入不到教学上来。
3.5 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中小学体育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体育课一般都是大专院校毕业或非专业类教师教学,兼职教师比较多,业务水平不高。同时也没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培训,有的体育教师连认真学习体育教学课程都有一定的困难,更谈不上在体育课中实施素质教育,使得体育教学水平下降,达不到体育课应有的效果。
4.1 结论
(1)农村中小学缺乏专业体育教师,大多数兼职体育教师不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目的不明确。
(2)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体育课时量太少,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家长为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体育锻炼。
(3)经费不足限制了体育课程的开展,许多学校缺乏场地器材,很多专业体育教师没有办法进行学习交流,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4)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薄弱、业务水平不高的因素也会影响到学校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4.2 建议
4.2.1 转变观念,切实推进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体育课程的开展,关键在于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以及他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断加强体育教育中对青少年身体素质与心理问题的重视,是推进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学校要根据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校的体能训练教学大纲,使体育教师有制度可依。促进体育教学进一步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4.2.2 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
通过板报、广播和比赛等形式来宣传体育让更多的人认识体育,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使更多的群体关注体育、支持体育,更重要的是有关领导和学生家长要更新观念支持体育工作,激励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职能。
学校要制定有关体育教学文件,以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督促,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
4.2.3 拓宽体育经费渠道
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资金渠道来筹集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加快体育设施器材建设。合理地使用体育经费,用以改变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不足,器材设备简陋的状况。
4.2.4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的开课率和教学质量,运用现代化的设备培养体育师资,不断提高农村体育教师业务能力,促进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以适应学校体育发展要求。
[1]陈巧弟.天水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开发利用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10):5-8.
[2]陈支越,扬尚春.浅谈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J].体育科技,2000(1):59-62.
[3]董翠香.新中国50年体育师资队伍培养回顾与展望[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23(3):12-13.
[4]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实验搞)[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5]王勇智.搞好学校体育工作,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质量[J].中国学校体育,1997,6(2):21-34
[6]张学忠.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78-82.
[7]许冠忠.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程改革策[J].体育与科学,2005,26 (4):78-80.
[8]夏成前.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4):45-47.
G8
A
2095-2813(2014)12(a)-0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