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初诊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及其远期疗效分析

2014-12-05 06:36:08曾小飞马瑞东尚观胜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生存率数量淋巴结

曾小飞,马瑞东,尚观胜,付 强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胸心外科(成都 610500)

非小细胞肺癌是致死率较高的肺部恶性肿瘤,多数患者一经发现已到晚期,少数患者尽管可行根治性手术治疗,但远期疗效并不乐观[1]。在研究过程中,多数学者倾向于清扫已发生转移的淋巴结或肿瘤周围的淋巴结,而对于未发生肿瘤转移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的研究则相对较少[2]。为研究非小细胞肺癌初诊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及其远期疗效,笔者对2003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初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现将分析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3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初诊且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14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86例,女62例,年龄40~80岁,中位年龄67岁;IA期31例,IB期27例,IIA期36例,IIB期54例;按病理分型:腺癌78例,鳞癌66例,其他类型4例;肿瘤位置:左上肺26例,左下肺38例,右上肺32例,右中肺18例,右下肺34例。所有患者均行肺门纵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患者纳入标准: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病理未见淋巴结转移;接受肺门纵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签订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术中发现已转移;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正在接受其他方式治疗;未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统计整理 搜集并统计纳入本研究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研究其临床病理、淋巴结清扫数量与1年、3年、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

1.2.2 随访方法 以定期门诊复诊、上门或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随访5年,死亡患者以死亡日期为随访结束日期。

1.3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Log-rank对生存率差异进行分析和趋势检验,以Cox回归对多因素生存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淋巴结清扫数量与1年、3年、5年生存率情况

淋巴结清扫数量≤10枚、11~15枚、≥15枚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逐渐增高;且随着清扫数量的增加,1年、3年、5年生存率逐渐增高。其中清扫数量≤10枚淋巴结患者与清扫数量≥15枚淋巴结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10枚、11~15枚、≥15枚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影响远期疗效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T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清扫数量与清扫站数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T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清扫数量与远期疗效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见表2)。

表1 淋巴结清扫数量与1年、3年、5年生存率情况

表2 影响远期疗效的单因素分析表

2.3 影响远期疗效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T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清扫数量与清扫站数等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淋巴结清扫数量、清扫站数、T分期是影响患者远期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见表3)。

表3 影响远期疗效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

2.4 不同T分期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和生存率之间的关系

T分期相同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越多,其生存率越高,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期患者中,清扫淋巴结数量>12枚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优于清扫淋巴结数量≤12枚患者,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期患者中,清扫淋巴结数量>15枚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优于清扫淋巴结数量≤15枚患者,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T分期不同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和生存率之间的关系表

3 讨论

作为病死率较高的非小细胞肺癌,目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且多以切除原发灶所在肺叶为主[3]。对于淋巴结清扫的部位及方式目前尚无定论。研究[4,5]发现,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期以及淋巴结的清扫数量与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尽最大可能清扫淋巴结不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还可为病理检查提供更多的标本,提高病理检查的准确性。龙志华[6]研究发现,在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若淋巴结清扫数量<6枚,且纵膈淋巴结站数<3站,患者5年生存率将显著降低。Wu等[7]研究认为,淋巴结清扫数量是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I期患者术中必须清扫≥15枚淋巴结,并且将其清扫数量当做淋巴结清扫质量控制的重要标准,以保证分期的准确。

Li等研究发现,常规病理检查结果为N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约有1/10出现微量淋巴结转移,其5年生存率也显著低于无微量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实践表明,常规病理检查常出现误检现象,即病理分期本来为N1、N2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误检为N0。淋巴结清扫数目越多,其漏诊的概率越低,其术后5年生存率越高。本研究证明,淋巴结清扫数量是非小细胞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且淋巴结清扫数量越多,远期疗效越好,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一致。

本研究发现,T分期与淋巴结清扫站数也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且T分期相同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越多,其5年存活率越高。T1~T2期淋巴结清扫数量≤10枚的患者预后不如清扫数量>10枚的患者,T3期淋巴结清扫数量≤15枚的患者其预后不如清扫数量>15枚的患者,提示针对不同的T分期,淋巴结清扫的数量与其预后也存在着不同的关系。为此必须结合患者T分期制定淋巴结清扫方案,以改善不同T分期患者的预后。淋巴结清扫站数≥3站的患者其预后显著优于清扫站数<3站的患者。研究发现,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即使患者病理分期为T1期,也要清扫≥3站淋巴结,以改善患者的预后[8-10]。目前,在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过程中,对于纵膈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范围与清扫方式尚无规范性标准[11]。在实际操作中,为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远期疗效,必须采取系统纵膈淋巴结清扫术。

综上所述,非小细胞肺癌初诊且未见淋巴结转移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越多,其5年生存率越高,且淋巴结清扫数量、清扫站数、T分期是影响患者远期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临床手术医生可以此为参考开展相关手术,以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初诊患者的远期疗效。

[1]高立伟,李宁宁,赵克领,等.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射治疗加同步化疗与序贯化疗疗效的对比分析[J].癌症进展,2014,12(2):193-198,204.

[2]秦子敏,何山红,刘士磊,等.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80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4(5):175-177.

[3]许广照,程克忠,毛清华.121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分析[J].中华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3(67):93-94.

[4]孙照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41):59-61.

[5]Shaw JP,Dembitzer FR,Wisnivesky JP,etal.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lobectomy:state othe art and future directions[J].Ann Thorac Surg,2010,85(2):705-709.

[6]龙志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对Ⅰ至Ⅱ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2):72-73.

[7]Wu YC,Lin CF,Hsu WH,etal.Long-term results of pathological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validation of using the number of totally removed lymph nodes as a staging control[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3,24(6):994-1001.

[8]李玉辉.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4,26(5):356-358.

[9]姜志高,杨桂青,刘晓旭,等.射波刀联合热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4):6696-6698.

[10]汪芳林.两种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8):867-869.

[11]臧鑫,赵辉,王俊,等.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临床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多中心对比[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4,30(5):285-289.

猜你喜欢
生存率数量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统一数量再比较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头发的数量
HER2 表达强度对三阴性乳腺癌无病生存率的影响
癌症进展(2016年12期)2016-03-20 13:16:14
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10家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1:08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